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很多人在感情上,其实是一个“巨婴型”的存在,无论是在哪种感情上。
4 o/ Y+ ~2 Z7 q/ y3 B' i }6 R
$ N9 i# V5 s! @9 D% [* z8 B7 g& y" g/ o( ]6 a% Q4 c
例如之前有一个女生和我说,她从小到大处处受父母管教,任何事上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 x6 d4 k% ^" N6 I% z
! {& l* F: z u: E- w长大后交了男朋友,交往中的所有事情都会事无巨细地和母亲说,就连男友求婚,她想的都是要让父母决定。
0 V% y. s% |8 c0 v- Y3 V) S% Z5 |! s' V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其实这种就是一个人在感情里扮演着“巨婴”的角色。
# B$ \9 `$ \9 z! }$ G. p' U% O( v. n
& b! G. t7 @" E. m- m2 I2 ~% c01
, G! T3 \- E/ A, R( ` “巨婴”
9 G. u( S' \' B9 B; T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巨婴”。
, _5 A( k/ h) F1 D9 s$ q$ \. f W
一个孩子出生时,他没有自我意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人,也不知道自己面临着一种巨大的恐惧,因为在他出生以前,有一个温暖的环境,不需要吃,不需要喝。
0 o! C* E, Y" B- h9 Y
! N; U! r# I8 P# D
在最初没有自我的阶段,他无法对周围任何东西产生情绪,因为对一个婴儿来说,他只能意识到自己的内部需求,所以外部世界对他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P+ D. ?! L) T4 I6 c( Z
/ q9 U/ s' n ~9 I
例如,一个人说:“我们只要过好自己就行了,不要去管别的人。”
: Q7 X: A4 K$ r7 s7 H3 s6 V
* J. E$ c6 }; a# Z6 }8 ~; h& y' T能说出这类话的人,就算他是一个成年人,那他依然只是个婴儿,更准确地说,他只是个巨婴。
]0 c7 m. M8 W: ^0 Z% C: e3 W2 g4 l
巨婴终其一生无法理解外部世界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精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需要他,这就是“巨婴”型人的思想核心来源。
+ S! L1 H' U! W+ @% |- a
6 Z, x, O2 T1 V9 c# n/ v( J: {因为母爱对他来说,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无条件的。
" D$ b# y0 G! m L/ i o
5 ]( z. v2 B* S: z比如,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赢得母爱,但这种无条件的母爱有着最致命的缺陷:这种爱,它是消极的,也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
Y# K; B9 B) }& G' U5 P2 @5 `. H# e$ m6 S3 `( G8 ?, f% s1 \/ X
大多数的婴儿是被人无条件爱着的,直到他第一次从“被人爱”转换成“爱别人”开始。
% @/ K' Q* j! q b m4 y* t
, r- A: u* a( J
回想一下自己生命当中,第一次想给妈妈写一篇作文或者画一幅画时,又或者给家里洗碗等等,这时就是一个婴儿第一次尝试从“被人爱”转化成“爱别人”的开始。
, W; E- m. k* T9 a+ H
/ H* z% N: R5 S但这个阶段会持续很多年,有些人一辈子都完成不了这个阶段。
" N4 i q0 Q8 y; f2 E
' e% z5 Q. r& I" s巨婴就是这样,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一辈子都在企图被人爱。
! ?4 w# y! p' L+ T6 z! M% @
- [7 g; X( x3 N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比获取别人的爱更重要的事了。
" }+ Y/ E. P( G7 ]" |: h" y3 N+ z
, X, {3 C* l2 g- r& V( ^, X4 t“巨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永远都只会在等待别人来爱自己,而不是尝试去爱别人。
7 i! u- k) e/ o/ ?# @
( X" u* [0 g# L* C1 X6 Y j
所以,要拒绝去做一个巨婴,因为爱是双向的,学不会爱别人的人,是不可能被别人爱的。
6 q7 X! @! X" x; W( s2 k
. C6 V$ z; X O1 X+ Y
先感受别人是怎么爱你的,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回应爱。
: H2 [2 V) N. y6 M/ T' i
9 N* Q! \8 z& I6 W n! b6 V! t& T不会爱、不懂爱,就尝试去爱,跳出自我的世界,也跳出“爱是无条件就可以获取”的框框,先付出爱,拿爱获取爱。
$ @1 t9 o. Q0 z; ~
" \1 i- h" W( v% t5 f# C* Q02
; a6 d4 T; u# k( F4 c6 E* Z7 O9 ]0 S 幼稚的爱,成熟的爱
$ @& A d; O+ j
4 W) @5 C% G) ^0 l; P' m讲完“巨婴”后,接下来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幼稚的爱?什么是成熟的爱?
+ L8 E4 C- F$ J& v
g2 k! K7 m* n7 T0 k
以前很多女孩子QQ签名上写着貌似很牛的一句话:
7 @9 j, P1 L* {
4 M$ I4 [. B. D9 C& I* h6 a. A2 D
“不爱我的,我不爱。”
' c- { f! s# N6 W8 G3 r; c: R( t- _2 f6 E) N
用这句话的人,同样也是停留在婴儿阶段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只爱那些爱他们的人。
) n O+ N& q# I7 B+ C+ H3 W" b0 q7 {
$ P; D" I0 H# O7 r& c7 r3 x0 o) S这时很多人会莫名躺枪,曾经我也是这样,在2005年左右也用过类似的签名。
% O% T% x& ?8 z% C
* G# ?& ^9 v6 ~! T9 R7 `' K每个人都是从这个阶段发展过来的,这就是“幼稚的爱”的阶段。
, o3 Y( T' l, ^2 z. k9 P( d8 W6 R2 Y/ h
总的来说,【幼稚的爱】是“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 X5 W2 e8 t( h. ]. H. r8 S! t9 U* h& @4 n) j) ~( C
不知道在看的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 a; z; H; V# f
; R: x3 A, p' k9 H! Q2 h当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付出了很多,甚至帮他做饭、洗衣服、照顾他的生活。男生宣称说他爱女生。
- m& h' F/ S( a5 V$ } |, T7 u# M
6 k# Q4 c2 [; _- c: v; `) e$ P
但有一天,女生累了或者做了别的事情,没有时间精力照顾男生,男生就会说,这个女生不爱他了。
6 z: G: }$ g! X. D; w4 } I0 Z& v% ~
( }( J+ d3 v7 a7 p: o& @ V那这时,这个男生的爱就是“幼稚的爱”,因为他对女生的爱是基于“他需要女生”的基础上。
3 O; R5 Y8 A4 ?- c& N! h& c/ n7 z! ]/ k! y" A/ o
相反,对女生来说,女生需要的是男生的生存资源,需要的是他的钱,需要的是他帮女生搬家,需要的是他接送她上下班,带她出去旅行等等,因为她需要男生,所以,她对男生说“我爱你”。
8 |6 d/ K1 c5 E- t7 i4 w# R
$ h0 C- M0 O+ z4 x
但如果出现另外一个男人能给她提供更好的需求,能帮助她实现更好的生活时,她就会离开那个男生。
# q/ h5 R( t; _1 x5 W) f
+ F4 L. e1 u. K& p7 v她的爱是因为她需要,这同样是“幼稚的爱”。
0 B/ ?6 V0 Q) `' Y4 e) ?% t% l
: X- j& {9 A J6 I
巨婴阶段,也就是幼稚爱情阶段,最残酷的本质就在于一个人对对方所谓的爱,都是建立在他对对方的需要上,只是需要这个人,并不是爱这个人。
' v5 z( c; _* r% M g- w5 i' P! c+ W# ^3 k" B! d- \
【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 y, ^ `, W; x8 x8 p5 |( j. t9 A& y4 Z
看起来只是简单地调换了顺序,但是它们本质上截然不同。
& W7 L! |/ N6 T/ G- Q1 v! [
! V: b8 @2 p! t可以理解为,“我需要饭,是因为我饿了”;
# Y' A! O* R, [+ \8 i/ ?! Q9 M& @& {7 H, Y4 r6 d8 Z
“我需要喝水,是因为我渴了”;
' x$ `7 Q( Y& }1 A) b- A
/ F* e$ O, |, V) y( G0 V$ X“我需要你,是因为我爱你”。
+ o4 x8 \/ F* `7 M2 ?
8 q7 v' j" M; g7 t8 }; O! v我们对一个人的需求并不在于对方能给自己多少钱或者别的东西,也不在于对方能照顾自己的生活,仅仅是因为这个人爱自己,这就是【成熟的爱】。
) n$ x5 q9 Z/ n
# n3 e9 ?7 F: R7 n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分辨出自己对异性到底是【幼稚的爱】还是【成熟的爱】呢?
% \( S% s* X0 W. i+ N
& F2 Y- q+ l! m0 J7 z
首先,一定要找到自己当初喜欢这个人的第一感觉。
$ t$ b. {3 S( g0 {% d; {; e4 Z- v! c; J! W5 }4 U
要了解自己是在什么时候想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伴侣的。
' T6 O3 m+ s4 r- `' m+ f
3 P* E8 H: t5 W+ i. n如果,最初是因为这个人给了你与其他异性不一样的感觉,你才喜欢上这个人,那这就是【成熟的爱】。
/ W/ q& _8 t- D5 Q! m6 d* \$ [- c! ?
但如果发现对这个人最初感觉并不深刻,只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们才想要这个人成为自己的伴侣。
1 z" Q& | P5 g; w; E! A% f( D' u5 P, E. b. @) n$ s
那这就只是因为“需要这个人”,才觉得自己“爱这个人”,这是“【幼稚的爱】。
0 _* s. i5 L+ `$ b/ P1 n- U5 H2 ^% Y6 i" y1 \$ H# s
那怎样才能学会【成熟的爱】呢?
" J* y# o8 V! }$ y A3 {$ M
# U- n8 J+ M1 y6 a& s6 z5 a这时,就需要我们脱掉自己“巨婴”的外衣,不要去“要求对方能给你什么”,也不要从“对方给了我什么”去考虑对方值不值得爱,而是要从“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特质吸引了我”等无关任何价值需求的角度去考虑。
2 S; z1 r* L6 W. Z+ X, F, q; x6 t
7 i$ |% U# I/ w
03
- N& Z) ~) W* j% m# c 父爱与母爱
) V8 x8 ]& Q3 W* i. _* f* t5 D% \
. q) ~3 N$ }5 z. W( ^$ D8 X
1、【母爱】
; a3 u# _$ N. c3 b- {6 E% p, q3 s0 v/ u# Z) k+ P
最后我们必须要了解【父爱】与【母爱】本质上的区别,这是“巨婴”形成的关键,也是“圣母”形成的关键。
$ p/ S# y% P' U) h6 e
1 m" W/ h9 s& F- Y8 P我们上面已经谈论过母爱,母爱从本质上来说是无条件的。
n& |& p- e% \* @; N7 o2 E- d( s% t$ ` J" [4 ^
母亲喜欢自己的孩子,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满足了一个母亲的任何特殊愿望,仅仅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 e4 O% F4 _1 ^1 y+ W" ~1 u6 p3 b6 o, K8 J: V( h Z" i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成长的时候,我们依然渴求母爱,但是我们开始渐渐对这种无条件的爱产生怀疑。
# H* ]4 p6 X/ y4 K+ x7 x+ Z4 ~
. t2 V& \% R3 T5 J1 F
为什么会怀疑这一点?
6 X5 }: D" C: f7 H9 e
b5 [9 \: ^- y$ U% l8 L1 i
因为,“我被人爱”是由于我让对方快乐了,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j# w0 z$ Z% Q, l5 g% }; o, D, F+ A( \- b9 z# c+ ~' J
归根结底来说,“我不是被人爱,而只是被人需要”。
7 W/ a2 W9 y, O' E% Z. V2 i4 O, s
& Q7 M- l t9 b6 W& D* }
也许大多数人应该都获得过母爱,这是很正常的。
5 q2 I: I y7 F8 y1 w9 V3 s) ^$ L
5 A" U) d3 |% l. `2 V' h
如果没有获得过母爱,他一辈子都会对「母爱」有所追求。
: p1 r$ v6 A, s7 y* H$ ^
v0 P' t+ e1 T2 J; z, W很多人最痛苦的成长,是有一天发现自己不是被人爱,只是被人需要。
6 b, a, m: W* k9 F* W9 P
3 o' J! `6 ]; X7 Q6 W
人都需要在幻灭当中成长,现在遇到任何的失败或者痛苦并不可怕,因为现在的所有伤痕都会让一个人成长。
* Z ?" E9 X, ~- a) b
( K9 n3 Z7 @8 z$ ~! q7 C
2、【父爱】
. \5 @ J7 q; B% i( N
8 o' U/ I& D: {母爱的本质是它根本不需要一个人做任何努力,它是无条件的,但是父爱则完全不同。
0 ^ P0 ^! F# T; B8 G0 U0 x
& ^; t1 A9 u/ E; K8 P: E如果把母爱比作大自然的话,那父爱就可以讲是一种社会性。
: R8 {4 o: C/ [/ t% c5 L' s9 `
在最初的时候,孩子与父亲没有什么联系。这个阶段,父亲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在后来起了极大的作用。
6 C) z2 O- l: |, {( _0 j1 W+ m. C& \$ }0 ?7 H$ r" r0 x) O" i
因为父亲代表了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纪律等等,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 y7 ^# ] R$ f, i
' E+ R4 i7 Z+ W5 e0 b
这段话理解起来有难度,原因在于我们国家中有很多典型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扮演得并不好。
2 u5 T7 I2 n6 b% J2 X7 Y
( c$ Z' d% @; W$ c因为很多父亲其实并不负责任,他没有能够承担起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 Y, e* L2 I' p9 w3 l
& {1 E- b% f; f: u/ f3 h
很多人都在补课,在为未来补课。
( x) n# V6 X1 U. z; u
! T; m. U& ?! O1 _7 o0 K* ~7 l很多人现在买的单都是因为他的父亲从来没有真正地教导。
8 J. Q7 C1 S- ~- R9 ^! j4 E# z1 V- v" I5 Q. c0 u# Y- s
有些事情不是说父亲揍一顿就有用的,因为父亲没有能够真正地帮助孩子理解社会,没有帮助孩子理解我们人类创造的种种社会性产品,例如法律秩序、文明纪律等等。
$ y8 H$ E+ N" D1 t& C' r1 A/ ]# B9 G* y( w" p& M( |' q
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缺乏自律的一个人,因为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我非常强的指引,我在小时候接受母爱是远超于父爱的。
) a: w$ ` S2 Z0 B4 m
% }# |/ k* b" i8 s( V
这也是我们国家传统家庭里面的一个巨大问题,好像父亲与孩子之间总是没有太多的沟通。
. j, m7 e t0 t- \
6 J" H* a P0 e" J3 p: M" e3、父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
! W% v, j" W. n5 {$ [9 W# i
- Q+ u- H" ^5 U* i6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母爱是无条件的爱;
$ `2 J- B2 E6 ?: w
~& t: S s, O+ Q1 z& B# F父爱的条件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是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是因为你与我相像”。
. g$ d$ C. `# T: Y9 ^+ m8 `
# w$ p# Z4 L; k5 Z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有条件的父爱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9 q3 z& q2 l4 t2 V9 b) c. K1 Y8 T: q
父爱的消极一面在于必须靠努力才能获得,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2 o4 J3 n. E: X R% D( k T+ |" z& [- x \- d) s
父爱的本质里“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 F; H; O" i) c% `' [
7 W2 m0 R3 j( F4 e* B! U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很重要,不过它的消极一面对人的影响很大。
5 w% V( t! V) g, f R' f3 b* `9 D( N8 R
在我们的文化中,父爱被无限被放大了。
6 l% f$ q W+ n* C, S5 o
/ o, A1 m6 @/ A, N
为什么这么说?
$ L$ Z1 `$ r* ^) y
8 T- u! k$ l# \# `3 P在我们国家,男人在主流文化当中话语权远超于女性。
7 u4 `7 J( a7 F7 ?
/ \0 n D; m* p2 D2 \
我们传统文化中,常常强调的“孝顺”,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父爱的体现。
( z9 P8 |: V7 a" j( q
r+ m N) ~# {2 F1 s
“孝顺”在于让一个人顺从这个社会制定的伦理,让人们无条件地听父母的。
! `2 R- E# h1 d5 G; p1 h: S
7 j- X" g- c" B所谓的这种“孝顺”,本质上就是一种父爱的极端体现,我们国家每一个小孩的成长都是在挣脱这种传统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8 u3 n+ ]" ^6 }; w+ X* U$ Q! U
" w) {: D! X% U5 H4、母爱和父爱给我们的影响。
* J) m, C& o/ @# |
% B( T; h2 c* U/ t
一个好的母亲能带给孩子安全感。
# s U+ \& L" m8 }/ x& m7 i% y6 A8 s$ S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爱自己是无条件的爱,自己是不是有充足的安全感?
" k8 @0 z1 }# r, m6 d2 G B
% Q' F7 W0 o) ^& L当自己获得的这种爱是不会因为考试没考到60分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找到工作而改变,只要自己还活着,这种爱永远会给予自己安全感。
: i( h+ G! X) ~: D9 h$ M0 s- {
* B n6 x5 Y1 ^) _5 w3 _好的母亲根本不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她应该相信生活,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 Q2 o N2 l) M1 L# N9 n7 D7 U/ x
很可惜我们很多的家庭中,母亲都企图操控小孩。
8 v; `) X' n" M( I
" i1 l& Y* d \) X! ?
特别是有一些男生的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溺爱本质上是一种操控的体现,与这种人谈恋爱就得跟他母亲争抢。
8 a+ X2 t) G) J* q" n; F& m! d6 I
) ~, U! J- f& p7 r争抢的本质在于与男生母亲战争,这种战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与这种人在一起太没意思了。
3 g, o2 Q# b/ P1 ?" q Y
! n/ W; ]: \) h( v+ k
父亲的责任与母亲是完全不同的。
; K, y, I E3 o8 z9 s
+ H! F) i( j' H8 R4 V& ~# c$ S% h
父亲的任务在于,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这种责任只有父亲才能指引,因为符合我们刚刚所说的父爱的原则。
3 T* f" S, i6 E+ n8 q$ X: g% h' k# F+ |5 e/ w) G, x y$ |
父爱的要求不应该是咄咄逼人的,也不应该是专制的。
" V/ h4 _. G# \
3 v0 d( O! w2 i% p很可惜,我们的传统家庭中,很多人受到了专制的父爱,就是父亲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不能提出任何意见,提出意见就是不孝顺。
3 A0 j2 ~ s. s5 F5 J7 z i$ E3 u+ W, y& [$ T: t8 G# Z
父爱本来应该让孩子对自身的力量产生自信,最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去打击孩子的自信。
; c5 L1 e/ g5 H& O8 k" G' P
+ [0 G0 o9 i g0 a3 G$ }& b专制的父亲,加上溺爱的母亲会摧毁一个人。
n% e- o, [- d7 W! g
/ J. H0 ]# j' U9 t; }
04
6 ^& p' t, s9 j 【巨婴】与【圣母】的区别
7 t! A- r. i& S1 w
t+ V+ x! L; A2 n5 J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应该接受一份母爱、接受一份父爱。
7 Q* ~+ ~7 i, U6 U! t+ ]; h5 k" P9 {# M/ |4 R6 Q
如果缺失,应该自我教育,让自己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去追求。
4 J/ R1 ? a( P5 {8 b- x3 g% A
" \0 ~2 C0 E( a7 g$ |- @8 q1 Y( |我曾经说过:
1 m% x' n/ d6 P; ]% x" w \
8 D; | I7 c& {5 n3 n+ J. e“生命就是一场旅行,一个人一开始缺失了这一部分,这个人后来就会去追求这一部分,等追求好了之后,才能够走向下一站。”
: X8 u. `: ^' C ~6 ?3 z
7 b/ E! y3 v( F+ p% I/ Z/ g7 Y成熟的人需要父爱与母爱的支持,他最终会脱离了父爱与母爱,因为他在自己的内心里面建起了这两个形象。
+ b. m0 t$ O- t3 ?
$ R' P' E7 O$ u3 K: H我希望所有人能够理解这一点:
4 R( `/ e4 D3 ?( O
! T, {: z9 c+ y在自己的内心中,如果只发展母亲或者只发展父亲的形象都会成为一个有缺陷的人。
9 ~1 V; ]8 A' [
% @9 j. k2 y* ?"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形象,这个人往往会变得缺乏人性、很严厉,甚至很专制。
9 ~0 R8 @0 }1 ^1 T; m- q# j, ?" q: j8 Y5 O( L) c
如果一个人只发展母亲的形象,这个人可能会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可能会无条件地去爱人。
* S0 x! B5 i1 a3 ?2 Q0 G3 k
" n! ^5 `3 B: y9 C) T/ x% r/ @很多【圣母】的来源就在于她在内心只建立了一个母亲的形象,丧失了自我判断,丧失了对别人的判断。
/ v* J8 X1 l9 Y3 y' c9 A1 o* A; f; F% E
, w$ ^* |; p. J( D% d; [5 L7 B; \
她对别人没有要求,因为母爱就是没有要求的。
# b7 B' `/ |% w
0 o+ W1 x9 K4 ^5 H: k Q" ?! _
“圣母”就是指一个女生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女生像一个圣洁的母亲,总是对别人不断付出,然后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
, Q0 t6 n2 V! q6 l% {- x' l2 y( {. e" l: C, O" {9 {: M$ Q4 \
这些症状,对于自己或对方而言,也都是属于悲剧。因为在这种不断的付出当中她迷失了自己,而且有一句话叫“大恩如大仇”。
s+ D: k+ N- H* y! C& t4 p) ?
/ ?/ h' r, e. b' E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太大的恩情,其实就是一种筹码转化。
4 C V' o6 ~0 P6 c; L
9 J( j' i& j: C2 X/ S; u% T
在这种关系中是最危险的,因为阻碍了自己的发展,阻碍了自己能够产生独立判断的这种可能性。
( _# P/ L/ } }1 G9 B
* l' I# _1 O: r0 h同时,也让对方陷入了这种溺爱,永远不会从这段关系里面得到发展。
: T5 K; C! b8 o$ |8 d
2 y3 o# R1 n3 w% q' b
人从“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发展到“与父亲的亲密关系”,最后达到了一种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与成熟”的基础。
8 X) D+ J7 z- |
& F# y/ W6 N3 m* l5 F' R如果人不是这么发展,可能会出一些危险,可能会导致精神病。
" C- F* r( A7 ]4 \
! `2 ]* C* _0 B1 \+ p& Y+ r有的人在成长的环境下会迷失在母爱当中,发展成为一个非常依赖母亲的人。
- w1 W+ m$ ~6 c2 q$ [) y
6 D$ N: ~0 N4 z
这种人往往孤立无援需要保护,这样的话他可能不会获得父爱的特点。
+ j5 w0 z/ X+ F% |: ~; E5 x
0 ~6 j/ V; Y- e比如,纪律的独立性等等,他可能就缺乏父爱所特有的独立性。
/ _( d- _$ f( r0 z! o2 p) S: a$ K
8 ~- m- U* l7 _ u: E- x这种人企图在所有人身上寻找母爱,最后会转化为在女友身上或者妻子身上寻找这种依赖。
' E. u- a: Z" m) C
8 n3 P7 B( E, e& l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环境当中缺乏母爱,比如说这个人的母亲冷淡麻木,父爱就会占据上风。
1 R( ?& q" J' h8 B* W* P% C
+ r. {) C, o! |! r3 h7 ?
如果在心里面只建立了父爱的形象,这样的人会无条件地只服从于法律秩序与权威,没有能力得到无条件的爱。
: ]- d; w2 d/ W M0 q. f
8 I8 ^( ^' y4 l+ G9 q, ^我们可以经常在一些纪律性或者组织性特别强的团队里看到这种人。
. `- U1 l$ h0 w7 K
+ T7 o1 S) o4 p" K( M
总的来说,【圣母】来源一个人只在自己的内心中建立了母亲的形象;【巨婴】的来源是在于一个人在过去的道路上仅仅沉溺于母爱。
+ _, c7 M1 ~. D6 w( p( Q: f
' S% q3 x$ `4 K( Y& d L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爱我们的和不爱我们的,其实能产生这样的感觉都是有一种【关系】在。
( P# l' {- a4 \( k1 a, @) E7 N" U9 u& r8 ^
人与人之所以会在意,会有“爱”与“不爱”,都是【关系】从中作梗。
. F0 S% y1 s* f' z; [
" s' o6 \" W* c' c/ k
如果一段关系想要能顺畅地走下去,那先学会爱别人,拥有爱的能力很重要。
4 l# [. ?7 L9 ^6 u# J) ?, J
/ K/ x3 F) }% H, d
当一个人学会脱下“巨婴”的外衣,开始尝试感受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的所有【关系】,那就说明这个人在改变,在往“成熟的爱”迈进。
* m, X1 `0 e4 \, O$ |
7 @% k- p# Y/ d3 K) L) x7 M2 _8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