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o" d7 E$ |, d——《三国志·吴书二》 ( C) U% F2 c0 t3 N . P0 V' Y- ?- d6 g) ]也就是说,在斩杀关羽这件事上,吕蒙极有可能是背了孙权和马忠的锅。最终被戏说成了杀害关羽的罪魁祸首。+ k$ z9 j, Z9 _9 O9 H5 i* V
( M, F' u1 ]2 O+ s/ F9 Z0 l Z7 N关羽之死的直接原因, s6 [! G1 O1 X
, C) W& k# l) w$ s
后人提起关羽兵败的故事,总要以“大意失荆州”讲起。意思是讲关公傲慢大意,中了陆逊和吕蒙的计策,因此才导致荆州失守,最后被杀的结局。这一俗语也从此流传下来。5 b1 h" w: p$ p5 G
U4 \: Y( }9 G8 ^% I然而,陆逊只是小施谋略,当时已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何会就此一败涂地呢?这还得从关羽自己的性格说起。 - d9 E; \( r. j, k: T) V! z 8 C# D/ `# n) |- s; y# R& F尽管关羽勇猛无当,且足智多谋,然而一个成功人士,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容易产生傲气,不将其他人看在眼里。关羽在樊北斩杀魏军将领庞德之后,并没有就此攻下樊城。然而,此时后方的南郡太守麋芳、将军傅士仁已经和他生起了嫌隙。原因在于关羽出军围困樊城,两人只是出给军资,并未前去援助,因此关羽放话回来要收拾两人,引得两人惴惴不安。 " [8 K! e4 _0 f5 r# A: U 8 T, e& D; A* K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9 A; _7 A1 j+ t% B/ A, ]3 j k! f l' w6 O; w* V0 Y5 w——《三国志·蜀书六》! U- I) _2 {% Q+ o
) L7 f" n4 T5 K: w& D/ H. X
因此,在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之后,傅士仁和麋芳在吕蒙的三言两语之下,就归顺了东吴。这段故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傅士仁听从吕蒙的意思去劝降麋芳,正逢关羽派遣使者向麋芳征粮,还威胁说去迟一刻就要斩立决。本来犹豫不决的麋芳立马倒戈。 R3 `0 \1 K4 P6 F, w% I% x4 [/ h' o/ G, S
关羽回击荆州被吴兵所围,派部下前往上庸(今湖北竹山县境内)向刘封和孟达求援。这个刘封是刘备养子,当初刘备想封他为将军时,关羽曾表示反对,最后刘封被封在了上庸。因为记恨这件事情,刘封决定不去援助关羽,部下只得赶往四川求取支援(《三国演义》记载)。 / f, N, a; c4 t% R$ i( ?' c4 @ : Z. K# ]- I4 G( [; w. w/ T在和孙权的关系上,关羽也处理得极差。当初孙权想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女儿提亲。关羽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大骂来使,说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女儿,拒绝了求婚的要求。(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 7 t5 ^' E6 \! E8 r& _. D9 M! K
在野史《典略》中也记载,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孙权没有积极前去援助,关羽大骂孙权使臣,威胁说,一旦攻破了樊城,难道还灭不了你们吗?(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语出《三国志》注)这样一来二去,关羽与孙权的关系几乎崩裂。3 g* X9 l/ C4 r8 ~* z# l
$ E$ H& X3 s& `( t& e$ ^关羽在被吕蒙、陆逊摆了一道后,迅速失去了所有盟友。假使傅士仁、麋芳不降;假使刘封、孟达同意出兵援助,关羽未必不能重整旗鼓,再夺荆州。 $ \: [/ g" g& \3 U1 m4 O, w , A; Z9 Y4 e& b' @7 X- A( a然而其时悔之已晚,关公最终落得被围的局面。同时,又因为此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一段经历,东吴方面自知即使俘虏了他,最终也无法驯服,最终横下心来,将关羽斩杀。! a- I/ Q0 K+ d& n# M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