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K# r6 w+ v" ~: I& m" ^曹操的政治考量 ( d3 H+ `$ Q" c; c2 C+ a5 Q" S N4 s5 y5 v( y1 t
曹操不是不知道诸葛亮的名声。 % t7 y1 @( {3 M K' Y# J : i: D l2 s8 g! d* ]在火烧博望坡之前,曹营里曾开内部会议。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提起诸葛亮——8 k; n) L% ] n
4 U7 J5 F- E% ~8 e% f
“此人为襄阳名士,复姓诸葛单名为亮,才能胜我数十倍”,“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 9 X3 H/ L3 o% W6 r. @8 q6 W- {4 x, A; y _
紧接着,刚刚被迫过来的徐庶说——: y/ C3 z$ B) d" Y
3 X3 q: d3 o* Q9 ]. r“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3 A) d/ ?' P! O: l( g L+ }8 m! q. E) T( v
诸葛亮在荆州早就小有名气,他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等结交,成功的塑造了自己的人设—— & z! q4 n4 y. G- P* A 3 S7 Z1 \& {4 d- y; k- Q0 a“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h& H# g. S* s2 S0 h9 F
% \4 H$ Z3 n! n0 ]' A这种人设深入人心,当诸葛亮后来去东吴,就有东吴的谋士拿他自比管仲、乐毅来嘲笑他。但这也从侧面说明,诸葛亮的自我营销相当成功。 1 N& |2 H3 @9 x* ]. h% J0 L ' ]( V B' @' @' U$ A- n+ H曹操可能怀疑诸葛亮,但他不可能会怀疑荀彧的话。! X X# e f2 t6 ^
- B+ ^; T& z) V, C荀彧出身颍川士族,从小就广交四方豪杰,且饱读诗书,据说他12岁时就可以把《论语》《春秋》等古籍背得滚瓜烂熟。荀彧加入曹操集团时,被曹操比喻为神机妙算的张良。而现在这个“张良”口中的诸葛亮,才能超过他自己十倍,可见这个诸葛亮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有着经天纬地的大才。9 _- m; G g. u
; f; y% z* i9 H3 E
而且,荀彧推荐过的人都很靠谱,例如荀攸、郭嘉、司马懿、戏志才,都为曹操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e# z$ Z3 U' |) g) D
" |- V: G$ L7 y l; f% R因此,曹操是肯定相信诸葛亮的才能的。 既然认可,那为什么不去挖人呢? . A/ ?, j, G8 K4 c4 b # o3 ^9 M2 n! R% N* h曹操是一代枭雄,他对政治本质的洞察相当精准,因此他在用人上有自己的深谋远虑。$ R& y+ u0 t& p( t: y8 G
( p# W! [9 I$ E. J) X
三国时期,得士族者得天下。 当初,汉武帝创立的察举和征辟,其中前者为重。 察举,就是每年每个郡国向中央举荐孝和廉各一人,到京师之后,要依其科目与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公府分别加以考试,然后量才录用。 被举荐的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寒门子弟读书、接触经典的机会自然少得多、也不被人所识。 久而久之,仕途就几乎被地方上的名门望族独占和垄断。 / G, e' P% ^9 K% s, p% i " l9 B! F' a7 H9 K- b9 B. d6 C东汉末年,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名门望族名望更甚,拥有了各种资源,更加强大的力量和势力,若要争夺天下,甚至统一天下,士族是不得不依靠的力量。/ G1 w9 [5 z9 O/ x0 k6 p
: Y$ L W4 D6 e( }
当时,曹操有河北大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等士族支持;孙权有顾雍、陆逊、朱治、张昭等豪族相挺;袁绍本身就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出身,自身就是豪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9 Y$ }* u, U+ Y) E$ i. c
" Q4 b, J0 k* I' G: I' h: ^
荀彧只是客观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却并没有一句话建议曹操把此人挖来,共襄伟业。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他能听不出来此中的玄机? 6 s& D: J6 _, ?8 b0 l0 V+ s' \5 g+ H' c$ I. q* z+ Z
曹操自身出身不高,他既不是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出身,也没有刘备的皇叔身份。为了提高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就必须得到士族的撑腰。荀彧代表了颍川荀氏,他的投奔意味着颍川荀氏弃袁绍而支持曹操。荀彧给曹操推荐的人才,无一不是出身士族,例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等。7 u! b* m; z9 f1 M9 q4 z2 x& x
4 K v5 i# g0 V4 o1 K) r( o
可以说,曹操集团的基本盘就是颍川士族,再加上其他几个士族,例如武将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兄弟等,他们就来自于各个大大小小的士族。 6 s' r" d C7 ^6 s0 ?2 S) Z- p% t9 ^9 [5 |7 I$ A0 G* y
诸葛亮有不世之材,但 诸葛亮与荆州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诸葛亮加入,则颍川士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分一块出去,荀彧自己可以不在乎,但他必须要照顾到颍川士族的安定和团结。 , k' b7 @0 u4 W7 \ * P# ?: @1 m& J: t4 x3 S7 `0 w( f2 \如果颍川士族内部出现分裂,或者颍川士族选择抛弃曹操,结果必然是曹操与颍川士族两败俱伤。这样的结局,荀彧肯定是不允许出现的。$ `1 q. p3 O& G# b" t
. t1 U) S# N1 N所以,荀彧没有向曹操提出挖诸葛亮的请求,曹操也自然心领神会。况且,曹操身边已经谋士如云,且都是一流人才,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诸葛亮,得罪自己的基本盘。 + }- u. [( m6 I- P: S. \7 C* E# H4 K% U6 x
诸葛亮的性格 / }4 o* S' z7 ~' a ) S* {, l" W0 E: C5 }曹操是个心高气傲、常常自我陶醉的人,诸葛亮也是,他一边耕田一边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是什么人? 一个开国宰相,一个柱国将军,要跟这两个人相提并论,至少你也得先做了官,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他们的成绩。 可是诸葛亮还未做官就如此自夸,可见其自我陶醉。2 w6 s( h2 n9 p7 j' j
$ {( v7 @- P+ u7 R. t
徐庶临行去曹营之前,特地去拜访了诸葛亮,跟他说刘备是一支潜力股,一定要尽快买入,还希望诸葛亮在刘备来的时候给一点好脸色,“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 l3 V- P+ V6 V
8 a& m% w0 v+ i; ]( V0 n) C* v
不料,诸葛亮却摆出一副臭脸,“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然后也不顾朋友之情,拂袖而入,让徐庶尴尬得只好上马启程。 ' r2 w* q7 E, i6 |) @ " P& l+ m* d) K" |) v1 B: Z0 |. x看来,诸葛亮是坚持要当那种看穿红尘,决意不肯入仕的世外高人。但实际上,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曹操那边谋士如云,而曹操本人也是能力极强者。 ! l6 s' V# [" {4 J% o* j, B1 S7 I
诸葛亮的性格,使他只能选择刘备。9 O1 H$ O& S/ g; D
5 d- Y6 m1 T# b! K$ \第一,刘备是汉室宗亲,且一直为了汉室的复兴而奋斗。诸葛亮是尊重法统的人,只有跟着刘备,才能够确保自己的事业是伟大而正义的。 7 z+ ~; r4 W% i& ]2 a" U% c" J% o: }4 O, e' {) u5 N" V
第二,刘备身边将才不少,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但一直缺少第一等的谋士。这就使得刘备的奋斗毫无章法可言,成天被曹操赶着跑。诸葛亮一加入刘备阵营,就是首席军师,没有任何谋士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样的平台,曹操也好,孙权也好,显然都是无法提供的。+ b1 O B- F7 J e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