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18|回复: 0

曾国藩240个子孙,无一个败家子,就凭这5句话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2-10 17: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格言联璧》有云:“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 z: j. \# n+ W  G
5 l. O  V; b6 T1 S
, i' p5 r( N$ Z" j4 H曾国藩家族两百年来“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个子孙后代中,无一个败家子,靠的就是其独创的家教理论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风,而《格言联璧》的五句话,也被曾国藩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经八代而不衰”的现象。
7 C- p; t8 r# P# W/ c: ^7 q6 f% N7 {% O* T9 W( [* i# {- W
1
2 u3 ^9 N1 T/ P* S( T' u# L$ y3 T% t8 x& Y: G" k# v
勤俭,治家之本' Y+ K7 ]1 H( F8 {. C

( E1 L1 e' f8 F- i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曾国藩治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秉持的也不过是“勤俭”二字,他在《曾国藩家书》中曾提到过这样的治家之道:“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他还有一个“十六字箴言”,曰:“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6 c, @: @3 L0 w: o/ F
: d% N# @& s& \2 M/ N曾国藩将“勤俭”二字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治家的全过程,他要求家人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就连拾柴、收粪、插田莳禾这样的事,也要其力亲为,至于女儿家的女红、厨艺、纺纱做衣,更是不能假手他人。' i% X* V+ f, G7 Y/ [. {( d' O' A

. D2 w% m1 i4 M! z% v  R在饮食上,曾国藩则是一个“要求不高”的人,丝毫不讲究宰相排场,每餐只食蔬菜一品,决不多设,因此得了个“一品宰相”的雅号。穿着方面,他的鞋袜都是由太太和媳妇女儿缝制而成。住上,曾国藩也没有一国宰相的派头,其弟曾国荃曾以家中人口增多为由,在已有百年之久的曾家老屋之外另建了一栋新屋,费资三千余串,曾国藩知道了之后,非常不高兴,并发誓此生决不住新屋。
7 h! J% U: P2 ~# h
- Q9 B+ P+ @2 I* p. {9 Q: H4 W; ], \曾国藩所持“勤俭”二字,终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运亨通,曾氏家族也奇迹般避开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 q  i4 N! ~5 U7 ?- D$ d+ ]# }( I) i
* l, M9 b8 ^" q2 }26 f* _, Q0 u7 O2 `8 I; n
7 C) ?- n  j9 m- S5 {
和顺,齐家之本
4 B& J+ q2 J! `2 u* k3 ^0 r) H( p3 o' ^6 v6 H
所谓“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对于“和顺齐家”之道,也有一番独到的认知,他说:“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w& s2 x& ~% Y" S. Q& b. ~5 p2 `/ z- @  t) e  |
在给曾国荃的家书中,曾国藩也曾引经据典,强调“家和”的重要性,他说:“‘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Y- i& d# Y! J" D4 U
- ?+ M) s, K* e6 i7 \
曾国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又早有所成,对兄弟竭力地以德去爱护,而不是姑息纵容,在日常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以家族为重。他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1 ?( C- N% w2 q
9 h  ~$ B- ~0 k3 f6 a
孟子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作为儒者模范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挽救大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他日常的“齐家”之道中,可谓是“家齐而后国治”的典范。: T) Y  I: J) g

* B! S) @9 x5 ~3
2 K  b5 U: T2 E: j. U# }- ^; l" h) E1 i2 S8 L' \1 D
谨慎,保家之本9 E1 T2 M! d% u8 O+ X0 P; f. e

) Y; O: z! a$ G" s0 Y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4 s: J' M" _" t) i

4 o7 M1 P0 o& o% c, g, u3 G5 q1 D他做了大官之后,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出门都坐“四抬大轿”,于是曾国藩告诫诸人说:“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这不仅是其勤俭惯了,更是行事的一份谨慎和不张扬。
& X0 c9 s$ X( Z  s  |. W4 p
( n* U; |2 m0 ]# z* ~, d4 W在《致澄弟·鼎盛之际宜收敛》中,曾国藩又强调说:“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际,此等处总宜收敛,不宜过于发扬,望弟时时留心。”意思是说,一个人越是鼎盛的时候,越是要收敛谨慎。3 v' U' W2 ~! S; O7 i7 f3 H: N. F

) z0 V$ h$ u7 \1 T谨慎,是曾国藩一贯强调的治家思想,而且在他官位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盛的时候,就越是注重谨慎收敛。因为他深知“高处不胜寒”和“功高盖主”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祸事很可能马上就来了。正是靠着这份谨慎,这份不居功自傲,曾氏家族才得以长久保存且盛而不衰。
9 S- E( [0 T& z( s! p$ {0 B4
# P" H+ z7 N5 l( y* k- Q8 X% R6 w
9 _/ I3 n2 x2 O" Q# B9 ?诗书,起家之本
5 u5 l) a9 m( B4 R
" ]" T% N" K, [+ r0 n/ s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帮手”。他甚至举例说,老家的那些大贤大儒,并无功名,但是却活得怡然自得,闻名乡里。他还鼓励儿子说:“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1 ~5 Z8 ]; O) M; [9 n. j; P+ T  A3 h# ]2 k/ [( d+ V0 w
在读书上,曾国藩自己也堪为表率,他将读书变成日常的一种习惯,无论这一天有多忙,读三页书是雷打不动的规划,即使在军中也坚持每日读书。8 {1 ^; H" ?( ?& C' _3 J

- f3 A2 ]2 w1 f9 E, B8 o& n; @5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有许多内容是教导弟妹子孙要谨守家族的“耕读”传统,他告诫子弟不仅要读四书五经,甚至要求他们要多读史书,要熟读《了凡四训》,陈弘谋的《五种遗规》等书。
+ q, c4 L2 n; M; i: @  s& b9 ^+ @# x$ {8 l
; g7 ~. ]' d6 s7 b" c  V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曾国藩自身逐渐成长为一代大家,同时,他也结合自己的治学之道,将新的见解融入其中,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正是因为有诗书之教,所以曾氏后代人才辈出。7 u1 u) T; F7 _& o6 ~8 [

' S$ w# T. I; `- p( |$ Q) h, B2 a5
8 K4 `9 a4 k9 V, ]* l5 V* K
  ?) C/ x) |4 U" [忠孝,传家之本
* `% t% p4 n1 [' w" K/ Z# U0 p# a, e/ o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j! Y2 ~9 l5 D- Z1 P: ^
7 J9 y+ ]! x3 D3 }5 m$ X9 {
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是,曾国藩做到了。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孝子,十分重视孝道文化,在他看来,孝比读书求取功名更加重要。他曾说:“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同时,他还认为,孝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则,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他说:“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 L% [5 q1 X8 }6 u7 \- l7 j" D% ~
2 P0 [; @, t" B对国家来说,他是一个大忠臣。曾国藩对国家可谓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国家之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对待。他曾说:“凡办大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如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切。”" W  N' x1 w! M, O1 ]: y( ~) M( e
/ t2 e7 H5 y% r/ O7 k* C$ ?
正是由于曾氏家族恪守忠孝之道,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长期的宦海浮沉中相互照应、荣辱与共,并能在家国大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保证了家族的长远发展。
  P$ ^4 W% e5 X& x# ?; ^" z" N: J+ G3 j# @7 |! w; B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9-6 02:22 , Processed in 0.20278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