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W. E* g* ~1 F8 {# H
"虚实篇"是孙子兵法中的第6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该文的篇幅较长,有7大段.主要集中论述了军事活动中"虚""实"关系相互对立,相互转化这一具有普遍规律性问题."虚"即空虚,指兵力分散而薄弱,"实"即充实,指兵力集中而强大.虚实,同时也指作战行动中虚虚实实,示形佯动等手段.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人名家为之作过点评.曹操注曰:"能虚实彼己也."李荃注:"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杜牧注:"夫兵者,避实就虚,先需识彼我之虚实也."皆是旧时注家对孙子"虚实"涵义的正确理解.而三国中对于虚实之间的关系转化,都有着极其生动形象的描写.9 h+ h! ? O" z' m; o. ~
2 N/ p, d3 `$ \6 R
, z% b* k1 f6 R3 Q# V/ I% a 众所周知,三国里的曹操就是一个玩虚的老手.老曹不仅爱玩,会玩,能玩,善玩虚招,更让对手头疼的地方是,他常常是虚实相结合,让人永远摸不着头脑,从而掉入他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第12回,曹操与吕布在定陶交战,因连战不克,操引军退四十里下寨.时值济郡麦熟.操令军士割麦为食.忽报吕布引军来袭,操大惊.须臾,又报吕布将近操寨,忽折返而去.操笑曰:"布见吾寨左边多林木,疑有伏兵耳.明日必来烧林.吾偏伏兵.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待明日吕布烧林,堤中军断其后,布可擒矣."于是止留鼓手五十人于寨中擂鼓;将村中掳来男女在寨内呐喊.精兵多伏于堤中.次日,吕布果然前来烧林.然后驱兵大进,欲攻操寨.忽炮响处,堤内伏兵尽出,吕布大败,弃定陶而走.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曹大丞相不愧其小名"阿瞒",这一手虚虚实实的花活玩得绝对漂亮.把"人中吕布"的小温侯玩得是晕头转向,真假难辨.孙子在本篇第1段中曰:"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在这一点上,曹操做得极其出色.8 m1 a b- @, Z4 V- z' l
, Z- }4 w% l# v$ q; n" U/ g( @) D5 q# R" T" D( H5 t# w8 t
三国中善玩花活的高手还真不少,如周瑜和诸葛亮这对老冤家,都精通此道.只不过他们更善于依据对手情况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玩法.第45回,赤壁大战前,曹操派蒋干前往江东,欲说降周瑜归顺曹操.周瑜得知蒋老同学到来后,是盛情款待,大摆宴席.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积如山.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有望今日."干曰:"以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第95回,蜀军街亭惨败后,司马懿领兵直扑诸葛亮屯驻的西城.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士卒五千,众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诸葛亮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将各守城门,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妄动.孔明自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至,见如此光景,疑有伏兵,乃不敢动.又闻山谷中发现蜀军在运动,更加坚信此乃孔明诱敌之计,撤军而去.这就是三国中著名的"空城计".和周瑜不同,前者故意向敌人示强示实,以表明己方有抗敌的能力与物力,以及决心和信心,并借此打击对方的士气;而后者是故意示弱示虚,借敌方对自己反其道而行之的怪异行为,产生了疑惧之心,达到了为己解围的目的.周瑜与诸葛亮因对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虚实"对策,均获成功。二人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一时间竟让敌人和自己人都摸不着头脑。正如孙子在本文中所说的:"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众人仍然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但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所以,诸葛亮在唱完"空城计"后,向部下解释其成功的原因时,就特别强调:"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是由于摸准了对手:"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所以此"示虚"之计才能大获成功.而周瑜极力向曹操特使展现他强大的实力,充足的物资,也是让对手产生错觉,误认为江东并不比曹军弱小,有了畏戒之心,不敢再在实力优势方面夸口了,一遇到小挫折,就停止了咄咄逼人的攻势,也为江东赢得了一个缓冲的空间,为今后的反攻争取到了时间.周瑜和诸葛亮的为将之道都做到了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第6段里所说的理想境界。 ! Y0 w6 p# c. L! ^) J# B; R/ m8 p* Y. i#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