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马上过年了,和大家谈一个要紧的话题:钱。
& F1 k$ e8 r x2 r- A& o8 p4 A l3 Z6 R1 G
7 O. y) F# [3 J1 o最近,同事青青又又又被人借钱了,这是她第三次因为借钱的事情困扰。
! {# r8 Q8 c; g$ [
8 w0 g+ u7 M+ O- s: F- ?
对方说好周三还,可到了周五依然没有动静。
M* j" q3 h2 {
/ e, y% U5 R0 V8 p' W她想催对方还钱,可又充满顾虑——
1 L7 R+ ^# a8 M |; y+ [: T$ l7 L$ J9 I: K( [% @ a) a% w- y n
这样做会显得没有人情味吗?
* k% ^$ l/ x, W
2 E8 _2 I" ], h) G, `6 y( p5 b; u- u万一对方真的很缺钱怎么办?
3 H7 P* b# @2 s2 N9 z
: R; s3 E& N& P5 m+ T4 {8 D2 K对方会不会生气,然后影响我们的关系?
% l& A: G: H# v- y; Q# R% ^4 @" G: V
7 v: A2 `5 Y: u9 y' k最终,她依然开不了口。
8 @5 U/ a1 y' d" T* o( Q0 Q! _( E4 t5 `" X! A3 I: z- y6 K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可对于一些人而言,却有着强烈的「催债羞耻」。
" h7 A+ q0 Y0 Y% r
- ~: Y& k( R9 ~+ B" O$ Z. X8 X在心理学看来,钱象征着我们的内在力量,能否催人还钱,反映了我们是否有力量守住利益。
: G! C) m, @; \ n; z, B9 N3 ^
, E1 z. i+ Z8 `$ O2 t5 X! A现实中,「不擅长催还钱的人」和「总欠钱不还的人」常常容易纠缠在一起。
% s( { i6 }9 ^
6 x# @( x3 w- |) }
前者出于好心,总为对方着想,可这份善意容易被人利用,导致利益被侵犯。
7 m3 I- p* ~' C5 ~# w1 H$ n) J. A
& F: c- b- g0 D( Y' c) @
可如果一个人连属于自己的钱,都不好意思要回来的话,那么生活里那些需要争取的幸福,就更难要到了。
; ]3 Z: I$ [6 }
% i' q; N) S( |( c0 g+ t
# F% B" r6 Z5 v" J# _今天就「钱」这个话题,我们先来谈谈两件事:
2 _; S. V/ E" n; D% i7 Z, L6 b# x, h! T, f/ E; w% q
如何催人还钱?
. c" N$ N/ }9 a& H' g0 Y& f* W* P9 x
+ \8 m& [- m8 P如何获得捍卫自己的力量?
5 ?/ f& E7 Z5 [7 I# l' R8 t, |6 v
为什么借出去的钱
9 g9 f/ E- h1 y1 G' W总是要不回来?
$ u0 H# d7 X8 Z& g. G& ~
+ g) D9 U& I- l) p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的利益总是受损,往往是因为Ta的内心藏着一种消极信念——
7 R) T# }! w3 K$ o, f, f: o
2 D# K* A% o/ x H' s/ o9 V我为自己争取利益,是可耻的。
Z5 q/ }3 H8 `9 J6 {! C
1 B1 ?0 O1 Z/ \+ k& R# S
一直以来,青青经常因为「被人借钱-催人还钱」而烦恼。
+ m9 t* ]8 @. \# y- U
$ Z- [' g/ c# O* g' y& i面对别人来借钱,她会习惯性答应,甚至很少问具体原因,很快就把钱转过去。
4 c/ {3 S; h. `3 a! o
1 q! g- X+ |; }3 D9 B# K因为她觉得,对方一定是遇到特别困难的事情。
# E, M J' A( r; Z& m1 S. d8 q6 N1 c
' w: ]$ i9 y2 k* _& S$ l. M可当对方没有如期还上,她就会开始焦虑。
: H* B9 a6 r% u' w" Q$ q
, ?( f6 h+ u& O由于青青极度不擅长催人还钱,所以经常拖了很久,才把钱要回来,或者对方始终没还。
1 `7 X6 S. Q# W2 e0 K4 c. u
+ T9 w5 F5 f2 T" Y在等待的过程里,她常常胡思乱想:
/ H" ~8 C0 e: v7 I) k$ [6 q$ a
; T) E( \" u# o5 d
对方到底还能不能还钱?到底什么时候还?
& o! a4 J0 C" ~( e( T& @3 f/ H$ I) G2 D
显然,这些问题根本没有确切的答案,青青只能自己脑补猜测,然后疯狂内耗。
4 B! L$ O9 W/ @' H
2 P5 n+ U/ P2 {8 n+ p. m5 m我提醒青青:不要想,直接催。
+ ^) b; E0 K7 M
5 {: ?4 \1 [! G1 r! w: _
可她担心,自己这样做会招来对方的反感、被谴责,甚至被绝交。
- q3 A: h, X: ^+ a" J) l; B. U
$ r' r; o& y: o于是她停在原地继续内耗。
, d/ b$ I/ d8 t, v) [' a B' Y; b) G6 F/ O3 }6 u" Q
其实,这些顾虑背后,隐含着一层「为别人背锅」的逻辑——
3 y3 A" k M. Z
% P" B8 r6 E& ?& N如果对方的情况艰难,那么我就理应该理解、接受、让步。
% D, ^) u7 _4 E" C) }. p& p4 @1 T6 F+ X+ V" w; M7 \- p1 _. `: U
可细想一下,假设对方真的情况艰难,那这是谁造成的呢?
; P1 w6 H7 s* i
- q5 M- b% m4 H$ @
大家都是成年人,理应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计划资金的使用,确保自身的收支平衡。
/ q G7 p. p# `
8 I. Y0 A' R; }2 q* J, K" K
一个人如果认为「我活得很艰难」,所以「你应当帮我」,这本质上是一种推卸责任。
f1 I Q: y1 c# f
) W) V/ z$ [) V0 w2 I明明是自己没能把生活打理好,却要求别人为此承担后果,显然是不妥的。
6 j$ Y: O, d3 l& ]' O" j9 Q3 ?* P! Q* c5 u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那些拖着不还钱的人,往往不是只拖一两次,而是习惯性如此。
) @: A# w* N# L2 r, d5 v+ r, u3 m# r* a! @) ?
因为Ta们习惯于把自身要面对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自己一直不去承认和面对,所以生活计划混乱,经常会出现“没钱用”——“借钱”——“不及时还钱”的情况。
( b4 P' V3 Z; H* g
' D1 L/ J) J# w因此,催还钱这件事不仅是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邀请对方面对自身的责任。
6 t5 X6 r6 A& W$ L7 }
/ B! T2 f1 q1 |% G
另一方面,如果一段关系只有通过我们一直让步才能维持下去,无法承受哪怕一次的拒绝;
/ R8 I& W, I' B7 w W8 p9 G* S m
9 R; u( \7 A s1 c/ [$ y3 Z& M那么,这种关系本身就有问题,再持续下去也只会徒增消耗。
% U. ?7 B* h# r
( O# [+ x v* e/ a了解到这一层,青青坚定了想法,决心去向对方要钱。
1 \" J' _5 H! R& B1 d+ M
- ^, h; [3 G* t* O. i0 l
催债的4个技巧
- }- W3 t7 W9 _- ^
2 }, g8 D1 M/ r% k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话要怎么说呢?
! W9 ~$ g. p" y
( x1 j) k. S6 r
青青又开始纠结了——
' _' N/ `5 x! V! H/ J- {4 R9 b- O! _ F2 W" d: j
如果他说自己没钱,还要再等等怎么办?
( o3 x s1 D3 S+ l# Q. C
5 o8 {+ C3 V D6 _他万一真的缺钱,而我又确实不急,是不是就该宽限对方?
; j1 B/ F) j1 R1 m9 L
' d# J1 |' ]6 a4 _ d
这些假设性的问题再怎么想,都是没有答案的。
6 K9 m: A$ A7 N1 \
( }6 g5 I0 v( S$ o! j. D/ D- d# O于是,我邀请青青来一场模拟对话,她扮演没还钱的小P,我来扮演青青,示范如何催对方还钱。
* l! s m9 n, ?2 X( t( S3 j
5 i1 I U3 h- T" `$ Z2 c我提醒青青,她可以把「最害怕对方说的话」和「自己最不懂应对的话」说出来。
% k, p7 f3 h6 s3 A7 M7 F% T1 u1 X+ k; g- Y' x) r
我:“今天周五了,你把钱转给我吧。”
. p' B6 S6 X) a! w0 A9 E. i& A9 X$ S+ q( Z/ o
小P(青青扮演):“我现在还没钱,还在周转,得过几天。”
' e5 _) s/ n( y, Q, ?5 W/ M, h! o
7 I6 r) o# U- x) a我:“啊?为什么?”
& B. v$ i$ M# w+ u) t) g( G. A5 v8 N7 n+ R( M4 B- c7 G6 v% L
小P:“没有办法呀,我现在没有工作了,投资也亏钱了。”
( n* a6 F4 M. |( w( t+ g* r; j0 ]
# D( Z* ~" h) l我:“啊?既然你遇到这么大的事,为什么和我说过两天就还?”
: W% K9 O1 J* @2 a: k! I) O5 B2 a- K4 v0 x G
小P:“我现在压力很大啊,真的已经没钱了,你别催我了!”
+ }6 G- X+ R; Y) \9 k7 v2 ^
' h O8 {! y5 Z' |) ]我:“你说好周五还的,现在打乱我计划了,怎么办呀?”
[% [0 x" w) A6 p$ Z# ]" B! c* B- c; G$ p2 F* Z- |/ f
小P:“放心,我下周一定给你。”
3 d! |% ?3 U- p
+ J7 B" A% q1 c5 d& C" j. @对话结束。
P4 t. U) u4 C- F' P) d
/ H$ `; R2 ^1 }5 C+ R; C7 Y青青若有所思,她察觉到了,这种对话思路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0 z/ |: _* ]+ R4 ~$ P9 f
, F. B$ z' D) f1 b5 W其实,这段对话看似简短,但包含了4个技巧:
! K3 b% u+ x E$ k3 ]. C M* I
3 k* d4 ^/ v, P8 P- q
1. 不试图处理对方的难题
/ c& p: t q- s* M
: ^) {. E) ^# _2 `* z
很多不还钱的人,总是会强调自己有多么不容易,把这一大串问题抛过来。
' V3 Q( h& I! i
4 U5 _% b9 e9 w3 e6 ~
青青以前就是不知道如何解答,所以词穷,到最后就不得不退让。
+ z9 r @. |7 @( Y; D( b
1 w$ f6 b) M* P N4 H+ |1 w可细想一下,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难题呢?那本是对方要想办法的事呀!
, O# y3 E$ u3 O! D; @! m3 G0 H: A3 E+ p1 U
因此,在对话中,即使对方不断卖惨,但我并没有去试图帮他想办法。
6 ^# \- h# ]8 F6 l
2 E# `3 t7 e* j: G! `
2. 强调「催还钱」的合理性
2 i/ J/ J, T! \! m9 W1 Y& P
8 q3 P" q! b) O1 V6 w7 t+ M' Z有的人被催钱时,会倒打一耙,说你这是在逼迫他。
a# R" R' M5 K* Y0 G1 C6 _9 u7 |' B/ L4 V! V6 t
其实,这是在推卸责任。
3 O4 P! y$ g6 j* D. [, H- O) I# g3 l7 ~5 V. N
这时,我们就该把责任抛回给对方,反问他:“如果你真遇到那么糟糕的情况,为何要答应准时还钱呢?”
: z; D, [2 h# T3 S1 H' x, Z$ U
& D% _1 ?, x. |$ x! e& R: b
催还钱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对方不还钱还倒打一耙。
! `9 ^6 A/ g5 w2 o8 S1 e+ J* }, V6 [0 J3 C$ @" Y! j1 j0 q6 Y# v( @. B
3. 强调自己的难处
) Q9 ^( y' Z+ K/ u1 n7 s
; n+ ?% }, @1 `+ s8 e不要因为对方的艰难,我们就忽视了自身的难处。
0 |% o/ Y5 s2 H9 @) h% i
$ b- N, }. v; M5 M; ~5 C9 V这时可以强调「你打乱了我的计划」,「你影响了我的资金周转」,向对方施压。
1 v: D6 g9 E0 \9 B: o2 N8 @- |" R/ r! l0 \
4. 连续抛出问题
% y9 z; s' x# B) d# L
5 L$ m' _7 k/ z- n% a7 s/ [: i细看上面对话你会发现,我在连续向对方抛出问题:
7 S0 I6 K+ r! ~, z
/ k2 _ ^+ D1 {
你为什么这样?
8 q- o+ T) C2 g
该怎么办?
5 ?/ V, x& p; r5 {
还得等到什么时候?
$ {9 @& k4 h1 x- S/ Z( f% \
- y p* H- j# ^% l
通常不擅长催还钱的人,很难一下子变得态度强硬,更适合用这种偏「示弱」的方式来博弈。
- i+ a( L! w9 ?3 c
' k+ |# ^ @, ?. `1 J$ \并且在心理学中,抛出问题=传递焦虑。
/ Z1 n; p& r2 [9 f4 P( n! d5 A% k2 @% _- u2 K
连续地反问,就是持续给对方制造焦虑,让他感受到压力,知道我们是不好糊弄的。
- F; V: a7 k1 [6 K
4 d2 D+ D. m. W' a; k
相反,如果我们表现得镇定、充满理解,那么对方就会觉得,即使不还钱也没什么,更容易拖下去。
0 |* U7 ?% k4 M0 Q' t
: P# l- w' K' W博弈逻辑:
! v+ O9 Q0 A% h; g. f# J* B
我的感受>你的感受
: U5 M- Q$ ]% I* b4 k+ j
6 X$ i) y7 l" j: n8 q
看到这,你或许会有疑问:
& A: t6 [0 A% X0 w0 z6 ?- [9 E% n% F& s
可最后,能保证把钱要回来吗?
( J6 [0 U7 C$ `/ {+ F4 p) r8 d
, ?) s) M' e+ M1 j7 L0 Q
其实,催还钱的关键,并不是确保一次就成功,而是为了向对方施压,增加对方拖下去的压力成本,从而提升还钱的概率。
0 K3 a1 x, N! N# C9 }) v# W
2 G6 t" m h/ C5 D. }现实中,「不擅长催还钱的人」和「总欠钱不还的人」,是一对典型的「讨好型」与「索取型」搭配。
# Z! f! k! g' u l9 d, a* Z9 Z1 G4 Q: X9 L
像青青的顾虑看似千奇百怪,但本质上都离不开「讨好」的核心信念——
8 Q& E! t1 R6 M
) h7 T J9 l8 d0 T U7 X
我的感受不重要,你的感受才重要。
: f- P" u" Z8 ~0 C7 S2 G4 P6 t& G* C+ A1 q+ q8 L3 w
因此,所有的顾虑,实质上都是在想如何照顾对方感受,生怕对方生气、不理解、受委屈。
8 h! b% x4 O- e/ f0 S8 X9 v! `
' ?! s' t! O% Y6 q, X而拖着不还钱的人则相反,
5 p" |" L7 J0 K+ }
6 g8 p0 Y- s+ f% S4 v/ S' z
Ta们总是说自己很难,别人必须宽限,习惯去「索取」,核心信念实则是——
" j8 \4 i4 s) a$ I( b
' ~4 [* M% x `) P# L你的感受不重要,我的感受才重要。
$ N+ I" ~7 h6 z% d& @# ?
$ b7 n8 u5 N5 C! |+ F. [6 o1 N而我上面模拟的催还钱话术,其实并非唯一方法,只是对于较为弱势的人而言,更适合用偏「示弱」的方式。
& g2 x; {4 Z" W h8 ]$ g
- M3 M- g- T, r) @- J! R! i' I
像有的态度强硬的人,就可以说:“我不管你什么情况,你再不还钱我只能告你了!”
4 I2 f" J1 b0 E# g( A, ~4 I, x" h$ y1 y7 o+ H
但无论是哪种对话,都是在传达一个立场:我的感受>你的感受。
( H n0 G" [ w9 c+ y& ~1 N5 G) C
. B! p! g2 E* x! D
无论是催还钱,还是生活中的其它利益博弈,本质上都是双方都在强调自身感受的过程。
. j$ g" I+ X0 s% B* z/ d. \& S/ [ W1 n
2 z9 ?* y7 a! y- j不过,即使弄清楚了这些,青青心里依然发虚,她觉得即使强调了自己的感受,对方也未必会理解和让步,似乎说了也没用。
6 M( r5 x1 e+ n) n$ V
3 R; B. t0 z4 Y. V5 Y1 A她懂得了道理,但缺少行动的力量。
3 K( F9 E8 C+ J2 m; F$ W; x6 ]# O8 Z* @) k" g
这时,我们就要谈到最后一个问题了:该如何去获得捍卫自己的力量?
& A8 k. K' L- D- l6 l8 C/ G
8 d: l; x' z7 f2 |$ S8 Q
答案是:联结自身。
: u/ {6 ?; G- w' y+ C/ ~! P
% S% O- A- |' z$ q联结自身感受,
8 U7 j5 ?6 \/ V! n) V再「坚持一个回合」
1 S; {1 c7 a) M1 t. ~# N- @6 a; B
+ W" v! d1 J8 [( F观察那些不还钱的人,你会发现,Ta们讲的话常常并不占理,甚至很多逻辑不通,可为什么还能总占到便宜呢?
: _( W/ }" ]5 k* `" x& B* ^; b1 N( R* n2 d1 T" L0 X
关键在于Ta们总有力量坚持到最后。
( N, E6 @! q [- E# M* Q( {
3 O- X3 n; X: Q) ~- v# H! E. g索取型的人,高度甚至过度重视自身感受。
0 U+ j b6 j( X6 c+ Q9 K! V6 E, l8 P$ B
这种过度的自我中心,实际上也会给人力量,从而让Ta们能够持续地为自己发声(哪怕说来说去也是那几句)。
/ r4 e+ }- B; v7 p7 Y S, K. o d* H
对于「讨好型」的人来说,如果能适度拥有「索取型」的这种力量,那将很不一样。
: E3 L7 C" @7 @. E% D8 J0 f3 Q9 m7 W9 R
那么该如何获得这种力量呢?
1 a3 ?/ \0 N, Q' h. l L6 ~. y0 x+ K* W( d" { F* [. |9 C1 }2 @4 a
首先,我们心态上需要认清一个现实——
* r! B8 j! y3 k+ A
( W8 f. j+ U( C6 v4 u
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双方利益冲突的情况。
& h: {8 }7 m2 W: l- j0 h( f2 l2 F t; d
只要我们为自己发声,别人就有可能会感觉被伤害、会无法理解、有的甚至会绝交。
, V* k4 X$ C6 h! l' M$ M3 T0 A1 Z- J: I& R# L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坚持一件事:
- p; j) p( p* Y2 C! [3 I1 T
$ x4 t: o7 g7 g' @
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去表达,去捍卫自己的利益。
2 \) ?7 n. @5 r% U
! D. W$ b# ^' {我告诉青青,比起思考别人能否理解接受,她更应该去问自己开不开心——
: w9 f& p! P6 g+ A
2 k. @. ]! \* {" j! S+ y这些年来,自己在借钱上帮过多少人?
8 v3 h: t, W9 q: J2 O# G' g; x8 k- ?' p3 R* s, {; d
吃过多少亏,有多少委屈是自己默默消化?
9 J) m( m$ X/ U; J. y# n, a" e3 j
' Y `4 |! [) {你这么体谅别人,别人曾否体谅你?
$ ?6 u/ N3 B4 V# K+ D5 ?* G7 T* S0 b7 f
9 g3 p' Z+ ?( ^- `8 g( H诚然,这些问题会越想越憋屈,但与此同时,人也会出现另一种感受:心疼自己。
; f, U: |5 ~- R4 s1 Y/ e6 t. @5 Q: o, k2 I Y
然后,人才能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这一边,逐渐加深与自己的联结,下定决心去为自己争取。
5 k; x# [7 c$ N( Z5 a5 {4 B% s0 H- k3 i
到这里,青青要做的事情便只剩1件:在博弈中,多坚持一个「回合」。
, k& x( c! o& `9 I3 |0 |: L
5 V4 ^% W. B8 _' g; |利益博弈是一场拉锯战,你说你没有钱,我说我的计划不能被打乱,双方一来一回,就是一个「回合」。
" ~( N+ S) D; w/ N \
3 f4 \% c0 f7 v; }' U你越能多坚持一回合,能争取到概率就越大。
8 x3 A, Z" m/ r: S+ U
* C" V2 Z4 e) B: H0 p
而每坚持一个回合,都是需要力量的,与自身联结越深的人,力量越强,越能坚持到最后。
& G( {$ j2 b# {8 i
: f( [$ Q S' V3 M y(无法开口催还钱的人,由于力量更加薄弱,无法上场与对方较量。)
, s6 d2 R/ H8 L7 f6 r2 [4 q
5 p' ?1 |$ L9 N6 C* }% x5 l青青无需逼迫自己一定把钱要回来,而是提醒自己,尽量多坚持一个回合,多为自己发一句声。
9 k2 b+ _2 j( A: |' N
( a1 ~' x! V" L" q% B最终,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当晚向小P要回了钱!
& h: Q* Z; q1 F. q1 h7 _" [- `; v+ ?$ d; }4 ]0 P
不过,当她用同样方法去问另一位没还钱的朋友时,却没有成功。
1 n- @% o* t: g- v" i
; Z+ x. Q3 ]* L0 |! |! d% T这很正常,毕竟博弈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4 U: v9 i5 u {0 q; e# g) V' N
) A& \1 d5 u- E# E# c其实,催还钱有两层用意,试图把钱要回来只是其中之一。
! c, @" `: B: \6 _# `) M" v
2 f) q \% F8 }( A; t F* [更重要的一层是,青青在催还钱的过程中,去学会心疼自己、为自己发声、争取利益。
4 e6 d/ f8 f# k
! ?5 x, k9 S# C8 x# W: O$ Y这是一个练习和成长的过程,只要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未来就必然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 }) V8 h/ R! A6 P
9 I$ w. O) k R1 c: a: f2 a2 W生命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被冒犯、利益受损、无人理解的情况。
) O) _- \) z, }2 f( C
1 L7 P7 c/ a O$ |; i3 ]
希望在这样的时刻里,你能多体谅自己、心疼自己。
+ q+ v+ ?# Y( P' z T) H. d0 K: ~' _3 W/ E9 y' X. a
然后站出来,保护自己。
2 m( w( Q) Z- i! f
/ x0 l. W4 P8 b0 c( p' W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