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48|回复: 0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究竟有多厉害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20 2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v& O' ?) G  ^* B公元222年,蜀汉大军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诸葛亮感慨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2 |! m' B0 k( q$ v2 I' ~/ ~& I- h
6 i/ `" x- j5 Z; V法孝直,就是法正,孝直是他的字。法正是刘备集团后期加入的重要谋士,其人深谋远虑,算无遗策,战略清晰,战术精明,堪称鬼才。正是在他的谋划下,刘备夺取了刘璋的益州,获得了安身立命的根据地;又是在他的谋划下,刘备夺取了曹操的汉中,获得了进军中原的前哨基地。可惜,法正于刘备占取汉中后的次年就去世了。( K4 n3 n5 ]1 D( e) q
* e" o: p( u* @" m) b. p
诸葛亮说的两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法正是唯一能说服刘备不冲动征讨东吴的人,可见法正与刘备二人的君臣之情;二是法正即使说服不了刘备,也会跟随刘备东征,为刘备随时出谋划策,刘备也不至于会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由此可见法正的战术水平高超。
  d8 e/ j( E: T- F; d! y! Z5 n
$ ?# L  T/ o) L+ j) h1 L# ?; w9 t有人甚至认为,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那么,法正到底有多厉害?9 o$ j) p! c* k( o; Z$ Z
* m# a6 Z: c- j% P& }: J: M. f
法正渴望跳槽
& L& E4 E+ c; {: n; H5 S2 g* T* r' X# B% k9 w
诸葛亮在第一次见到 刘备时,就给刘备规划好了夺取天下的战略,其中提到这么一句话: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m; }2 X/ N0 B4 B- @! k
+ F. m# A4 A$ w2 J- z
刘璋,时任益州刺史,作为一方诸侯,他的性格的确“暗弱”。当初,他的父亲刘焉任益州牧,不久因病去世,临死前属意让他的三子刘瑁为继承人。但刘焉死后,益州权臣赵韪认为,刘焉的幼子刘璋,性格温仁软弱容易控制,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朝廷因此同意刘璋成为益州牧。
2 q; E( x8 T- q" |
" Q; V7 t# e  i' n这个“暗弱”的性格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刘璋没有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野心。他只想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对打仗毫无兴趣,这就使得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必战死沙场,也不必缴纳过重的税。可以说,刘璋治下的益州,是东汉末年乱世中的一处世外桃源。/ F  C6 H. o2 o/ ~% W5 E2 \. q
: b' ^# L+ W+ F* f
但是,诸葛亮还说了“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个“智能之士”,就是指刘璋政权内部自命不凡、渴望建功立业的官吏。刘璋是个守成之主,不是乱世枭雄,没法提供给这种人一展身手的机会。因此,他们更希望投靠到刘备麾下。
" Y* A) P) K( k) p! {8 b: g* I9 h
诸葛亮这句话也暗示了这种“智能之士”可能会作为刘备的内应,共同夺取刘璋的地盘。) G6 r8 f0 N. E& y8 _0 L

5 k& S4 t0 ?- T8 w果然,赤壁之战后,“智能之士”出现了,他们就是益州军议校尉法正和益州别驾张松。法正原是关中地区的扶风人,他的祖父法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巧合的是,他号“玄德先生”,这似乎在冥冥中预示着法家后代与刘备的缘分。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孟达一起逃入益州避难,并依附刘璋。
* x$ S4 r) d& \# Z
4 p# ?* ~9 Z5 T- j. w/ w但是,法正作为外来户,一直被当地的世家大族所漠视,混了很多年才当上军议校尉这么个小官。只有益州别驾张松,跟他的关系比较好,两人认为,跟着刘璋这么干下去,肯定没有什么前途,应该另寻新主。
6 {0 H$ M( P8 M8 m7 I# Y( u# K* o5 m- E) L8 P* Z
很快,他们就看中了规模虽小、但潜力巨大的刘备集团。公元208年,张松出使曹操后归来,劝刘璋与曹操绝交,并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作为使者?张松举荐法正。 刘备接见法正时,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小官就怠慢,而是“以恩义接纳,尽其殷勤之欢”。 史书中 记载, 法正的性格是“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即别人给他滴水之恩,他会涌泉相报,别人给他一点损害,他也要想方设法的报复。/ A, G9 x% a' b$ K! b

- u0 k+ J! O6 V  G刘备对他的款待,让法正感动得无以复加,回来后就向张松说刘备如何有雄才大略,如何有识人之明,是值得效命的英主,于是两人达成共识,期望有朝一日能迎刘备入主益州。6 r9 I. v6 T2 G- Q! S5 O! W- d' s

1 m0 l+ `5 L* ?- h  ~法正协助刘备夺取益州# S; V9 z3 D1 \2 B

5 i* S; u; U% F, B& k. q机会,很快就来了。
* M6 K6 f1 e" U- C
8 U" D- O0 U/ n4 s6 _; I. K赤壁之战后,曹操稍加整顿,恢复元气,准备征讨汉中张鲁。刘璋认为,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进攻汉中,是为下一步夺取益州做准备。
$ a+ b5 b: h. @) O
7 z/ R4 I& t5 G2 T刘璋没有意志去抵抗曹操,这时,张松、法正建议他迎接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入益州,让刘备帮助刘璋抵抗曹操。
) M# w/ E$ z/ A( p% g5 k0 C  o; T+ I( @. F9 I
焦虑之中的刘璋同意了这个方案。法正衔命出使刘备,他表面宣告来意,暗地里向刘备献策:“以将军之命世英才,乘刘璋之懦弱无能;张松,益州之左右,以为内应;然后以益州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来成大业,易如反掌。”
6 U7 k0 m0 |0 g: e' T0 ~: l0 ?! ]' U4 i- F
法正的话,正好符合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实在是天赐良机,刘备欣然同意,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防守荆州大本营,自己和庞统率领步卒数万人进入益州。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刘璋确实不能成事,他居然不加思考,轻信部下之辞。
$ _$ s  C) N: o4 {
3 U8 r- V7 H" @( h$ c刘备入蜀后,请教法正、张松益州的地理事物、兵器、政府、仓库、人马多寡,及各大军事要塞距离远近等事,两人均加以详细解说,并绘制地图,提供山川地理资料给刘备,刘备因而掌握了益州的所有情报。
" J. l" r! h- o& p( u; _; v" Q6 n6 O/ ]1 O2 }8 x
刘璋隐约觉得刘备有些不对劲,这时张松的兄弟、广汉太守张肃知道弟弟已经心向刘备,意图谋反,担心被连累,于是向刘璋检举,张松立即被刘璋斩首。
, |6 w  I/ |# c' d3 l" ~1 K( c% ]/ U' x7 K
至此,刘备与刘璋终于刀兵相见。0 a7 T! k) m: w; ^
: T: y3 A; A& R* ?) J
刘备带领庞统和法正从葭萌一路南下,向成都进兵,势如破竹。刘璋谋士郑度进言,刘备孤军来袭,资源匮乏、民心不服,我们若将巴西、梓潼两郡的百姓西迁,将当地的粮食仓房全部烧了,再筑堡垒、掘壕沟,不跟他们正面对战,肯定能拖死刘备。+ ^8 d7 d$ K+ K6 b, |0 X5 k) t
) K* Q. @: _; x. f) R& n
这个坚壁清野的战略,可以说切中了刘备军队的软肋。刘备听闻此事后,感到大事不妙,连忙询问法正,到底该怎么办?
. O$ R1 \7 r) F: [+ d! S, E! D! Z0 ?# l7 I9 S' T
不料法正云淡风轻,告诉刘备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以他对刘璋的了解,刘璋是肯定不会采取这种战术的。
1 Y9 s: g0 r) W+ u) |: y
. r0 }& x! R1 D- d果然,刘璋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并因此罢黜了郑度。由此可见,刘璋的确是个仁慈之主,他不忍心伤害平民百姓,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这样,刘璋放弃了反败为胜的希望。
3 c7 g3 J) l8 Y, E
# _1 @3 R8 x1 ?期间,由于庞统在攻打雒城时不幸中箭身亡,法正成为刘备身边唯一智囊。法正写了一篇劝降信给刘璋,指出“雒下虽有万兵,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为今之计,只有“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刘璋虽然没有回信,但是这封信的确动摇了刘璋坚决抵抗的意志。
( g1 C% c% @% Z+ Z0 U6 p; g; A' S* g1 }$ z/ i* I) }# f
最后,刘备围攻成都,当时成都尚有精兵三万,钱粮可以支撑一年,军民都主张死战,不过刘璋已经失去斗志。他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最后。刘璋决定投降。刘备占领成都后,把刘璋迁至公安,并将财物归还于他,再佩振威将军印信,也算是有大将风度。
, p: U4 F$ Z3 E! o1 _
9 _$ r% `2 m& X$ g% j法正策动刘备夺取汉中9 Y3 f8 U4 K( Y" z& A: {" b: Z
7 @5 W  r( k/ t* f+ U; }  M, a
占 有益州之后的刘备,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而法正,则由于劳苦功高,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完成了从小官吏到一方大员的逆袭。 不仅如此,刘备还与法正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情,走哪都要带着他,例如,公元215年,孙权率军进攻荆州,刘备从益州紧急回援,当时随从的军师就是法正。6 q- |. G0 P0 ~$ \1 N/ M* X8 f2 Q

* w5 r  ~5 b+ F% @) B, Y1 K7 Z公元217年,法正建议刘备主动出击曹操,夺取汉中。他的理由是,曹操平张鲁、定汉中,却没有乘势攻取巴蜀,只留下夏侯渊和张郃镇守汉中,必定是国内有其他忧患,此刻我军全力进攻,可以一举攻克汉中,大好时机,岂能错过!攻下汉中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刘备一口答应。% A9 U2 j/ o  E
/ C5 S+ {, |1 v2 c% h
其实,刘备等蜀汉高层,都能看出夺取汉中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性。刘备的另一位谋士黄权提出了类似的看法,而且时间要早于法正。其实,有这种洞察力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如何说服主公。法正对于人的性格和心理的洞察超乎常人,他懂得如何制定正确的话术,以此来说服他人,达成自己的目的。他能准确预测刘璋不会坚壁清野,所以让刘备继续进军,他能准备洞悉刘璋的心理弱点,所以写动情的投降信来瓦解刘璋的斗志。对于刘备,法正也是相同的思路。
. G9 X, R6 B" g  }! P# Y4 p, z" i6 _# o+ W0 }; |! A+ ^
历来只有曹操主动进攻刘备,想不到法正居然建议刘备主动进攻曹操。曹操估计做梦都想不到。, X: ]/ G% [$ \7 L, R

: ^* i8 I! |/ N刘备此次进攻汉中,谋士主要是法正,武将主要是黄忠,都是后期加入的成员,老成员诸葛亮等人都留在益州。公元219年,法正让刘备主动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占据定军山有利地形,成功吸引曹军主将夏侯渊前来争夺;法正看准时机,让刘备全军出击,黄忠率军居高而下,一举斩杀夏侯渊、击溃曹军。黄忠也因此一举成名。/ |9 z- ^+ v/ x) P: f+ m

+ J8 Q- b3 S+ T" y此一战,刘备掌握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曹操已经无力改变被动的局面。同年,刘备占据汉中,自立为汉中王,至此,《隆中对》中“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总算有了实现的可行性。8 Z8 u! u. o' y8 t

. s4 n/ Y+ Q' o# }% A7 X汉中之战中,法正与刘备的感情继续升温。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的注中说,起初,战事并不顺利,其中一次战役,刘备亲赴战线,只见箭如雨下,诸将都认为该退兵,刘备倔脾气上来了,不肯后退。眼看没有人敢继续上谏,于是法正舍身挡在刘备身前。
) l/ i. A' i  G+ ?( q! L; v( J5 t! M
刘备急忙说:“孝直快去避箭!”
! p8 M+ y9 w4 u+ W( m, O
( r7 k# `( R7 Z法正说:“连主公都甘冒箭雨身先士卒,何况我呢?”
) w3 n7 o& F. t) m- {1 w- a% _0 u5 W4 F" P) l* R, a4 W$ \; h. m1 ~
刘备只得说:“孝直,我跟你一起撤退。”
! ]! M1 T0 r$ U0 D& o9 A( N3 m. O- S( u
法正给刘备当肉盾挡箭,既是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真情流露,也是他所采取的一个策略。当刘备不肯听诸将劝退之时,法正知道自己正面劝谏也是毫无作用的,不如就利用刘备对自己爱护的心理,帮他挡箭,让刘备为了保护自己而下令撤退。
/ g& T$ s! _5 t! ]
5 s6 \5 Q% c, P; ~, k这是法正又一次巧妙心理战术的案例。- T  U, c* R" ]/ E
, o! l# |: w( ?! Y! m+ \
遗憾的是,刘备在占领汉中的次年,法正就英年早逝了。刘备为他连日哭泣,谥号翼侯,赞誉法正生前的深谋远虑。法正的去世,导致刘备失去了伴在身边出谋划策的高级智囊。诸葛亮虽然也足智多谋,但是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外交和内政之上,而且他也需要镇守后方,保持稳定,不宜随军出征。就这样,在关羽被吴军杀害之后,刘备狂怒之下倾举国之兵讨伐东吴。诸葛亮劝不住他,也没法陪同刘备出征。如果那时法正还在,他可能劝不住刘备的军事行动,但可以陪同刘备出征,在前线出谋划策,制定正确的战术。- B. q5 j% q  o6 l. a1 P& |
* i/ V0 L  Z! H: j
结语3 b' G1 W' n7 v5 V. H
" S7 ~% z/ ?4 w1 t6 q0 |
诸葛亮曾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可以看出,善于洞察人性,判断局势变动的法正,就是刘备翱翔的翅膀,而当后来法正去世,刘备就仿佛翅膀折断,屡战屡败。4 e1 i5 L  v3 P) D
' ^3 ]7 n. z% Y5 Q9 f
法正、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就只剩下一个诸葛亮,既管内政,又管北伐,苦苦支撑着蜀汉政权。然而,人才凋零、国力贫弱的蜀汉,毕竟独木难支,它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6 C* E* C$ \8 m  H2 V; p

' m3 L$ b3 P) J* {5 R1 |7 P% [;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8 06:27 , Processed in 0.14973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