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版主
- 积分
- 6182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s& k. a! R* b) o- j: G) X! ~
陈宫,字公台,是三国时代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是一个命运经历曲折,并留下过无数历史事迹的人物。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原本是中牟县县令,在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出逃并经过其管辖地盘时,将其认出并擒获。
& D) I% }2 `( g4 d- b- W: }8 F$ }* l5 b; F7 z
不过,陈宫并不贪恋功名,也不眼馋于“截拿朝廷钦犯”的高额悬赏。反而是钦佩于曹操杀贼之勇气和救国之高义,毅然放下官位不坐,追随曹操一起出逃。
' y6 q6 {4 o4 Y" ?: U5 b$ u6 b* g- l3 f. y' J! G/ T
然而,就在二人出逃的路上,曹操由于疑心太重,误杀了收留二人吃饭并住宿的吕伯奢一家。还由此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 R0 L8 ^$ c' Z7 H3 l# Q
2 B9 J, h/ G! t- @+ }
不齿于其行为,又自觉信错了人,看走了眼的陈宫,就此对曹操心灰意冷,便毅然离开曹操,投奔徐州。后来在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兴兵攻打徐州的时候,他又作为陶谦的使者,前来游说曹操退兵,结果二人又谈不到一块,不欢而散。7 U5 X7 `$ Z/ E0 e0 s' ?
( o8 g# P8 K" a, c
之后,陈宫又和陈留太守张邈一起,迎吕布入兖州,抢了曹操的起家地盘。也逼得曹操不得不匆匆从徐州前线撤兵,回援大本营……3 s9 Z0 P8 o9 |: o# Q* @
4 y2 ^7 m" a* z+ H0 E% p+ i
从此,陈宫也加入了吕布集团,为首席谋士和高级幕僚,并在其后一直辅佐吕布,成为曹操的劲敌。然而,吕布刚愎自用,贪恋酒色,又不听陈宫的逆耳忠言,到头来免不了战场失利,惨败被俘的命运……7 a3 f& j+ `9 D6 A
8 i5 X/ E0 Z1 a/ N) E I8 K
最终,同样成为俘虏的陈宫,也不贪恋活命的机会,并拒绝了曹操的劝降,谈笑间慷慨赴死。将自己的生命的最后光辉,谱写在白门楼上……- v7 T: r, Z# C. n* ~3 S
" _4 _8 K2 K5 e! {总之,陈宫在演义小说中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绝对的英雄形象。有本事,有谋略,有抱负,有主见,分黑白,明善恶,又有原则,有气节……一个如此崇高伟岸的人物,就这样殒命于下邳城外,白门楼下,也让读者们感到颇为惋惜……: p+ Y( `% v/ }/ A
1 G9 v/ J9 C! b6 a; b1 d- x8 g9 q( E& w$ v历史上真实的陈宫,是否也是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一般,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悲情英雄的角色?, v: X; i( F; w- ?* l
. z/ T: g/ J' f7 T+ E) C/ Y: Y( d
其实,演义只是小说,为了达到构建剧情,塑造人物形象,并迎合作者写作立场的目的,免不了对很多历史事实和人物事迹,进行修修改改。
( u d$ Q+ d0 k8 [4 {
- k0 t& r! X6 B0 t, D Y2 n9 ]3 d6 O想要还原客观上真实的陈宫形象,我们还是要翻开《三国志》等史料,去寻探一下,陈宫这个人物的真正面目,以及他与曹操曹大人之间的各种恩恩怨怨……
- p* F- l/ F5 Z! P/ O9 D( \2 U3 w3 O. w
首先,关于“捉放曹”,和“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确实在史书上有所记载,但是却与陈宫毫无关系。8 i( N' g% B& n Y- u# j, G- b' Z' I1 {7 S
" w* n. |; E5 W( `$ [
《三国志》记载:“(太祖)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 u( f7 \: B& M! D( {& _# D/ S8 K+ E Q( [
《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9 j2 g) w/ ?9 t( D3 s1 r. I( }+ w$ f4 w9 g9 W- ]- y+ P+ s6 ]
这两段记载,其一是说在曹操途径中牟县的时候,由于其行迹可疑,被当地亭长所怀疑是逃犯,于是抓起来送到县里。然而到了县中,有人认出了曹操,并为他说情,结果县令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放曹操走了……$ g' I8 n$ {. G7 B2 [2 I5 ?5 s9 p
5 Y' V3 N4 n* e
这里并没有提到,为曹操求情的人,或者是决意放走曹操的中牟县令,就是陈宫。按照《三国志》“以魏正统”的记录模式,曹操一生之中所有受人“大恩”的事迹,都会有详细的人物记载(比如曹洪让马、夏侯渊代罪等)。所以,如果真的是陈宫,在中牟县救了曹操一命,这么大的功劳和恩惠,那么陈寿绝对没有不明确记录的道理。. F4 `$ E, }) z" x% Q: G& e$ m
6 h: }0 o& I- S% l0 u其二,关于吕伯奢一家人,至少按照《魏书》的说法,是他们确实见财起意,图谋对曹操不利,才被曹操愤然反击,并手刃了数人,而非是误会误杀。
2 C* H8 C' F0 k$ ?) u2 _ k* ?+ j
" P( E; t" f9 n! z而且这里记载了,曹操是带着几个随从亲兵(从数骑),却并没有提到,陈宫当时也在曹操身边……
' _7 |6 q: ^+ H' c9 n% i: l$ r8 X1 P; c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陈宫在曹操起兵的早年,其实和曹操毫无交集。二人可能都相互知道对方的名头,但是却并没有任何瓜葛关系,甚至连面可能都没有见过……' a5 f: f/ j5 |5 S: V
1 y+ q, E8 `1 {! y6 {( f+ S
那么,陈宫和曹操产生联系,是在什么时候呢?# o2 R8 S- E4 F3 z+ e, N# u' y& B
# A# r9 Q: Z* w3 w/ ? ~* Z/ Q据《裴松之注三国》记载,陈宫是兖州东郡人,而且从小就聪慧过人,性格刚直无私,是在当地有一定名望的士人。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也就率领自己的人马,从河内来到了东郡……( c V, w: |: H" ^4 b0 S. j
5 Q* a* T; F( X* z8 u, \
而陈宫,也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出仕,在曹操手下为官。至于他的具体官职,史料并无记载,但是从他后来通过外交,游说等手段,帮助曹操入主兖州来看,他在曹操手下的地位,应该是不低的。
6 i9 E1 O2 h" D( A" r
4 q. f* x6 \% b5 X' N! t是的,陈宫在曹操麾下的最大功劳,就是帮助曹操得到了兖州之地。此前的曹操,虽然起兵数年,身后也有大家族支持(曹家,夏侯家,卫家等),但苦于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也就一直只是个二流诸侯。和冀州袁绍,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南阳袁术这些人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6 O' }8 N+ {9 H! }+ u
8 |! Q0 \1 Q6 a/ H3 T2 ^6 m想要提升实力,增加声望,扩大军队和人马,那么曹操就必须要占据地盘。最好是能拿到一个完整的“大州”,来作为自己稳定的大后方,和后勤兵源的基地。而正巧,在陈宫的各方面运作之下,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就真的是来了:
; T5 \( o L4 J0 n/ Z* o9 a8 T% j2 m% N2 D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的战斗中兵败,战场殒命,兖州一下子处于了无主的真空状态。这时候,陈宫靠着多方的运作,并且得到济北相鲍信等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迎曹操入主了兖州。
: @, q1 z+ b3 T2 A' n1 _- e; h% p
% g: [ Q. {& G: H3 _就此,曹操集团终于有了栖身之所,不仅在之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大破兖州黄巾军,更收降其中的精壮人马,编为“青州军”……从此,曹操实力壮大了起来,开始跻身于天下诸侯之间,成为了汉末乱世中的重量级一线人物。# A) m9 }3 E1 B
+ H3 Q8 H9 }: d可以说,在曹操进驻兖州这一重要事件上,陈宫绝对是居功至伟。正是由于他的四方游说,和八面外交,才使得曹操能顺利得到兖州地盘,从此摆脱流寇的身份,开始经营自己的根据地,并敢于和袁绍,袁术,陶谦这些大诸侯叫板。
* {9 Y+ Y; w8 m/ \3 ~+ I3 q+ W- Z. u" i4 ^
接着,我们就要说说陈宫这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戏份——叛曹迎吕!# X( T5 i6 ]6 d& ^
$ y6 o) S- a# q. f8 `3 f; U. ^
陈宫为什么会背叛曹操呢?2 S0 g. e" r: h p' C& U! u
4 M/ ^) o! h; U$ H2 d; q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陈宫和曹操的矛盾是由来已久。当年的“吕伯奢事件”,就埋下了二人争端冲突的源头。后来曹操打着“报父仇”的大旗,大肆进犯徐州,甚至是屠城滥杀……陈宫作为陶谦的求和使者,又和曹操谈了个不欢而散。故而陈宫引来吕布,并占据了曹操的老家兖州,搞得老曹后院起火,不得不退兵以安后方……! ]5 ]7 Y! V+ \; N% n
6 y( X1 }5 |' H+ ], `9 Y
不过,我们刚才已经解释过,所谓陈宫“放曹又弃曹”的故事,完全是演义小说中虚构的。' z; F5 E9 M. y* M: M* X! `
/ i& T k# D- {8 h6 P* ]他是兖州本土人士,并没有担任过什么中牟县令,也没有到徐州,仕于陶谦麾下。
9 w% k6 X8 v! |% P* @! Q0 {: K
他之所以之前立下大功,帮曹操入驻兖州,又在之后趁曹操出征的时候,动摇曹操的根据地,都是由于别的因由。
4 f5 ?4 t& _* c, L6 o9 R- Y6 n- `2 n
我们大致可以从陈宫此人的性格,身份,地位,以及他的思想理念等方面,来解读他背叛曹操的原因。
( c6 G' Q( M5 u% g* U- U# O8 M8 p8 b1 s, g6 e' L
首先,陈宫是个什么样的人?
/ k/ T# t" \/ @& c6 q; {. `% y1 y7 O) ^& V, O" O P2 D
据史料记载分析,陈宫很有才能,而且足智多谋;他也有名望,而且与海内知名之士颇有交往。同时,陈宫也是个个性相当刚烈,刚直,而且凡事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人。) f; l+ |$ o- g% T# H( y# z
+ a1 @0 t* c. Y2 t0 p3 A
他这样的人,从来都会极度坚持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行事。同时,他这样的人,也从来不会见风使舵,而违背自己的理念。同时,他这样的人,也会在乱世之中,意图“有所作为”,让自己的才能和思想主张,得以有发挥的空间……) l& J1 ~/ o5 Y& ?8 l7 T
0 R. h4 E$ P2 A) f" y而且,陈宫又是东郡人,兖州本土人士。以本土名仕代表身份而自居(本来确实也是本土名仕)的他,自然也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维持地方统治,并保障地方百姓的职责。$ X) f7 ~% |0 B8 H" r0 j) C: U
- u( q4 r& {8 X3 @1 G! z. M所以,陈宫为什么要在刘岱死后,迎曹操入兖州?因为他知道,兖州作为天下九州之一,需要一个强大而有实力的集团,来维护地方的统治。也需要曹操这么一个有能力,有声望的君主,来威压四方,并维护兖州地界百姓的安全。8 L/ R6 K1 |" |/ S. N; U w
1 X5 A+ U& f9 J! k, M \/ X: t
同时,他也希望能借“曹操入主兖州”的东风,来提升自己的仕途平台。以“兖州本土名士代表”的身份,在曹操麾下担任高官,并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兖州百姓造福……5 Y8 ~1 A" a6 p' w l4 \; G
/ Y' T% p) C8 ~: P9 q& j9 f( d! Q1 z
然而,陈宫为什么又在之后背叛曹操呢? T: A% {8 m! I9 l3 z' g9 w9 f
/ m Y/ k* l! j% B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曹操在入主兖州过后的各种手段和行事风格,违背了他的意愿和理念……
, y7 g; V# X& A- F. o, P" W) W, v& f/ Q0 R/ G$ ^% E+ X' ^: s' E
事实上,我们翻遍史料,都找不出陈宫在曹操麾下所担任官职,以及治绩政绩等任何记载。这说明,陈宫在曹操占据兖州之地以后,基本上是个被闲置的状态。
2 @# d% X$ y- k. J, F9 j* n& o/ R: @* W8 h
不仅如此,曹操还先后干掉了边让,袁忠,桓邵等兖州名士。而且手段极其惨烈,不仅要让人家人头落地,甚至还要对他们的家属亲族也进行杀戮和清洗……% m# T5 y1 E3 S
) c! `9 A; S/ z- J, x5 S3 @6 X" y
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些名士们对曹操出言相轻,瞧不起他这个“外来刺史”的身份,是“因言获罪”。
4 m: v; l1 N4 Z: a) g+ A
( f& `, L0 K) e4 c3 G% i; f$ R实际上,是曹操为了维持和巩固,自己在兖州的统治,而对当地的士族阶层进行各种程度的打压,以保证自己的权威地位……
: n) O! d8 h7 }% @# \1 z) U# x/ m1 F, ]: @6 c/ t7 G0 h, U7 `
毫无疑问,曹操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大大触碰了兖州士族的利益。而作为兖州士族团体代表人物的陈宫,自然是大大后悔,自己当年引狼入室,迎曹操入兖州的举动。或者说,他觉得当初看错了曹操,没有想到曹老板在入主兖州之后,使出了“铁血统治”手腕,使得兖州名士们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5 `& ?) d6 u6 C& B X5 s6 m, M
$ f0 M9 F/ j, o然而现下,已经是狼已入室,骑虎难下之势。曹操已经完全掌握了整个兖州的军政大权,陈宫等人手中连军队都没有,如何能推翻曹操在兖州的统治呢?
, T- c T) N6 W! ^+ W1 u, y
5 `! S0 q( r9 q据史料记载,陈宫找到了时任“陈留太守”的张邈,并策反他一同起事,趁曹操率军远征徐州的时候,引吕布集团入驻兖州,挤走曹操……, W: d8 J1 }* ?
0 j% Z4 D1 N+ O, Q- h1 @# U
不得不说,陈宫此次起事,无论是对谋事合伙人的物色,还是使用的手段方法,以及对于起事时机的把握,都是十分高明的。5 j [5 h6 F: V6 l- t# J
1 \9 } e3 y, _6 {5 m7 h据史料记载,张邈也是汉末名人,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助人为乐,先后担任过朝廷骑都尉,陈留太守等官位。而且,张邈治下的陈留,地盘宽广且兵马众多,实力不容小觑。
A# h, h1 a. F, l. @) F( P3 h+ Y0 v
当初刘岱死的时候,张邈原本是继任兖州刺史的最佳人选,却不想后来被曹操挤掉,反而要跻身于曹操麾下,难免会心里不忿……
7 j I4 n4 Q& b0 A5 P8 O7 A4 D+ s6 ]0 }
而陈宫就以此为由,力劝张邈入伙,他当时对张邈说过的话,原原本本记录于《三国志-吕布传》中:
7 I, \4 \/ D. G
8 O o- U5 E8 k/ D" x“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5 g; W' V7 _0 w4 u) i5 U- t9 ~- ~2 I8 O( Q. E3 S# f
这一段说辞,不可谓不高明。8 t, J- ]. w9 @# j1 E2 g7 u1 S3 h: y4 _
; Y& k0 [/ Q/ S) X先是捧了一下张邈,称赞他麾下是“千里之众”;再指出了张邈当初被曹操挤掉兖州刺史的地位,并受制于曹操的尴尬(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接着,告诉他现在时机正好,曹操远征徐州,兖州正是空虚的时候;最后,还为他指明了“叛乱”的方式,更告诉他,可以引来吕布为后援,共同对抗曹操,由此打消了张邈心头最后的疑虑……/ x7 l7 p9 s$ m; {' {7 `6 t
3 H1 i2 U/ x, X! x0 u' V就这样,曾经与曹操关系亲如兄弟,甚至相互之间能以性命相托的张邈,被陈宫成功说动,加入了兖州名士们的阵营,从此与曹操为敌……
' j8 e* G, s, b1 b8 U$ `
; C' }/ q3 w. g" a" o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在远征徐州,与陶谦和刘备等人作战正酣的时候,突然就后院起火,被吕布等人袭了兖州,占领了濮阳等重镇。幸亏留守后方的程昱,曹仁等人能战善防,死死守住了范县,东阿,鄄城等地,为曹操保住了最后的家底。不至于被吕布,陈宫,张邈等人来了个一锅端,直接将曹操再次打回到“流寇”的境地……; R; P) p) {* m' {! v3 z A
^$ M& V7 K$ |6 Z* N8 i) _
不管怎么说,陈宫的此次突然发难,搞得曹操是十分狼狈,差一点就成了丧家之犬。也由此看得出,陈宫的思维之缜密,谋事之完备,行动之果断,不愧为史书上对他“足智多谋,刚烈刚直”的评价。
$ L* T+ S1 B4 I6 \ q+ J3 O& N- Y! |8 A% n& c) i
也由此看得出,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真的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点倒是和演义上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3 \0 M8 j7 w8 [$ s1 v- b7 R _
' B; R$ b1 x; l* m8 `1 I他自为兖州人,本土名仕,自然是首先要为兖州的老百姓和士族阶层的利益考虑。而曹操,统治方式严苛(打压本土名士),战场手段残忍(屠城滥杀百姓),虽然才能确实出众,麾下治军严格,兵多将广,但在陈宫看来,并不符合他心目中政治理念。
, X4 A% z3 x- @2 V0 B, u" ^9 d6 ~- M* `
所以,陈宫宁可拉来吕布这支外来势力,也要背叛曹操。因为在他看来,吕布在这方面,要比曹操好得多……8 `% S1 _$ z4 { w1 V% b
& c( B) r9 ?7 k一说起吕布,大家不免又会想到《三国演义》中,那个空有武力天下第一,却人品极度卑劣,而且狂妄自大的“三姓家奴”。难以想象,陈宫这么正直,而又恪守原则的人,会忠诚于他,并在其麾下效力,并托付终身,到头来甚至不惜以死相随?; ?3 K$ C& Q9 U
2 ]7 P- U s! f* f$ q其实,抛开演义小说中的夸张描述的外衣,客观来看吕布这个人,我们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 x$ d# a( ]6 n; V5 L4 T- `
8 v% L+ X$ K( @6 a5 ]吕布的人品如何,小人与否,三姓家奴也罢,我们都先暂且不论。
/ O- F$ a( D5 E9 {5 x
5 @- G6 E! q& Z1 z' n5 [* [) P至少,从当时的世人角度看,吕布也算是天下的豪杰之一。其军事能力自不用说,在董卓乱京的时候,还曾参与了刺杀董卓,为国除贼的行动。3 h) }7 x8 A+ z
3 T2 n. T3 k% x+ c: t6 a不管其目的和动机如何,至少在天下人看来,这也算是义举。
: H, s! F$ @9 f3 D( ~3 A( C! F. P
也就是说,在“为国除贼,为君分忧”这方面,吕布的声望可丝毫不比曹操要差(曹操只是响应号召参加了诸侯讨董,而且败仗打得多,没什么胜绩)。
7 X9 k5 t i( j- g$ v6 {7 P4 ^6 o* e
更何况,吕布就算是狼子野心,自私自利,人品奇差,此前至少也没有过“屠城”等恶劣行径,在这一点上,比曹操要强得多。
# X4 h- z& ^2 h: L" J) G( O7 @) y: ?/ B% b/ X. {
所以,陈宫为什么会舍曹操而迎吕布,也是可以理解的……
! X% t4 r, B, T% N( e% q7 b2 K3 w( v0 N# s8 t
当然,陈宫可能也有几分私心。. W9 k1 Q) h/ j( D; ^4 l5 k
! \6 X; N/ L3 @9 g( C' O8 R
毕竟他在曹操那里不受重用,不管什么原因,都只是个被闲置的角色。而吕布则不一样,麾下虽兵多将广,阵中有高顺、张辽、郝萌、臧霸等一流猛将,却独独缺乏一个能够在战略上站得住脚,并随时出谋划策的高级军师。# S$ \8 Q" }( M6 E5 ?: o( [6 g' p
! Z0 y, V& t5 s5 O D }3 a5 F而陈宫,则正好可以在吕布身边,扮演这个“谋主”的角色。从此也得以在一方势力中,担任最高参谋的职务,在圆了他的仕途梦的同时,也由此可以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有机会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 I; o% O W4 t3 r2 A- D# F& J
6 k* g: A( Z+ z* p' n不过,这也就注定了,陈宫今后的命运,会和吕布集团紧紧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同样的,一亡也会俱亡……$ A8 l x4 r: Q
2 ~/ P; T/ m) O2 Y# Q9 k
不仅如此,陈宫叛曹迎吕,动摇曹操根基的举动,也就注定了他与曹操之间的完全决裂。即便是他之前曾经对曹操有过再大的恩,帮过再大的忙,从此也可以一笔勾销。% i( R5 Q- u7 K5 }; b' q
- v* }3 P; {* Y此后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死敌的关系,再无一点缓冲的空间,也无任何缓和的可能性……
( Y) x3 d: X6 d8 C' E/ G6 m
9 O7 \; r+ i- P6 G# ]( u2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陈宫跟随吕布集团过后,四处征战,并逐渐败亡的过程。
1 f* a+ r" W6 J+ v% ?6 k% E" n8 B
: X! Y+ @2 Y$ J& p: b* w9 R作为首席谋士,也作为战略上的总规划师,陈宫是如何吕布集团,谋划今后发展之路的呢?
) j# C0 w* ], Y
' f" d5 Q5 t5 b+ Y9 F5 V关于这一点,史料并无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来大体推断一下。
+ U3 N, p- E$ h1 i
* R/ K# t+ o5 p0 f5 \. y首先,肯定是以吕布张邈的军事力量为主,将回援的曹操军团彻底打垮,将其灭掉,或是消磨至构不成威胁的地步。. y& [. d% X+ f/ v8 T
" I7 j9 T# L. ]% a3 g
接着,应该是以兖州之地为根据地,收揽人才并招兵买马,让吕布集团发展壮大,并真正成为一方诸侯。
9 i- p. d8 D# ]9 i& b& Q" @. ]* y: q v. o# V1 e5 c5 @
再接下来,就是以兖州为大后方,北抗袁绍,南联袁术,西取徐州……在一系列的征战中,逐渐扩大地盘和势力……
- P' h- k: |) f' j" O. ]% G4 }: E& r, j z
应该说,如果按照这套战略思路去发展,那么吕布集团的前景还是挺不错的。4 o+ h9 y, v4 {
t/ n8 R1 L: u1 z4 i4 J今后不说是征战天下,一统江山,但退守自保,成为一方举足轻重的势力,还是没问题的……! {! C0 y5 I+ ^+ G# @8 F
6 s' g2 i% ^ V
而且,在这套战略的前两步计划中,陈宫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8 [* B: k& R5 f& N/ \
3 |6 ]7 d. r5 ~/ W7 j, S" V因为他不仅能谋善断,还是兖州本土名仕的代表,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名望……在他的帮忙下,吕布集团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兖州当地士族阶层的支持,并取代曹操,成为众望所归的兖州新主。
( b/ m, X8 O. J: @5 y" N9 r H
7 Z; D* W' v2 _ C& F然而,事情的发展,还是出乎了陈宫的预料。2 I3 Z1 n, ]2 P# Y3 m$ V
' N Q6 k. B* h' v+ v* |
尽管吕布+张邈,军力战力都不弱,还反客为主,得到了兖州高层的支持,一开始数度击败曹操(濮阳之战曹操还差点丧命)。2 B$ F8 |9 W7 T7 d6 k8 K% s5 y6 d
, i( ]0 x$ ]. h y但是在后来的拉锯战中,吕布张邈陈宫等人,终于还是不敌曹操的老谋深算和诡计多端,逐渐败下阵来,最后还被赶出了兖州……$ g! M5 q. H1 l% h1 Y* A( z
F7 w6 b- ~; _ v$ G _9 H
这样一来,陈宫原本对吕布集团的战略规划,就被完全打乱。
4 P) p; I) t+ o7 Z, V8 h6 _$ j- K- @
/ ~0 k) l% @4 U0 q+ k$ c5 D! N5 K; m而且离开了兖州的地界,他在吕布集团的身份,从此也就显得有些尴尬了……9 p3 J' c* i/ [) E5 I
5 D1 j3 K) w% ~& Z; f+ u
为什么说离开了兖州,陈宫身份就变了呢?
+ _; [5 A! a2 m( e# `5 r; C& d9 n3 i- q3 i
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出在吕布本人身上。$ ]1 y) g1 u+ m
9 O! d5 L# z: V& a) \3 R
但凡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吕布这个人,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见利忘义且唯利是图。空有勇武和战术军事能力,却极度缺乏战略上的眼光和政治上的见识。
Q b4 N: c# V, q7 V' h6 g4 O' A8 V/ `; Y0 ?8 r
不仅如此,吕布又高傲自大,爱好面子,行事冲动,喜欢逞能……这样性格的人,无疑是很难做到礼贤下士,听得进逆耳忠言……& p2 ~& \" | a+ j& q: J, h7 D
& d. D" o6 O+ i2 C. i而恰好,陈宫又是个性格刚烈,心直口快的人,不会去刻意迎合君主的喜好,包装自己的语言,和注意自己的说话场合。$ O4 V1 R. F0 B1 _' T) L
# K; H; Q2 v! A: Y" n# E" Q" I而且,他辅佐吕布,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治理理念,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就免不了会在很多时候,会和吕布之间发生各种上冲突,并在言语上拂了吕布的面子……
9 ]) ?$ f/ H, F Q2 J+ U, j" S( T+ |
以往在兖州的时候,陈宫作为兖州士族阶层的代表,占有本土之利,吕布还会对他礼敬有加,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实际上也是在忌惮他身后的兖州士族们)。7 z' _" ] h2 ~. ~* ]7 w; c
, g3 v1 x1 K! A; l$ A* d; i8 K3 L$ v而今离开了兖州,陈宫也失去了根基和支持者,也就只能是以幕僚和谋士的身份,跟在吕布身边。他和吕布之间的矛盾和猜忌,也就逐渐暴露了出来……4 V8 v: r" ~& m% _" N' P
7 z# R/ ~$ n& K0 {据史料记载,吕布在占据徐州以后,和陈宫的关系就慢慢疏远,相反是被陈登等人的甜言蜜语,灌得头昏脑涨(之后的事实证明,正是陈登悄悄与曹操勾搭,成为了吕布的掘墓人)。+ L, l D$ q/ A
4 M- E0 B8 \, j在后来被曹操大军围攻下邳的时候,吕布宁可听其妻妾的“妇人之见”,也不肯采纳陈宫“分兵袭扰,掎角互援”的正确建议。/ g9 {/ E* _& p+ p' b' u
L# e3 v y/ U9 {$ ]
而同样的,在吕布麾下猛将郝萌发动叛乱时,陈宫被曹性供认出也是同谋之一,并参加了叛乱……陈宫对此脸红而不语,这说明,他就算没有参与郝萌的叛变行动,那至少也是个知情者。而他却知情而不告知吕布,搞得吕布差点因此而丧命……
) |6 O9 T5 j3 Y' O: U8 K0 |% |9 I* c; m/ Z9 R% v- X7 `) r
(《后汉书》记载: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
) ]1 R) D/ A: W& K: E/ p/ [# g2 X, p- W, _9 Y' z5 e( A, B0 W
看得出,陈宫和吕布二人之间,早就已经是心生间隙,貌合神离,走上了“君臣不和,相互猜忌”的古往今来大忌之路……到头来,被曹操刘备联手围死在下邳,因部下哗变(宋宪魏续侯成等人)而失败,也是难免的了……4 Z& h) X$ s9 I
# Q. H- x' F2 ^) l
再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陈宫之死。0 S+ P( v+ P( x! Q8 k9 n
: [3 j! b0 q, f9 Y在《三国演义》小说中,陈宫丧命白门楼这一段,可谓是全书中最煽情,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斩首戏”之一。虽然一个是座上君,衣冠齐楚,一个为阶下囚,镣铐加身……但二人之间的对话,头一句就是“别来无恙”,感觉根本不像是胜利者在审问战犯,更像是老朋友多年未见过后的寒暄。 T, ~9 O& b3 y1 Z! v/ E% k
; U8 S8 j) [, l5 q& i
不仅如此,在回答了曹操关于“妻儿如何”的问题过后,陈宫也毅然不接受曹操的挽留,径直走下楼梯,面不改色伸颈就刑,令在场众人都感动惋惜得泣不成声……最终,同样眼泪迷离的曹操,下令将陈宫厚葬,并善待其家人,算是报答了当年陈宫当年中牟县救他的恩情……
" H2 l" M) ` B& M' [5 L8 e# \. p# t. f4 k; U* M$ U
(高希希版《新三国》中,还原创加入更加催泪和煽情的情节:曹操端酒要求送陈宫最后一程,陈宫也欣然接受,并在饮酒后主动和曹操携手并行。二人一路说笑,慷慨走向刑场,真的就像是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完全看不出是在处死战俘……)
+ ]# V3 v; a: v7 N( i! y
C* }1 K; \7 l2 ?真实的情况,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3 x# o! f4 T6 g2 s* p3 v) e1 O7 o! w X! f
其实整个过程,比起小说中的描写来,要平淡不少,并没有曹操出言挽留劝降,絮叨旧情,并全场泪下的情节。
5 b. d6 c6 o5 T
* H5 |. o E.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陈宫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算得上是“老友”。他曾经是曹操麾下的有功之臣,后来又投靠吕布,与曹操为敌,也就仅此而已。而且,他在吕布军中地位极高,名字写在“匪首”的黑名单上,根据“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的准则,他的结局只能是必死,毫无商量的余地。
6 M8 M/ v3 a+ c+ K) @5 f9 e. \9 G
1 l# k, k6 ?1 t" O关于这一点,曹操早就已经心知肚明,陈宫对此也是心照不宣,故而双方都不可能在“劝降”一事上,作过多的纠缠。尤其是对于陈宫来说,已经明知是必死之结果,与其在临死前扭扭捏捏,絮叨那么多没用的东西,还不如慷慨一些,视死如归,将自己“刚烈刚直”的形象保持到生命终点,在后人的评价里,留下最后的风度……; D% T' W- K* x/ B8 C: L) k' I/ U/ |6 @
* d1 R n6 [4 |$ S" ?写到这里,我们终于算是理清了,陈宫这个人物身份生平,以及他性格理念,还有与曹操之间的恩怨情仇。- j' y8 S9 _) ] h8 ~
8 l" e. B$ U7 M那么,我们又应该对他,作出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 X& O) r7 l. H ^& h9 D, f; b
2 B. @5 y" ^5 i也许,“有才而坚持”这五个字,才是对他最客观的总结……; d( G! U8 y4 v+ G% C
/ U, Z# ~9 A5 b他有能力,有信仰,有主见,有抱负,也敢说敢做,勇于承担责任,绝不贪生怕死……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坚持下,他曾经迎曹操入兖州,成全了曹操的“诸侯梦”;也在后来决定“更换兖州之主”,亲手毁了曹操的根基,使得老曹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霸业受挫,差点沦落到“无土之君”的境地。
9 Y" ]4 D/ S0 s8 v! Z( ?5 v: U! S; w; J7 Q
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在这样的理念下,形成的“刚直”性格,使得他过度固执己见,缺乏与“君王”之间的相处之道。3 L0 F% c" P1 w5 a. W2 `* s; G
/ \2 f- _& L: D' n% ]. ]' Y" J U" ~
最终导致了他与吕布之间的猜忌和不合,也由此导致了败亡的结局……
3 s1 K# X7 g+ F7 m* T M5 y/ Q V
或许,陈宫在骨子里,和王允比较类似。2 ? m5 c. s9 O6 h
& w) I3 y9 ]4 j" V- L* R7 S% }/ k
两人同是有才能,有原则的人;也同样是有坚定的内心主张,并且在这方面有着坚持的人。而且,他们的坚持还到了近乎于“固执”的地步,绝不会为违反自身理念的事情而妥协……6 N0 W3 q8 h1 k8 D3 {+ G
8 Q- _; g e; Y h8 N8 U% N
然而,凡是坚持都是有代价的。所以,二人的结局最终也差不多,同样是兵败被俘,视死如归,身首异处的归宿。
9 s3 R D: d- C- a$ d& g1 M( ~1 g$ C! _& q$ }! U3 ~# D
但是同样的,他们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赞叹起敬的形象,和让人哀叹惋惜的评价……
* A! s- z( T6 O
8 N* F0 w6 D) a8 U7 e7 n; o6 g' bPS:据《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记载,曹操在处斩陈宫之前,问过他一句,要不要考虑妻儿家人的死活(问宫欲活老母及女不?)。而陈宫的回答原文是:“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 D! T" C7 y0 c% o
3 S [8 _' c+ [" Q, t这句回答,是陈宫在人世间,所留下的最后一句遗言,他这种说法,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意思呢?
3 _4 X, J) Z. |- n0 w7 ?( ~& \) H8 p4 ^+ C% a; R" l( Q
一般认为,这是陈宫在暗示曹操,自己毕竟还是曾经对他有功之人。就算是后来成为敌人,但现在要杀就杀他一人足矣,不要罪及他的亲人们(后来曹操确实念及陈宫的功劳,善待了他的家人)……- c" \, _: m$ F
6 b; _7 w6 }* G7 j8 f! S' H% X这种说法固然是没错,但是笔者觉得,陈宫其实是话里有话,他这种说辞中,还包含着更为深层的一层意思。
0 A3 _ B4 W! _, d# I0 F4 @, M, c- h! A# J
仔细品读陈宫这段话,提到了“孝”和“仁”等字眼,而且不惜堆砌华丽辞藻,在曹操面前,标榜出了“孝治天下”、“仁施四海”这样的道德标准……
% h; L n% {7 c3 p5 f/ r+ N* O& g7 J. y N* c+ t
其实,这些都是陈宫一向而来的政治主张,也是在他内心深处,所一如既往的理念……而今,他沦为阶下囚,愿赌服输,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念,反而是在尽力劝导曹操,应当以天下为己任,治理天下也应以“孝仁”为先,而不是一味的残暴杀戮……7 P& `; K+ y% B; A3 n4 T9 _
; r0 T; I( ]' X' V" E2 h! j3 ^
看得出,陈宫这是在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来最后坚持他心中,所一直在坚持的一些东西……
! W# m# F6 r2 Q* X* q& h ]& Q* r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