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49岁的李先生在几年前被查出血糖过高,医生给他开具了药物服用,并让他注意生活和饮食习惯。
1 U3 N; Q4 p1 {$ F: f% `; K6 t2 M* b
?7 B# H. n5 f: \
但李先生没有太当回事,依旧保持原先的习惯,只是摄入量少了一些,而血糖也是想起来测一下,想不起来就算了,几年时间里血糖一直忽高忽低的。
1 k4 B5 O4 x' A0 v- J5 i, Y0 A
4 |! z: ?; l/ P* d) f, n, q5 k
大约从半年前开始,他感觉自己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了,且经常疲劳无力。
0 e9 a# J& d5 F7 ?8 Q$ m
6 {2 E+ I1 m( N" h! R) e* b! M9 b李先生本以为是自己上了年纪压力大导致的。直到上周,他在工位上突然看不清东西,浑身无力瘫倒在地上,送医后抢救无效离世了。
! \- w( P+ \" ^: ?+ R
' O' S% C, ~5 R% n+ D据医生解释,李先生罹患的是脑梗,而造成脑梗的“元凶”是他过高的血糖。
5 c1 E% f% x3 [# t3 ]+ V; G& i
/ ]4 h9 t' r* {2 D$ K( t0 h01
$ s( P8 x. }6 @) z+ m1 d- J
& q4 y7 E- Z+ p& G
40岁、60岁、80岁...
$ e) n: k9 R8 p) L7 {, s5 ^( E
8 c; D6 g2 j8 C4 r5 {+ Q, j5 V+ m% p
正常血糖是多少?标准各不相同
1 y# \# k6 e* r' y! |2 b" m4 s
& \+ ~5 N4 j: B0 S& K血糖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内的葡萄糖含量,其主要源自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有部分是肝糖原分解脂肪、蛋白质转换而来,血糖指标是否正常与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1.2%。
: A8 v4 ^* l- P4 L- e8 a) e8 ?& G4 ^4 y2 X8 F3 H! ^0 L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高血糖给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包括会导致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带来极大威胁。
4 L9 ^, e* u& {
: _# m/ J: \5 D& w$ @0 i- G但小九要提醒的大家,其实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
9 B1 j5 a3 C. Y1 i6 {; x% _) K
! b6 U; V2 S9 g+ s" d- L2 d& [
普通人:
/ x5 P7 {4 N, E, h% W% _9 Y: X/ z
7 c$ Y O( _# K4 P, h$ B7 l( p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7.8mmol/L
3 q" L% M5 H) P7 f d# p
4 m: f7 x2 z8 j+ X4 h) v2 y6 S65岁以下:
, N h+ D4 Q- Y( i3 Y9 V+ S' _) Y
" |- G7 S7 l2 \; g' ` R新确诊糖尿病,且身体没有其他明显的并发症,空腹血糖要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
# |) y) b+ S+ m% p! p; S
( F) Z( S3 T7 p! [1 j5 W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身体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空腹血糖则要控制在6.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10.1mmol/L即可。
5 u* [+ ^7 F! S/ }9 e3 s' ~ F
& a: j0 }# H- j) B5 g! f65岁以上:
2 ^/ W# ]3 _# `4 X p* D
. o7 V" ` k j身体相对健康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该在空腹6.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0.0mmol/L;
4 c# A3 s: ]' P% G8 G( d3 Z Z% z
$ a: R f3 A3 b4 ~7 J本身预期寿命较短,且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控制住7.8~13.9mmol/L,同时要注意监测高血糖危象。
6 w" ^' Q8 c* x. f
1 K- |0 [' d2 j* d) e不方便到专业机构检测的糖友,可使用家用血糖仪,这类产品具备操作简单、小巧便携的特点,适合患者居家自行使用,有助于长期血糖监测、稳定管理。
- x1 @* h) Z3 K3 e) r6 w/ K
$ H i2 i/ ?+ H8 \02
; a+ G# ]; N; v
* V" C, A( q& _睡觉时有这5个表现,
0 O- R: B5 H& R. E( r, A) |
! R& O( E8 M! n. b6 [0 u, ~2 `说明你的血糖偏高了
. ]# ?5 Z, t6 }; d
, V; d, T& f2 T& t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普遍都比较好,很多人长期营养摄入过剩,进而诱发了一系列慢性疾病发生。但对此没有足够的关注度,等到症状明显时才去就医,这个时候治疗的难度会增加许多。日常一定要多观察身体表现,睡觉时出现这几个症状,多是血糖过高导致的。
4 o' L3 W* D7 d2 z: g
. G$ H3 V2 s: w; M) k0 w1、夜尿增多
6 K$ @0 n- C4 S6 V2 ^" _2 K
/ l$ |) h% w3 K L* i O' c
血糖过高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出现,患者会有明显的排尿增多现象。部分患者在夜间血糖值会特别高,导致夜间频繁的起夜,次数>2次。
9 k# }4 t/ K! }/ }3 E4 D
* \2 l- Y+ n3 E! G2 v1 @$ l2、口干口渴
2 t% p8 a; l* e' S d5 e6 S
4 m7 b6 W5 A) G, \9 P9 a在排尿次数增加的情况下,身体会缺水,让患者出现明显的口干口渴症状,补水后又会频繁排尿,导致恶性循环。
" z9 R# T. B" J* H) D$ K: ~
1 }6 `0 w4 ?; E) I( g9 {3、皮肤瘙痒
. K; q3 Y+ G+ \% v7 a
3 z: Y7 g# F7 a1 `5 F( j/ `高血糖会刺激皮肤的末梢神经,让皮肤出现异常的瘙痒症状。且血糖过高还会影响到肾脏功能,导致体内尿素无法正常代谢,大量的尿素蓄积在体内,也会引起皮肤瘙痒症状出现。
5 L% r% l2 ^! l8 s/ G Q& e) g; s$ u T0 S7 ^# P
4、异常出汗
8 S; R7 D* V. k8 p2 e6 b. ]3 q3 G0 g0 {# X
在睡觉的时候异常出汗,且伴有心慌、乏力等症状,可能是低血糖引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9 T- [ ]9 w& @0 v
& b3 ~8 q R6 y) @) r9 T$ ]0 F5 c5、睡前饥饿
/ v3 u4 G2 V* g# B$ c2 h# _+ \+ J: c
# E, m* b- H2 S0 r, _! L" Y+ I在正常进食晚餐后,睡前仍有明显的饥饿感,则需要考虑是血糖过高所致的。这是因为血糖无法及时被肠道吸收,肠道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
# U# H" |) w* t1 U0 e( _' }- r( g5 [0 b% W! Y/ a; ]
长期血糖高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现上述的几个症状要及时就医。
& f/ v$ u, }; y3 k) [1 b- r
$ Y) v/ d+ t- b. `4 m* R! K03
. V8 g% E2 M# k1 Y
运动降糖“实锤”?
1 R8 I- Q( c% j/ N2 I) j
- T! |1 v8 }2 F' p$ q* Z
或能降低74%糖尿病风险
6 y$ e0 n; ~5 `$ ?* K
: w* L! f6 o; W+ Z
很多高血糖的人认为控制血糖只要少吃就可以,完全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实际上,运动是控制血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v# l& Q" Q1 K3 s
# s; c3 t' {# ]3 R$ }+ ~1 \1 f: V多项研究发现,运动对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合并并发症风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指南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应该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是75~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同时要保持每周≥2次的抗阻运动。
* [6 S3 F% v' v7 W9 e9 A( j! W
+ b8 `# I' L. D+ z$ F* u+ W0 _2024年1月发表于Diabetes Care期刊的研究发现,坚持进行运动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之间有明显的J型剂量关系。
' D0 N# [! Y8 O' }5 @1 W# Y" r, s% ~8 I; L; D
其中,受试者的运动量达到每周244分钟中等有氧强度运动或157分钟高强度运动时,降血糖的效果最为明显。
- D" `# V; _5 M0 _) ^3 J
+ h: L$ X& q& f% r# v运动除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外,对普通人预防糖尿病发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 M- S3 |2 e# r. u) A7 P! o8 }! I/ U! @9 d( ]7 i4 Z+ B+ Z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多个学院联合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相较于每天进行运动不到5分钟的受试者,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中高强度的受试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了74%。即便是一些家族内有病史的人,也可以通过运动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 }% w6 x: `1 b, |) G. I
' U- v) D( y4 W& D' p H1 O需要注意的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是能让你出汗、稍微喘不过气来的动作,比如快走;而高强度的运动则包括跑步、骑车等,往往让人呼吸困难。
5 @0 n+ T# A' }" p1 D6 Y
* T2 z3 F3 n9 i, v: w# N" k8 }糖尿病在现在十分常见,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血糖异常上升尽早进行干预。
5 S# H; |1 u8 O l# ~ m" k6 i' W7 h% F$ H6 _, F8 H' L: \
* @! n* x: F p* l& ?% O; u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