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x9 c5 }& ?9 L n9 p w 二,白事: 1 C9 ]8 w `, w0 P. i7 A: D# o% s9 j: \% m
1,刘琦之死.第53回,公子刘琦病亡.玄德闻之,痛哭不已.孔明劝曰:"生死分定,主公勿忧.且理大事.可急差人到彼守御城池,并料理葬事."玄德曰:"谁可去?"孔明曰:"非云长不可."即使便教云长前去襄阳保守.玄德曰:"今日刘琦已死,东吴必来讨荆州,如何对答?"孔明曰:"若有人来,亮自有言对答."过了半个月,人报东吴鲁肃特来吊丧.孔明闻鲁肃到,与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见毕.肃曰:"主公闻令侄弃世,特具薄礼,遣某前来致祭.周都督再三致意刘皇叔,诸葛先生."玄德,孔明,起身称谢,收了礼物,置酒相待.刚一坐下,鲁肃就开门见山,毫不客气地直奔此行的主题.肃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不在,即还荆州'.今公子已去世,必然见还.不识几时可以交割?"刘老大一听,立刻打起了马虎眼:"公且饮酒,有一个商议."但他的小弟,摇鹅毛扇的孔明则愤愤不平的开始数路起对方的不是来了.先从双方的身份说起:天下现在还是姓刘,荆州的原主人又是我方的哥哥,如今哥哥死后,连他儿子也死了.按继承法我方理所当然的享有继承权;赤壁一战,我方也出过力,并不是只有你们一家在打曹操.因此按劳分配,我方理应分得这一杯羹.但鲁肃人虽然老实,却并不是那么可欺的.他是据理力争:刘琦在世时,你们自己答应过我们的,暂时借住,等刘大公子一死就归还.虽是口头约定,但也属于合同的形式.做人不能言而无信,以后还想不想再出来混了?要是为了这不守信用而引发两家大动干戈,你方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最终双方都妥协了,经过一致协商,由刘备亲笔写下承诺书:等夺了西川,让刘备有了安身之地后,立即将荆州归还江东.在拿到了刘玄德白纸黑字的证据后.鲁肃也不再装模作样了,省去了按规矩去吊祭刘大公子的遗体的白事礼节,拍拍屁股上船,直接回了江东.三国里刘琦的白事,成了孙刘二家讨价还价的大事.最后的结局,虽没有化干戈为玉帛,但暂时缓和了双方的矛盾,并把孙刘二家的联盟关系至少在表面上给维持了下去.避免了双方因荆州归属问题发生火并,给他们共同的敌人曹操造成可乘之机.从而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双方的利益.由刘琦的白事险些引发三国政治上剧烈爆zha的这根导火索,终于经过双方外交上共同的努力和让步,给迅速掐灭了.尽管他们都不满意这个结果.刘琦的白事最后所造成的结果,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倒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值得庆贺的红事. - {& u9 q/ B8 H5 T! S ( A* j, x: J* ~+ w, ~1 t 2,周瑜之死.第57回,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孔明自告奋勇去巴丘吊丧.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报仇.诸葛亮不慌不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高声读祭文.把周瑜吹捧为举世无双的人才,并瞪眼说瞎话,把他与周瑜的关系描述得必亲兄弟还要亲三分.并以公瑾死后,何人再来主持联合抗曹一事,婉转地规劝急于报仇的周瑜部将们要以大局为重.并表示周郎之死,对他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泉涌,哀恸不已.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言皆虚也."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鲁肃设宴款待孔明.宴罢,孔明辞回.孔明吊孝,也是三国里一个著名的片段.周瑜的白事也算三国中的一件大事.对孙权集团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场大地震所造成的影响.而罪魁祸首,是人尽皆知的刘备集团和负有主要责任的诸葛亮.但诸葛孔明硬是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前往江东吊孝,尽到了一个盟友应该尽到的所有礼仪.通过参加周瑜的白事,诸葛亮代表刘备集团向江东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我们仍是盟友,必须以大局为重.因此在这个大前提下,孔明不惜拼命为周瑜戴高帽子,歌功颂德,以此获得周郎部将们的谅解.他成功了.周瑜之死,本来有可能造成孙刘二家联盟的又一次破裂,但在诸葛亮积极主动的示好示友下,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双方的联盟再次得到了巩固和加强.而刘备集团成了此次事件中一个最大的受益者.一场可能引起三国政治上大纠纷的白事,仍旧被孔明以极高超的外交手段给轻而易举地化解了.同样,周瑜的白事对于刘备集团来说,绝对是己方最值得举杯庆祝的大红事! 5 X; `( F' ?- Q: A. ~2 b% r . [3 u8 \9 Q9 P% {) L' U 红事为喜,白事为哀.从我国传统观念来看,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对于吃政治饭来说的政客们,却往往有着相反的含义,因为政治可不像醒目的颜色那样简单,容易分辨,红是红的,白是白的.处理不好,真是会出人命的!故对于三国的政治家们来说,红白事也是政治!绝不容忽视!) }- ~" A: y/ H: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