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68|回复: 0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之后 刘备为什么不敢回成都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15 19: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关羽,假如你为了桃园三结义的情意,就不应该狂妄自大,丢失荆州,刘备,要是真正的英雄,就不应该不听忠臣劝阻,活该死,活该灭亡。) a3 d" L& H. U1 ~: s7 T
: c  T# ~' {; p2 w
4 k- G9 Q# M6 s
  刘备兵败,先撤回永安。命留守江州的赵云带兵到永安。命巴西太守征兵,马忠带兵到永安。刘备在这条线上备战,准备迎敌!& \" B' @# b9 M) X/ w$ i! `% `% C; `

" `/ v7 ]" B( h  三个月后,孙曹交恶,曹魏大军直逼孙权。刘备抓住时机,屯兵白帝,向孙权施压。孙权“遣使请和,先主许之。”不是不敢回成都,而是大败后形势所逼。等形势缓解,刘备已病危。
6 |2 h. m4 m, p% H' q. }/ m
* p# a* d( U9 `- n  t  此时蜀正处在危难之时,人心涣散,士气低落。如果刘备不能与将士共守前线,稳住军心,蜀国危险!刘备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一点不难看透。
' L7 b# u* x9 }  @, u, e
- [. O$ r! f/ l: L" R6 ~- V
* X7 ?; i/ G; K2 F/ O) |2 S: D  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倾国倾力的大军出征,结果一败涂地,损兵折将丟城弃地,颜面何在,王威何在?反正国内有丞相坐阵安稳后方,干脆坐阵白帝城静观其变,哪知王命安危一病不起,白帝升天了。/ i! k& t; e) s

+ s& G, ^5 w' ^- r" N+ H  白帝城乃西川要塞,刘备虽兵败但西川未失,在此可与东吴对峙,如果退回成都怕是真的要亡了,刘备二十七岁起兵,奋战三十多年,大战一百四十战,有多少次跌到谷底,他又合适丧气过,看刘备谥号就知道了,昭烈皇帝。4 I! P' U" K* ^9 f) e
2 w% a6 v& I& X+ w& K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利益体,接手徐州的时候,糜家集团利益捆绑,糜家管钱管后勤,诸葛亮管内政,管谋略,但是不管部队,所以荆州关羽一死,张飞一死,刘备手下根本就没人,益州才拿了多久?多少投降派,骑墙派,没有部队根本镇不住。
! ~- P6 S; k, w' y4 w8 A( x) R, p7 V! q
  为什么一定要打夷陵之战?因为刘备打夷陵,用的都是益州的兵,荆州老底都被败完了。所以刘备打败了敢回去?分分钟被人架空,变成有名无实的傀儡。
/ {' N# P, y( J" t: H- j2 |# J; ^5 p- X- h! P1 {
/ l% `0 s) `* \& V$ H; a# r7 |: b
  刘备也算不得什么名将,陆逊当时这么说过,虽然刘备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但是看他打仗的历史,都是败多胜少。如果经常打败仗的人也算名将,那上过战场的都是名将。几万大军狼狈逃窜可能更真实,当然也会损失不少,全军覆没肯定不会。
" |4 S. s; c$ u$ ?) w; B: U7 w; i
  s' p5 Y- F$ A  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几万军队,在那么个山川地形,也很难全军覆没,其实就是兵败如山倒,无心抵抗了就剩下跑了,逃回去的人肯定不少。
* p( P' a3 W' b; d' b/ W! Q
3 I; D* ^/ L3 t" D5 s  诸葛亮扶了一个不该扶的政杈。正因为他个人的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让蜀国多活了几十年。曹操、孙权比刘备能干太多,地理位置、地盘,刘备都与他们相比。8 k, h3 V4 ?5 u  h) E- ?0 _/ T" |

+ J  v( ^9 _9 i$ u  回不去了,刘备兵败后逃到白帝城,等安定下来后刘备便一病不起。古人年过六十已属高龄,刘备战败身心俱疲羞忿交加,病来的凶险,此去成都道路远且崎岖难行,是没法回成都的。2 P9 r# y" Z' i8 n5 o- r8 {

- G+ n$ |) h% p2 T( {) ~  刘备不回成都是有考虑,新败,怕军心不稳,呆在白帝,也可以观察成都人心所在,同时不甘心失败,如陆逊胆敢继续攻击,则可伺机聚灭陆逊。
2 C: o2 n' b, c9 Q* s; O: g& R  |% I8 u7 U7 l( y
. o+ u- K& Y1 I5 }3 ?
  陆逊也不是省油的,知道追击,说不定老壳搬家,刘备也不是吃素的,等孔明来了,可能逃跑都没有机会,与其说撤兵,还不如说仓皇撤退,毕竟是险胜,果然不久,孔明到了白帝城。
' u' U7 R4 [/ f5 U/ S  f- G! Y# a/ n( `+ e7 D
  不管究竟出于各种考虑,但客观上,刘备占据了不错的战略位置,可退可进。虽然大败,但绝顶高手绝不会因为,一次沉重的失败就彻底投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而意气不散,才是真正的牛逼人物!
. I( J4 g; c% n" B9 W' d+ f# L9 L
6 T8 v1 P' l6 x8 g. c3 V; f  当然最后病逝白帝城那是后话了,毕竟年龄大了。刘备深知荆州的重要性,虽然夷陵之战大败而归,但是他不甘心。一直想发动二次战争,夺取荆州,但是他实在是有心无力。所以同意了孙权的第二次求和。然后就病死了。
- j8 B6 k  f( B# ^' \$ t% @! z+ x6 U9 ^- |8 Q+ {  n
  敌人的敌人就应该是盟友。刘备就不应该答应孙权的求和。丧失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不主动出击攻击江东的孙权。至少背靠蜀汉防守,不会成任何问题的。$ D: E2 i  l' [" u, w2 a1 {0 x9 h0 B
" _8 }: s7 N" @* I

9 t; `! E& O. {& v9 f  如果孙权做出两线作战的决定,肯定会自取灭亡。夷陵战败绝对是蜀汉的灭顶之灾,不同于刘备之前所有的败仗,刘备的善后,只能最低限度减少,蜀汉的进一步损失,要扭转形式已是不可能。
8 G# V, t0 O# X# ?" W* J" |+ F! G1 x! N& W0 g; s" {, W- P2 y; ]
  不久刘备白帝城病逝,绝不是啥碰巧病倒,而是刚愎自用,搭上蜀汉气运懊悔郁结成病。刘备没有善始善终让人遗憾。2 |) w# c3 K$ K- u. v8 O
7 b1 C2 K# }. i. a
  历史就是这样因果相承,刘备和曹操都犯了骄傲错误,他们勇敢不屈得到了机会,也失去了一些机会。; M. n5 w5 b4 n' {6 D
. ^# m8 _9 h0 W' v. g$ j
  假如没有赤壁之败,估计也没有刘备啥事了,假如庞统不死,诸葛坐镇,荆州关羽不失可能也没有夷陵之败。从结果看荆州,在刘备取得西川后是个负资产,应还给孙权,孙刘两家就不会发生关羽被杀。
! E4 b" |& U% y4 u: [( e4 V' W; y, }

9 f  e; ?" W5 s% P4 r  汉中,荆州是蜀地的南北大门,刘备与诸葛初谋时,就是以控制这两地兼掌控蜀地,后谋天下的。故刘备派最信任的关羽守南大门,自己去夺北大门,可惜关羽失去了南大门,这就像走进了笼子被人关了门。1 ~! C6 R# d( t8 f( F6 u) X7 k1 q

8 ?/ ?* O7 a) e: ^  q) U& C  所以刘备必须夺回,可惜兵力不够,只能借助当地土著部落!混杂调度不畅,且致命的是土著喜用木建营盘,招至大难!观三国志刘备用兵非庸才,常以少周旋于多而不灭。陆攻击的突破口也正是土著部队!
& y4 L- d. k% P( F& U
& J4 W3 }/ ?# f. j/ `3 ^  刘备以前,一直在奉节白帝城永安宫办公,他一直在这里。诸葛亮在成都治理蜀地。这里随时可以东出接应荆州,就把两州之地连锁在一起了,战略构想是这样。9 a; i; G8 U7 l! w
. M; ]: f$ R5 {" s
  三国志里有明确记载,刘备率20万精锐镇守于此。不是败回来走到这里不走了。刘备的军事才能是很强的,能攻能守,能训练精锐的白耳兵;只是轻敌、加上地利和时机不对,发动战役至于溃败。( L2 v# O/ x4 i9 A7 ~
% S9 y: x+ a; N9 b

- n3 F6 T0 A/ [( ~( L6 P* j  实际陆逊也是侥幸,若风向不对,他的计划将全部落空,真要在陆地对决,陆逊不守刘备不攻,陆逊很可能打不过刘备,凭刘备的兵机攻伐,陆逊还真未必玩得过刘备。
  g6 c+ S& P# o3 Y
5 i5 F; ?  ?  U9 Y, }0 `! T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刘备希望曹丕肯定伐吴,谁输了肯定不服,想要赢回来,所以刘备不回成都,刘备不走,保持战争状态,孙吴肯定也是重兵防守,孙吴不肯成服曹魏的,而且荆州平原居多,又是天下之腹。* \: L. Y5 L6 u

& y* \" B$ J( ?% d( C, J  看看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就是武汉,中国之最中心,得了荆州顺江就把东吴灭了,三家都想要,最强大的曹魏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不走保持战争状态,拖着孙吴就是给曹魏制造机会,所以223.224.225年曹魏孙吴爆发两次战争。
& c, D! x: w! q9 T* t/ I- M$ _8 G2 v7 Z  j( J+ _+ C" E
  刘备的政治眼光判断还厉害的,他看袁本初不行马上跑路,袁绍果然很快就兵败了,所以,他就在永安最大的原因,就是保持个好的东吴的战争状态,给曹魏制造机会,让他们打,消耗他们的实力,这样才有时间,给蜀汉恢复元气。" K( w. D$ f: z; m2 b0 i2 Y

  G- P# s1 L1 M1 F$ y8 Y; P" u' i' s
  我个人猜测,说不一定这个病逝,都是故意为之,刘备一死曹魏认为,蜀汉不足为虑,先灭东吴再两路灭蜀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阴谋家是不介意,用自己生命来做局的,刘备肯定就是这样的人,诚如是魏吴大战3年,蜀汉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 s- v$ Z! N% Q
' U9 C+ t" B% d; I1 c
  魏强而吴弱,刘备不傻,只有把东吴拿下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跟魏决一高下,路线方针可以说是对的,错就错在排兵布阵上,如果按照诸葛亮所说,联吴抗魏,这样很难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别忘了,刘备可是志在天下呐!
- t7 n9 b1 s; c6 c) T6 t! A' r" k2 ?* `0 W' U. e
  其实刘备伐吴,从战略上来说没错。第一、孙吴袭杀关羽,刘备名义上是给关羽报仇,实际上是以报仇为名义,将蜀汉的各个派系,统一协调到一起。
  E6 r! Z: H! x. e* X' r- ~7 u9 ^1 I" g1 y/ ]+ O. M4 o
  毕竟刘备从起家到称帝,身边派系众多,有结义派系,有徐州派系,有荆州派系,有益州地方实力派,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拧成一股绳子只能用大义名义。- _( u7 z' X2 H( W5 f* f

+ O; q9 [' o7 G3 u/ ^& S4 N  c' U8 W# @; M. j/ C; z
  第二、魏强吴弱,从日后诸葛亮数次北伐就能看出来,伐魏基本上成功几率为0,刘备也是打过汉中战役的,知道拿下一个汉中,就已经差点让蜀汉集团当掉底裤了,还翻山越岭北伐,刘备疯了。相比而言,比魏国弱,又可以顺江而下的孙吴是更好的选择。! h2 L: E, b2 ]$ U1 E
! z6 y* N" k7 }" m
  第三、整体态势,孙吴的尿性就是鸡贼,偷鸡摸狗,关羽北伐,孙吴偷袭荆州,刘备还北伐魏国,孙吴再偷袭益州怎么办,毕竟偷袭和女装一样,只有0次和无数次(比如某岛国),而夺取了汉中的蜀汉,已经取得了天然的分界线,魏国南下也不好打,正好趁此机会灭了孙吴,把战略态势变成南北朝。
: I, [: P+ ]8 |3 k
7 @$ E6 j0 ]8 j' _  我认为刘备是不敢回成都,而不是没脸回成都。当初御驾亲征,就是一个孤注一掷的行为,胜了,则可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将来或可一统。败了,则永失问鼎天下之机会。/ X5 U1 @& {  v3 V# f& A
2 G, k+ n  @0 j( t$ s
  在刘备亲征的时间,诸葛亮一人大权独揽,极大可能完成内部的人事清洗,刘备又兵败,无力扭转局面,诸葛亮与曹操一模一样。刘备不敢也不想打破这个局面,所以最终在永安托孤,把球踢给诸葛亮。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个策略是正确的,维持了蜀汉后期表面的和平,使刘禅得以善终。& L9 ^4 R5 L, p) I- N! k' K  b

! J* O8 B* I- R6 G' ^& _"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8-31 18:20 , Processed in 0.13042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