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9 Y0 v* M1 ~ p+ s8 H B谈及州牧,官名。8 w/ \- ^+ x; z+ M
* e! \# x' k& f西汉武帝置十三部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内的地方官。最初设立刺史一职主要是为了监察地方郡县的长官,没有实际的行政管理权,此时大体相当于中纪委派驻地方工作小组组长,地方的行政区划仍然是郡县两级。 : _' `- a) ]- J* x; Z$ A5 q- P# U
8 M: v0 J& Z) ^6 Z- a至东汉光武帝时期,又改州牧为州刺史,俸禄增加至两千石,和郡守平级。此时,汉帝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实际变成了州郡县三级。东汉撤销朔方郡,设司隶,置司隶校尉一人,和其他州刺史平级。这个时期的州刺史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长+省纪委级别。东汉中期以后,随着边境匈奴,羌,氐等部落不断袭扰边境,州刺史开始承担一部分领兵打仗的职责。至东汉灵帝时期,改州刺史为州牧,此时的州牧已经成为了一州的实际军政长官,地方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变成了州郡两级。* T' {8 K, [- a) I7 p: X
, I9 L/ A- z- ]! T' n1 W' @灵帝中平五年(188),太常刘焉谓刺史权轻,难遏农民起义,遂改部分刺史为州牧,掌握一方军政大权。东汉共用十三州,行政地位和今天的省差不多,面积大小不一。州牧权力很大,兼有行政、司法、立法、军事和外交等多种权力,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兼省长兼军区司令和政委,甚至比上述的权力还大,因为州牧可以招募军队和任免官吏,并且税务归自己管辖,可以算上一独立的王国,只是名义上听命于东汉政府罢了。) u2 ]" R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