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36|回复: 0

影响三国进程的十大战役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2082

主题

1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1494
发表于 2024-2-19 14: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本帖最后由 骑白马的王子 于 2024-2-19 14:28 编辑 ' F2 d5 v. M' o! S" U* {
+ v! v/ m# V2 U
易京之战
7 B& C- T9 M8 Z( r- Q/ `
+ B3 X4 G4 D7 l$ g  战争时间:公元198年十月~公元199年三月地点: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 f( w( @3 F$ F# Q
  作战各方:袁绍VS公孙瓒主要领袖:袁绍公孙瓒;帮手:黑山军(公孙续)
6 M* ~& T& O: G8 p# ]* o7 u2 A( ?  兵力:不详
1 U  X# E! R  \% t  袁绍易京大胜公孙瓒河北统一之势成定局6 v: }& {, C, C6 f1 I3 y! s
  实习记者:陈琳; W8 D2 C6 w% J. q
  河北三国通迅社迅昨日下午,我军攻破易京城,大诸侯公孙瓒,见大势已去,自上城楼,学起了百年前的纣王,引火而死。
1 r! X( d+ f% s# N  战役过程:
( i6 d- M" a8 L+ l2 n! }9 ]4 \  独坐高楼妇女传令% {" @3 K2 i4 g- |) D; [7 n% W2 }
  易京,本名易地,南临易水。公孙瓒在此挖壕沟数十道,环绕其周围,并堆积高有五六丈山丘数十,上屯有重兵。其中心山丘高达十丈,上面建有楼阁,为公孙瓒所居,置有铁门,凡是文书呈送系绳引上,凡传令之时,用经特训、健壮、声音洪亮之妇女,城内储谷极丰,据计约有三百万斛。由此可见,非一时能攻克。
' Q8 r2 e, n5 I  F7 q  从去年十二月凡例来,我军在城下与敌军一直相持不下,听闻敌军,欲请黑山军来相助,以两面夹击我之正义之师。
* W% i! m% e4 j  将计就计我军得胜$ m7 a: C+ a% e- N# E( B) W
  英明主公袁绍君由此得到启发,将计为就计,引公孙瓒出,设伏而大破之。贼人从此丧胆,龟缩在由人民的血汗建筑起来的高楼之中,任你如何谩骂、如何挑衅,就是不出。; q# m6 ^" @4 A5 n7 y5 @7 m
  及至昨日,傍晚时分,伟大英明主公袁绍君令神勇军士挖掘地道,边掘之时,边以木柱为支撑,直至其城楼基之下,后以火烧柱,城中楼房纷纷倾倒,我军乘势而入。. \5 W: o4 Y8 b+ h
  学纣王焚河北平定  l! W0 ]5 D: v! [3 ^* b( i
  公孙瓒见大势已去,已无徊抵抗,临死之前,还要作恶,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姐妹,然后才引火,恶贯之人,至此满盈。
6 @  Q6 D7 U! i# W8 ]+ w+ ]4 F  此战终结后,河北大局已定,对我们敬爱的主公袁绍君而言,有着非常积而重要的意义。% W" T5 T. S0 V" F1 b( {( X
  上榜理由:没有最蠢,只有更蠢。
. m$ i  o6 i/ D! Z$ Z' v  评:公孙瓒之败,完全是自找的。他总督北方四州,本是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全盛之时,出身名门世家的袁绍,也未必能与之抗衡。但一味的保守,只求自保、不求开拓,只知高居楼上,与家人为伍,别将有难而不相救,致使属下众人渐渐疏远。  d8 f, \: @1 ^1 |6 t
  袁绍与公孙瓒两个花花大少相遇,其中一个运气好的、还能听得进属下话的人,也就获胜了。  r) l2 Z, U' O7 _1 B" x
  赢得此战后,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大地主,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历史原则,下一步的瞄头,指向的当然就是曹操。! N- K+ [1 h8 G; }
  影响指数:1伤亡指数:1综合指数:1
7 K+ s" V0 u4 E9 I2 e3 R6 S$ j) k/ {' ]6 d" ^' u
$ t5 _, F' |4 O- _
合肥之战
$ j+ }: }2 [% @, H) X4 [7 m# J
4 k' p6 g/ G2 Y3 T  J' b! @, p  具体发生时间
& }  p7 T! @+ }  I. C5 J( U  合肥东南重镇,三国时期孙曹两军共爆发五次不同规模的战争,各有胜负,其时间为公元二零八年至公元二五三年。此处,主要是指第二次战役,发生于二一四年。
, \8 X* f8 k& k  H# p% T  合肥战的背景及起因:
+ q8 l0 k1 P( D! z) Z4 P' n/ t& N  合肥理优势独特,东吴若是要想开拓西、北战线,非得经此,合淝城市繁荣,又是一个不错的补给点,对曹军而言,这是一个抵抗敌人入侵的寨垒,不能轻易放弃。/ n: W8 @/ [( G5 [
  合肥战双方将领是谁及双方投入兵力
7 X5 S4 G  q! G2 ~' O5 |5 m8 R8 O  曹操方为防御方,以张辽为主,李典、乐进等为副,曹操幕后策划,当时驻守合淝只有七千多人,孙权方为进攻方,孙权亲自出征,率潘璋、徐盛、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众将领,主要投入兵力近十万人。
( H5 r: Z' g! R  m  合肥战的经过
' g3 \: r) u+ |" E( @  曹操早就给张辽留下退敌之策:“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i' H5 z  m  x" c0 \1 l  各将见孙权势大,都有疑虑,当时张辽便说道:“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此议获得李典的极力赞同。
; e, |$ ?0 ~- Q$ F  当天晚上,张辽便募集了一支八百人的敢死队,让他们饱餐了一顿也许是最后的晚餐后,天刚微亮,张辽就带着这支队伍出发了,其目标是孙权大军。) S' V' L% ^4 e
  人们似乎又看到当年楚霸王在巨鹿时的神勇,据史书记载:“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9 C0 m2 r8 |  `1 A* e5 l% I  吴军士气全夺,只得回军修整守备,而不敢出战。% E7 D# X- k/ w
  孙权见急切之间,难以攻下合肥,军中又碰上疫疾,便命大军班师,及至逍遥津北时,张辽伏军突出,孙权军顿时大乱,要不是坐下战马再现当年它远房表哥飞跃檀溪的神威,孙权的小命也就就此玩完。
4 C  ?; f( g; g. d  合肥之战的战役结果, b/ t) w' Y) u" d* C
  孙权死亡人数惨重,直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直至十六年后,孙权才发动第三次合肥战争,张辽之威,从此闻名天下。' o* b% t. k- @+ [- O! A
  上榜理由:合肥,始终是他(孙权)心中永远的痛。  I) z0 {' z5 G0 t+ }" [# z
  菊花评:“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张辽,一个被忽视、几乎被遗忘的人;一个潜力没有完全开发、价值没有真正体现的人。合肥是一个平台,孙权的轻敌是一个机会。张辽抓住机会,登上平台,振臂高呼一声,声响四野,群雄震慑,无一人敢与之争锋。为将者如此,古来又有几人?
1 L- U# b  q  d! q8 F7 S2 [  影响指数:2伤亡指数:2综合指数:2
8 F# U9 i" `" l" F( D. W" x$ M
! o+ j# W: W* }# g5 C
0 R1 W: l8 I+ X2 ?+ \汉中之战
) `4 H- N) q+ V9 z" p
' n% w6 b7 g! a% A) o" o4 l  汉中本为以“五斗米教”起家的张鲁所有,其战略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法正语。),以张鲁的资质并不能守,后被曹操攻破,并入阿瞒帝国的版图。( ?0 }2 V2 C. P$ A2 ^* S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占有了益州之地之后,当然是不会放弃这块家门口的肥肉的,于是,在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公元二一八年至公元二一九年),刘备发起了夺取汉中的战役。
' {0 t( @4 G! C  汉中当时有夏候渊、张郃二将据守,刘备留诸葛亮守益州,自己亲率大军出征,曹操也不甘落后,当年七月(建安二十三年)也是率军亲自出征,当年青梅煮酒时的两位英雄,又一次在战场上,针锋相对。9 ]2 c" S; M  `7 h
  刘备大军行到阳平关,这回显威风的是老将黄忠,扫平天荡山夺得定军山,斩夏侯渊,逼得曹操退至斜谷。
4 F5 I# e  n0 D- d  兵至斜谷的曹操,霉运当头,北山粮草为黄忠所夺,门牙也被魏延射掉了两个,折了兵不说,差点将老命都给搭上了。7 a8 a3 b. g4 h* S& Q
  刘备采取据险避战的办法,就是不与曹操主力争锋,就是干耗着,比谁活的命长,就这样,相持一个多月,曹操无法取胜,汉中成了他手中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到了五月,曹操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便下令撤出进攻汉中的全部军队,汉中争夺战至此结束。
+ i9 r* d7 E: V3 e! n$ o% e  七月份,刘备便自称为汉中王。
% T: x9 C& s8 c+ Z% b' u  菊花评:此战后,汉中之地,为刘备所有,曹操无力相争,只得黯然地退回自己的京城。) R4 Y  f7 u6 ]9 _
  汉中之战,黄忠之功,功不可没。! ^9 @# J% I, A5 G4 y
  曹操诗《步出夏门行》中所说的“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在他的身上,也不为过。# D2 j( C: I6 E5 S, r$ f6 Z/ z
  英雄迟暮,美人苍老,本是人世间最无可奈何的事,人至此由盛转为衰。黄忠却不服老,将自己的暮年壮心,通过自己的超凡能力,完全展现出来。3 q) X" k* L& p" d" ~
  影响指数:3伤亡指数:3综合指数:3
, r" H2 n1 _0 K: s! i# w' U6 }# s$ e; X* v
* S( T4 b0 O& a! Y/ P
巴蜀之战
2 j4 |6 k2 A3 H4 b
* c- e4 c4 G2 y* @0 K- J  孙权欲与备共取蜀……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8 h) a, H1 S9 _7 w: O2 {: R0 E2 z& D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锺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别驾从事蜀郡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忧之而未有计。”松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 N) ~- h; N' U  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璋又从之,遣法正请先主。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h) `# m3 X" d. N
  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 f7 Y7 }8 }' p& p" [  v3 X; l  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
9 L: f3 x5 x1 l+ ]7 W3 I- }  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跂、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
! j, c( A" Z. X9 b: R. C7 h# H  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华阳国志曰: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 d) V0 z& o3 n8 P! |. }  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1 @; H" J- L1 R) W- M$ ^% f
  (黄)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p" w1 B. |. {' I
  (马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0 e" q. j% D' y+ G) E$ F
  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J$ \* \; s+ v8 i9 p& U1 L
  上榜理由:前拒虎,后引狼。
3 a4 m) Q: ^7 W/ p, ~1 y: _( a  菊花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s  `5 E4 p7 c* g, X  有了荆州的刘备,得陇而望蜀,对巴蜀这块肥肉,当然是不想放过的,何况正如诸葛亮所言,“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正是上天给予刘备的好机会,天所赐,不取必咎。. X+ \1 h$ Z0 {/ \! T9 _  x6 l( {
  进占了巴蜀之地后的确良刘备,有了稳固的地盘,也就有了与曹操、孙权抗衡的资本,三国鼎立的形势基本已定。( ]% O. |, p8 i6 P8 W* F
  影响指数:4伤亡指数:4综合指数:4
6 c1 z1 B/ b4 g1 }9 u 
  C8 C2 K6 N0 P! w: K6 S1 U4 F曹魏灭蜀, g) r( z9 J& ]

8 y- Q( U/ M  o  t  战争时间:公元263年地点:益州
  W0 ]2 @; y/ D0 D4 Z6 ]  作战各方:蜀汉VS魏主要领袖:刘禅、姜维VS钟会、邓艾9 K) j' N! @% d7 t  ]
  兵力:蜀汉军不详曹魏军约十六万8 h4 @# `: s7 |& L; y
  上榜理由:正面进攻只是手段,敌后奔袭才是目的。
) L4 h$ u1 l- G+ ^  菊花评:蜀国的灭亡,主要在于其领导者。
  {: E& Y1 P  P  与孙皓这位掌舵者,非得要让东吴大船直往礁石上撞的不同,刘禅这位掌舵者,就从来没有将蜀汉这艘巨舰驶离过那个避风的港湾,先前还有诸葛亮在旁手把手的教着,可等诸葛一死,刘禅索性就不掌了,随意而为,任由它的漂流,或是停滞不前,如此下去,不经历风雨的考验,一直处在温室之中,不知天下气候,偶而一遇到小小点风浪,就以为是飓风来了,疯狂地躲避,不知所措地操作,结果是自己把自己给打败。
0 D* j/ n7 z9 C2 V! d9 W' a  诸葛死后,刘禅一直拒绝着成长的机会,在众人的吹捧中,不自然生长,遇到了突发事件,就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蜀国的覆灭在所难免。- w6 i7 ]0 v) N
  影响指数:5伤亡指数:5综合指数:5& F! M1 d/ l  p. s& F0 y

) p! m3 g/ w, P# P' q3 Y$ X$ u3 U3 l# l$ w. C4 g7 T& Q, F9 l
晋灭吴6 P( m& Y  p6 A% F) _' R
$ y+ A+ T1 w3 y1 p
  时间:公元279年十一月至公元280年三月
$ [" r% w) Y/ w( Y* m  晋方主要将领:王浚、杜预吴方主要将领:孙皓1 j2 \) u' F* x  V" U, `1 W7 t
  双方兵力:晋二十余万,吴方约三万
! J* R7 S7 t5 B  主要作战方式:水战、陆战,无空战。
9 B( r: K8 |) n! w  N! B8 A  战役经过:王浚率军沿江而下,火烧横江铁锁,一路势如破竹,进克西陵等地;杜预军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攻下江陵,所行之处,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两支王浑、司马伷所率之军,也无遇到任何强力抵抗,直逼吴之国都建业。# T8 Q7 Z; H( @+ Y' E/ O6 q# {3 f+ s
  战役结局:王浚军兵临建业城下,吴国军士纷纷投降,吴主孙皓出降,吴亡。
7 `% S2 {( T7 A. ~) h  上榜理由:铁锁锁不住历史的大趋势。6 I; H8 N" C  F/ b3 j. K
  菊花评:吴国的灭亡,也主要在于其领导者。' t' Q6 T, w, ~
  就如一艘大船,如果掌舵者,非得要让它往礁石上撞,即使你的船身多坚固,你的水手多优秀,你的仪器多先进,你的技术多出色,终免不了船毁人亡的那一天。
( j7 r4 M8 P% D7 l2 J" d* f8 w- Q  而孙皓正是这一类的领导者,生来就好似和孙氏家族有仇似的,拼了命的,往死里整,什么坏事都敢做,对他来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的,相对于刘禅的不思进取,他的这种积极有为,对百姓、对国家的伤害更大。
' j9 Y2 Z6 q: l  而降晋后,司马炎也没拿他怎么样,就连他所说的“我在东吴也准备了一个位置等着你”都不以为意,使人想起一句话:“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L4 ]% S& h. r% T' q5 }
  此战过后,晋统一全国,也正应验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9 M1 ~7 d2 m: M0 K: V/ D: H0 ^* J' n  影响指数:6伤亡指数:6综合指数:6
* u1 L; Q6 |: w- S2 X$ j" g, |5 W! i7 o5 T9 L

3 \/ w2 I8 ~% r7 d夷陵之战8 ?3 g' h# }+ k; N( i
; a$ f1 h; j; i  S
  战争时间: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八月地点:夷陵(今湖北宜都北)( Y: Y" ?9 y0 `( a
  作战各方:蜀汉VS东吴主要领袖:刘备陆逊
7 G' `, W1 p& l2 y# u) H  兵力:蜀汉军约十多万东吴军约五万
; Q5 `/ @$ H1 I. @8 S" {  第一集 为弟仇刘备欲兴兵! o+ H, h" [/ m5 J- M
  剧情简介:
2 ^3 f3 r  l; a  刘备在成都称帝,一个月后,决定向吴发起进攻,借口为关羽报仇,实际为夺回荆州。闻得此举,东吴方面,从孙权以下,举朝震惊。
6 Q+ ~- o) H+ z8 f( m- ^) z  曹丕隔岸观火,高兴得不亦乐乎,并乘机以劝解之名,煽风点火之实,自愿请命充当两者“和事佬”,经他一劝,如火上浇油,大战之势,一触即发。
& F7 l2 T* e: n; v! L  第二集 占秭归陆逊拜大将3 u; }: V: _5 ]! M
  剧情简介:* N7 a$ }$ J4 _2 [+ c
  诸葛亮、赵云等人劝阻无效,刘备一意孤行,亲自率领十多万人的军队,向着东吴之地开进。行至巫地,刘备军击破吴军李异、刘阿所部,占领秭归城。& c( T5 e+ J' a: W
  孙权为保国土完整,奋起反抗,任用陆逊为大都督,统率国内主战派悍将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是五万余人开赴前线战场,以抵御蜀军的继续侵略。
  K. Y* z- |$ M6 l  第三集 势被阻刘备重整顿
3 K+ e( v: s3 R' ?" v2 Y  剧情简介:; G6 T. G* J- y: d
  陆逊以逸待劳,不求决战,将军队有序后撤,以避蜀军锋芒,直至夷道、猇亭后,高筑防御阵地,坚守营地不出。
2 d% f: T3 J5 l5 R) H$ U  刘备东进的势头被阻下,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带,数百里广阔大地上设立数十个营寨,两军相持不下。
9 e7 `2 }& W+ {( O4 e: Q  第四集 发豪言陆逊挥利剑7 E, A$ e# ^. i" k
  剧情简介:  c& `# V6 A/ u# ~
  刘备为迅速决战,频繁派人至吴军营前挑衅,陆逊均予不理睬置之,抽剑指天,发下豪言,将守将的出战决心压下,始终坚守不出,时正酷暑,蜀军将士苦不堪言。9 y" ^' h( e& X, C6 z/ _
  刘备无奈之下,将水军转移至陆地之上,并把军营设在树木茂盛之地,依傍着溪涧,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0 y$ q$ s- n* P7 F" }7 Q! E
  第五集 颂功德刘备不设防% Z  O7 z/ T: N' Y$ R
  剧情简介:
! ^1 p! {7 j8 R% k+ F  |  陆逊见时机成熟,上书吴主孙权,欲与出战。孙权准其言,并嘱之立即实施。陆逊得思准,先遣小规模部队,摸清蜀军虚实,并定下火攻之策。% K, ]7 h9 O0 o) [$ o
  刘备营中一片歌功颂德之声,臣下们纷纷预言东吴指日必克,马良之“依林建营可防火攻”之提议,淹没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之中。' B2 _3 M4 T" D4 G, r
  第六集 (大结局)8 N1 d/ [) q; R
  剧情简介:
0 q$ r$ L9 N+ K  陆逊令吴军士卒手中各持茅草一把,乘夜间之黑暗,突来袭击蜀军营寨,并乘势顺风放火。火势汹涌,数百里连营全燃,蜀国军队大乱,陆逊乘机发起总攻。
# c  n3 G! r5 d! X  刘备尤在睡梦中,突然被袭,顾不得众人,拿出当年长坂之跑路神功,戗惶出逃,蜀军大败,死伤无数。  S# z2 p. m3 B) y" I7 W
  夷陵之战结束。" p. W( U6 P: g" ~4 J9 P- p
  上榜理由:一个是英雄迟暮,一个是少年英发;一个是刚愎自用,一个是英明果断;一个是蜀汉枭雄,一个是东吴俊杰。
9 X/ n$ o6 w1 T0 M: k  菊花评:历史是何等的相似,同样是以弱胜强,同样是以少胜多,同样是火攻,同样是东吴获胜,只是主角有了变化。
1 h+ Y% b8 l5 p1 C2 c" L' F; e  同样是在赤壁之战中尝到了火攻甜头的两家,刘备不以为戒,一意孤行,陆逊却将优势继续,发挥到最大化。战场成了两人的博弈场,对两个外在同等的水平高手而言,少失误者胜,就如武侠小说中两个高手之间的过招,容不得一点忽视,一个小小的错误,便是致命的,一步走错,一招使偏,就将人送入万劫不复之地。
9 x/ A8 v0 G& ?) O& a# g  刘备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五:天时,炎热的天气,天干物燥,草物一经煽风点火,极易酿成火灾;地利,连营几百里,又在树木茂盛之处,就好似躺在了火药库旁,不烧你烧谁;人和,出征之前,国内有识之士,无不是反对的,其中诸葛亮、赵云尤为激烈;谋士马良之劝不听,随意驻军;以义气为事,出师虽有名,但不顾局势,过于冲动。
# ]1 O( a0 S+ W9 p0 F) w( k  陆逊之所以胜,主要有三:充分利用地利、天时,以火攻将军队劣势转为优势;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充分把握时机,及时出击;顶住压力,坚定自己信念,不以众将之愿而改变。: H3 u: x: u6 J7 V# ]
  正是一这战,真正确立了三国鼎立的最后形态,蜀汉国力也因此而衰弱,再也无力夺回荆州,刘备也只得眼巴巴地看着这曾经是自己的地盘,投入了他人的怀抱。7 W+ Z/ [: ~% e- L" R/ Z
  影响指数:7伤亡指数:7综合指数:7
$ H9 _. ], D2 D5 n  s  d, x, E* h5 ]' Y6 u; M) R* q8 X) Y

9 f" s. Y) O" ?8 w9 d; p官渡之战
) H8 O, V" u6 p' _. ?
8 O1 T( u& j+ ]  战争时间:公元199年六月~公元200年初地点:官渡(今河南许昌北)
: I4 ], R% j. {5 k# l  作战各方:曹操VS袁绍主要领袖:曹操袁绍( `% Q! G. X, ^7 _
  兵力:曹军约二万袁绍军约十万" H$ L. A, u. L" [" t$ m
  背景$ m+ j8 D: D3 ^  y
  袁绍经易京之战,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曹操讨袁术、灭吕布、取河内,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两者形成黄河下游南北对峙之局。( d0 U2 ]. a- L- e
  一山容不得二虎,天下者乃是一人之天下,大战再所难免。
. O: f% _: e: v  u, N" p' [序幕
" A; ~! h% e8 D2 r) q9 b/ T  袁绍先率十万精兵南下,曹操不甘示弱,集取所能调动的数万兵马,予以还击,其主力布置在官渡与袁绍军正面相抗。
0 L6 C  p* ]# z( |2 G% x# `5 a  进行时
7 }' v; c/ L2 D! e% p5 C7 j  曹操先攻刘备,刘备大败投奔袁绍,扫除了后顾之忧;听荀攸之言,以声东击西之计,解白马之围,斩颜良;又以辎重为饵,引得袁军大乱,杀文丑,取得初步胜利。! g: G0 b/ r+ j; ^! p+ B
  关键时
0 w" P! N9 m+ G2 f: @3 j  袁军虽失利,但其兵力仍不容忽视。八月间,袁军主力部队接近官渡,经过几次各有胜负攻守后,两军处于相持阶段,但曹操处境极其困难,兵少粮缺,士卒疲乏,极有崩溃之势。
8 ?) D; x) o7 z7 l% g" F  转折时
% e/ X0 {' l' V2 Q- A/ {  袁绍谋士许攸来投,并提议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断其军粮,袁军必乱,正好乘机取事。
- i( B* ~: C/ `! W  曹操听其言,亲率步骑五千人,冒用袁绍军马旗号,乘夜黑暗走小路,奔袭至乌巢,放火烧其辎重。
% s: J+ |1 ?$ a$ Z! v  袁绍听说,却只派少部分兵力救援乌巢,而用主力猛攻曹军的坚固营垒。一时间攻打不下,乌巢粮草却被烧毁殆尽。
* n+ N$ J( h% P6 X; \# o  收尾2 U* j9 E- w, W0 ^7 ^) Y! _( U
  袁军军心动摇,大乱,曹操军队乘势进攻,袁绍军大败。袁绍还学那项羽,自刎乌江,仓惶出逃,退回到河北之地,十万出征,只带八百骑而回。
( m& s9 W0 L- x, n, X2 _, x1 S0 P  上榜理由:一次因偷袭而改变命运的战役。! O2 N$ _! U, |' G8 f4 l
  菊花评:官渡之战胜因,主要在将帅的领导能力上,曹操擅于任用人才,积极听取谋士建议,使刘晔,用霹雳车,得以在官渡与袁军相持数月而不败,使荀攸之计,轻袭白马,初战胜利,极大鼓舞了士气,听许攸之言,烧乌巢,取得关键性胜利;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田丰“举军而袭其后”之计不听,乌巢被袭,少兵救助,却袭营,主次不分,以致大败。+ z3 [  X- S. _2 d8 L9 O
  此战之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势衰,后继无力,终至全面崩盘,所占之地,也为曹操所得。" C0 ]% e6 K3 \
  “四世三公”如何,“兵多将广”如何,“谋士如云”如何,“粮多地大”又如何,实力的雄厚,并不代表能力的超群,也不表示成功的在望,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b  E* M1 i' e% ]# T9 |' V
  影响指数:8伤亡指数:8综合指数:8
( |  |1 u; r) o9 L! c
/ M% @; |4 t# O. E) W/ F. k
4 c% A: p; j; _黄巾之乱
6 F. R& ^) b( k# g" V+ i& Z0 i- U8 O
  黄巾之乱是中国东汉晚期的民变,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张角等人领导,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逐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 `, i' H: k4 j0 P  乱事虽被平息,但汉室威信遇上一次严重的打击,然而汉灵帝并未改观,反而继续享乐。于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型叛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包括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刘石、平汉、大洪、白绕、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大的二三万人,势力小的也有六七千人。而由张燕率领的黑山贼,甚至号称从者百万。
" b, p- d' z- \5 R( x. ^# B/ L9 ?  中平五年(188年),黄巾余党再次发起叛乱,黄巾余部纷纷起事。二月,郭泰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十月,青州、徐州黄巾贼又起,攻略郡县。十一月,汉廷派遣鲍鸿进讨声势最大的葛陂黄巾,双方大战于葛陂,鲍鸿军败。黄巾各部此伏彼起,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之乱般盛,但却令汉室十分头痛。
7 l" @8 T) j8 `$ Z6 `7 t( R  为了有效镇压平乱,于中平五年(188年)三月,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孽。而正因汉灵帝下放权力,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之乱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虽然如此,乱事仍造就了大赦党人,令许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h+ L9 O( `/ Q  为了有效平定乱事,因此朝廷对暴动频发和集中的刺史监察区改置州牧,延缓了黄巾之乱对全国的蔓延和最终将暴民逐渐消灭,起到了减缓东汉结束的作用。但是却造成了地方手握重兵的刺史和太守轻视中央朝廷,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是官员,借着在黄巾之乱的兵力割据地方,为东汉晚期军阀鏖战揭开序幕,史称群雄割据,是三国分立的远因。5 w0 x/ }& t% E% E, ?3 E
  影响指数:9伤亡指数:9综合指数:9% [; `+ D! _) {6 w' r
; }0 U* S- a9 y6 {2 r0 M( c& S

9 {4 f, O+ C2 M6 x( Y# \赤壁之战# M  ]* ?+ j! v3 z& A7 t1 o
* D' U) v6 }& e2 b
  战争时间: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地点: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6 l5 ^: m" M9 W
  作战各方:曹操VS孙权、刘备主要领袖:曹操周瑜
* H% A. |; h  r1 D* D" B  兵力:曹军约二十四万孙刘盟军约五万; _. y) j+ {& A; O4 Y
  建安十三年九月X日绵绵情意的细雨襄阳城
; w9 e# M% o1 R$ a  今日,刘表幼子刘琮降,我等“虎豹骑”成员亦随主公入驻襄阳。人说襄阳美女甲天下,果名不虚传。如我等铁石心肠之人,亦是春心荡漾不已。
  ]: H- w8 S, d( s  建安十三年九月X日如蒸桑拿般的热天长坂坡
+ Z. l% L  E4 A  主公率我等众兄弟,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至当阳长阪坡。大耳贼刘备离吾军,最近时,只有0.01公里。及至堪要追及,岂料此人最是无信无义,抛妻弃子,扔下无数辎重,阻碍我军前行。主公以仁义为重,收其散卒,安其家眷,故失却刘备之踪。
% H7 j' @2 J( {0 z4 Y4 |- z( K$ _  坊间所传,我军从罗平安处夺得二夫人,主公因奸不遂逼死二夫人及赵云冲乱我军又将阿斗抢去云云,纯属谣言,我等亲历者,皆可为证。
+ h! b4 s$ A0 i1 _5 f0 a  大军前行,及至长阪桥。又逢一程咬金,他自称为燕人张冀德,妄想以一人之力,阻我五千虎豹精骑。
/ f+ b( T+ @* o' \+ ?  主公当时与吾道:“此人熟读经书乎?螳臂焉能当车,蜉蚁焉何撼树?”/ y- y! \9 h3 Q) t
  吾未言,飞已大声答曰:“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虽千万人,吾往矣!”6 g5 U8 t/ A8 y6 C
  小小孺子,安敢出此狂妄之言!想我等兄弟,随主公征战一十有八年,凡经大战一百零八次,烈战三百六十次,血战一千二百有余,其它小战不计其数,尚未敢放肆之如此地步。; N6 o1 @: l: j( h; o7 t2 G
  可怜,我那夏候兄弟,一时气愤不过,心疾复发,一头载于马下。众兄弟,欲跨马上前,誓要灭此贼,方泄吾等心头之恨。
! R; P* {4 k+ X. L0 s7 m  主公仁德,爱才之心不息,不以此嚣小为意,又颇赞其语壮,劝阻我等,以和为贵,故此贼得以幸免,单身而退。
4 ]  z$ X  A9 X% C4 a  R# I3 M" [8 N  安十三年十月X日万里无云彩的晴赤壁
) h, T, p" ~  v. A5 c* \5 o! R  遥望江南岸,心难自已,此次,若是江南平定,天下可一统矣。主公多年来欲娶二乔为妾之夙愿,亦将实现。东吴大军,不自量力,安敢与我大军相抗衡。
; h5 X2 g7 d4 B7 q  建安十三年十月X日雨一直下赤壁
- m) V) ~* E6 ?, ^  初次交锋,我军不利,稍有撤退。5 @/ ~+ ~, h9 j# P) l1 X, q; h! x
  建安十三年十月X日狂风暴雨外加雷鸣闪电赤壁
8 M' X/ f6 V1 [3 K* ~$ K' Z* {  蒋干兄由周瑜大营还,主公斩蔡瑁、张允。# X5 `5 o6 I: \% X" B  H! l4 D
  建安十三年十月X日一个艳阳天,晚大雾赤壁
3 ~& U  g, U8 w1 \6 a  诸葛多狡猾,以我等之质朴,骗取我军箭枝数十万。/ I1 v9 d3 j" |. ^6 M0 W) _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X日阴阴的,有些凉赤壁
% |' |1 r2 G# J  巡察之时,获江东奸细一名,姓阚名泽是也。主公与其细谈,约三个时辰,详情不得而知,只听得军中盛传,不日之内,江东必有重将来降。& P0 P/ k5 t* B0 L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X日无所谓的寒赤壁5 `6 Y  g; o3 r6 k& I( [. z
  军中大疫,伤亡过半,如我等健壮之人,终得幸免。
0 Z- i6 q! z4 D# e  k* s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X日很特别的温赤壁
, e5 i2 m/ x% J7 a  蒋干兄由江南回,带来奇才“凤雏”庞统。主公听其言,铁锁连船,我等从此可在战船上纵马嬉戏也。
, h0 W6 Q: [5 O& r$ w/ R# l$ \  主公大喜,大宴众人,席间特赋诗一首,众人皆醉,无言,独刺史刘馥,酒后乱性,撞在主公槊上,不幸身亡,我辈皆哀之。
1 A1 ?8 g7 M% j5 \" H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英雄》之中秦朝士兵所喊赤壁7 k% F0 q  d- b4 s5 R1 R( M4 F. q/ X1 g
  天不可测也!* @3 f' A3 ]" p; r# d8 u8 d
  主公曾言:“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但,天将近夜时分,东南风忽起,此主何兆也?吾又想起,今晨起时,双眼直跳,又不知主何兆也?2 L3 C: l, ?; C
  江东有人来报,黄盖来降。
# V3 V0 A, e, h( @" b; o3 ~3 y7 {  黄盖船只临近,突见得火光冲天而起,原黄盖非降也,乃诈降也,其船中所载满是引火之物。
1 Z# f% \( w0 Z/ s% p+ c! d7 `" a  火,大火!满江通红,所有船只皆燃,岸上大营亦被波及。我等死命护住主公,以力相拒,杀出重围,夺路而走。
9 v: L; \2 E2 y. N, O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X日不大不小的无根水华容道
& V. A3 j8 `2 B6 d4 I  主公之笑,实难挡也。一笑,引得赵云回顾,二笑,惹得张飞现身,三笑,关公亦来凑趣也。3 e% Y# N- Z: M5 S
  故人所说,“三笑姻缘”,亦始于此。) d& N6 v7 ?" V- c! z
  上榜理由:赤壁之战真正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t7 Y: N1 N5 r. j5 u
  菊花评:赤壁之败,究其原因有四:
3 K0 ^( @: Z5 n7 {/ _  一、曹操一方过于轻敌,自大自满,疏于防范;周瑜一方,步步为营,将才智发挥到极致;4 a. _. @( X$ I8 ~7 d/ @
  二、曹操一方军中大疫,损伤过重;
! h* O% ]7 D. F  三、曹操一方属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周瑜一方,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不以外势力的巨大压力而屈服;
9 S9 l3 Y5 H# Q# y# E* `2 q  四、天时,东风适时出现,给火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o# s' p, ?  x% M0 c$ O
  此战之后,刘备占得荆州、益州之地,三分天下的格局雏形已定。这一把火,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付诸于东流水。也是这一把火,将中国的统一进程延缓了七十年。: q4 F2 G! y0 V+ J# ~4 m% c' ~
  隆冬之时,东风的出现,令人不得不想,也许是天意注定吧,三国时代的到来,非人力所能阻挡。# R: x! ]1 O0 Y. u, G/ T7 M
  想起多年以后的使中国统一进程延缓了近两个世纪的淝水之战,前秦符坚所率的九十万精锐部队,当面对只有八万之众的晋兵,就只因为朱序的一句“秦兵败了”而大败的事件,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前秦固有其败之因,但从身的晋国身上确实找不出一点其能获胜的原因,只能说是其运气太好,或是真有天意在安排。
  ~* N2 V. D9 x. o  影响指数:10伤亡指数:10综合指数:107 _2 j% ~+ r0 E" y, Z

) R. r6 B8 {) M7 b' F2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8 04:24 , Processed in 0.30159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