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61|回复: 0

比贾诩更毒的谋士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13 20: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一、三国和三国毒士们# g: m7 |, S4 D" E! n& n$ M

; |3 ~$ v0 d5 F* T9 r9 l, B0 t9 X' |. u  k/ S3 Y0 |
  所谓: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期就是如此。雄主的纵横开拓,武将的金戈铁马和谋士的奇计妙算,共同造就出了一个瑰丽雄奇的三国时期。0 T4 ]# d% |) ], S6 {1 H0 g, t
* A" O+ I6 ?' a- J
  故而后世有谚:不是英雄,不看三国。虽有些夸张,却也符合实情。就如几乎每个女人,都曾怀揣过一个梦幻完美的公主梦一样,哪位好男儿的心胸中,没有一个策马江湖的英雄梦?
- p, m! }& _3 D  O$ A( ~6 R2 p) x" Q+ {- F" l2 s9 X
  那么三国是如何被开启的呢?% F6 S( k6 T5 O
9 B, l. S0 N$ l: R% T/ n2 w" M
  诸葛亮和刘备认为,是始于“桓、灵二帝的昏庸”(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8 g- F6 i7 p1 s* C3 x
  v& v' `# z/ Y; }6 r. x  《三国演义》则归罪于十常侍和董卓,当然还有曹操。
6 h2 }0 U+ `8 H& u. I2 @8 x3 C% x+ }0 }8 ]: B
  民间脑洞大开者,则创意满满地认为:因刘邦斩蛇起义时,方式不对,他不应拦腰斩为两段,结果那蛇“转世”成了王莽,前来报复,拦腰截断汉朝,所谓东边一个汉,西边一个汉,这才最终导致了三国。
2 d0 r0 y1 W% g$ L2 Z3 X1 _+ F' ]- U3 c4 |3 R0 }, n
  同时也有不少人另辟蹊径,认为是贾诩搞的:在吕布杀了董卓后,本来汉朝已经走上正轨,可他却非捣鼓着李傕、郭汜造反,一下子汉朝彻底崩盘!故而,贾诩就被称为了“毒士”。0 z" H( G( \- @" l* C7 ~( G" \

2 x! x3 O7 G9 m6 v: D. L, v  想想还真有道理,因为后来又是贾诩,给张绣出了一条突袭曹操的计谋,导致了最被曹操看中的长子曹昂,死于宛城,闹出来了曹丕和曹植争斗,最终成全了司马家族。  P  W3 e& P# M9 S' q8 w
7 A: X% {  H4 y$ J' p* C! c
  不过笔者却认为,若论三国谋士中谁最“毒”,贾诩只能排在第二。毕竟贾诩虽毒,却事出有因。- q7 Y7 X0 p8 H  C9 U. j

" p: C( r" `9 k7 P7 T  比如他捣鼓李傕、郭汜造反,是因王允逼得太紧,不给活路导致。
3 w" F- {  H  j) r. L' z8 j2 m) k: ^, }- x
  至于宛城之谋,杀了曹昂,主因是曹操太作死——他是来安抚已经投降的张绣,却不着调的非跟张绣婶子搞在一起,这能怪贾诩吗?态度决定一切,如此轻慢张绣,这么不着调,自己就要接受惩罚。" t7 ^; K" K3 t* C. A$ Q3 \: N* q6 w

- k! S3 Q6 J( A8 c  既然论“毒”,贾诩排第二,谁排第一呢?正是刘晔!概括说来,刘晔“毒”在了三个方面。
% ~% m; j' F8 \" |- W6 U% s1 ~( _# n5 U( w  t
二:对刘氏家族“毒”
3 z# `7 i  f0 d
' Z1 |  y, b' |# _2 H# m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皇叔,并设置了一个汉献帝翻家谱的故事。但在《三国志》中,却从未有相关记载。哪怕刘备被曹操引荐,见到了汉献帝,也仅仅加封他为左将军,并没被认为“皇叔”。
9 a- o5 Y  W7 g( M6 O& V! x& Y4 g3 }2 u
  而刘晔却是正宗的“皇叔级别”的人物,史载他是,“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跟汉献帝的关系,远比刘备亲多了。2 p. K/ ~* ?5 k: L0 e! F9 S( J
" u0 V8 L) O2 u+ a
  哪料就是这么一位正宗的汉室宗亲,却一头扎入了曹操怀抱,义无反顾成了推倒大汉的中坚力量!
( F7 o5 x0 P) @" r  K* T" n% N  p* Y4 ]9 T7 S3 i% r
  比如,在曹操加封魏王时,荀彧站出来反对,被一个空食盒送命,可刘晔非但全程无感,且还替曹操出了一个计谋,差点就灭掉了刘备!/ m6 ?: }1 D. w, x# m& A* R

3 K. G! n4 H& e( b  \  曹操征讨张鲁,随着张鲁投降,汉中被曹操拿到。就在这时,身为曹操主薄的刘晔找到曹操说:“刘备是个人物,但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他虽新得西川,但西川人心却还没依附于他。自古以来汉中就是西川门户,应尽快进兵西川干掉刘备,否则后患无穷。”+ `+ L5 N; M3 B  }" l$ p1 s& y
# _; z7 _3 o8 g' B% _+ f
  刘晔说得对吗?太对了!自曹操到了汉中后,就给西川造成了极大惶恐,是“蜀内一日数十惊”,哪怕刘备为此都杀了人,也没法控制局面(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 a: E# T+ H/ {  I4 A# e+ }. r
; F& r- F0 K" M; S4 @6 Y( m. k6 _  因此,当时曹操若听从了,哪还有后来的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自然也就不会有司马懿,借抵抗诸葛亮,成功建立起巨大威望。; H0 J; |  I% k: B8 c

# ~8 p& D6 {: v2 [  可惜曹操却没听从,率军返回去了。由此这才发生了后来的汉中之战,不但夏侯渊被黄忠给咔嚓掉,曹操也被刘备击败,失去了汉中。
+ R: X! ]: l' i* P3 F" C: h
1 Q, b1 Z( Q8 p# [% N: K  贾诩毒计虽搞乱了大汉,但再乱还是汉朝。可刘晔却一门心思要覆灭汉朝,身为正宗的汉室宗亲,却对家族如此狠毒,贾诩岂能比得过?
6 r7 }* `. n' P7 q- Z6 |4 x. T4 b3 I* H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说得不对,当时曹操没篡汉,也是汉朝啊?好,那就看刘晔的第二方面的“毒”,笔者归纳为了眼光毒。4 O/ O; C- L! h

$ S+ K2 e1 a* h- f三、眼光“毒”+ Z; c8 m. F1 G

" @) n; s$ r0 Z3 E7 j/ B/ g  随着曹操去世,刘晔成了曹丕手下的重臣。曹丕篡汉时,依然看不见刘晔有啥表示。反而在曹丕登基后,却眼光毒辣地看出了,刘备必伐东吴。
/ R- P6 [: ^4 S/ m8 q; S0 t0 O- q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刘备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独有刘晔表示: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 x0 H) A: B+ r# @
! K: V/ C% O5 P  [  意思就是说:蜀汉虽弱,但刘备却是雄主,他总想壮大蜀汉,势必要展现其志。关羽跟刘备虽名义上是君臣,但情义上却如父子一般。如今关羽死了却不去报仇,他还怎么服众,如何带队伍,因此必会伐吴!
2 u9 X, b/ q- f% R* H
6 u; {7 g( y7 R8 r  天知道,刘晔为啥这么恨刘备。莫非是想用干掉刘备,来证明自己投靠曹魏的正确?不得而知。总之,刘晔目光之毒,很快就得到印证。果然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 j* {' Q( Y- Q) X1 E7 N  y
: T# |: c5 u! `& S4 j  P+ a; i* j
  孙权为了自保,向曹丕称臣示弱。可把曹丕高兴疯了——当年老爸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却一直对我那么苛刻,如今怎样?老爸没做到的事,我曹丕做到了!
( z+ K) x2 Z) F* y' A
. ^: P: G+ p5 h  但刘晔却再现“毒士”目光,找到曹丕说:天赐良机啊!孙权是假投降。如今应赶紧起兵伐吴,跟着刘备一起灭掉孙权。只要孙吴一亡,小小的刘备,还能蹦跶几天啊?7 P: O- X! i: ^6 p, }4 j

- b5 c0 w7 }  K1 l. C$ |  可曹丕却摇头表示:你这也太毒了吧,咋能这么不讲武德呢?(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
( |  X( B. H! X! U! b  k3 u: C  X; A' @5 r" f; {
  曹操当年不听刘晔之谋,是因为他老了,还算是个解释!可曹丕这怎么解释?也难怪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指着曹丕吼:哪有你这样的开国帝王!. |, h) k& ?4 e+ }* z# x
2 F1 X9 I2 d% n( s& @- L, b
  且被孙权戏弄后,曹丕非但没检讨自己,反而还怒了,对刘晔说:卿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二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 P) [$ @2 @( ?
/ }  _/ A! h. M1 c2 p1 s  W2 e
  意思是说,你的计谋,要以怎样灭刘备和孙权为宗旨,不能总替我搞预测啥的。潜台词就是,说来说去,都是你刘晔无能,没用!" Q% L, p: y2 f+ ^# V5 ^
! Q5 l, C9 ~0 T  o/ ]. T% r
四、对自己“毒”
9 p& e- d( Q1 [5 G
1 W3 Z# b) @! {) ^  遭到曹丕否认后,刘晔从此沉寂了下去。如此直到曹叡时期他才出现,却如同变了一个人。
- k3 X* w' n1 b  ]4 a: M5 F
: R- _: g9 R; ~  x. Z8 X% t2 b/ B  一次曹叡想征讨蜀汉,别的大臣都反对。于是曹叡就单独征询刘晔的意见。刘晔说:没问题!
* S. C0 b% Q! y' c" k+ n+ ^& T( G1 O' w
  但离开曹叡,面对其他大臣时,刘晔却又说:我同意诸位意见,不能伐蜀!很快这事就被人,捅到了曹叡那里。最终曹叡认为刘晔是首鼠两端之辈,从此疏远了他。刘晔由此发疯了,不久后去世(晔遂发狂……以忧死)。
( U/ W  T; K8 A( E; j; d4 c
9 u$ b5 B6 ]9 I) w( R3 i  那么刘晔为何是这么个死法?( d5 W" ]  X1 I8 y" s/ g

4 [3 D8 T, S9 C1 M9 l- J$ [) F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魏室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或未咸。仆在汉为支叶,于魏备腹心,寡偶少徒,於宜未失也。& e3 c( N! L( q5 j

  p+ J1 r8 n8 S3 k  总的意思就是说:曹魏代汉是天命,我身为智者顺天应人,只可惜我身份特殊,既是正宗的汉室宗亲,又是曹魏的心腹大臣,所以我要努力夹着尾巴做人……5 i% b/ |! }  J/ g: @! G+ i+ i
! B2 v+ }1 C8 E& c+ E
  结果,外有猜忌不信任,内有他自己对自己过于“狠毒”,一下子用力过猛,导致“疯亡”。
  c4 w# p. d: |7 ~1 p' P2 o" z* [: C)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9-3 21:55 , Processed in 0.16687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