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 o& J& L- m0 L% g7 m; X三、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的性质与仲裁时效 + ]7 G3 g" q, N. a 6 O8 A" k3 R( y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是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还是属于对用人单位的惩罚。这个二倍工资差额的性质问题直接关系到仲裁时效问题。7 m0 D3 Q, O: p5 T
& S6 e# B: k2 R. R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c% H4 u, _. ]7 |; o
0 r ^( O" g E2 ?/ V5 M; H" l8 G+ \* V+ r1 m. V
第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粤高法〔2012〕284号)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超过一个月双方仍未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要求支付二倍工资的,应予支持。”/ A2 n5 @' I3 Q& F5 I- b f9 I& y5 K9 V
; B I& K/ e& N* Y% i3 U & w5 a* V1 J( W% p8 |0 G0 g$ }第四、《北京高院会议纪要二(2014)》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未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继续工作,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三款、第八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在此情况下,因为用人单位对原劳动合同期满和继续用工的法律后果均有预期,因此不需要再给予一个月的宽限期,原劳动合同期满次日,即是用人单位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之日和承担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之日。”6 ~7 |. v4 Z; ^- e
: }7 D0 d; l) u$ V# _ n- l
该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期满后续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再给一个月的宽限期,因此,用人单位最长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不超过12个月工资。而其他地方意见则认为仍然应当给予用人单位1个月的签订劳动合同宽限期,用人单位最长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不超过11个月工资。 5 e: P) k1 t9 Z 2 z, a/ x3 L) H十六、劳动合同期满存在法定顺延情形,法定顺延期间,劳动者能否主张二倍工资 5 q% Z: J; k3 O# R9 o7 ?' P 9 k Z Q. k. l9 y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工会法》、《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期满自动续延,主要有如下八种情形:+ {6 c1 }5 P9 F5 P
5 w: l4 Z2 S% {) _* n第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y( v3 }$ X+ J: n% b3 f* g第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9 W" \8 ^4 y; d2 y. @( y - Y, q* Y3 E# q# {" X( s第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 J5 M- g$ F* q; d/ ^' \; |* }. D, Q6 u* [, Q7 p
第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7 y: l$ ^; r" n$ P7 e9 U2 ?* P& Y3 p0 I0 h* A
第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0 |' b3 g! Y4 C ^2 l4 O8 R/ H; q( @$ _9 Q) y; |第六、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但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4 i) j. _4 ]6 u6 w* p
' ~$ x6 j1 H* M" m" Y$ v4 j
第七、工会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任职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工会法》第十八条规定: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7 ^$ m6 M- }" Q+ [' q
! h C: F S3 w" h0 }
第八、职工协商代表在任期内,劳动合同期满的。《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通知》规定,职工协商代表在任期内,劳动合同期满的,企业原则上应当与其续签劳动合同至任期届满。职工代表的任期与当期集体合同的期限相同。 5 L) T" S4 C2 i# @$ X# S' Q8 I1 V. N0 l/ q) E& ?1 h1 f R
$ n, h' ?, H9 Q( [" W
对于具备上述劳动合同法定顺延的情形,是否还需要续签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能否主张顺延期间的二倍工资,实践中存在分歧:0 S+ q6 V! Z% E/ f2 O
1 K" v3 l3 v) j5 ~8 V( b
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立法本意就是强调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或者期满不续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只追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结果,不考虑原因。法律也没有特别规定这段期间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即:法律没有规定例外。因此,劳动者可以主张二倍工资。. W9 U% n3 \4 |& O
/ E4 ?; T9 ^, {另一种观点是,法定顺延即意味着劳动者在特殊情形下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在该期间,仍应视为双方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无须再另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符合向劳动者倾斜保护的立法宗旨。因此,劳动者不能再以法定顺延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向用人单位主张二倍工资。1 v) Q* h- v. o# y& I" t' N
/ J( j# Z; d. W2 L' M$ T对此,笔者认为,法定顺延是一种法律拟制,既然为法定的自动顺延,自然无须劳动合同的另行续订书面劳动合同。因此,笔者支持第二种观点。9 e: Q/ k7 P; p1 Y: g; P: M
- X8 R9 K! n( W2 D: j8 g' l- {# Z# t b0 Z$ `' B, n, o
对此,有些地方进行了规定,这里汇总如下: ; L1 d: T6 A% e; t$ g$ @! H! o( c. N) s
第一、《北京高院会议纪要二(2014)》第三十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情形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故在续延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故不应支付二倍工资。”' [! {( V7 o, r
第二、《浙江高院问题解答(2012)》第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关系依法延续的,在延续期间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不予支持。《江苏高院指导意见二(2011)》第4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依法续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续延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每月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7 E' ^! e, |/ g; Y0 ~9 g
2 A1 O' W$ a+ S1 {
第三、《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指引》第六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因劳动者具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情形而导致双方劳动合同续延的,劳动者要求续延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不予支持。” ' I r) ?" Y* r) W% F6 E' V8 Y7 n ! z. H+ d x9 }" m; \1 ~, K4 x. i: e# V, ]/ E
十七、劳动合同约定顺延,劳动者是否可以主张二倍工资3 t7 Z: I. p5 M
+ n5 ]) P# E5 E& G2 u7 i
所谓“约定顺延”情形是指用人单位与员工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即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自动向后顺延的情形。 1 j: ~9 |9 o( X8 K5 A5 y7 g5 i. d% j; l% F
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没有及时续订劳动合同而承担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风险,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类似“在合同期满前,如双方无异议则本合同自动续签或者自动顺延”条款,有的约定了自动顺延的期限,有的则没有约定期限。 3 _4 l# _- ^8 A( Q& {: v/ M( K" A2 G! z8 P3 b" `1 W
对此,用人单位是否支付二倍工资呢?9 ^- y, }9 H3 m6 _! \+ S
8 o& {, D+ r% k ]% F3 P+ X6 [: p" ~: M7 U5 d6 e9 m* ~
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约定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无效条款,因此,此种情形应视为劳动合同已经续签,劳动合同中的自动顺延条款可以取代新劳动合同。 / Y3 g+ |" e0 @' |* m. o% a5 Z( M+ G; ]# o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合同可以分为固定期限合同、无固定期限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此类约定劳动合同并不属于上述三种劳动合同之中的任何一种,特别在没有约定顺延的期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超过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类型,因此,此类“约定顺延”的条款是无效。 / D0 K* _3 t' e * `0 U. H) o. X/ N: v- T4 y+ y- O2 E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双方约定了具体的顺延期限,则应当视为续订了一份新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该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为合法有效。劳动者依此主张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如果没有约定明确的顺延期限,则该合同的期限是不确定的,有违《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类型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的。劳动者依此主张二倍工资的,应予支持。" Y# H/ {3 k6 O3 Z8 E8 y
: I; h/ @9 | P9 q- x* {& g+ m8 \
对此,有些地方对此进行了规定,这里汇总如下: u0 d0 F* A! D. x+ [1 U$ F ( `& F6 ^2 E& E! Z7 ]& F$ z+ \! ^! z2 c: W h. m
第一、青岛中院在《会议纪要六》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双方如无异议,视为自动延长劳动合同期限×年”。合同期满后,劳动者又以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向用人单位主张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 ( V, f4 p" ~: m- f- n第二、《北京高院会议纪要二(2014)》第三十二条:“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已经约定劳动合同到期续延,但未约定续延期限,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劳动者仍继续工作,双方均未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属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续延劳动合同,可视为双方订立一份与原劳动合同内容和期限相同的合同,故劳动者主张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不应支持。”1 p# y) O! z- b/ I/ a" x8 i. B
* j. I' M* `) U0 I ?0 |4 s第三、《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自动续延的,视为双方连续订立劳动合同。” 3 r+ o' Q: }4 N* o4 j& n/ `% {/ o. {0 I
第四、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2014年)第七条规定:“劳动合同中约定“合同到期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视为原劳动合同期限的延长”,双方实际履行了该约定的,视为双方之间订立了新的劳动合同,因此,延长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能直接终止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应予支持。但劳动者以延长期间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支付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 & A; H, L* x" e" v" L' ?/ l) M& c( w* ]) ?# v
! e) i, x" i- e# d% q《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定义务,但有时候,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责任不在用人单位,这包括责任在劳动者或者第三方或者不可抗力等情形,此时,劳动者能否主张二倍工资,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 " Y1 _. U* b* f# _% m/ K. C ' y5 {8 n0 h R. M; W/ b/ p1 H! M: D
一种观点认为,二倍工资罚则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只要客观上存在未在法定期间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这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也可以看出,前者的用词是“未与”,后者的用词是“不与”,前者强调的是客观事实,后者强调的是主观过错。; Q) G: j$ S2 p/ ^3 f
' G: S7 t/ ~# t
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应做限缩解释,应当考虑签约时的客观情况,当事人的过错来确定,免除用人单位承担支付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X) ]) \* H2 B5 ^1 K& N% W
4 c( U E' `, t) F* N/ o4 m: g! k( B笔者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双方当事人都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这两条确定了劳动合同订立和履行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全面履行原则,它们贯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始终。因此,如果能够证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已经尽到诚实义务,用人单位不存在过错,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免除用人单位承担支付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u& G' L' T9 u5 Z
5 O A2 Z. a& c
对此,有些地方有相关的规定,这里汇总如下:* s: l; V" L% W% W, R/ O. F6 ]. f
& t' K" d: I+ F6 \
, G1 O1 m Q P( k. ]; R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既然在法律上已经“订立”,则双方之间不再存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劳动者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就没有了事实依据。而且法律已经将该种情形不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已经是对用人单位满一年未订立劳动合同的一种惩罚,如果再适用二倍工资罚则,对用人单位不公平。; D D8 ]: H/ H
$ j; L6 Y1 q6 d, H2 y& ^
7 R" N# y: M. k3 [- H5 G另一观点认为,既然只是“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且法律要求用人单位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说明双方之间事实上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仍然有事实依据,否则,有违《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0 i" N, u0 [3 u. z0 h! |/ {' s J7 }" r, b) J0 x8 O
; i, P s' I# y6 j6 w- Z
笔者支持第一种观点,既然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视为已经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是一种法律拟制,就表示双方之间劳动合同已经订立,法律拟制是法律上的常见规定,任何人都应当遵守,劳动者再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二倍工资,没有事实依据。至于《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该条中的用词为“不与”,强调用人单位的主观过错,即只有在劳动者提出要求补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仍然拒绝订立的情况下,才能要求支付二倍工资。, G( S. V9 w1 w# ]% p- R( K
" c# ]( I$ Z9 n7 {/ i7 H. K: l实务中,对此,已有许多法院对此作出规定。例如:《浙江高院问题解答(2012)》第3条规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情形下二倍工资的支付最长不超过11个月。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一年届满后的二倍工资的,不予支持。”又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第14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再支付用工之日起满一年后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此外,武汉中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纪要》(武中法[2008]第87号)第18条、广州中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参考意见》(2009年10月)第19条、《徐州中院劳动争议案件指导意见》(2010年4月)第27条也作了类似的规定。3 p! Y, z) n" g3 E8 J/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