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32|回复: 0

蜀地不祥乎?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12 06: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个人喜欢看些历史方面的书,发现了一个有趣和奇怪的现象.自从刘备在四川登基称帝后,蜀地就俨然成了一块令各路枭雄纷纷垂涎三尺,无比觊觎的肥肉.在此割据称霸,建国立业,自封帝号的人物不少,但都逃不出传不过二代的宿命.三国时的刘玄德在四川自称汉帝,是第一个见诸史册,以皇帝自居的历史人物.以后,在蜀地上陆续出现了不少打着各种国号,但足不出川的蜀皇帝.他们与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立国时间短,最长的不过四五十年,短的只有数年;其次,基本上不超过二代.除了西晋末年,氐人李特建立的成汉政权,大约共是五代.其他的政权均不超过二代,有的只有一代就被灭了.例如东晋时的谯纵,明末的张献忠.其他的蜀地大王们,也好不了多少.五代的前蜀才三十余年,历经王建,王衍父子二代,为后唐所灭.后蜀也是三十多年,历二代,孟知祥,孟昶父子,为北宋所灭.$ \+ J2 n- F* h3 ~4 G! y- @
. u) m6 [8 [& H
  v+ @% ?; u, f% E. F6 h
, y! u% N7 n. q) d; C5 y0 [5 M3 A
        不过就是李特的成汉国也只存在四十四年左右,虽然史家称它历经五主,但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三代.李特建国时,还未控制全蜀之地,连成都也只得到了一部份.不久即被占据成都内城的益州刺史罗尚袭杀,其子李雄等率部出逃.一年后重新返回,并最终攻克成都,建立政权.死后,其指定的接班人侄儿李班,还在守孝期间就被雄子李寿所杀,根本还没来得及正式登基.李寿自称蜀帝,去世后传于子李势,最后被东晋权臣桓温所灭.按此推算,亦不过三代而已.; W2 i4 j  W. G3 {; C: t
2 d) C6 I' ?. p- E$ h+ j

8 s) o0 C$ u# [# n3 Y! l3 H       据说孟知祥入蜀时,在路上遇见一个老人吃力的拉着板车,可上面并没有装载多少货物.他感到很好奇,就问老者车上究竟装了多少东西,怎么如此沉重.老人慢条斯理的答道:"尽力不过二袋(代)"孟知祥不解,以为咄咄怪事.称帝后,猛然回忆起此事,顿觉不祥.一直引为心病,没想到竟一语成谶.此后,川蜀大地不乏各路大小军阀,林立割据,据地称雄一时,但鲜有长久的.包括民国时的二刘,再厉害凶狠,最后也只落得个或死或降的下场.连子孙也传不下去.; j8 k4 K" }; Q% R! m

- I" d9 K! p7 E+ |3 w* C6 u( y! `7 ~6 s4 V' _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沃野千里,有四塞之固.易守难攻.历来有宝地之称.照理说,不论是谁,得到蜀地,自保是没有问题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在此地称王称霸的都是短命的小朝廷.有着被唐代大诗人李白惊呼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恶劣交通的蜀地,硬是挡不住前进者的步伐.这也真可谓是咄咄怪事了!0 ?0 D$ w! H$ b0 f
: b7 X! F" v& f6 Y# K+ L  f
- W8 v3 c( }" [9 _  X& l  s" I
       笔者个人认为,蜀地之所以屡出短命王朝,可能还是跟它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四川在地理上被称为盆地,四面是山,中间是平原.老实说,像一口大井.别人打不进来,自己也出不出去.虽然安全,但非常容易养成人们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的特性.也就是井底之蛙.安于现状,沉湎享乐,缺乏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人一旦满足了,就会松懈,也就益发的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了.故此,那些据蜀称雄,建立帝国的小朝廷,可能其最初的奠基者尚有一丝雄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在安乐生活的深深陶醉下的二代领导人,早就丧失了其父辈们的勇气和豪气,成为了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的纨绔子弟.这也就是蜀地难出长久政权的原因吧.有人嘲笑蜀人为"川耗子",意为目光短浅,成不了大气候.虽为戏谑,也有一定的道理.
4 d; _& ]& y1 P) _: C. t* p( ?5 C
0 o* s% Y2 s; o% X! X! _5 n8 f
# w/ f. K- |2 V: ]8 @2 f       后人多有责怪诸葛亮的,说他自不量力,螳臂当车,穷兵黩武的搞北伐,弄得蜀国民不聊生,最后国力耗尽而亡.本人认为,孔明这样做的用意,可能也是希望能借此使蜀国保持活力,激发斗志,不让年轻的蜀国和它的领导人丧失战斗力的一种方法吧.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从关羽丢失了荆州,这一块能使蜀军轻松前出,进可攻,退可守,四面出击的战略要地,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有多么的严重.如果再不积极进取,恐怕很快,蜀国就会由于集体沉耽于舒适的环境而被灭亡.所以,他才不断的出兵北伐,六出祁山,就算不能取胜,也让军队和国家各级部门始终保持在高效的战备状态,以此应对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那即将到来的危险.这也许是诸葛亮不得已的苦衷吧!
8 f! A8 A9 A- {7 r. D' u1 i9 U
1 j! h. x: l3 ]/ V6 K2 t- h7 Q
' s" d& ~9 t7 A5 h# C8 k$ W5 U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再聪明,也扛不过老天已经决定的命运.刘备费尽心力建立的蜀汉政权,只二代而亡.其后,所有在蜀地立国的小朝廷均没能逃出此怪圈.个人有时想,要是三国中刘备的蜀汉国家能存在的时间长一些,传的后代多一些.那么以后那些在蜀地自专的各类政权是不是也能更巩固一些了呢?' X0 z2 R5 t3 S
" y7 n" V& E7 S8 k* ^/ L

' Y4 O0 m( E% m       看来蜀地虽美,但并不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尤其对于那些妄图在此称大的人来说,实在是块不祥之地.$ S+ m8 m1 h% Y% T

9 f" o. e7 J+ M; h7 j/ M4 l(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9 13:01 , Processed in 0.13122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