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 [+ _$ [% S9 ^1 ?0 B O8 v5 C 在荆州之战时,关羽的手下出现了两名叛将。这两名叛将一个是傅士仁,一个是糜芳。傅士仁献出了公安,糜芳献出了江陵。这两座刘备和关羽经营多年的城池丢失,使得关羽陷入了绝境。尤其是糜芳献出的江陵,关羽大军将领的家眷,都住在此城。由于这些家眷落入东吴之手,使得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被迫逃亡,旋即被杀。那么,糜芳为什么要选择投降东吴呢?
: x9 `2 y( n% ^- y8 q: F: u0 \( X2 J! H. d! r
一、曾经对刘备忠心耿耿的糜芳。
* M% ^$ U- c$ _; \, M) d 刘备在离开荆州的时候,对留守荆州的人员也是千挑万选的。他留下最优秀的将领关羽坐镇荆州,并且精选了各级的官吏。在这些人员中,文有潘濬,武有糜芳。这些人都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并且拥有一定才干的人员。" b2 b6 l9 W* E" N
, b2 U% N+ L* {5 Q5 M4 v: t 潘濬在荆州陷落后,躲在家中不去见孙权。孙权为了请潘濬出山,专程亲自去潘濬的府上看望他。潘濬由于心中痛苦,满面都是泪水。孙权让部下拿来手巾,为潘濬擦去泪水,劝他投降。潘濬在投降东吴后,深受孙权的器重,成为东吴的重臣。& N. k# b& I+ c: O8 n# F
! f6 n3 O! U6 v: _* F' @/ M" g 与潘濬相媲美的糜芳自然也不在他之下。而且糜芳与刘备的关系,要比潘濬深得多。糜芳与他的兄长糜竺是徐州东海的富户,家财万贯。刘备在起家的时候,陶谦让徐州给刘备,是糜竺去迎接刘备来到徐州的。在吕布袭占徐州后,刘备失去了根据地,走投无路来到广陵海西。( C5 a; J0 Q8 ]
; _6 H z) v& W: a0 O 就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刻,是糜竺无私的帮助了刘备。糜竺将妹妹嫁给刘备,并且拿出了自己的家产资助刘备。由于有了糜竺的巨额财产的资助,刘备的军队才重新振奋起来。可以说,糜竺此举,是将自己家族的前途和刘备捆绑了起来。
# G. B. d6 Y0 F1 T0 I1 q, {
1 P9 t5 e- s- k3 s
1 g3 e) Z: F* `4 K8 w; y, g9 y W) c( w 糜芳作为糜竺的弟弟,自然也成为了刘备的亲戚。他和糜竺都曾经被曹操任命为地方官,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可是他们都抛弃了曹操给予的官职,始终追随在刘备的身边。而且两人都是文武全才的人,糜竺曾经为刘备担任出使刘表的使命。在糜竺的斡旋下,刘备得以在荆州安身。在历史上记载,糜竺和他的子孙都能骑善射,糜芳作为武职出身,身手自然也不错。
, i+ E0 Y3 h3 t# [$ Q; Y D$ m( I* o- X c5 d- C2 E8 v
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将荆州最重要的城池江陵交给糜芳守卫,任命糜芳为南郡太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糜芳的器重和信任。可是,令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糜芳居然投降了东吴,造成了关羽的覆亡。事后,糜竺为此向刘备请罪,虽然刘备表示不予追究,可是糜竺还是因此羞惭愤恨,发病而亡。可以说,糜芳投降的举动,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 l0 J9 }) D7 r$ A) g
. b% k0 ]) D- o8 o* ~0 {; \5 ]! z
7 y% p5 j c/ n" L% { V
二、糜芳投降的经过。
5 c: X* M) C1 R 糜芳是在荆州之战中投降东吴的,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事情。当时关羽率领荆州的军队,北伐襄樊。由于关羽选择了有利的战机,发挥了自己的优秀的军事才能。在襄樊之战初期,关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羽利用襄樊地区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机会,水淹七军,消灭了于禁率领的三万援军。由于当地曹军主力被歼,关羽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连曹操都考虑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z' V8 j S3 I& b8 N0 C! c$ J
% j* s3 q7 W8 m$ o" f
不过,由于关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也让关羽陷入了困境。一是关羽抓获了曹军大批的俘虏,由于战事紧急,他无法消化这些战俘。关羽只得将这些战俘送回荆州关押,使得关羽原本困难的后勤供应更为捉襟见肘。& t. ^0 ^% ~9 ]
' U! v& R; |: r( o( A) Z: `: }" J+ C ~
二是关羽急于利用有利形势扩张战果,可是自己的兵力远远不足。由于关羽的胜利,曹操控制区的百姓纷纷造反,打着关羽的旗号四处活动。关羽也为了扩张战果,将兵力分散到了各方。可是,关羽也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
V. q" ~% @3 W; n9 y) H( x2 q
1 T) r6 S4 A, @: }% Q 关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可是刘封和孟达则以上庸刚刚攻打下来,为了山郡的稳定,不能出兵为理由,拒绝了关羽的求援。关羽只得将后方防备东吴的军队抽调出来,北上增援自己。& u1 W6 X# \& H' b& l
/ ]; z6 G3 M; A% @3 a
- M0 X; r* f5 a* ~; O3 |1 t 在关羽进退两难的时候,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率领主力回到关东,派徐晃增援樊城。而更为危险的是,孙权为了实现他的全据长江战略,同时消除关羽这个心头之患,与曹操勾结,决定出兵,以武力夺取荆州。* e3 N* M9 A7 [1 U: v
$ T7 n* `$ H( g9 n- d
东吴以吕蒙作为统帅,开始了对荆州的攻伐。吕蒙先是派部下化装为商人,白衣渡江,夺取了江边用来报警的烽火台,然后兵临公安城下。守公安的傅士仁投降了吕蒙。随后,吕蒙又攻打江陵,派傅士仁去劝降糜芳,糜芳因此投降了吕蒙,献出了荆州的根本重地江陵,造成了关羽的败亡。- f s4 _8 N4 _
' S7 w$ L0 i" a4 T, `7 {. s. d' F4 x- X4 I" ]
三、糜芳投降的说法。6 [% k0 l, |! w( Y: G& B. p
糜芳投降的说法扑朔迷离,在史书上就有着几种说法。有被动投降说,有主动投降说。而且各种说法又不尽相同。让我们在下面罗列一下。
! }2 ]9 A+ T0 A- [0 O; y7 _( @/ l4 u5 g
先说说被动投降说。这个说法主要是糜芳遭受了吕蒙的奇袭,无力抵抗,只得投降。这个说法主要的理由是当时关羽正在北伐襄樊,为了扩张战果,将荆州用来防备东吴袭击的军队抽调北上,造成了荆州的兵力空虚。当吕蒙率军前来袭击荆州的时候,由于兵力空虚,使得糜芳失去了防守的能力。因此在傅士仁的劝降下,糜芳贪生怕死,投降了吕蒙。) }& l) K5 C& y0 s
9 \! A$ `. X. C* c5 |# i* d; |
# m" v4 K. ^+ m! B 而主动投降说则则是糜芳的投降,是主动向孙权接洽投降。这个说法又分为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糜芳由于玩忽职守,造成了南郡城中失火,烧毁了大批的军用物资。关羽为此对糜芳严厉批评,引起了糜芳的畏惧。孙权得知这件事后,引诱糜芳投降,得到了糜芳的同意。因此在吕蒙攻打南郡时,糜芳立刻就投降了。
) t% y- k; ]' Z9 D3 S' c
% ?3 K3 D. y9 ~3 }; O- [2 l* N 而另一个说法与前一个说法大同小异。原因是关羽发动北伐的时候,糜芳留守后方,负责后勤的供应。由于关羽抓获了大批的曹军俘虏,使得后勤供应紧张。关羽对此十分不满,表示将来战役结束后,回到荆州再对糜芳治罪。糜芳知道了十分害怕,于是趁着东吴进攻的机会,就投降了东吴。
0 G6 K: g' p/ X6 V- }: u
) w1 |7 v! E3 }, s2 L; m# m% r# e
- u4 ^/ v: g, f) [ 以上的两种说法,都各自有着相当多的支持者。近代的有一位知名学者,就认为傅士仁的投降是真心的,而糜芳则是被迫投降的。他认为,从糜芳的出身、地位,以及当时的情况,糜芳是因为没有能力反抗,再加上傅士仁的引诱才投降的。9 v% v& l) r; o( S- R2 X
; Q( w9 F, M5 c. ^9 ? 而从个方面的情况来看,糜芳的投降却显露出主动的迹象。与那位学者的看法相反,在史料中,傅士仁则是那个不甘心投降的将领。当时吕蒙袭击公安,派虞翻去劝降傅士仁,傅士仁闭门不见。虞翻写信劝说傅士仁,傅士仁看了书信后,流着眼泪投降了东吴。
8 ~( p, @$ u$ P C& l
9 [9 V) |5 Y P) U; B5 E, t; k: w. Y$ H+ r) w6 N& Q/ m
在那封书信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虞翻在解释吴军迅速突破关羽的江防时,指出“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傅士仁正是看到这句话,才痛哭投降的。那么这个内应是谁,至少是和傅士仁地位相当的人。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这个人非糜芳莫属。& u: A5 c* u" m# N& R
7 D7 s$ p/ d& k# e) m
而糜芳防守的江陵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力防守。关羽一直对东吴怀有戒心,就算是他抽调兵力北上,也绝不会对自己的根本重地江陵放松警惕。在糜芳出城迎接吕蒙的时候,双方在沙上欢宴。吕蒙的手下虞翻见他没有据守城池,赶快劝说吕蒙。他说城中和吕蒙一心的只有一个糜芳,需要赶快控制城池,防备其他人作乱。4 [4 ^7 ?+ T! r: b2 ] @$ U8 F4 J
( C6 o1 q& @2 d9 e0 G! w( s- ]& H
. X3 ]# q4 V; x6 g 吕蒙接受了虞翻的建议,赶快派兵控制了城池。结果当时城中确实有人想要作乱,因为虞翻的建议,这些人的图谋没有得逞。从这里看,当时在江陵城中,心向关羽的大有人在。如果糜芳决定死守江陵,还是能够守住江陵的。
0 }8 B6 P c6 x! E5 R" n
" n% o2 ]( \; h) G 江陵与关羽前线的陆上距离只有五百里,只要糜芳能够守住江陵五六天时间,关羽就能够回到江陵城下。那样一来,关羽和糜芳里应外合,就可以保证荆州不失。但是,由于糜芳的投降,使得赶回的关羽失去了根据地,大军离散败亡。因此,糜芳投降东吴的说法,还是主动说要更符合实际一些。因为如果糜芳是因为势单力孤投降,糜竺也不会被活活羞愧气死。也因为糜芳是主动投降的,孙权也就没有夺取糜芳的军权,还让他参加东吴的军事行动。
" U$ w4 L2 }; K9 Z* F0 c8 y% k( @: R
# Z3 A/ r# d( p
四、糜芳投降的原因。% ?! @( L4 B1 G) _ x: d7 G5 F
糜芳投降的说法虽然有各种说法,不过他投降的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和关羽不和。可是,糜芳是刘备的亲戚,他和关羽都是最早追随关羽的人。即便是对关羽不满,也不该抛弃自己的阵营投降。那么,这中间有什么原因呢?
5 ?, X' @" c; \6 f$ {7 V. w ^1 Y: m1 W3 `9 e4 p; }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性格高傲,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在关羽的眼中,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士大夫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依仗自己的能力,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对于刘备阵营的人也是十分轻视。
" E8 t3 `' E. Q: P V/ f9 \" Q, B* D, v/ c4 S3 b1 Q
. |2 J: D- R: x0 G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由于老将黄忠立下了斩首夏侯渊的大功。刘备在分封将军的时候,决定封黄忠为后将军。谁知这引起了关羽的不满。关羽自己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身为武将之首。可是他却对黄忠的封赏不满,说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对于立下大功的黄忠,关羽还是这样的态度,对于其他人,关羽的态度可想而知。
@9 i! `' @* S/ v1 p1 ]6 b% Y( z' {
关羽的这种做派,引起了荆州的离心离德。孟达投降曹丕前给刘备的书信中就写到了这种情况。他说荆州失陷,荆州的大臣们失节,百无一还,这确实是当时的情况。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时候,专门停留了一段时间,等待荆州的内应。可是整个荆州只有一个廖化归来,其他的人都无声无息。这时,刘备才明白了关羽的性格,对荆州造成的危害。3 t' H$ Q" r1 n
) ?+ h/ q8 @- F ^( U {
' z6 g4 F5 c" T6 d 糜芳虽然是国戚,他也没有得到关羽的尊重。在关羽的手下,糜芳与关羽的关系不佳,产生了二心。而且在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后,更是让糜芳感到了畏惧。因为假节钺代表着先斩后奏的权力,掌握了生杀大权的关羽更加可怕。
) c( g z% R6 n) p; s5 J; p6 T. c' D+ z
于是,本来就遭到关羽不满的糜芳,由于工作的过失,被关羽出言威胁。对自己的生死感到焦虑的糜芳,最终选择了向孙权投降的道路。
, ~& M# d( ?% R& M9 Q$ _8 }
& u0 `: z) b4 H2 @$ K$ I+ _' g: v0 i
# p2 l& O! H! p5 |结语:
# ~1 Y) o$ b, p* w6 B* ^ 糜芳作为刘备的老部下,被刘备委以重任,任命为南郡太守。他防守的江陵是荆州的根本,不但拥有大批军需物资,还住有大批军队成员的家属。在荆州之战中,由于糜芳的投降,江陵落入了东吴之手,这使得关羽的大军离散,关羽也因此败亡。( a4 q9 G/ C3 R/ c! z; M- Q- d
: L/ P+ g Q, s. M* Z
糜芳之所以选择投降,是因为他和关羽的不和。由于关羽的高傲性格,他对于自己的部下十分轻视。这使得同为刘备的老部下,又是刘备亲戚的糜芳十分不满。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是必然的。当关羽由于假节钺的先斩后奏的权力时,糜芳感到了生命的危险。为此,糜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东吴。1 }0 p5 O+ k3 u* B+ j) R1 n$ r
/ \, i5 A' j#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