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03|回复: 0

孙权百般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为何仍执意要杀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20 21: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L$ M+ y! ~; y0 h6 g; @" e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对关羽来说,是一辈子当中风头无两的一年。3 Y2 \  A. l8 ^+ D, S8 H& ]( @% S. k9 X  ?

* G. h4 n4 ?/ v* M- q1 u; l当年八月,关羽趁着雨季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大败救援樊城的魏军。此后又引得陆浑悍民孙狼等以及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前来投靠。声震华夏,曹操甚至一度考虑过迁都。& Z" g, z( S3 F# {8 \2 x( A
/ k  y* [! X6 q3 i& A5 `: i
然而,也是在这一年冬天,关羽因为一时大意,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兵败被吕蒙所杀。一代武圣,就此殒命。
' s8 H! n, Y1 d' A5 M/ v2 y8 o4 }1 b6 i) `1 n1 P( s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注意到,孙权曾多次嘱咐吕蒙,只取荆州,但不杀关羽。那么,吕蒙为什么不顾命令执意斩杀关羽呢?
3 G/ [& a: Y+ n  e: k' k1 r! o' K- w; z; K% I1 C& ]
孙权的态度
' h' K% S" o4 T* q! L* ^8 e/ k% L' K0 l) M% n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当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关于怎么处置关羽这件事,孙权的态度究竟如何?
0 V9 }7 [3 _6 u. X2 f' |9 M% I" E3 s  X
电视剧里是这样展现的——关羽兵败被围麦城,试图走小路突围入川,这一计策被吕蒙识破,他亲自带兵阻击关羽。关羽以寡敌众,自知不敌,因此引颈自刎。此时有来使驱马赶到,大喝“主公有令,不得斩杀关羽”。然而迎接他的,只有正提着关羽首级的吕蒙。
8 N( N0 o# l& S( @6 o0 {; f0 b: i, t1 H5 @; m2 N
孙权是否真的嘱托过不杀关羽?仅凭电视剧里的情节是不足以断言的。先看小说《三国演义》的记载。在吕蒙“白衣渡江”、攻打荆州之前,孙权曾与其有过两段对话:
" C" A6 U" ^% |
7 _1 {6 m) V& E第一段对话,乃是试探吕蒙是否有攻打荆州之意——
- G( g; e! u( z* D! N
% S5 L+ I2 S+ z8 I7 n: S; M权曰:“孤本欲取荆州,前言特以试卿耳。卿可速为孤图之。孤当随后便起兵也。”  H9 Y& @3 W  J/ d9 A8 h) l- e
/ a% a. V4 D) X3 z  \3 o, `
——《三国演义·七十五回》& m# m  m* S& M$ k+ b
9 U+ r2 _$ j# V4 G. N
第二段对话为战前动员,孙权本打算让其弟孙皎和吕蒙一同出征,被吕蒙谢绝,于是封吕蒙为大都督。9 s8 I" w1 M; F+ \! l7 Q
) }/ k" W" D. z0 W7 E
孙权召吕蒙商议曰:“今云长果撤荆州之兵,攻取樊城,便可设计袭取荆州。卿与吾弟孙皎同引大军前去,何如?”
% D! G9 ?! X+ S3 ^( z. Q; M4 Z: F/ I1 J" u5 i( S4 J8 i
——《三国演义·七十五回》
5 I1 d; D1 C; y
+ ^: P$ N  w  p' u' ^除此之外,孙权对吕蒙别无其他指示。其后关羽败走麦城,孙权再次问计吕蒙,言谈之中,也只是问应当怎样擒住关羽,并未嘱托不可杀关羽。其后,关羽被押去见孙权,乃是群臣建议孙权不可留关羽,孙权亲自下令将关羽、关平父子推出去斩杀。4 N% d. n- E3 r# p6 g/ f- Q
4 M9 E5 ^9 r: m" U# L
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
- [2 R. \5 B+ u& i' k: F) T7 _* H7 O! y% l9 u% p
——《三国演义·七十七回》
2 R% C9 A  E, m* E/ }8 _+ y( k8 i! N4 Q0 d
依《三国演义》来看,并非吕蒙执意要杀关羽,而是孙权亲自下令斩杀关羽父子。那么,在《三国志》中,这段公案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 h5 M3 f$ _1 v8 y! j* L4 k. k0 q$ C+ \/ @) ?4 T" r/ ]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孙权占领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后,将关羽麾下士卒的妻子儿女全部抓获,关羽部众因此不攻自散。孙权派遣大将朱然和潘璋截击关羽,但并未有只言片语提到不可杀关羽。于是在临沮(今宜昌市远安县)被俘之后,关羽不久便被杀害。
% r/ b9 ?7 |1 r  g) R, R: U% C: A; T2 p' C7 Y  l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0 J# w, N+ W8 l& r! s1 w' W+ [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5 M) M9 g: R; @( Y- S) `

  ^6 ~8 `; Z( `; Q关羽被杀时,孙权正在两百里之外的江陵,自然不可能当场下令将其斩杀,但两百里的距离,急行军两天就可到达,朱然、潘璋并未征求孙权的意见就决定斩杀关羽,可见,孙权对于杀关羽这件事,很有可能是支持或默许。7 R/ h+ j* S' q+ s, ?
0 a5 H6 C! o1 |2 l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遣去截击关羽的兵马,乃是由朱然、潘璋率领,最后抓住关羽的,是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尽管《三国志》中并未明确指出究竟关羽死于谁手,但很有可能就是马忠,或是朱、潘其中一人。( I- g) O" z% k

) m- E$ b- w5 N/ E2 l4 [9 u/ O$ [+ f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7 T% r& @5 K) }1 U3 @

6 `, o" d7 E$ |, d——《三国志·吴书二》
( C) U% F2 c0 t3 N
. P0 V' Y- ?- d6 g) ]也就是说,在斩杀关羽这件事上,吕蒙极有可能是背了孙权和马忠的锅。最终被戏说成了杀害关羽的罪魁祸首。+ k$ z9 j, Z9 _9 O9 H5 i* V

( M, F' u1 ]2 O+ s/ F9 Z0 l  Z7 N关羽之死的直接原因, s6 [! G1 O1 X
, C) W& k# l) w$ s
后人提起关羽兵败的故事,总要以“大意失荆州”讲起。意思是讲关公傲慢大意,中了陆逊和吕蒙的计策,因此才导致荆州失守,最后被杀的结局。这一俗语也从此流传下来。5 b1 h" w: p$ p5 G

  U4 \: Y( }9 G8 ^% I然而,陆逊只是小施谋略,当时已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何会就此一败涂地呢?这还得从关羽自己的性格说起。
- d9 E; \( r. j, k: T) V! z
8 C# D/ `# n) |- s; y# R& F尽管关羽勇猛无当,且足智多谋,然而一个成功人士,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容易产生傲气,不将其他人看在眼里。关羽在樊北斩杀魏军将领庞德之后,并没有就此攻下樊城。然而,此时后方的南郡太守麋芳、将军傅士仁已经和他生起了嫌隙。原因在于关羽出军围困樊城,两人只是出给军资,并未前去援助,因此关羽放话回来要收拾两人,引得两人惴惴不安。
" [8 K! e4 _0 f5 r# A: U
8 T, e& D; A* K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9 A; _7 A1 j+ t% B/ A, ]3 j  k! f
  l' w6 O; w* V0 Y5 w——《三国志·蜀书六》! U- I) _2 {% Q+ o
) L7 f" n4 T5 K: w& D/ H. X
因此,在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之后,傅士仁和麋芳在吕蒙的三言两语之下,就归顺了东吴。这段故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傅士仁听从吕蒙的意思去劝降麋芳,正逢关羽派遣使者向麋芳征粮,还威胁说去迟一刻就要斩立决。本来犹豫不决的麋芳立马倒戈。
  R3 `0 \1 K4 P6 F, w% I% x4 [/ h' o/ G, S
关羽回击荆州被吴兵所围,派部下前往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境内)向刘封和孟达求援。这个刘封是刘备养子,当初刘备想封他为将军时,关羽曾表示反对,最后刘封被封在了上庸。因为记恨这件事情,刘封决定不去援助关羽,部下只得赶往四川求取支援(《三国演义》记载)。
/ f, N, a; c4 t% R$ i( ?' c4 @
: Z. K# ]- I4 G( [; w. w/ T在和孙权的关系上,关羽也处理得极差。当初孙权想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女儿提亲。关羽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大骂来使,说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女儿,拒绝了求婚的要求。(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
7 t5 ^' E6 \! E8 r& _. D9 M! K
在野史《典略》中也记载,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孙权没有积极前去援助,关羽大骂孙权使臣,威胁说,一旦攻破了樊城,难道还灭不了你们吗?(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语出《三国志》注)这样一来二去,关羽与孙权的关系几乎崩裂。3 g* X9 l/ C4 r8 ~* z# l

$ E$ H& X3 s& `( t& e$ ^关羽在被吕蒙、陆逊摆了一道后,迅速失去了所有盟友。假使傅士仁、麋芳不降;假使刘封、孟达同意出兵援助,关羽未必不能重整旗鼓,再夺荆州。
$ \: [/ g" g& \3 U1 m4 O, w
, A; Z9 Y4 e& b' @7 X- A( a然而其时悔之已晚,关公最终落得被围的局面。同时,又因为此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段经历,东吴方面自知即使俘虏了他,最终也无法驯服,最终横下心来,将关羽斩杀。! a- I/ Q0 K+ d& n# M0 N

7 O4 O( @# N% |可以说,关羽虽然忠肝义胆、智勇双全,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正是这些性格中偏执的一面,使他在东吴的“荆州夺回战”中一败涂地。6 u9 e5 y$ ]4 e0 w6 r0 L, I

7 `& l( j+ D, r, S关羽必死的原因
; [: n% C  i9 \# z! @7 S
& _$ I( I/ d* S! [- G3 b如果说恃才傲物、四面树敌是关羽被斩杀的直接原因,那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或许可以概括关羽为什么非死不可的原因。# \$ d2 I0 {8 ~: U* _3 K& R$ S

/ Y0 b' I' [1 a一切从“刘备借荆州”说起。鲁肃愿意借荆州给刘备,乃是存了联刘抗曹的意思,刘备则是为了“跨有荆益”,以图北上中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敢开口,一个真敢借。这一借之后,再要回来就不知要猴年马月了。' \; w" m. y" i- M4 |1 f

) W( P( j. |+ I% l" |. q; y- T众所周知,荆州一带乃是三国争霸的主战场。在大运河开凿之前,荆州是贯通南北,左右东西的交通中心。长江中游横贯整个荆州,溯江而上可达巴蜀,沿江而下可通吴越,北有汉、沔相连,南有湘、资、沅、澧,四水相通。在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当中,荆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据点。对于刘备来说,没有荆州,两路出击就成了笑话,统一天下不一定失败,起码得延后不少时间。
$ {/ M% E+ k5 x9 R. c, v; I' q# Z- n2 u: M6 t
而对于孙权,如果没了荆州,东吴本土就有了危险。尽管最初借了荆州给刘备,但作为交换条件,刘备退出江夏郡,还从长沙郡分出汉昌郡,由鲁肃任太守。这样,孙权在荆州所占的地盘和江东由此连成一片,而江陵作为荆州抗曹的主战场,为孙吴起到战略缓冲的作用。这是孙权从“借荆州”得到的好处。
' k6 j/ Q0 M' t, k* {3 u6 n% o" G: B1 r1 Z4 C
在孙吴的建国计划中,荆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收复荆州也是必然的。孙刘集团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在建安二十四年爆发。当时刘备已经打赢了汉中之战,而且关羽势如破竹,声名远播。如果自己再不动手,等到刘备统一北方,那吴国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所以即使不考虑将来是什么情况,为了眼下,荆州必须得拿下,关羽也必须得死。因为关羽是蜀汉大将,也是唯一一个精通水战的将领。1 Z; v- s6 a' n+ R( [; ^  X1 o& S: U

; K% g+ f) }) y; Q从吕蒙大军对荆州民众的怀柔政策,也可以看出孙吴对荆州势在必得的决心。根据史料记载,吕蒙在占据荆州后发布了非常严格的命令,总结起来就是不许骚扰百姓。吕蒙的一个部将因为偷拿了荆州百姓的一个斗篷,被吕蒙下令当即斩首。, F! ?: X9 c7 N, y, N% n

8 o9 a8 ~7 Y3 q# ^( u% V, C: c不难看出,吕蒙的真正想法是通过收拢人心,达到暂时控制荆州的目的。然而,毕竟关羽打理荆州十年,尽管一时有所得失,但在人心方面肯定比他们更胜。因此,关羽一日不除,荆州就仍有失守的危险。为了稳固占有荆州,关羽自然也就不得不死。# V5 n" N' g: e4 J# L# q2 s; {

3 z/ b$ e& `, g尾声/ F+ u% e0 s# a8 R+ Y

2 h: g5 D. O: M' @% C+ i关羽英雄一世,最后的遭际令人神伤。尽管吕蒙背信弃义偷袭荆州会引来许多人的唾骂,但关羽之死,却是整个东吴集团,特别是在孙权的授意下形成的局面。
" F3 o2 h4 G: U/ |3 u1 Q7 M
1 n' D1 b2 l/ V而刘备那边,既失荆州,又折了关羽,元气大伤。在孙吴袭取荆州后,吴、蜀之战的焦点转移到夷陵。待到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继位之后,对荆州一带失去了原本的战略重视。而当时的晋将王濬已经在长江上游修造楼船,操练水军。8 Y" t: \8 ], i; H) p4 w# C

5 A' o' G$ @& m) L: S随着“王濬楼船下九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三国纷争,也就此定下终局。* z" e! {% L: B% F- O  V; I. G4 S
( e# a/ e. G; @9 Q7 {" [1 z)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8-31 01:21 , Processed in 0.16583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