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U5 H$ w F8 ]+ _' G- R+ D
姓名:周瑜1 y% O R) i1 s" u3 i
个人
- ]$ J: }8 m* U6 T: T! m资料 字 公瑾 终属 吴
# P5 L! P# [0 }# b6 o1 }: j' R" A8 E/ q [* B籍贯 [扬州]庐江舒城 [今安徽舒城] 1 E# S0 F5 v m; ]/ O
容貌 长壮有姿貌 , M0 ^1 }0 X# E: \( A. Y
官至 领南郡太守行偏将军 % x# q0 h$ j# J% C# W
生卒 175 — 210(36岁)
( q: t3 d5 ~+ y9 o1 o) f5 Q; k家族" \" R# R5 g1 W( R* ?5 X
资料 父亲 周异 母亲 未知 + ]! v8 j4 | }* [
配偶 小乔 , \' b0 G9 t$ U! S% U
子女 周循 周胤 周氏 0 g2 I; Q3 c8 H! [
兄弟姐妹 未知 8 a" g$ b i+ `7 y. y
相关人物 孙策 小乔 孙权 鲁肃 3 f( l; H, Z Y. `2 |$ Z% n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 e3 l' \- Z" i
周瑜 - 简明历史传记& q; P- X( B; n& {1 v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 ~- @6 e3 C$ {- D5 d7 F0 q周瑜 - 简明演义传记
7 \, @( d3 I; j x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后,临终嘱咐孙权:「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周瑜奔丧还吴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并且举荐鲁肃等人,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之前自鄱阳赶回力主拒曹,后于群英会戏蒋干、怒打黄盖行使离间计、最后指挥全军在赤壁袭击曹军取得胜利,并取得副都督程普的拜服与信任。赤壁大战之后,下南郡与曹仁相持,中箭负伤,与诸葛亮较计赛谋,定下假涂灭虢等计策,最后终于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死前上书举荐鲁肃代其位,孙权为其素服吊丧。3 b$ y6 v( Q5 t( b2 C
周瑜 - 历史评价
" m2 {7 e- o) l ◆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 [, c5 v! C7 n7 r( |8 g5 ~2 O ◆孙权与陆逊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子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 K4 c6 z2 o; w ◆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5 ^: Y: B |7 q ◆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4 ]+ g8 r! F1 A( |
◆孙权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3 e) n2 K- a: v$ j- n8 o
◆蒋干称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A" x$ o& I! q+ Y E
◆刘备间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v7 g v& [* t6 C" {; K
◆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三国•孙权
+ j; T9 i/ @$ Y' Z/ p. B ◆吾得卿,谐也。——三国•孙策 ( b5 J9 @! ~3 ?* w" P
◆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三国•孙策
# [8 w1 D# y) x% `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三国•程普
! L: o# B9 o! T3 H" j7 S ◆谋无不成,规无不细。——三国•王朗 2 X8 c4 R8 }; l% n' e6 }4 i2 W
◆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西晋•陈寿
% z% i% x) O% v. y) M( q ◆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 ——西晋•陆机
# J" A. J6 `, y; {* |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於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 @+ [$ P7 T r* ^* N( s
…… 5 Q$ g+ U, `+ @. B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6 m* B/ r# W0 M7 }+ S. T, q5 u——东晋•袁宏《三国名臣赞序》
; D7 r$ F7 Q4 L# e+ u; y6 Z ◆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拓荆州,因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孙权之称号也,顾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南宋•陈亮《史论•酌古论•吕蒙》
* E7 f' [! G+ X3 c7 @' w8 o ◆说者谓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周瑜未必胜。此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服矣。——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五
8 s: A/ W2 ?1 N. ^ ◆孙策征刘繇,济于横江,大破之于牛渚(即采石矶)。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枺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南宋•萧常 # c$ i1 B7 E' Z5 e7 a# q
◆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大义,鲁肃、吕蒙辈不及也。 ——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 Z; ~9 Z" d1 e0 u5 h( L ◆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清•李安溪《三国志集解》 . ?5 M9 {2 D- z/ \2 D4 r; X* ?
◆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清•李安溪《三国志集解》
, c) K$ {3 R- B6 n' p p5 G7 s) R1 | ◆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民国•卢弼 《三国志集解》 7 m. h9 t0 ]- `/ _) f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6 |* E2 [& N, n5 {1 \- }0 O( G
5 u t: P- ?# c! W1 g$ ]+ {7 T$ m- z
姓名:太史慈2 f; N7 b g$ Y- w8 }6 v r, S
个人# i& _' d) [ V; t1 I9 K5 v
资料 字 子义 终属 吴 3 V0 [8 o# u0 ]; m
籍贯 [青州]东莱黄县 [今山东龙口] $ F9 j1 b) ^: q7 Z5 V! l8 v
容貌 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
* d4 v2 H9 Z, j5 N+ r官至 建昌都尉
& I$ G6 T; k( C生卒 166 — 206(41岁)
$ v0 X9 f+ B) @% p$ C+ n家族! T2 |( t3 J; Z+ y" g: o
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 h! c9 p3 l; v! s& Y! E配偶 未知
& G* w7 F) u& |# n# C+ v, I子女 未知
2 Z) ^2 q' }' i7 J7 R兄弟姐妹 未知 + b8 [' P$ M# i% z: C& {: [- l
相关人物 孙策
2 z% ?1 x" \+ e5 A/ D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刘繇
( a; ?1 W J% ?3 x2 k0 f, k太史慈 - 简明历史传记- `, n j' t# [) `4 {
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射。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后助北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更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鏖战,共相抗衡。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分海昏、建昌作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诸将兼治海昏,共拒刘磐。后孙权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委以南方大事。慈于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岁。6 Y: R& d6 c% n, j7 R+ Q
太史慈 - 简明演义传记
6 A+ K5 n- h4 r6 q2 k8 D三国时东吴名将。以孝、信、义见称。其时黄巾贼管亥围困北海,太史慈助北海相孔融对抗暴寇,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大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于神亭独领一将向斗孙策等十三骑,更支身与孙策大战,奋勇莫当。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自此太史慈便成为孙家大将,孙策在时,太史慈助其扫荡江东;后孙权领事,同样重视慈。「群英会」上,周瑜付剑与慈为监酒;赤壁战中,孙权用慈为大将先锋。后于合肥城中中伏,为魏将张辽所遣弓弩兵射至重伤,回营发遗世之言,不治身死,寿止四十一岁。- w& j, V- b5 R9 G8 ^
太史慈 - 历史评价
' X6 c# g$ Q. E# d+ m" T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 J) q8 x# K* Q2 _5 Y
+ G8 L9 N* P5 s) r0 i7 [, u& Q2 e& S& B
姓名:陆逊2 g; T' W1 P! R
个人
& z( g+ N5 _+ I# o- f$ i I% ?资料 字 伯言 终属 吴
% @) T, H7 h2 A- m, q$ A籍贯 [扬州]吴郡吴县华亭 [今上海松江] 6 l' L# P6 d1 K! X R( C7 M& I+ j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 V: n; s% A0 ] u! C# r
官至 上大将军 右都护 丞相 谥昭侯 , n+ W- [) K/ H- m0 u/ F
生卒 183 — 245(63岁) : r: q# t2 C" l
家族! `4 o$ I) B# V2 b* E
资料 父亲 陆骏 母亲 未知 ! O$ T$ C' T$ {' N2 ^8 q
配偶 孙策之女孙氏 ' C) K0 f X5 I$ _7 {3 P, |
子女 陆延 陆抗
3 y& T: P6 P2 A% H3 N8 D. N兄弟姐妹 陆瑁
* M- |1 A5 S1 V- Y( }相关人物 孙策 孙权 吕蒙 刘备 阚泽 诸葛亮 关羽 诸葛瑾 曹休
! E* N) f2 {, f2 R% C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7 ~, |) F) U8 B/ _
陆逊 - 简明历史传记" x& |+ C* Z/ ^% b! I, z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 w7 X3 y0 U; R陆逊 - 简明演义传记2 u* H, N& }0 {0 d! P% H% ~$ H
陆逊字伯言,身长八尺、面如美玉,娶孙策之女为妻。赤壁鏖战,陆逊军抵蕲黄界,太史和兵袭曹操;合肥会战,太史受困张辽计,陆逊援兵救大将。图荆州,陆逊献骄兵计。夺九郡,吕蒙白衣渡江;丢全局,关羽身首异地。报兄仇,刘备兵伐东吴。守江口书生拜大将,战夷陵烧营七百里;八阵图都督死复还,黄七年伏兵破曹休。蜀汉二次伐魏,陆逊虚相应;诸葛五出祁山,江夏屯重兵。无功而返。5 ^2 t N4 u" T! g; B$ c% ?
陆逊 - 历史评价5 _7 }* R) R8 E8 ?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8 C4 L6 S# H* _/ S8 G- q' `8 \▓吕蒙: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三国志·吴书十三》) ^5 A9 M3 w2 J$ j. d( E( G( W1 n
▓刘备: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三国志·吴书十三》
Y/ U4 W9 T( C▓孙桓: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j; e4 Z- H. {& ~
▓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三国志·吴书十三》+ `, u9 _ r# c. {* q
▓曹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三国志·吴书二》 Q* z$ m% K3 R8 r
▓孙权: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 《三国志·吴书二》) s2 D2 X, d, |7 e+ _
▓步骘: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三国志·吴书七》" C3 q, @; \5 Z& g4 `6 j
▓孙权: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三国志·吴书七》
+ C- c4 Y" Q1 U▓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三国志·吴书九》
. c$ }* @; F/ J2 f▓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三国志·吴书十三》
% B4 H7 Y- i5 C1 g+ a▓陈寿:逊虽身在外,乃心於国。 《三国志·吴书十三》
2 t& T* E) Y# y; Z▓陈寿:邵字孝则,博览书传,好乐人伦。少与舅陆绩齐名,而陆逊、张敦、卜静等皆亚焉。 《三国志·吴书七》. J3 Z+ h% @: i1 H! c& j
▓傅子: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及权继其业,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议、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硃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傅子》! O5 I% F, ^5 u2 K/ |8 w7 C8 Q
▓傅子: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及权继其业,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议、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硃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傅子》
+ }! e* J- \$ p9 J) ]5 q▓吴书:权嘉逊功德,欲殊显之,虽为上将军列侯,犹欲令历本州举命,乃使扬州牧吕范就辟别驾从事,举茂才。 《吴书》" ~+ x9 |4 p0 |. T
▓徐众评:雍不以吕壹见毁之故,而和颜悦色,诚长者矣。然开引其意,问所欲道,此非也。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是以潘濬欲因会手剑之,以除国患,疾恶忠主,义形於色,而今乃发起令言。若壹称枉邪,不申理,则非录狱本旨;若承辞而奏之,吴主傥以敬丞相所言,而复原宥,伯言、承明不当悲慨哉! 《三国志·吴书七》. K" Q0 }1 ]: V% Y9 h9 w9 |
▓陆机:我大皇帝,以奇踪袭於逸轨,叡心发乎令图,从政咨於故实,播宪稽乎遗风,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好谋善断,东帛旅於丘园,旌命交于涂巷。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影骛,异人辐輳,猛士如林。於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辨亡论》
6 P3 k$ M$ v% S! U9 r. l& ^▓陆机: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於是讲八代之礼,蒐三王之乐,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戟劲铩,望飙而奋。庶尹尽规於上,四民展业于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臣象逸骏,扰於外闲,明珠玮宝,辉於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輶轩骋於南荒,冲輣息於朔野,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而帝业固矣。 《辨亡论》( n/ z* u, r2 p3 R n; A0 ^$ P* p
▓陆机:吴、蜀脣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夫蜀盖籓援之与国,而非吴人之存亡也。何则?其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川厄流迅,水有惊波之艰。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轴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其势然也。 《辨亡论》) v2 B1 \+ R3 M- s! z3 Y
▓裴松之: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於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三国志·吴书十三》
; h6 Z- ?/ v: E, }- [' V2 g5 t
* J2 H$ R9 |1 y/ }1 G$ T& D6 @
9 S" ]* y4 k1 a( J& \ ^姓名:甘宁) ?5 ~% a% u& L
个人0 v& Z0 Q, E) w: K! E
资料 字 兴霸 终属 吴 7 E+ s( c3 O) G1 T$ X) d( n! x
籍贯 [益州]巴郡临江 [今重庆忠县]
& L- R: O. L+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3 ?0 ?9 S! a+ f& v5 z* s
官至 折冲将军西陵太守
1 Y8 v% m. Q. c4 U1 b生卒 163 — ? 3 d( Y/ e3 O- w/ z3 e- a
家族$ w$ ]' v( R0 Y% M- W
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 b! n# {1 D/ f4 M& N5 `: Z配偶 未知
# e5 {3 D7 Q- I- v/ i! |1 ?子女 甘瑰 : S3 i0 L6 B" T: E' w
兄弟姐妹 未知 & \/ @0 ^5 m) E- R3 f1 Z* b
相关人物 孙权 周瑜 吕蒙 苏飞 黄祖 凌统
6 Y9 N v6 _- V: M1 ?6 J( f曾效力过的势力 刘表 刘焉 吴
& X4 P3 J ~) R0 C1 B- ~. B甘宁 - 简明历史传记
. d8 }, |% O5 q+ |( {% e甘宁少年时豪侠仗义,后投靠刘表,又成为黄祖手下,在黄祖手下得不到重用。被周瑜、吕蒙推荐给孙权,向孙权提出了二分天下的构想,孙权十分器重他。甘宁在协助周瑜攻打南郡的战役中表现十分活跃;荆州分争时,关羽以精兵五千攻益阳,甘宁以数百人据水安营,羽军不能进。
8 [8 `$ j# W7 m- v$ i; |; E4 G孙权对魏用兵,甘宁手持铁练,身先士卒攻破了皖城;转攻合肥,孙权、甘宁等千余人在逍遥津遭到张辽军的奇袭,甘宁在肉搏战中表现异常英勇,魏人为之夺气。后曹操进兵濡须口,甘宁以百余步兵夜劫曹营,斩首数十级而还,曹营大乱。孙权赞之为“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0 l# R. I- v9 h# Q. J* L( o
甘宁虽粗猛好杀,但是勇而有谋,文武双全,轻财敬士,士卒无不乐为之用命。
2 R2 h: o0 z+ S/ W+ S0 ?甘宁 - 简明演义传记
/ M& b& f- C# H4 m9 ?; l% V- l甘宁是东吴武艺最高的大将之一,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初做锦帆贼,后投奔黄祖,未受重用,转投孙权,并帮助孙权击败了黄祖军。在曹军的几场战役中,甘宁冲锋在先,奋勇杀敌,百骑截营惊动曹操大军。刘备伐吴,甘宁带病出战,中箭而亡,死时群鸦显圣。
[ L+ h1 o4 e/ e9 U# R; ?甘宁 - 历史评价
; y' u4 x, _; [; N9 g$ H3 Z▓孙权:“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江表传》
0 [7 Q) j; n4 f2 g$ ^' Z0 j▓吴书: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於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吴书》8 t, p: W6 R& t1 z
▓陈寿: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三国志·蜀书六》$ G) E8 x0 `; A3 j
▓孙权: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三国志·吴书六》9 j: }5 a" b7 c3 J" n0 ]
" S" f( V5 t }8 E* g7 J
0 Z% u- ?5 J$ S/ @1 Q. h姓名:周泰
/ a6 J; g" h" L) }# B5 A4 O% N D! \个人+ t% A; N+ ]9 N8 F6 s- c
资料 字 幼平 终属 吴
- N. T% V- L( X5 f! [8 q" e籍贯 [扬州]九江郡下蔡 [今安徽凤台] 9 a/ w* U/ X/ K- W+ M* z0 F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 L" P, u& e1 r6 l& ]官至 汉中太守 奋威将军 陵阳侯 : q: }3 A4 c l4 m: y, U' I1 ~
生卒 ? — ? 6 w" w3 d) \+ Q2 @2 X" s
家族
2 G: ]" B( c* c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 ^$ D) U4 C, z8 h
配偶 未知 0 t# d2 {7 [" M! Q- X
子女 周邵 & R! F( R( U( D
兄弟姐妹 周平
$ j. W" N* r4 I$ }( `; t相关人物 孙权 孙策 蒋钦 & S9 u3 y: s. c3 D8 G/ P# U8 l' C9 c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5 P% L8 O( L' s! V) N: `1 W; R周泰 - 简明历史传记
) x4 X$ c. F I7 R0 M周泰先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后服侍孙权,与韩当搭档。泰勇武过人,曾舍命保护孙权脱险,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是东吴一员虎将。
4 _6 _) d B/ a7 R3 [6 W0 h1 F周泰 - 简明演义传记
$ R1 ^/ |- l; ?" T: x+ r9 N0 [周泰是东吴大将,武艺出众,威名宿著。他勇猛过人,血战中常带伤继续作战,曾经在山贼中杀出一条血路救年幼的孙权逃跑,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之后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深受孙权喜爱。# D/ I7 p2 c& S- `' l) z0 |
周泰 - 历史评价9 E0 b! \. F3 z# M0 y5 s- C
《三国志·周泰传》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2 Q s1 L5 @/ x1 F3 e1 s, c C' ]1 }- u+ o
+ L) Y5 D' ~6 I+ Q( K) r1 l1 i2 B7 D姓名:鲁肃5 }8 y- L0 N9 _+ i: U
个人
, L2 \! S; T: X# D3 o资料 字 子敬 终属 吴 & z' O& V( {& E, N
籍贯 [徐州]临淮东城 [今安徽定远]
: D2 U) O' Q0 t% W, [容貌 体貌魁奇 ' _0 T) m0 r5 ^
官至 横江将军 汉昌太守
, i! h/ h7 o; Z' k生卒 172 — 217(46岁)
& C: }" }) }9 z F, F# [$ F家族
5 S4 W7 {; c* J. }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8 _1 }: P% c; c: p
配偶 未知
1 d+ r5 ~5 D b/ ^5 b7 ]& O6 b子女 鲁淑
' M; e& F( b0 v K U兄弟姐妹 未知 * P8 B G8 x! A! }( K
相关人物 刘晔 郑宝 周瑜 孙权 诸葛谨 关羽 吕蒙 ) M' { @# U; s& c& l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袁术( Z2 C( Z% P/ q& x3 u' Q
鲁肃 - 简明历史传记
+ x7 H0 p, f9 I0 g. B% @& u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 [! X+ G& | t3 e7 C
鲁肃 - 简明演义传记) T( |# \/ [" i9 o6 R1 V
鲁肃为周瑜的好友,在孙权继位后为周瑜推荐,仕于孙权,为孙权谋划战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出使联合刘备,并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协助诸葛亮脱险。赤壁战后,鲁肃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成为保人,将荆州“借”予刘备,此后多次讨要不成,处于两难的境地。周瑜去世后,鲁肃代周瑜成为水军都督,数年后病逝。; |2 j3 l5 S% u1 [1 A9 p! s0 Q. g; X
鲁肃 - 历史评价: {% i" k( X1 |/ o
陈寿:①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於财,性好施与。②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三国志》陈评, m+ N6 _$ U* C* k) N! O6 e" Q
孙权:①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②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③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適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三国志》
) a0 W% m' ]; M% L4 \, g: d《吴书》: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e9 t: k' n( n. `/ X2 ~周瑜:①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三国志》
$ Q2 {, w7 T. t' |- ~* g孙元晏: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吴•鲁肃》5 C6 j( F o/ z" B: d
周昙:轻财重义见英奇,圣主贤臣是所依。公瑾窘饥求子敬,一言才起数船归。——《三国门•鲁肃》
; M! [* X, ~3 z4 ?5 P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惇信而趋事会,君子之所贱,抑英雄之所耻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孙氏于昭烈以共图中原者,鲁肃也;欲合昭烈于孙氏以共拒曹操者,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终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荆资先主,被仲谋之责而不辞;诸葛欲谏先主之东伐,难于尽谏,而歎法正之死。盖吴则周瑜、吕蒙乱子敬之谋,蜀则关羽、张飞破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终守西弔刘表东乞援兵之片言,以为金石之固于心而不能自白,变故繁兴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②然而肃之心未遽忿羽而堕其始志也,以义折羽,以从容平孙权之怒,尚冀吴、蜀之可合,而与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吕蒙,权之忮无与平之,羽之忿无与制之,诸葛不能力争之隐,无与体之,而成谋尽毁矣。肃之死也,羽之败也。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读通鉴论》
7 t U4 I5 B5 X- z2 s- D
5 c& h) e- m: _+ H' l0 H j: X9 m
$ J9 F$ G8 x+ r' e1 R* k4 c姓名:孙尚香
( X1 L: ?) x! Y- k) S' q! T个人! j7 I( O, m8 k: w; j3 Y7 s. v: \; V
资料 字 未知 终属 吴 ( j1 z* c$ R2 a/ c/ H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
$ r/ Z: }. R2 s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 O' A# D- H# H$ R
官至 暂无相关记载
! {; z9 O2 D% r* \- p生卒 ? — ?
# n" H8 r+ G P家族9 S; q0 m( L5 ^/ u9 }3 ]* i9 U
资料 父亲 孙坚 母亲 未知
/ O, j' P: g2 ^9 @! ]4 | ~) u配偶 刘备 6 } P) \' Z1 u. t' M8 [- x
子女 未知
4 {+ A. Z2 n, @; Z兄弟姐妹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 r( y, l! A8 W- {0 t
相关人物 刘禅 赵云 张飞 周善 " l* w) I7 s' a2 Q9 y2 v& @1 b: C; ^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 吴: G8 }+ z; G5 B
孙尚香 - 简明历史传记
/ L6 t" X% F% f: A/ N6 C2 e3 W2 `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名字不详。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诸葛亮曾说:「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后刘备入益州,使赵云领留营司马,留守荆州。此时孙夫人自以孙权之妹的身份,骄妄豪强,常带着一群东吴吏兵,在荆州纵横不法。既尔孙权闻知刘备西征,于是大遣舟船以迎孙夫人,而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回吴,幸得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方重夺刘禅。
9 S4 |! A _3 b# N! X# z孙尚香 - 简明演义传记5 u, d3 L# t/ o1 x0 o9 z% E9 \+ {8 [
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名字不详。刘备向东吴借荆州不还,鲁肃身负干系;周瑜一为救友,二为国计,于是上书孙权,教使「美人计」,进妹予刘备为夫人,诱其丧志而疏远属下。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不料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排下,假婚成真姻;后来夫人更助刘备返蜀,于路上怒斥追袭的吴将。后刘备入益州,使赵云领留营司马,留守荆州。此时孙权闻知刘备西征,于是遣周善引领舟船以迎孙夫人,而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回吴,幸得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方重夺刘禅。彝陵之战,刘备战败,有讹言传入吴中,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庙」。
8 @% Y1 q! ~& y3 t9 M9 f3 v. u* ?$ ?+ Q, _" C$ @6 b1 `7 B+ W8 P
1 q+ Q5 D+ Z, ^- g) Z$ d( w
姓名:孙策
3 a# n8 }+ N$ O4 O4 V, C个人
; ~# f0 @4 t8 u资料 字 伯符 终属 吴 ! f% L. v1 p+ p2 v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 / f9 X9 z% y3 ]
容貌 美姿顏
/ j. T) ]! U. i. M$ o3 L官至 会稽太守 讨逆将军 吴侯 谥长沙桓王 7 g" E% ] z2 W7 B9 v/ q; M
生卒 175 — 200(26岁)
V4 {* Y. j5 J- W+ ]家族4 _ w/ P3 \. O
资料 父亲 孙坚 母亲 吴氏
l( z) y% V+ g配偶 大乔
, J+ K- S! b- E1 m: M, _子女 孙绍
; k& b* j- t0 ~* B8 u兄弟姐妹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朗 孙尚香
/ _. p1 Q& A! d2 f1 C( w% D3 `- ~相关人物 大乔 周瑜 陆逊 孙坚 太史慈 张纮 ) X* q, I$ o. c, z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袁术4 c) r+ ~" d$ G Q2 t+ a7 v* C* B
孙策 - 简明历史传记
! R5 |9 j; n6 d$ t5 q6 f孙策字伯符,破虏将军孙坚之子。少居江淮间,颇有声望。坚死后投靠袁术,但因术只重用亲信,故策甚失望。兴平二年,后袁术以孙坚旧部千余人资策,孙策遂自领兵马渡江转战整个江东。先後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等诸部。善用兵,军纪严明,又得周瑜、张紘等当代名士支持与辅佐,先后攻占吴、会稽等郡。为人阔达,善于用人,故甚得江东民心,短短八年间,平定了整个江东,并使江东迅速蓬勃发展,打下了吴国的基础。孙策平定江东后,自领会稽太守,并以其亲族分守诸郡。袁术僭号称帝时,策与之绝交,并奉汉帝诏同曹操等共讨袁术。旋与其友江东名将周瑜娶江东国色大小乔。其年,受封吴侯。不& {. } g- N; e* g" m4 U; J
久,孙策利用刘勋攻打海昏之机,一举攻下皖城,又于彭泽大败刘勋。随即带兵攻打黄祖,刘表派其侄刘
) [2 H2 P. Z/ j% V& m% \$ d5 Z虎等率长矛队五千人救祖,为策大破,斩其将南阳韩晞,又讨平邹陀等,于是江东六郡都归于孙策之手。
8 I Q* \8 G0 W次年,孙策在进攻陈登于丹徒时,被吴郡太守许贡门客策刺杀,临终前嘱弟孙权以承其事业,时年二十六# X- T! ~4 F' N3 a3 d3 y
岁。
0 Z5 x$ j3 |: U# x' S+ D孙策 - 简明演义传记+ V' a) [, v9 I7 q" g7 A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人格特质奉母至孝,个性豁达,爱说笑话,喜好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外型特征容貌俊美,打起仗来勇猛无比。性宽弘雅量,豁达大度,勇力绝人,知兵善战。广用人材,善于接纳降将、降卒。从小就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十七岁即丧父,但冷静地以仇人黃祖换回父亲的尸体安葬。父坚死后,往淮南投袁术,后以传国玉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得孙坚的旧部三千,一举荡平东南,威震三江,曾经挟死一将、喝死一将,更曾于神亭单枪匹马与名将太史慈酣战数百合,素有「江东小霸王」之称,与东吴儒将周瑜同娶江东国色大、小乔,爵吴侯,封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暗有北争中原之志;操惮其强,与之结亲以安其心。后行猎时为许贡门人所刺,又斩杀道士于吉而受其诅咒,伤重而亡,寿仅二十六岁。权称尊后,追谥长沙桓王。8 G1 [/ k- R) ]! @
孙策 - 历史评价% N7 a+ b* \% q6 y' v+ Q% b" h" Z
◆三国志集解作者卢弼曰:「孙策十七岁丧父,二十六卒,十余年间建立大业,少年英万,勇锐无前,真一时豪杰之士!」
* n5 h& t7 i- g$ Y) B! a ◆曹操称之为「猘儿」,谓难与争锋。
- J7 }9 @9 }3 @4 Y; W' \5 U ◆袁术曾说:「使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恨!」
: x6 H& L) @0 S+ {4 W- k, S) C9 S ◆清代何义门曰:「伯符以勇锐摧破刘繇王朗,然能系属士民,修其政理,遂创霸业。」+ K- i# B( u$ v8 Z" A ^4 S+ i
◆清代赵翼二十史札记曰:「人才莫盛于三国,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 ~3 _! H1 n2 \5 S! o$ L ◆王朗曰:「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张子布……周公瑾……。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w4 G) i3 a( D
◆郭嘉曰:「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0 A* i5 B2 b" W2 j8 k4 z" t
◆傅子曰:「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 H# B! c7 _" k
◆弘农杨亮:「神明器宇孙策之俦。」
! J: j! X3 p$ q+ x# u ◆庾信《哀江南赋序》曰:「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纔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
( T- ?4 U6 O- w. x4 t' x7 I9 {4 s ◆陈寿:①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②策为人,美资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三国志•吴书•孙策传》5 X) \/ m0 U N2 H% o1 z7 J' p
◆《江表传》: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
4 O7 o/ }- Z8 R: l ◆《吴录》:策知其无能也,以手戟投之,立死。舆有勇力,虎众以其死也,甚惧。
% u- N M; m' C( j, f, M ◆张纮: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吴历》
# j5 u4 X: ?* l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张子布……周公瑾……。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2 V, [6 O0 r1 h. r4 j ◆许贡: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江表传》/ Q6 y( ~7 O6 b, G2 R; l: _
◆虞翻: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 a, X, X# t+ w3 [$ g/ f6 |8 q ◆晋•杨亮:襄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资治通鉴》
/ B0 B# Q p' Z% V( ^ ◆晋•陈逵:孙伯符志业不遂!——《世说新语•豪爽》" D c% X$ W v8 r( ?& g2 _
◆晋•殷仲文: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世说新语•黜免》
& \0 A5 s7 n+ N7 O" U1 j: d
/ i, N( j w, S, a, ~3 N* Z# W
姓名:潘璋" e" ?. w( i/ V! H
个人
, q. J2 W9 s3 _* F4 q资料 字 文珪 终属 吴
! H, t* i' H# B* o* J8 x: q# r籍贯 [兖州]东郡发干县 [今河南濮阳]
- B6 w% k G# W. W; g% E+ l9 J) n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 _/ |2 R1 C) U: I) b
官至 右将军 溧阳侯
$ z, Q5 W' m Y/ Q7 Z* d生卒 ? — 234 3 d8 i6 C' C2 m$ C- H/ Z8 U0 B
家族
2 v, J( O$ o8 r8 R& r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4 D; _- g, w5 C
配偶 未知
; H' E4 t3 |! Y6 K: [子女 未知 ) ]( Y0 Q' P. k9 D. Y0 P
兄弟姐妹 未知
% J8 r. g: f' G/ T% z' w相关人物 孙权 张辽 陈武 关羽 马忠(吴) 陆逊 夏侯尚 吕岱
1 l1 g9 }; C$ ]2 k5 G% p. T-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J/ Z0 `( B* S, \
潘璋 - 简明历史传记
+ @. O' g* L1 b/ b; T4 a' i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战役、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0 K5 z) b* C* j) W7 \4 [1 ~: R" V
潘璋 - 简明演义传记. |" n* B$ w ?1 D' a: R7 a$ ^) p
孙策死后,孙权广纳贤士,东郡人潘璋也来投奔,征讨黄祖时,潘璋生擒苏飞。赤壁之战时,潘璋领三千兵接应董袭,从江中攻击曹操。刘备完婚逃离东吴时,孙权令潘璋、陈武带五百精兵追赶,但为孙夫人所拒。后孙权偷袭荆州,潘璋跟随吕蒙奇袭烽火台。后来于临沮小路生擒关羽、关平。夺得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刘备伐吴其间,诱杀老将黄忠,后于猇亭战败,投宿于民宿时见到关兴,逃走时为关羽显圣所吓倒,被关兴斩杀。
0 R- g6 L' \6 x, ~! u. m: {潘璋 - 历史评价
; r" h) t9 y2 X8 h; B陈寿: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 (《三国志—潘璋传》)
+ r& z' C3 o, V4 W3 ~陈寿:性好喜泰 (《三国志—潘璋传》)5 K" n6 `: _( c( h3 o' J7 ~
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三国志—吴书十》)
+ ~: s& C H6 q4 a4 O
% |: l0 b) d% k9 e- l; m( q# H+ w9 B# T; d& \
姓名:吕蒙, G/ L9 j' d' V; U2 a' I
个人
( z2 l9 t4 g1 k4 J1 P. s: b资料 字 子明 终属 吴
' f$ M& k% t/ Z' ~) a籍贯 [豫州]汝南富陂 [今安徽阜南]
/ f+ ?- f- m/ Q8 f容貌 未有相关记载
; d; p/ W( S% T; S$ @& |8 p6 J4 @官至 左护军 虎威将军 南郡太守 孱陵候 * A ^1 ^# M) J% e* R
生卒 178 — 219(42岁)
" Z1 a( ^; ~/ j8 H家族
. h d& `! J. R0 K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8 C8 q3 G& m' e
配偶 未知 , j3 U' e& x; D8 N
子女 吕琮 吕霸 吕睦
2 @2 V) A7 v2 B: ]兄弟姐妹 未知 % R' g" w" \) U. h
相关人物 孙权 周瑜 鲁肃 陆逊 甘宁 关羽 吕霸 * Y5 s: R# J9 }" ?6 i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b/ ^: U4 ]( X2 I3 B. E
吕蒙 - 简明历史传记
# g0 [! t% q9 Q* b-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U5 y& {7 d: c- ^
吕蒙 - 简明演义传记& U( I2 p: X6 {2 O2 ^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于孙权广纳人才时投到东吴麾下,从破黄祖,吕蒙奋勇先登,亲斩敌将陈就。后于濡须口从拒曹操,吕蒙独具战略眼光,力排众论,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后来吕蒙接任鲁肃之职,镇守陆口,其名声之响,连向来骄矜的关羽也不敢有所轻忽。为了成功袭取荆州,吕蒙连同孙权、陆逊一起筹略,设伏用奇,击败关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庆功之时,吕蒙却因被关羽阴魂索命而死。
' C: O% `: o4 k% r吕蒙 - 历史评价
/ a, z% \2 E/ Q) `' g鲁肃曰:「吕子明(吕蒙字),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国志 吴书九 吕蒙传》- d: o! a- v& K# P( A( Z
鲁肃曰:「吾谓大弟(吕蒙)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 吴书九 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x7 R; i0 _$ \4 t
孙权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三国志 吴书九 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 t1 ?" |3 ~: b/ }2 ^& J
孙权曰:「子明(吕蒙字)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鲁肃字)。」《三国志 吴书九 吕蒙传》/ ] @) B6 M5 y4 R% z* E& `9 u- U1 i
陈寿评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三国志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5 _" m# ?6 h3 l. g5 }
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1 r5 y$ R9 y& | r3 u( Y& F: p
孙元晏:幼小家贫实可哀,愿征行去志难回。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吴•吕蒙》$ r& w+ F* s! s' S3 A- g
洪迈: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容斋随笔》* v+ H# i R/ j0 A( n/ u
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缅怀毛泽东》
) W+ ]# C+ k8 G ?1 L2 Z% ~5 z! D) h- E8 { g/ Q
% W" z4 T/ G1 U3 }2 h! W6 P4 n5 i
姓名:朱然
8 ~. w' D% i. i7 b! [" Y8 ^个人7 y% E$ `/ w' o+ \ e; g, A% \
资料 字 义封 终属 吴
! y- Z D e9 Q# `& U籍贯 [扬州]丹阳郡故鄣 [今浙江安吉附近]
4 n8 S' j' P. [( |( i4 ?: b9 K容貌 长不盈七尺 气候分明 内行修洁 终日钦钦
+ Z; P# @4 H4 F3 P# k7 j0 ~% M' p! x8 q官至 大都督 3 d( D- F& ~5 w! N8 }1 t' {
生卒 182 — 249(68岁) + n3 ? K5 O: s$ V. r5 U0 |" o0 B
家族
$ @2 u* C; R' e j' o+ T3 |资料 父亲 朱治 母亲 未知 4 \" E+ A6 Z; ?
配偶 未知 + C; f" d$ Y$ |& z3 {. B' F ^/ Z
子女 施绩
; `7 H4 F( U8 }; f8 M' E9 U. l兄弟姐妹 未知
4 k( H. Q- c9 n5 z相关人物 孙权 陆逊 吕蒙 全琮 张郃 3 _5 i0 r1 e3 i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5 l* [9 L0 ^, K% o: R
朱然 - 简明历史传记; f) K! [9 |$ v; w. o# q' ~3 P* f6 V& \
朱然字义封,丹阳郡故鄣人,本姓施,后赐姓朱,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终日钦钦,临急胆定,尤过绝人。然尝与权同学书,相善,权器之。迁临川郡太守,平山贼,守大坞及三关屯防操,协潘璋擒关羽,徙昭武将军。蒙死荐然守江陵,然大败刘备伐吴,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攻江陵,然固守,敌不克乃退,协权攻石阳、新城。讨柤中胜蒲忠军、李兴队,斩马茂,拜大都督,赤乌一二年卒,权素服举哀。
, Y! ~ q- Q6 o- W" A朱然 - 简明演义传记9 j/ A0 Z# g- Z" V+ N) \, C- \/ r# N8 C
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朱然协助潘璋捉住了关羽。黄武元年,刘备兵伐东吴,朱然与孙桓抵抗刘备大军,后又参加夷陵战役,率兵断刘备的归路,被来接应刘备的大将赵云一枪刺死。
/ t# D. ` S4 b) K朱然 - 历史评价
; ]0 c7 J: N6 q3 C! p+ [2 ]▓陈寿:然以勇烈著闻。3 z/ i# U; Y: O" y" l
; V/ F; b, i% r \9 I* o5 M8 G' M1 t) ^& [+ j# U$ n
姓名:张昭2 w0 m$ p, a$ ]9 \- |* w. O
个人
: P8 d% k- q, z) B7 F2 }+ H: K; [资料 字 子布 终属 吴
/ H1 {# {" y/ M! a, J. Q籍贯 [徐州]彭城郡 [今江苏徐州]
+ ?7 G5 f# ~/ K1 I容貌 矜严,有威风
" _1 ~; r3 u0 P9 u% s& g官至 辅吴将军 娄侯 谥曰文
$ s* X' a. |$ p% }* L生卒 156 — 236(81岁) / J* h) [& ?( [: z
家族
" f) Q- T( {# F) R( h: Z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 x; s( w4 ?# m) H* v& N
配偶 未知 ! \ X b' F- h, t6 ?
子女 张承 张休 # r7 R% G3 O. ~0 p
兄弟姐妹 未知 7 L0 j, d' l. a# g9 y% c4 o
相关人物 孙策 孙权 顾雍 . g$ S3 B4 Y x! s( P2 n5 a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9 h* [! V( R. m. c) B
张昭 - 简明历史传记
1 A5 _3 ?; j& U Y) N: }; ~张昭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名士王朗等人讨论时事,深受陈琳赏识。东汉末年张昭避乱扬州。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 孙策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则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著有《春秋左氏传》和《论语注》。 嘉禾四年,张昭去世。孙权素服吊唁并赠谥号文侯。8 n) ?. e. z% J9 w9 _" y
张昭 - 简明演义传记
7 f6 B3 Q! g* U* S9 G; g- M张昭,好学善书,是当时的著名人物,于汉末避乱江东。孙策在江东创业时,辟张昭为长史,以管仲视之。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张昭性格严肃,对孙权多有直谏。赤壁之战之际,张昭主降,孙权深感失望。孙权称帝后,张昭被封为娄侯,数年后病逝。
7 Z f' w7 _, k+ P+ K; e张昭 - 历史评价: h: ~& ^: m4 |$ p$ A0 A
陈寿: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9 I+ s7 b5 ]2 u" _* A
7 L3 {4 e/ C/ Y% O7 o# U
" e2 J* ]7 A2 a$ | n姓名:诸葛瑾
% a$ ~- x, D- |个人2 K6 x0 X# Q3 H1 |9 a+ p7 ?, v L$ z
资料 字 子瑜 终属 吴 " F3 B' v2 M; q/ C
籍贯 [徐州]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南]
, y* T) D$ {# [) h. v% _容貌 面长似驴
! [! W" Q: K# D. {$ K. P1 ]4 \官至 大将军
! |( |; h1 v6 ~. ?) e生卒 174 — 241(68岁) ) n) Y" j$ ^, W0 X
家族
5 a: y0 i; z3 X- B2 `% S! i资料 父亲 诸葛珪 母亲 未知
: f1 m5 y3 b" s' l) ^9 u3 m配偶 未知 & t; N; |! d& Z3 J9 q
子女 未知 + l: S1 V9 c) [' G+ |
兄弟姐妹 诸葛亮 诸葛均
& Y6 J: R. y7 @9 m相关人物 孙权 鲁肃 . y7 E- W, f/ J* `4 u T) |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 B# l: P& f4 X) C7 V: w/ P: A/ V/ G诸葛瑾 - 简明历史传记5 K {# _+ A3 w0 A7 H
诸葛谨,诸葛亮之兄,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孫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吕蒙去世后,诸葛谨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谨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 H1 Q+ Q( Y- U- d$ r+ ]# _诸葛瑾 - 简明演义传记" o+ M) d- o( O0 g$ ~4 \
诸葛谨,诸葛亮之兄,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孫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曾于刘备伐吴之际出使求和,但未成功。+ }6 B4 n! ~3 H4 x6 z' w/ @% w
诸葛瑾 - 历史评价
4 S* ~/ m' b9 E$ Y" ~陈寿:诸葛瑾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0 Z! I& t* g8 G
0 R" j) j! b* J2 p1 x y; e: \+ Q g# {, k$ r# x
姓名:顾雍
$ n4 B4 d! w7 A! m" h个人7 a% |! g- p5 m
资料 字 元叹 终属 吴
5 Z9 ? |9 T3 n/ t' k4 V7 p7 C) N籍贯 [扬州]吴郡吴县 [今江苏苏州] 3 i5 Q: @# z, Z8 W1 M p% {& [
容貌 有威严
# m+ ?7 A+ k3 ?/ F2 ?官至 丞相 醴陵侯 平尚书事 谥曰 : F. g/ X, g7 s5 c6 |' h8 t A; Z* A7 e
生卒 168 — 243(76岁) 9 I; {! ?# N5 f1 {4 Z/ a
家族
9 S% l5 i L c, N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 F: D: E2 b" K$ [: j; h$ s+ g配偶 未知
, k% e! O$ ^1 u* n K子女 顾邵 顾裕 顾济 . a8 L2 @) @9 Y2 r, S
兄弟姐妹 未知
8 @0 ]" [# |* B9 X4 ]& q相关人物 蔡邕 孙权 张昭 赵泉 3 |- P9 q: ?( n) H/ Q( M2 S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3 P& \6 M! Z0 c( T Z/ F w顾雍 - 简明历史传记
" \# Q/ Y7 R" ?' ]顾雍,弱冠为合肥长,后历任数县,所在多有治绩。孙权掌权后,任命他为会稽郡丞,行太守事,后不断升迁,成为吴国第二任丞相。顾雍为人严肃,不饮酒,少言语,自孙权上下对其多有忌惮。顾雍为相十九年,多进良言,有功于吴,后病逝,孙权亲自临吊,谥曰肃侯。
4 l U% n% r$ d顾雍 - 简明演义传记
2 o0 L9 u; h) u# j顾雍,蔡邕之徒,其为人少言语,不饮酒,严厉正大,被张纮推荐仕于孙权。孙权任命他为会稽郡丞,行太守事,后不断升迁,官至吴国丞相。顾雍为官,多进良言,有功于吴,后病逝,谥曰肃侯。+ h+ V, M F& f0 J- `7 j k
顾雍 - 历史评价
& }. ^7 h7 I" S& o陈寿: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
& l( l: N- J7 G$ R4 g$ ]; n1 L) d( N" P* T o% c
5 U- Z$ }0 A/ U; q; ]: a5 E
姓名:孙峻: L9 a: j3 V/ o
个人
8 W, J/ R+ }: p, e2 T! j3 v资料 字 子远 终属 吴 * }* Y4 K7 {7 ^; c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
/ I: p5 g, z- K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 l/ Z' z+ v! H6 {* o; N官至 丞相 大将军 督中外诸军事 假节 富春侯 ( C C; L$ R3 P8 F" X
生卒 219 — 256(38岁)
4 \6 `% G4 b" L, q4 x S家族
9 q" F# u" S1 b8 }. y; }5 e资料 父亲 孙恭 母亲 未知
9 m {, M* p1 [$ f配偶 未知
. L! c+ X7 F q2 ?子女 未知 ( Q! m4 _) A" \4 f7 Z
兄弟姐妹 未知 0 q: W4 ]/ @$ g# G
相关人物 孙权 孙亮 诸葛恪 孙鲁班 吕据 滕胤
0 ?3 U# [6 n9 I0 q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9 S2 i9 ]9 c; B% }# D9 ]) Q, b$ V3 Q孙峻 - 简明历史传记
7 t) i" p2 l2 D/ I吴重臣。孙坚弟静之曾孙也。孙恭独子。少便弓马,精果胆决。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侍中。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太元元年,权寝疾,诣都,留为太常,与诸葛恪等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加卫将军。峻既诛诸葛恪,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后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孙綝。
" F; {2 `- q+ L0 J3 p% X孙峻 - 简明演义传记% D1 I+ U+ Z. w9 p+ P- C
吴将。孙静的曾孙。被诸葛恪夺去了御林军的指挥权,与滕胤一起在酒席上杀死了专横无度的诸葛恪,因为此功绩被封为丞相、大将军。后病死。) y z% y' f! P( E. [8 z( o3 ?+ c) e
孙峻 - 历史评价: ], R0 k7 X6 l7 b6 `+ A
《三国志孙峻传》:“精果胆决”、“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峻、綝凶竖盈溢,固无足论者。”$ \& [8 i7 W9 g; ]2 C3 @
: h+ Z* |8 t2 a.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