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北宋佛印和尚在《酒色财气歌》中唱道:“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是谁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 z, f- T8 c [ i! W
; ]0 d2 B0 ?0 ~1 k+ b K2 l. D( |# I7 `* T2 X" K- p
苏轼对佛印的说法不是很赞同,因为佛印也是喝酒吃肉的:“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 r1 G. R t" i V
9 T- E+ T7 v' V& _) S
) d& s. ]2 S) v$ s 据说苏轼还专门写了四句顺口溜来反驳佛印的说法:“无酒不成筵席,无色路上人稀。无财谁肯早起,无气反被人欺。”
: }$ d" J; J6 E- V8 U5 U. c
2 r$ }$ h3 j8 {; | 在笔者看来,佛印的说法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大家都做了和尚,人类就有可能灭绝。但凡事都有个度,过于沉迷酒色财气也不可取,比如我们熟知的三国名臣名将,就至少有四位死于酒色财气,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吕布吕奉先,他是怎么死的,读者诸君当然心知肚明,另外死于酒财气的三位名臣名将是谁、他们留下了怎样的经验教训,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6 k( x9 o9 I5 Z8 X& Q V
X; q5 G; [+ ~$ g0 d7 X
0 D/ ?% p" S E/ L( U+ S; r 吕布死得很不光彩,被诸多妻妾折磨得都脱相了:“因酒色过伤,形容销减。一日,取镜自照,惊曰:‘吾被酒色伤矣!自今日始当戒之。’”
x8 w# J4 c0 t( y. W0 X' Y8 b; ^- U* A/ X5 X4 r& b
戒酒是很容易的,吕布也真拒绝了美酒的诱惑,还把献酒的侯成揍了一顿。但是酒好戒,色难禁,因为这不是吕布一个人的事儿。/ l [+ Q, {' n' m4 Q
$ K( o8 I% n r% I& S2 r$ u& M" K! S4 q 戒了酒的吕布依然十分憔悴疲惫,以至于在两军鏖战间隙睡着了,其中原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t1 R3 C6 w' Z% j7 J
, Q) N% N; r1 \. a# t+ Z
d9 Q/ H' i% i4 u3 i/ T( O 吕布该死,而且是死晚了,但是其他三位名将的过早辞世,却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尤其是关羽张飞两位名将,一人死于酒,一人死于气,刘备痛失左膀右臂,也失去了一统山河的机会和能力。
6 b+ |, |2 a- k6 l0 O7 `/ \' x- A' K7 r
喝酒误事的三国名将,我们至少能列出三个:乌巢酒徒淳于琼弄成了袁绍官渡战败的诱因;阳平关醉汉许褚被张飞挑落马下;喝酒误事也能成事的张飞,在醉梦中丢了首级。' I, h4 J% T) F, T) i
- B C& t- A# }9 M0 ` 淳于琼一醉失乌巢,许褚喝酒丢粮草,他们跟张飞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不喝酒的张飞是很有礼貌的,对庞统、刘巴、严颜都很客气,但是酗酒之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是粗中有细憨直可敬的张三爷了:“酒醉怒气愈加。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
: T l7 U2 z# U4 J& ~9 d/ N' y5 j
' w% X/ W; G% s K0 r: E) @% V
张飞鞭挞士卒和部将,已经犯了为帅大忌,刘备对此也十分担心,但是张飞屡教不改因而身首异处,这全是喝酒惹的祸。& _& C$ m! k2 `
7 N& \( \2 i2 i+ r- G
张飞好酒无度,关羽任性使气,这对好兄弟都死在了自己的坏习惯上。% ^& r* w2 E( I" n2 V
+ P' @+ q4 R" z
不管是三国正史还是演义小说,都记载了关羽逮谁怼谁的傲慢,即使是蜀汉集团龙头老大刘备,有时候也被关羽怼得脸色青紫(刘备被曹操撵出新野,关羽怒斥刘备当年不该阻止自己许田围猎时刺杀曹操),连刘备派人送去的前将军印信,关羽也敢拒收。1 I/ h: j) @4 e
4 {, [9 e G: i3 _5 u
对刘备不客气,跟黄忠马超闹别扭,除了张飞之外,关羽不把任何人当朋友,这也导致了他一战失利后再没有翻身的机会,而他被擒斩的地方也耐人寻味:关羽在临沮小路上中了潘璋马忠的埋伏,而临沮是马超的防区——临沮都督马超怎么会对吴兵入境毫无察觉?关羽已经突出重围,马超为何不出兵接应?
. }4 l( |+ z5 A* v2 i& l# x9 z% ?; Q6 c) T3 W$ e1 l/ z
9 T% ?) a. h! U" g 说来说去,还是关羽脾气太坏人缘太差,如果是老成持重善于平衡各方面关系的赵云遇险,估计刘封孟达马超都不会坐视不理,糜芳傅士仁也不会被骂得起了反心。
. b; \! {4 i# g+ M
4 i( [" c8 P) b7 |5 C+ T, V 吕布、关羽、张飞死于酒、色、气,死得也冤也不冤,而最搞笑的一位三国名将,其实是死在了钱上:“攒下了金山催命的鬼,交下了朋友是护身的皮”,这句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有钱的人很容易交到朋友,但是很多有钱人都舍不得拿钱去交朋友。
6 I- @9 C) b( K' f6 \: q6 d5 v& N5 E6 z
三国吝啬富豪,当然首推曹洪曹子廉,此人名廉实不廉:“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曹丕)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 Q8 J9 B7 U/ Q4 { [8 u( x7 u
2 G9 r% i$ B! _: d2 c. y: w
要不是卞夫人出面营救,曹洪不但要被斩首示众,那万贯家财也会被曹丕席卷一空:“卞太后责怒帝,诏乃释之,犹尚没入其财产。太后又以为言,乃还之。”
" G% H U0 ~/ J3 c( H5 x) C0 C; S r6 F* P# K7 U$ R
$ d5 f0 m# U t# C$ Z. d
曹洪差点因财丧生,幸亏曹丕的老妈不糊涂而且还有点威慑力,这才没给西蜀东吴留下笑柄。
( g, z( k7 i( ~& B& R) E" M% X; ^% `0 d- G5 l9 M, P, \
曹洪的幸运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嫂子,而汉中头号权臣杨松,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他遇到的是一代枭雄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阎圃等皆封列侯,惟有杨松,卖主求荣,即命斩之于市曹示众。”$ t Z: i8 Y q& C
. K1 t( n# {6 p; S3 P# ?0 Y 杨松被杀,毛宗岗、李贽、李渔、钟伯敬异口同声叫好:“与杀苗泽一般快举。独杀杨松,快人心目,老奸举动着着不差。”
5 n1 S; g+ Q: T) u* K2 b
# L+ o2 ~5 R; o( t 三国第一贪官杨松被斩,罗贯中即兴赋诗一首:“妨贤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家未荣华身受戮,令人千载笑杨松!”! Y7 c2 [: @% o, O- G/ p/ y/ ^
+ o( V, z4 h2 j. x. _3 P
! ~ E$ W. l1 F( b! j 好一个积得金银终是空!人死了,钱还没花完,杨松出卖、坑害了那么多人,换来了那么多金银财宝,最后都被曹操拿去赏赐诸将和讨好老婆,杨松就是当了几年保管员而已。
7 S" x6 \5 R! q( R. ^8 g% u' M7 q* _, w* t/ h T+ w
死于酒色财气的四位三国名臣名将盘点完了,读者诸君能从中总结出怎样的经验教训,这一点笔者不敢请问,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要有劳读者诸君明示:遍观三国名臣名将,有好色超过吕布者乎?有嗜酒超过张飞者乎?有使气超过关羽者乎?有贪财超过杨松者乎?看了三国四位名臣名将的结局,我们应该如何评判佛印与苏轼的不同见解?
. W2 _" \5 e& g
& `6 Q8 O, y! x9 W4 `6 I 笔者个人浅见,酒不可多喝,甚至可以不喝;脾气可以不耍,但也不能太怂;至于不贪财不好色,好像没有几人能做到:沾酒不醉是喝的少,见色不迷是摸不着,以德服人是打不过,淡泊名利是实在没有招儿…… {1 O+ q; S% x: d: u0 Q+ s
8 v3 h H: M7 [$ I, P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