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l8 [- Q7 B+ U2 E& l: e, q 7 n/ R. r" ^* h% d 最会骗人的人-------曹操.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名字就带有欺骗的意思---阿瞒.打小就会骗人,骗老爸,亲叔叔;长大了,骗同僚,骗下级,骗上级.为了掩盖行刺之计,骗董卓;为了揪出反叛的异己分子,设红白旗骗他们主动现身上钩;为了转移矛盾,嫁祸粮官王垕,砍下他的脑袋,骗军士们说是王垕在克扣你们的军粮;为了防备别人行刺,以梦中好杀人之名,杀了为其盖被的小内侍,骗得左右都对他的鬼话信以为真;为了解决士兵的干渴,"望梅止渴"成了曹操最善良的欺骗;为了离间马超,韩遂,以"涂抹书信",骗得韩,马二人自相残杀; 2 U' R$ f4 X8 I9 T. o. e+ q0 M* h* A9 a) j# V* f
3 z' x- }. V; u4 \6 ?' ] 最忠厚的人------鲁肃.在小说里,鲁子敬一向以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出现在读者面前,老是在孙刘二家之间充当没有立场的和事老.脑子似乎也不大好使,拿着刘备亲笔写下的归还荆州的保证书,喜滋滋地给周瑜报喜.公瑾毕竟比他聪明多了,直截了当指出这是刘备给的一张一文不值的揩屁股纸.事实正如周瑜所料.尽管书中的周公瑾以气量狭小著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看人方面,他要比鲁肃老到多了.不过要我说,鲁肃是三国中最讲原则的人,那就是"联合抗曹",对这一大原则他始终没有违背过.他终生在为维护这一联合而不懈的努力着,虽然中间也有过一些摩擦,可总的说来鲁肃基本上还是以大局为重,尽量维持孙刘双方哪怕在表面上的和睦.因为他深知一旦双方撕破脸,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后事果真如此,孙刘二家终于为了荆州的最终归属问题而兵戎相见了.刘备一方是损兵折将,但孙权一方也没有得到大的好处,因惧怕强大的魏国来袭,胜利方不得不与战败方握手言和,大家到头来还是和平共处.共同携手走鲁肃提倡的那条路.其后孙刘双方再没有发生过冲突,基本上是枪口一致对外,瞄准曹魏.三国中的关公以守信义出名,只是他坚守的是私人之间的义气,为此抛弃了国与国之间的大义.而鲁肃至始至终为维护孙刘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忍辱负重,一切从大局出发,待人以诚.在赤壁大战时,屡次瞒着周瑜暗中帮助诸葛亮;战后又东奔西跑,为孙刘二家和平解决荆州纠纷而任劳任怨.他做的所有这些事,归根结底说明了鲁肃本性的忠厚.; L: {/ `) G" r T5 B: h
# u: H: U, G- \ % s% \; Z7 r1 O2 t. v 最愚蠢的人------曹爽.曹操曾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本初,景升子,猪犬耳!"只是他没有料到,在他的家族中,竟然出现了一位比袁,刘二人的猪狗儿子更愚蠢的人物.魏主曹叡去世后,官二代大将军曹爽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将司马懿封为太傅,明升暗降,尽夺其兵权.司马懿怀恨在心,表面上隐忍不语,甚至伪装风瘫要死的样子,骗过了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在曹爽与兄弟,部下带着魏主去郊外打猎的机会,发动政变,占领都城洛阳.把曹爽他们关在城外.爽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回顾二弟曰:"为之奈何?"弟羲曰:"劣弟亦曾谏兄,兄执迷不听,致有今日.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况我兄弟乎?不如自缚见之,以免一死."但此时人心还未归服司马懿,一些忠于曹爽的部下还是千方百计的冲出城去,和曹爽会合.其中尤以大司农桓范最为积极.这位曹氏智囊向曹爽建议道:"为夺回政权,消灭司马懿的叛乱,马上行动起来.趁现在皇帝在你手里,大将军印也在你手里,转移到许都,然后立即使出老祖宗的看家宝---挟天子以令诸侯,调外兵以讨司马懿.谁敢不应."爽以全家皆在城中,不肯听从桓范之计.又被司马懿接二连三派出的劝降人马那"太傅指洛水为誓,必不相害"的甜言蜜语打动了心,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桓范大哭:",出帐曰:"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痛哭不已.爽令将印绶先赍于司马懿.主簿杨综扯住印绶而哭曰:"主公今日舍兵权自缚去降,不免东市受戮也!"爽曰:"太傅必不失信于我."众军见之,尽皆散去.司马懿前脚得到兵权,后脚就把曹爽兄弟连同他们的铁杆部下全部处死了,灭其三族.曹爽的确是三国中最愚蠢的人,满心以为老实听话就能避祸免死的曹二代,结果是合家大小都去了鬼门关.三国中吃政治饭的人里面没有比他更蠢的人了. 0 y. {: u! r) E+ f! ^% ~) V: L \ G- Z% |3 o* A! f'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