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版主
- 积分
- 6182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 R8 X; E4 t$ ~6 d 在吉林省集安市的西北方向,距离市区大约2.5公里处,耸立着一座海拔676米的小山峰,名叫丸都山。山上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丸都山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公布,集安县人民政府立”的字样。& G3 p! |" x) A( d
9 q' ^% C8 H* c
那么,所谓“丸都山城”,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城,由谁在什么年代建立呢?如今,在丸都山上依然可以看到三处残存的地面遗迹:一处在东侧山坡下,南北长96.5米,东西宽80米,进深三层,据专家考证,乃是一所宫殿;第二处在宫殿南方的高岗上,以石块堆筑,是处了望台;第三处则在了望台北15米处,残存着戍卒居址。9 E2 m# N$ b7 O' |) y; P
$ j7 p/ w' P2 K& I5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在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曹魏正始五年(244年),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丸都山下。古城的戍卒们慌忙从居所跑出来,登上了望台,眼前遮天蔽日的敌军的军旗使他们战栗不已,然而此时此刻,古城只有数千残兵败卒,完全没有能力出城去作战了。: I; k: B/ F; Z
5 e7 u: g1 q6 g) D
看起来,丸都山城很快就将被攻陷——宫殿之中一片混乱,无论男男女女都在忙着整理财物、收拾包裹,做弃城而逃的准备。其中一名叫做位宫的男子不禁仰天长叹:“难道是上天要灭亡我们高句丽吗?!”
5 _* _( M: n" e$ W0 t, u# k) p* @0 U
数天以后,这位古城的主人,同时也是高句丽的国王位宫终于潜下丸都山,狼狈地向东方逃窜。丸都山城,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陷落了……
_6 r4 q) x6 @' k& v, U* b
* O' R! g: h' Y6 w" ^1.高句丽不是半岛王国% l& U6 O/ W. y6 L/ h6 t6 C
0 {# O, F, Q) t, B高句丽,也写作高句骊、句骊,“句”字在这里读作“勾”,就如同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也可以写作“句践”。它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王国,约在公元前不久建立,公元668年灭亡,存在了七百年左右的漫长时光。2 a8 d- O8 H9 z5 ` w+ l3 `
$ U8 r) |8 E+ V/ h9 {; B现在,朝鲜和韩国都声称高句丽是半岛古国,是他们的祖先,这是不负责任的、荒诞的说法。举例而言,公元230年,东吴大帝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乘船下海寻找仙山,找到了“夷州”,也就是后来的台湾岛,此后,闽粤一带百姓陆续遗民前往,到了明朝开始在台湾驻兵,所以我们可以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倒过来说:“中国自古就是台湾的一部分。”同理,我们可以说:“朝鲜半岛北部曾属古高句丽王国管辖。”但不能倒过来说:“高句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国。”2 A4 b j: ]! `
# j k7 X# o! g* i8 h3 R I无论从民族成分、领土疆域,还是从历史沿革而言,高句丽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国境内的古王国。5 ~ ]! _- m0 ?( o- e
! c9 Z6 c- E2 b$ T: I) w6 ]首先说民族成分吧,《三国志》上说其国为“夫余别种”,无论语言、风俗,都与夫余大同小异,还提到高句丽的“别种”建立了“小水貊”国,似乎与濊貊人也有所关联。夫余、濊貊都是我国古代对东北地区很多风俗相近的民族的统称,夫余在北,活动地区从吉林直到黑龙江,濊貊在南,活动地区在鸭绿江两岸。以此判断,高句丽应该是以夫余族群为主,兼容了某些濊貊族群的一个多民族国家。
x8 j8 }, s) ]* _% _0 {; L0 f2 E, }- }& m
当时,半岛北部有史可考的民族有朝鲜、真番、濊貊,南部即所谓三韩(马韩、弁韩、辰韩)——这和高句丽的主体族群夫余完全挨不上关系。
Z2 G" V, \- [, J# g- Q8 }* W* i8 t6 V- @' l& m u
再说领土疆域。确实,高句丽鼎盛时期,领土南端抵达了汉江流域,但建国初期和前期的统治中心则一直在我国东北。高句丽的第一座都城是“国内城”,即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第二座都城就是集安附近丸都山上的丸都城,原名尉那岩城。2 Q1 M0 | V- R. ` [7 j0 t
4 ]8 l2 n: R* N1 N就历史沿革而言——还是让我们先大致梳理一下公元三世纪以前,也即丸都城被攻陷前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民族、国家状况吧。. C9 h7 C4 L" [2 G
6 R) p* N9 J" g( Y6 g: I2.从肇建到初次危机 ~- p+ o+ o$ |" n7 \9 ]
- Y$ e3 q/ B8 ~/ K! u# i" L' F
辽西地区产生过辉煌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红山文化后一千年,在山东地区又产生了著名的龙山文化。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两个地区的古代居民乘船渡过狭窄的渤海湾,互相来往,互相影响和渗透,并将他们的文化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辐射开去——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朝鲜半岛。
: t2 @, S, T& f) ^
' j0 G( h1 k7 q' k半岛上最古老的国家是箕子朝鲜,传说是在商朝灭亡的时候,王子箕子逃往朝鲜半岛所建立的。此事学术界仍有异论,一般认为,箕子是先逃到辽西建国,继而遭到周朝所分封的燕国的不停攻伐打压,一路迁徙,最终才去到了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把同乡卢绾封在燕地,后来卢绾因为勾结匈奴而被汉军攻灭,其将卫满率部逃往朝鲜,不久后即灭掉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氏朝鲜,并向汉朝称臣。
5 p0 \7 J8 `$ X; o
- |5 q* `; {( W) c3 T秦朝和西汉初期的东北疆界都只到辽东半岛而已,广袤的东北地区分布着统称夫余(在西)、肃慎(在东)的很多族群,此外,在朝鲜半岛东北部还有沃沮人。《汉书》上记载,半岛北部曾经存在过名叫真番和辰的两个小国,都向汉称臣,并且因为遭到卫氏朝鲜的侵扰而派人来求过援。于是,到了汉武帝的时代,就多次派兵攻打朝鲜,并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攻克了朝鲜都城险城(在今天平壤附近),在其故地设置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个郡(后来归并为乐浪、玄菟两郡),基本包括今天吉林省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o# N9 g5 T% T# {& W& K# L6 H+ o
7 z! O+ Q( t/ |! {. ~ Q R一百年后,高句丽建国了。王莽曾经下令高句丽协助攻打匈奴,遭到拒绝后就发兵攻伐,获得大胜,于是把高句丽贬名为下句丽(王莽最喜欢给别人改名字)。据说,这时候在新朝的爵位体系中,高句丽属于侯国,一直等到东汉建立,他们再次上表称臣,光武帝刘秀一高兴,才升他做了王国。
) ]1 M& p& A, N s4 O
' M6 m! x4 W6 u% H5 F6 W! l, \随着汉朝的逐渐衰弱,高句丽开始对外扩张,汉殇帝、安帝在位的时候,高句丽一个名叫宫的国王吞并了乐浪、玄菟两郡七成的土地,并且更向西侵扰辽东郡。而等到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以后,公孙度这种地方军阀,其能力和野心自非偏远地区的汉朝正规行政长官可比,很快就在与高句丽的争斗中占据了上风。
8 ^) U/ y7 k# b* N2 [5 R& m4 b+ N8 Z' P% }
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宫的两个孙子拔奇、伊夷模争位,拔奇失败后逃往辽东,依附公孙度之子公孙康,于是公孙康发兵东进,攻破了国内城,大肆烧掠——高句丽终于迎来了建国两百年后的第一次大危机……/ E. \/ ^; b; G/ o( d5 T3 T
% z$ Y# o: Q# a# _- c3 v+ e1 ^$ k3.毌丘俭的丰功伟绩2 h- f" H# I; K) u) n9 J
9 f* t5 U7 ~) L7 @) ]) N
国内城建造在平地上,丸都城建造在山岭上,两城相距不到3公里,互为依托,形同犄角,这种复合式王都在世界建城史上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我们不知道,当公孙康的军队攻破国内城的时候,丸都城又遭到了怎样的命运?但从其后高句丽即定丸都为首府的情况来看,很可能丸都城依仗着地势险要,并未陷落,或者虽然一度陷落,但并没有象国内城那样遭到严重的破坏。
3 R+ O8 Y4 X0 w8 G, F( t2 Z$ B4 a1 q
是的,公孙康的军队侵入高句丽,攻陷国内城,但并没有趁机把这个古老王国彻底吞并,因为就在其后不久,雄踞河北的袁氏灭亡了,袁熙、袁尚兄弟逃亡辽东,向公孙康求援,随即曹操的大军便循迹而至……或许正是为了对抗来自西南方向的强大压力,公孙康被迫从高句丽撤兵。至于那位落魄的王子拔奇,他带着三万户高句丽百姓迁居到了辽东。9 Z6 D4 A% N! u% n _4 V) `
' O. l# h E7 W
双方对峙、争斗的局面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公孙氏依旧割据辽东,高句丽雄踞鸭绿江两岸,双方都向汉朝,以及随后的曹魏称臣。公孙康去世后,传位其弟公孙恭,后来其子公孙渊又篡位夺权。而高句丽伊夷模死后,则把国王之位传给了儿子位宫。
8 m* ^" Q8 H8 n7 B3 `! q' w
5 z( V1 L# U, ~我们还记得,高句丽曾有一位国王名字叫宫,据说才刚生下来立刻就睁开双眼,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召。而这位新国王,和他的祖先一样,也是生而睁目,高句丽语中相似的含义是“位”,所以叫他位宫,也即象宫之人。这个位宫弓马娴熟,武力超群,野心也非常之大。8 u* o& m% }, z0 a
0 L S. T8 T; k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受命征讨辽东,灭亡了公孙氏,据说位宫也派出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协助,攻打自家的宿敌。战争结束后,高句丽的势力继续向西渗透,开始侵夺曹魏的领土,于是魏幽州刺史、度辽将军毌丘俭就在244年亲率步骑兵一万人经玄菟郡前往征伐。
2 e4 j) H4 @. @+ w' ]1 I2 a$ {5 ^: ] D
位宫亲征,率领两万兵马前来相迎,双方在沸流水畔展开激战。这所谓的沸流水,一般认为即为浑江的最大支流富尔江,主体在今天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据说高句丽初代国王朱蒙就是在这里起家的。战斗的结果,高句丽军大败,毌丘俭趁胜追击,直捣丸都城——这就是本文开篇所据史想象的那一幕场景。
9 `8 \4 V ~6 D; Z; S
" e! h8 u9 g$ { h《三国志》中记载,高句丽曾经有一位官号叫沛者的贤臣得来,多次劝谏位宫,请他不要穷兵黩武,更不要与中原王朝相对抗,可惜位宫根本听不进去。失望至极的得来最终绝食而死,并且叹息说:“眼看这宏伟的王都就要生满了野草啊。”等到魏军攻破丸都城,位宫带着妻儿向东逃亡,毌丘俭进入城内,听说了此事后,就严令军士不得破坏得来的坟墓,不得砍伐得来墓上的树木,逮住了得来的妻儿也全都释放。8 J0 p& z- ^: \ Z) M( k! L4 {: l
5 U* y! m; b$ g$ } I, J+ G2 C
或许是因为此次进兵比较仓促吧,所以毌丘俭并没有追击位宫,很快就退兵回去了。位宫或曾一度回归丸都城,但第二年岁末,魏军再次来袭,他又再一次落荒而逃。这回毌丘俭彻底毁坏了丸都城,并且刻石树碑以记录自己的功绩,同时还派玄菟太守王颀穷追位宫。据说王颀猛追了一千多里地,穿过沃沮,一直到达肃慎的南界(应该是指今天朝鲜的最东北边境,接近大海)。! i( E7 b; R+ }' x1 R( B0 O
$ }! ]/ j: z% K" q位宫并没有被魏军擒获,据说他逃到了买沟,也即今天朝鲜咸镜道会宁市附近,又活了两年多才终于咽气。这一回,中原王朝彻底吞并了高句丽的南部领土,也降伏了沃沮各族,疆域推过鸭绿江,直抵汉江流域,扩大了乐浪郡的管辖范围,并且增设了带方郡。
: l r3 t% u c. T7 B. ]; {6 \- J! B8 B* |' N( j% p! ^
4.从繁盛到灭亡
4 ?4 ~% ~0 a- b
6 {" Q, Z1 r/ l1 G一半国土沦丧,国都被毁,国王客死异乡,并没有使高句丽这个古老王国就此一蹶不振。很快,毌丘俭就被调往南线就任豫州刺史,并在255年的淮南反乱中,被司马师砍下了脑袋。于是,高句丽卷土重来,失去强将镇守的东北各郡再次遭到侵攻。曹魏以后是短暂统一的西晋,高句丽人趁着五胡乱华再次返回丸都城——这大概是四世纪初的事情,距离丸都城被毌丘俭摧毁还不到70年。" E) X- n, s0 x3 I L3 ?% U
# z) A, d% D, U' m( s0 Y9 `! [! H
公元313年,也就是匈奴王刘聪杀死晋怀帝司马炽,西晋末代皇帝愍帝司马业在长安即位的同一年,高句丽美川王(又称好壤王、好禳王)吞并了中原政权在朝鲜半岛上的最后一个郡——乐浪郡。中原政权在东北的势力被迫收缩回辽东地区。* t, M( E i5 g0 x4 z) t" F
0 @6 z8 s; p9 m2 Z美川王的名字叫做乙弗或者乙弗利,他死于公元331年。令人想不到的是,短短十一年以后,前燕大军就在国王慕容皝的率领下攻至丸都城下,发掘了这位国王的陵墓,带走了他的尸体。367年,就在前燕被前秦所灭三年之前,燕军再次侵入高句丽,并且攻破了丸都城。4 \! e* c- y) t4 O
2 u6 Y) q2 l( G- E3 _
前燕灭亡后,很快的,更为剽悍凶猛的北魏军又到来了。公元427年,为了躲避北魏的威胁,并且巩固在半岛上的势力,高句丽长寿王高琏被迫离开了经历两百多年风风雨雨的丸都城,向南迁都到今天朝鲜平壤附近。从此以后,高句丽的统治中心逐渐南移,这才从我国东北转去了朝鲜半岛北部。
. v- |* q& f/ a: g3 q& Q, l
. z8 s" ~9 B; T% ^ I因为在此前不久,半岛南部的三韩等族开始进入国家阶段,建立起百济、新罗、伽倻等等王国或城邦联盟。高句丽在北方遭到靺鞨、契丹等族和北魏的压迫,于是致力于向南方扩展,很快就与百济、新罗一起分割半岛,形成了朝鲜历史上的“前三国时代”。
; n# M4 p3 c6 K' `/ w, W0 D4 T9 F$ _
可惜的是,倘若高句丽从此对中原王朝持恭顺态度,全力经营南方的话,以其当时的实力,是很可能统一朝鲜半岛的,但连续数代国王的政治失策,导致了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多次攻伐。高句丽人顽强抵抗、苦苦支撑,才终于打赢了这几仗,但胜利却反而使得统治者更为骄横。终于,到了七世纪中期,唐朝联合新罗攻打高句丽、百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百济灭亡,乾封三年(667年),高句丽灭亡。' C" D w% J5 k4 w/ R* G& _
( O- X& a! c! B' D9 A* N$ ~- q但是唐朝并未能牢牢地控制住朝鲜半岛,新罗很快就统一了大同江以南地区。十世纪,新罗分裂,进入“后三国时期”,最终为其中泰封国的大将王建所统一,王建自称继承了高句丽的正统,所以定国号为高丽——其实与灭亡已久的高句丽并没有直接关联。
* M7 V; U$ R {- E1 }$ C
2 B2 _: c$ S2 Q4 @" G但是中国人受到了欺骗,古代很多史学家以为高句丽和高丽确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往往在追述高句丽的时候,也以“高丽”之名替代,这就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也成为半岛国家追尊高句丽为其先祖,说高句丽是朝鲜古代王国的一大证据。新中国建立之初,学术界同样犯迷糊,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拨乱反正。
% O: Z5 p7 U, r6 z: \' t5 C$ U3 @ G5 {' T9 G" Y) H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集安市的丸都山城遗址作为汉魏古建筑而列名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6月25日,将国内城遗址与丸都山城遗址合并,列名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 t. B/ t P9 x% N# X
I) f% H/ H( C1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