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敌战计>>中最后一计名叫"顺手牵羊",此计也是"三十六计"里的第12计.它的原意就是趁人不注意,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的意思.听上去这名声不怎么好,有点小偷小摸的意思.在军事上的意思是指: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弱点,乘虚而入以获取胜利.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非常明白的告诉世人要充分捕捉战机,善于乘隙争利.在三国里像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 t0 i* p$ m* ~6 x: \2 d% }& P/ @
& M A O+ B) R" P
, N2 N; {8 u, a: F
0 g6 T+ F [6 q, C: P x; K. h# Y 顺计一:第16回,袁术长史杨大将向主子献计欲攻刘备.袁术曰:"计将安出?"大将曰:"刘备屯军小沛,虽然易取,奈吕布虎踞徐州,前次许他金帛粮马,至今未与,恐其助备;今当令人送与粮食,以结其心,使其按兵不动,则刘备可擒.先擒刘备,后图吕布,徐州可得也."术喜,便具粟二十万斛,令韩胤赍密书往见吕布.8 W9 H+ P) O! [! [) m4 q {
" s- H' n1 h* U$ M( C
2 k* }" s* `6 `! Y. @+ H
袁术在三国里素有"冢中枯骨"之称,心胸狭窄,忌贤妒能,到处惹事生非,又自不量力.靠着祖宗的威望和人气,还有那块被小霸王孙策抵押在他那里的传国玉玺,在淮南占据了一大块地盘,成为了东汉末年一个大军阀.虽然其人品和才干在三国众多割据势力中可以说是最低下的一个,但并非一无是处.就上面的例子来说,至少他也知道柿子要拣软的欺这个硬道理.与孙伯符和小温侯比起来,刘玄德无疑是一个软得不能再软的小柿子了.杨大将献上的这一条"顺手牵羊"计,其基本战略思想就是:利用吕奉先贪财好利的特性,先拿大甜头暂时把吕布这头猛虎给稳住,能与袁公路联合消灭刘玄德最好;如若不然,让他按兵不动也行.防止小吕和刘备合起伙来对付自己.等到自己以占绝对优势的兵力把刘大耳摆平了之后,再掉回头收拾已成孤立的吕布.这就是杨长史所献的"顺手牵羊"计划的全部内容.这个计划从表面上来看,没有任何破绽.刘备的确是袁术周围实力最弱的小军阀,吕布又是一个三国里众所周知的贪财好色的小人.该计从对症下药,避实击虚这些制定军事计划的基本要素来讲,都非常符合标准.但它最后还是失败了,原因在于,施计者从一开始就错了.他把对手想象的太简单了.吕布在接到刘备的紧急求援后,与陈宫计议曰:"前者袁术送粮致书,盖欲使我不救玄德也.今玄德又来求救.吾想玄德屯军小沛,未必遂能为我害;若袁术并了玄德,则北连泰山诸将以图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遂点兵起程.由此可见小吕并不是世人固定思维中所认为的那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勇莽匹夫.人家心里其实敞亮得很!最后吕温侯以一招技惊四座的"辕门射戟",既巧妙的化解了袁术与刘备双方一触即发的战争,又使自己在政治上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好名声,并摆脱了袁术在消灭了刘备后给他带来的困境.一箭三雕,这也是小温侯在三国中最让人喝彩的地方!而袁术白白地送了一份厚礼给人家,连个好字都没捞到.陪大发了!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奴才.杨大将名为大将,其实连小将都不如.作为袁公路身边的最贴身最重要的文官,其献上的计谋竟是一条废计!而他的领导竟然不加思索地全盘接受,并立刻付诸实施.结果白花了钱不算,还被人打了脸.实在是不值得哟!杨大将的这条计策可谓是三国里最自作聪明的"顺手牵羊"之计.3 v7 c/ t, g5 D2 ~* q+ H
: l; P7 G) h8 \5 p/ @0 f
. p* N8 O n. A: Z7 k 顺计二:第32回,袁绍死后,为夺取继承权,长子袁谭与少子袁尚相互攻击.袁谭不敌袁尚,败入平原城,坚守不出.尚三面围城攻打.谭与郭图计议.图曰:"今城中粮少,彼军方锐,势不相敌.愚意可遣人投降曹操,使操将兵攻冀州,尚必还救.将军引兵夹击之,尚可擒矣.若操击破尚军,我因而敛其军实以拒曹.操军远来,粮食不继,必自退去.我可以仍据冀州,以图进取也."谭从其言,以平原令辛毗为使,向曹操投降并求助. 2 q0 h9 v6 ?- f1 V2 j0 c! c) I- x# g9 P% P; v! Y8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