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67|回复: 0

袁绍的失败及其传人在十六国北朝的复兴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2-25 19: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0 T4 `/ O* x& X6 Y; f9 Y
曹操奉迎汉献帝是在坑袁绍
! G. L: g+ x' M- c
+ w- y" D7 o( m: _) w& S就在袁绍顺风顺水,曹操举步维艰的时候,曹操做了一件事,跟袁绍决裂了,那就是迎立汉献帝。. T$ S! p9 k% m" h+ U

  P, a  _' N) y4 ]7 h2 c袁绍一直不迎接汉献帝不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他从来把关西势力立的汉献帝当一根草,而且他觉得如果迎立汉献帝,上头有个人压着,还不如用他关东盟主的身份发号施令方便,所以当关东色彩不那么浓厚的河北人士沮授、田丰建议他迎立汉献帝的时候他一点都不积极,而出身于关东核心地带颍川的郭图、淳于琼等人则用类似的说辞加以阻挠。
% h& j  b% h, _, J2 a3 z. R4 h- e* Y+ b4 ^. B( `" m3 p
而袁绍也认为以他关东盟主的威望和关东、关西之间长达几千年的矛盾,关东名士除了刘表这种厚道人对汉献帝还比较客气送点钱粮,不会有人真去迎立汉献帝。
/ A3 I/ C' \6 \2 Y' O, \+ z5 n
8 \! ]2 x% o. O7 Q# G+ V汉献帝脱离李傕、郭汜后为什么有一段时间特别凄惨?就是因为关西势力分崩离析,关东势力畏惧盟主袁绍,都不去迎接汉献帝之故。不过事实最终狠狠的打了他的脸,他的多年密友曹操跳了出来,接纳了关西人立的汉献帝,公然向他叫板。
7 O- Z) I' I( m8 _$ L$ v5 q% \
. J6 y% o6 `1 K袁绍的劲敌兼密友曹操8 B2 f) d8 [" a7 e4 n; r

2 l# x3 j% j/ j3 w2 i) U) F曹操这么干,有他不得已的理由。, e7 c6 \! Z$ W% H+ c
: y: m' _) D- W
从兖州失而复得开始,他就已经下定跟袁绍分庭抗礼的决心。但是袁绍凭借家族实力和个人才干一路走高,在河北四州打得风生水起,曹操却一直没打开局面,兖州根据地费了好大力气才从吕布手里夺回来,此外就只把触角伸入了豫州和徐州,眼看袁绍就要实现他“南距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以争天下”的战略构想,再不飞跃一下就只能做袁绍的小弟了。
* {9 w, B& \* G, V! e
# V) n2 U3 T! Y* K要飞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迎接汉献帝,借力于关西。果然,曹操迎立汉献帝后,关中诸将董卓一派的残余势力段煨和韩遂、马腾一派的前叛军都为曹操所用,曹操轻易的就命令关中诸将诛灭了因为攻击汉献帝而众叛亲离的前关西派老大李傕、郭汜。
9 P0 {  J% D, L8 K
. U: y5 X9 J# t5 A8 U" D( P曹操又以洛阳残破为由,把汉献帝迁到许昌,使汉献帝身边关西派的董承、出身白波贼的杨奉和韩暹都失势,轻松压制了关西派中的不服力量,可谓得关西之助力而无关西之害。
$ ]# W1 \4 _' M/ w( C
3 T' m8 b) s. ]同时曹操拥立汉献帝还提升了自己的名声。
1 {# P& y0 B/ l' Y. R6 C5 Q/ L
+ N/ S, p# K) _曹操的老爹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可以说出于阉宦浊流,虽然曹腾跟士族关系不错,曹操年轻时又敢打大宦官蹇硕的叔叔,总体上风评尚可,但毕竟不能跟袁绍相比,而且他在兖州阉宦脾气发作杀了兖州士族的领袖边让,捅了大篓子,名声直线下降,这下有了汉献帝的名望加成,号召力一下子回升,荀攸、钟繇等大名士纷纷为曹操所用,很多地方实力派如江夏李通、宛城张绣等也投靠曹操。" e% ^  x; \1 F- r

: D6 g% H- c$ `$ B+ z所以曹操马上就开始飞跃,首先用汉室的名义,联合孙策、吕布打残了贸然称帝的袁术,夺取了淮南大部分地区,然后曹操又拍平了吕布,夺取徐州,招安了青徐交界的臧霸等泰山寇首领。等到袁绍彻底搞定公孙瓒,曹操又派钟繇招抚了关中所有杂牌势力为自己所用,虽没有直接统治,但相当于盟军。# u$ w* h3 S0 b, t
& q* X! T6 Q, p, `
也就是说,当袁绍占有青冀幽并四州,带甲十万的时候,曹操也占据了兖豫徐三州和扬州的一部分,同时是关中势力的宗主,具备了与袁绍一战的实力。
" Z; `7 Q" c# F6 W3 L
* ?& N6 E7 O8 T" f4 r: R" X官渡之战袁绍真正的败因6 g3 i; }1 W9 q# ?: S
0 t* h3 j' \; ~9 Q6 _# d3 E. T
袁绍一直高估了自己这个关东盟主的影响力,他这个盟主的头衔其实没什么法统上的效力,对部下和在野士人的号召力也都是有限的。. O1 ^+ k/ Y3 _/ u, Q
' D! @  Y' E3 E6 S+ I) w
这就造成了袁绍势力的两个问题,一是袁绍的部下对袁绍无法像对绵延数百年的汉室的那样从心底里效忠,所以他们跟着袁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争取最大利益,这就造成了内部河南派与河北派激烈的内斗;二是既然没有汉朝那么强的合法性,那么在招揽人才上就主要靠袁绍的个人魅力,关东盟主带来的加持远不及汉室,有人来了稍有不爽又走了,比如后来曹操的谋主荀彧、郭嘉。
, f% `/ e2 c. b! z* |# l; o# Y4 H/ E0 x, {
等到袁绍发现曹操迎接了汉献帝以后马上野蛮生长,才体会到自己这个关东盟主跟汉家相比还是差远了,这下悔之无及,就想忽悠曹操把汉献帝迁到离自己更近的兖州鄄城,好伺机夺取,曹操当然不会被忽悠,还以汉献帝的名义骂袁绍不忠。
/ S' @4 F( c1 i% C# G2 h/ H5 K% E% U4 ~
袁绍大怒,曹操迎接汉献帝本来就是对自己这个关东盟主的一种背叛,还敢这么嚣张,虽然后来曹操把大将军让给袁绍做,自己做地位低一档的司空,但袁曹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1 e0 X+ J; R: ?, X& ~+ R* Z# y
) G' ~- }- U" s$ N" B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很多人认为败于袁绍个人的优柔寡断、不会用人,这就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
: |( c. P( l; T( q6 h6 j, ?
" }# ?8 B" ^* H- h4 |+ Q' a袁绍因为合法性不及曹操,必须兼顾内部所有派系的利益,不能像曹操那样如臂使指的使用。袁绍手下最大的两个派系是慕名来投的河南派和就地提拔的河北派,在官渡之战中两派的内斗对袁绍军的失败起到了主要作用。
+ d" i+ L' D! Y$ U/ M# [9 d  l
袁绍棋差一着
% V% m* W& b$ s# g, U8 g" o1 T6 C, v4 {; h" g
河南派以颍川名士为主,兼有邻郡的南阳名士,主要人员有名士颍川荀谌、颍川郭图、颍川辛评、颍川辛毗、南阳许攸、南阳逢纪等,军方有颍川淳于琼,其中边缘人物逢纪后来投靠了河北派;河北派则是河北各地的士人,主要有巨鹿田丰、广平沮授、魏郡审配等,军方则有河间张郃。官渡之战前后这两派的恶斗对袁绍集团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 H+ o* b8 e9 @; a
8 R6 O4 @3 z: d官渡之战前,河北派的田丰、沮授重视本地民生,认为袁军经过几年鏖战消灭公孙瓒后已经师老兵疲,建议凭借河北从汉末以来遭破坏不及河南的优势,屯田养兵,修整之后再凭绝对的硬实力碾压曹操,河南派的郭图则认为现在袁绍明显强于曹操,将来就不一定了,建议立即进攻,袁绍选择了河南派的方针,田丰、沮授强谏,结果田丰被下狱,沮授的部众被夺走三分之二,分给淳于琼和郭图;
+ G& X8 k0 H8 u/ t# S2 ^  K" W! K8 P1 x
在官渡之战前线,河北派的审配还以颜色,以不法为名将河南派许攸的家属下狱,许攸仓皇投奔曹操,献上了奇袭乌巢的翻盘大计;
; F; m  ?% y" ^& `0 z
/ ^8 w7 I; q& p% o. }' C- I救援乌巢时,河北派的张郃建议重兵救乌巢,河南派的郭图建议重兵乘虚攻曹营,袁绍又一次采纳了河南派的方针,等到张郃攻曹营不下,郭图又诬陷张郃因为谋略被否有意不出力,张郃一怒之下投奔曹操,造成袁绍军的最后崩盘。
, o7 j5 W8 d& C, m2 U9 _/ O9 `! p) M0 P2 c$ S
许攸和张郃的叛降是官渡战局扭转的关键节点,可以说河北派与河南派的内斗是官渡之战失败的主因。而袁绍回师以后,河南派的逢纪又进谗把河北派的田丰害死。
$ X! L2 f: p- K& K3 T4 _" w2 Q' ?% I
关东盟主不敌天下霸主3 X% X" h* k2 l( X) x

7 T7 ?! N8 @  n  O' U& n* `, U另外,袁绍因为主打的一张有局限性的牌,所以做不到像曹操那样不拘一格用人才。袁绍是以关东地域为号召,所以只能重用关东人,一些关西将领就算有本事也只能放弃。% b- ^$ M- l$ Y+ a

$ T% G: P$ u" s# }比如出自凉州金城麹氏的麹义,用凉州战术为袁绍连续击败公孙瓒,是袁绍战胜公孙瓒最大的功臣,但最终被袁绍杀害;沾染了关西风格的关东人也不行,比如出身并州的吕布,先后投靠袁绍和袁术,结果在二袁那里都讨不了好,只能灰溜溜跑掉。3 B) B, u$ g3 _  Y1 v

0 n9 b2 g0 R* x* ?) k袁绍又是士族领袖,所以用人必须参考出身和资历,否则其基本盘士族会不满,这导致在战斗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他的人不及曹操的给力。
' S: `8 g* p5 _( X
; \* J0 r  @6 E( x比如官渡之战中,袁绍并不是像《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没有想到去抄曹操的老巢许都,实际上他派了部将韩荀(可能出自名门颍川韩氏)去偷袭许都,只不过被曹仁干掉了;
( q4 y* n- L% w' n3 @
/ ^& A4 E: C# i6 h# x! l6 ^袁绍对乌巢防守也不是不上心,派出了资历极老的淳于琼,淳于琼也不像《演义》里那么无能,守乌巢也算有章有法,无奈被曹营的乐进砍死了;6 d3 \% y6 j* c+ K0 I1 Y

, q) F2 G4 b- a0 L$ |* p% u官渡大战的同时,袁绍青州方面的将领有动作,但被依附曹操的泰山寇臧霸阻止;4 M+ T3 T; x* V+ M7 ^/ e
! X* O& ?6 h7 o
官渡之战后,袁绍外甥、高门陈留高氏的高干率并州部队联合南匈奴南攻河东,又被钟繇招安的关西军阀马超、庞德打得大败而归。
& O2 ?+ j, b8 Z4 X5 l% X8 B8 T) _( ?
, Z+ F9 P+ D8 }. p0 J8 y官渡之战袁绍损失虽大,但袁氏割据四州,实力依然强大,但在袁绍羞愤而死后,又是河南派、河北派的内斗在几年内葬送了袁氏政权。# S4 a( a; _9 L0 O. b
& f$ F: g9 j9 S& \8 \& ]. l# h% ]
袁谭、袁尚背后是地域之争
$ J5 ~( j  u' _. ]  ^. o: C, e8 f% A) n# ?
河北派的元老审配和转换阵营的逢纪拥立了袁绍宠爱的次子袁尚,河南派的辛评、郭图则拥立不受宠的长子袁谭,内斗再度升级。" s: _; l8 m7 ~! b

& o" X8 z2 C& Z4 B河南派甚至因为跟曹操那边的颍川士人更有共同语言而劝袁谭降曹,让曹操得以攻陷袁尚的大本营邺城,使冀州落入曹操之手,回过头来曹操反手就夺了袁谭的青州,并且将袁谭围杀在南皮。剩下袁熙的幽州、高干的并州都因为地近边疆,胡汉混杂,比较残破,袁氏大势已去,很快被曹操彻底灭亡。
5 e8 z0 J9 d8 x! ^5 Z
( A9 ?, Z/ c1 a' Y- H十六国北朝的关东传统% G- `8 G  i1 a% d) U# Q

: {) ]5 [+ }. Y9 i5 h可以说,袁绍这个关东盟主一开始完全是一张好牌,但是因为袁绍是关东士族的首领,关东本位思想极其浓厚,对关西势力拥立的汉献帝深恶痛绝,导致迟迟没有入手这张更好的牌,被曹操抢了先。
7 I0 w" M. i1 A0 I
5 g7 `$ D6 G' F而曹操拿到这张最好的牌后,不论是关东还是关西,不论是士族还是豪族,都可以自由使用,其统治基础一下子扩展为袁绍的四倍,而袁绍势力对关东士族这张牌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只能继续打这张已经变差的牌,直到在牌局上输光为止。
4 r1 P$ w0 c! G5 V5 [: ~) }1 {+ x" {, V2 i
消灭袁氏后,曹操南征受阻于赤壁,后来转而向西扩张,到曹丕时代,攻克了包含关中和雍凉在内的关西地区,其政权融合了关东与关西,但上千年的差异并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的。关中地区的秦制传统和关东地区的贵族传统,依然在两块土地上发挥作用,当大一统政权西晋崩溃后,两种传统深刻的影响了在当地建国的十六国政权。" f! L% R1 c5 O3 h
+ T- D! W# s* j* K
十六国在关中建国的有匈奴的前赵、氐族的前秦、羌族的后秦,前赵建立较早没经验,后秦地缘形势恶劣,从建立到灭亡,一直处于跟周边势力的恶战中,所以一直施行军事贵族制,无暇进行秦制改革。但前秦经苻生的残杀贵族和苻坚的重用王猛,成功的重建了秦制帝国,并且也依靠秦制帝国初期焕发出的巨大威力,统一了整个北方,但同样基于秦制帝国的缺少中间环节的缺点,一但中央遭遇强烈震荡就会分崩离析,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几乎是瞬间解体。/ T) C) K3 W- h- B) B& L8 N; H8 D

3 D9 ^6 M7 J, @/ l大秦天王苻坚
( j4 \& [# v' ~; f十六国唯一建成秦制国家的君王
* a1 e, [, u& E% t
/ P+ a' H" D5 z, g' }: X9 \在关东建国的则有羯族的后赵、慕容氏的前后燕,都实行的军事贵族制。前燕的慕容暐、后燕的慕容宝一度想加强中央集权,与关东的贵族传统发生严重冲突,马上就被察觉到异常的前秦、北魏打得分崩离析;前秦消灭前燕后,在关东推行秦制,则十分不得人心,导致关东人心思燕,所以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带着一点点兵回到关东,一呼百应,轻易复国。
5 ~4 S: I9 {( H: @% E& z! l& M4 f8 j9 I6 x' i! R& M; J
直到南北朝,关中的西魏北周和关东的东魏北齐依然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 Z- D% }9 g& O( V5 ?7 g
* O" w9 d/ n7 b& v西魏北周虽然有关陇集团存在,但在权臣宇文护和周武帝宇文邕手上仍然完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秦制建设,消灭了关东贵族制色彩更浓厚的北齐。隋唐时代,关东与关中的矛盾依然存在,李世民、武则天都有引关东以制关中的作为。' C2 w/ f9 ], T& P
+ f. B5 P5 {) w
在唐代,山东贵族已经不具备威胁国家的实力,但其社会地位依然极高,宗室、高官以能与山东士族联姻为荣,直到黄巢之乱和五代十国,关东、关中一起衰败,关东的贵族传统才在无休止的战乱中逐渐断绝,而昔日的关东、关中之别接下来将会重演于南方、北方之间。) Q) L3 V( N. y; I4 p
6 w4 X- A, U# O1 w5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8-31 08:17 , Processed in 0.13511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