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近日,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发布调整存款利率通知,在对3个月至3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进行调降的同时,明确“取消5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据了解,这是业内首家在公告中明确取消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的商业银行。 " z* g$ J3 r5 g( |- @
+ b" Z- v# [$ C# O" j
! k: l* y/ v6 R, ~1 s" y8 g事实上,除了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已有多家银行虽未明确公告,但却在存款页面“暗中”下架了5年定期存款产品。更有甚者,如中关村银行、亿联银行、苏商银行等不仅下架了5年定期存款,同时还下架了3年定期存款。 & f ?5 ^- o% O6 r
, P$ m' [! J- d( b$ P) O# R: J3 ?当银行连“锁定期”最长的存款产品都开始收缩,普通人的“存钱安全感”正在被重新定义。
0 ?$ z& s7 h1 H+ ^) }! _( m8 F( }# f) F. \
五年期存款为何“失宠”?
, f S8 w" N1 u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银行面临的现实压力与市场环境的共同作用。
; w& j# N" ^& }
1 N0 Q5 `$ w+ N5 M) S最核心的因素在于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净息差是银行生存的命脉,即利息净收入与总生息资产的比值。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已降至1.42%,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仅为1.37%和1.58%。贷款端受LPR下调影响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而存款利率下调相对滞后,形成"贷款降得快,存款降得慢"的挤压效应。
. [5 ?( b0 x2 S( X5 u3 O$ Q, S& {/ _* e' l. _! Q' w
五年期存款利率通常比三年期高20-50个基点。对银行而言,吸收五年期存款(利率约2.5%)后,若以相近利率贷出,利差空间所剩无几。考虑到运营成本,这类长期负债甚至可能带来亏损。在盈利压力下,银行自然倾向于减少高成本存款的吸纳。 & y, c8 N" X! G1 d, p" O$ Y! v$ q. _
: C! a- A& J9 \( S+ Y# ^# p( W) ]
同时,当前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不愿过早锁定长期负债成本。缩短负债期限,保留未来调整空间,成为更明智的经营策略。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下行,使得长期定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本身也在减弱。加之人民银行通过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多家大行下调存款利率,中小银行跟进调整,形成行业协同效应。 ! Q1 {7 V8 A+ _
: z3 g) l6 p4 c8 b/ f
“躺赚”的时代结束了
1 I3 `+ |9 {, ?4 k5年定存的离场,表面是银行的“成本管控”,实则撕开了更深层的经济真相:以往靠存款无风险获得高收益的路子已经越走越窄了。 * q3 F' `2 G! \' |
放在过去,5年定期存是普通人“懒人理财”的首选:一笔钱存5年,利率比活期高3-4倍,几乎零风险,彼时,“存钱”=“安全”。 ' q1 T. Y3 I; z
6 O( k+ Q7 I; @
但现在,存款利率跑不赢通胀,长期存款被取消,意味着“被动理财”彻底失效,普通人的“财富安全感”正在重构。
8 r2 p9 A+ ^; k( {- M
# f" E$ l% ? i7 n- X1 k/ ?& \& R据某第三方理财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存款搬家”规模达1.2万亿元,资金正流向基金、保险、黄金等领域。这不是“跟风”,而是普通人对“财富缩水”的本能抵抗。 ! i- a! S+ B& S6 ?% _; ]" N: P! Q0 k
& d3 U2 V; a2 m% K8 w5 l- B# X
2 d4 m% L: ]+ J Q- H9 `
普通人的钱该放哪儿
5 Z7 U& `1 \* U! f, |8 k1 e; R) q五年期存款的退潮,本质上是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自我革新。对普通储户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促使我们打破"一存多年"的传统思维,建立更科学的财富管理框架。 ! j2 ?/ x9 C% L6 {/ _5 P
经济学家李稻葵指出,目前以及未来两三年可能都是一个低利率的大环境,呼吁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布局,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内,尝试更多元化的配置资产。
3 ~* I! G0 i1 T, @2 Q8 m; o4 D8 e具体而言,建议采取"核心+卫星"策略:留出足够的个人现金,用于满足个人生活、父母养老、孩子教育等基本开支;余下资金主要配置于国债、存款等安全资产(核心);小部分资金参与指数基金、股票等增值工具(卫星);同时适当增加一点黄金类的金融产品,以对冲货币贬值;最后可以适时买点保险,既是投资也是保障。 ! L& q) |. J3 l
8 q, ~. F2 q) m! B(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