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4|回复: 0

[防癌抗癌] 艾滋病每1000人就有一个感染者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145
  • 打卡月天数:4
  • 打卡总奖励:1900
  • 最近打卡:2025-11-08 10:09:31

1427

主题

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277
发表于 昨天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我发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科普、告诫所有人、家长、学生、患者,艾滋病离我们到底有多近,以引起大家的警惕。声明:文章写作手法有可能浮夸,有可能言语犀利,但是一切初衷都是为了警惕、宣传、防范艾滋病。
1 k& Q: J% f: B7 d. r4 K& R: u. b
% D' X) X* O$ x) P, p+ T$ u) k3 I6 T" p5 i9 o  ?7 V
你敢相信吗?据中国官方已统计入档的艾滋病感染者超过了129万,相当于每1000个人里就有一个。(注:“129万”只是自愿接受检测的患者,比如:官方公布我国每天抓嫖娼者2000人,而没有被抓到的嫖娼者还有多少呢?这么一说懂得都懂。因为大部分患者都是先用免费的试纸或去网购试纸测试,通常不会主动去医院抽血检查,首先查艾滋病感觉很丢人,万一别人知道去查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了还怎么生活。面子、恐惧、没钱、官方保守公开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统计数据滞后不准确)更令人震惊的是,官方统计到的患者新增人数每天都在新增300多例,平均每小时约有13个人被感染。没错,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几分钟里,可能又有人被HIV盯上了。8 u1 N4 r( x9 @8 j, V
  D4 o& f$ ?5 h  f5 a5 `
- y! M4 m8 J' k- C
这些数据还不是最离谱的——更离谱的是,艾滋病传播案例中不乏年轻人:曾有报道称一名19岁女大学生在三个月内导致324人感染,甚至十几岁的高中生也出现在感染名单上。性教育的“遮羞布”,确实该彻底掀开了。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些平时可能接触不到的冷知识。看完之后,我保证你、你的对象或好朋友,再也不敢随便“浪”了。
% d2 J  R) w% p# m: @  `3 A  B+ m0 s! s) n5 Z) `' }
先说说很多人好奇的问题:一次没忍住去嫖娼,感染艾滋的概率到底有多大?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约有20%的HIV感染者承认有过嫖娼史,而在50岁以上的老年感染者中,这个比例高达44.8%。这群人里很多文化程度不高,总以为“偶尔放纵一次没关系”,结果不仅自己感染,回家后还可能传染给毫不知情的伴侣。# l; z+ @. ^' }7 r5 ~+ [
4 g* \' Z0 l9 [
艾滋的传播风险不光看次数,更要看几个致命因素。第一是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90%以上的感染风险,但很多人根本不会正确使用,甚至遇到中途脱落或破裂——那简直是在玩命。更危险的是,部分性工作者为赚更多钱,会答应客人不戴套的要求。重庆某区调查显示,在低端场所(消费低于80元)的性工作者中,HIV阳性率高达13.3%,相当于每7-8个人里就有一个感染者;中端场所(80-200元)的感染率也有2.5%。你敢赌这个概率吗?
8 B3 ^! N8 G/ ?( B3 K' t5 h- O9 X1 E8 w9 z4 h- A
第二是行为方式。正常性行为(阴道交)风险相对较低:女传男的单次感染概率约为0.04%。但如果进行肛交(“走后门”),也就是男男性行为,感染风险会直接飙升到1.38%——大约平均每72次中就有1次可能中招。而这还只是普遍数据,如果对方正处于感染急性期,病毒载量极高,风险会更加惊人。口交虽然风险最低,但若一方有口腔溃疡或牙龈出血,感染几率也会明显上升。# C' V5 D4 E/ O8 r3 R
( Q2 _" q2 m' u! i* T. Q: \) B9 d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女传男的单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概率只有0.04%,但这不意味着重复行为就安全。对于个人而言,感染只有0%或100%,不存在“平均危险次数”。你每冒险一次,都是在重新掷骰子。请把“公平”打在公屏上——保护自己,就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 t& g# |8 c0 ?$ P: u
: e( v( A9 q" L3 `( {+ x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的艾滋感染率也在持续攀升。光是2023年一年,全国就有3010名青年学生被确诊感染,平均下来每天超过8个。注意啊,这还只是被确诊的数据。  
+ p7 i/ x- l* W' ~- t4 ^6 i/ m; v' T; [# v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这短短4年时间,全国累计报告了12397例15~24岁的学生病例,他们的平均感染年龄只有20岁。  & R! a4 O' F2 h$ p: y* a6 {" w
" E$ N% u8 m0 @" P; Z
而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信息,早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我国15~24岁学生感染者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并且在所有被感染的学生中,有65%的感染都集中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诶,这不就是妥妥的大学四年吗?  
4 s4 D  U6 R- l6 @7 p) [1 O; @! ?
! q, d! T; ^. l$ s0 y早在2015年,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就曾透露,在15岁到24岁群体中,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的比例占到了96%。特别要注意的是,其中男男传播的比例高达57%。  " |' n2 v3 u( p2 |# d

6 X. l# m/ Y$ \2 \  _' K$ y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刚刚挣脱高考枷锁、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年轻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就成了艾滋传播的重灾区呢?  * U6 O, z+ g$ E2 y

, K- B) [% T- d9 ]9 B! ]: m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一个特别有特色的现象——“高三后遗症”。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熬过高三的?那是一段什么日子?学校、老师、家长,所有人都在你耳边念叨:“考上大学你就解放了,想干嘛就干嘛。”无形之中,把大学生活描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束缚、可以为所欲为的“天堂”。  # r& w* [) J, b: R2 }7 ]5 ^2 ?5 A0 y
' u. H/ W) h( n4 T/ h/ q
于是,一帮在长达十几年的压抑高压环境里长大、甚至连和异性多说几句话都被视为“早恋”的孩子,突然进入一个完全自由、无人管束、荷尔蒙弥漫的新世界,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 u( ?# h; t8 n' J+ Y. L8 M
2 C* _, K  \* _: Y这就好比一个饿了好几天的人,突然被带进一家自助餐厅,还被告知“全部免费,随便吃”,结果必然是失去理智地狼吞虎咽,根本不会考虑是否健康、会不会消化不良。  
- P% V  P) V2 n& L
! ~' Q  L( Z$ F5 f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不对,应该说至少十几年前开始的大学生就已经如此——他们带着对性的极度好奇和长期压抑后的“报复性补偿”心理,一头扎进这个自由的世界。  3 Z! Z5 g) w8 \

6 o4 f8 P% R0 G7 P/ \5 t但有一说一,从客观角度上讲,探索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可坏就坏在:我们的性教育简直是一片荒漠。  
" S' t0 Z% c6 I" D/ ]( \, Z  i0 i- F' I3 _7 `3 R- v% o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性知识,要么来自几部“遮遮掩掩”的电影,要么来自网上道听途说的“经验”。于是,这帮孩子学到了怎么去放纵,却压根没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0 M$ L( e( k( ^2 `* @3 ?$ o
; b" m* v0 V+ |4 n8 h
然后在追求所谓“自由”和“刺激”的路上越走越偏,尤其是我开头提到的男男行为——现在寻找同性伴侣变得异常便捷,但也因此出现大量随意、多人、无保护的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的风险远高于异性性行为。  ) b( v4 Y$ x! u# F1 P$ Z

4 L9 l+ U* T, H' I3 y你可要知道,一次无保护的异性性行为,女传男的感染率是0.04%;而如果是无保护的肛交,风险直接飙升到1.38%,整整高出34倍。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男男传播艾滋的风险这么高了吧?  
' Q0 @" s: s4 c  w8 p2 O1 }4 B  w1 O! H, w8 i
我来讲几个真实故事,是一些粉丝分享给我的,我们就不标注具体坐标和姓名了:  
, H2 B2 V* Q) |4 ~7 p
! R  l0 b, ~1 H- R• 有个大二学生,才19岁,因身上起皮疹去医院检查,初步查出梅毒。医生觉得症状不太对劲,建议他再做艾滋检测,结果呈阳性。后来才得知,他刚上大学时偶然发现学校附近有个同性恋活动据点,出于好奇去了几次,有一次被一个50多岁的大叔搭讪请吃饭,后来就被带回家发生了关系。  & z& k' H0 |1 d. ?' k

  y; b9 p  n. ^! e• 还有一个大三学生,被同学带去会所玩,认识了一帮所谓“见过世面”的朋友,在怂恿下尝试了兴奋类药物,之后参与了不堪入目的集体活动。清醒后越想越怕,一开始不敢查,几天后实在按捺不住一查——果然中招,连吃阻断药的机会都没了。  ; c/ z2 e% h4 i* n6 q) u5 V4 K9 o
' @& X9 U7 B8 w' n2 {0 t( u  l5 V
你看,他们大多只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缺乏辨别能力的普通学生:有的人是在酒吧喝断片,第二天醒来才发现“后门”钻心地疼,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的人谈过好几任对象,认为“真心相爱就不用做保护措施”,结果体检查出阳性,回头一排查,现任男友倒是健康——可病毒是谁传给她的呢?  / t. f4 {9 Q/ ]

' E( f0 a# }" ?# k: B其实,艾滋的感染从来与群体无关,只与行为有关。而这些大学生,正因为处在特殊的人生阶段——心理上急于探索自我、证明自己,生理上处于活跃期,却在性知识和安全意识上极度匮乏——导致发生高危行为的概率被无限放大。  5 B0 Z# p5 U; I/ d6 r4 H
2 e/ Z1 I4 }. f* e- k( m9 `6 V
当一群渴望性、追求刺激的年轻人,手握“无限自由”的钥匙,走进一个荷尔蒙爆棚的环境,悲剧的导火索其实早已埋下。  / |4 {; ?* F3 i. G
0 e) R  B1 F" u1 K; k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个更让人无奈的话题。大家可以踊跃表达观点:  ; Q7 g; k. A6 K! i
- j3 }* n( U  b7 S/ c9 }. Q! e( S
假如你或者你家孩子所在的大学明确知道有15名外国留学生感染了艾滋,但学校选择为他们保密,而你作为上万名不知情的学生家长之一,会是什么感觉?  7 V# z3 x4 e  k! L+ g$ K; O2 S
% }2 j- I7 y9 C9 D$ P  C1 f" \
2024年,上海某高校在开学典礼上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大家可以自行查询)。这种信息先别急着害怕——因为我前面说过,日常接触根本不会传染。但这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恰恰暴露了问题的核心:我们怕的不是那15个同学,而是害怕“混乱的性关系”;说直白点,是恐惧自己“在外面乱来时不小心中招”。  
) Z9 V( i% e% q/ |; t$ R, U( T" |1 k' K" e
没错,学校的保密反而加剧了这种“因未知而生的恐惧”。  # ^7 x7 T: r4 E2 J
- {+ S( a& b6 u- Q, Z
那学校为什么要保密?  & d: ]6 A2 @5 Z3 R' I) I

8 Q4 U( [5 i: B%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9条,未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信息。这条规定的初衷是好的:试想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也会希望正常生活、不被歧视。隐私权对他们来说,是一张能维持正常人生活的“护身符”。一旦身份被公开,可能面临的就是“社会性死亡”。  
5 j- x1 W" U+ g- e6 V3 d6 K5 ?5 g+ y7 `" l  f" o$ e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当这张“护身符”被无限放大,甚至凌驾于他人知情权和健康权之上时,它还合理吗?  
9 B% {, ^; g; d9 i- K
/ h# {% `3 \' M0 `4 A0 y, y! i今年6月,湖北有一对情侣去医院婚检,女方查出艾滋,按规定医生不能告知男方,结果婚后不久男方也被感染。事后男方投诉医生,医生被停职。    z4 @' b9 G  W9 W0 S2 n0 p

6 {6 H# _( ]2 m另一个案例,婚检后医生将一方患病情况告知另一半,结果患病方反手投诉医生侵犯隐私权,医生又被停职。  
4 t" \' v% [; [8 l3 _: |6 z6 W3 ]7 D0 x: O2 B8 C" @. B
你听,这叫什么事?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锅全让医生背,风险却甩给不知情的伴侣——这不扯淡吗?  $ ^) ]: m- h4 t  d' a

) x; e9 A! ~" P% C5 {0 [4 F; @; Z于是很多人质问:为什么这样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  
1 O9 r/ |7 [4 o* z, C' p
2 U+ |+ Y1 q" n$ T" ^3 `8 W  X' {这里要补充:隐私权不是艾滋病人的特权,而是所有患者的基本权利,乙肝、癌症、高血压等都一样。  . q& z8 t' P( `) V% X& V
8 G6 K6 C6 i$ C6 Y
可问题在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它有传染性、无法根治、会致命。当一个人的隐私权可能直接威胁到另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权时,哪一个更重要?  
+ D* J3 y. P) `; q+ A) O, C
' h; a( k  s6 N" C& a尤其在今天,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已从早期的血液传播转为压倒性的性传播,这让问题的性质完全变了——在很多情况下,它成了可以主动预防的“人祸”。最可怕的是那些蓄意报复社会、频繁乱交的人。  5 F. c6 Y/ n( y! u$ P0 c/ f! p

& ?$ U3 Z( R) o+ l1 Y4 J2 {6 ]因此,有些地方已开始试点新规。比如云南省在2021年3月出台硬核规定:婚检如查出艾滋,本人必须告知配偶;本人不告知的,医疗机构有权告知。  
: f; V6 I1 z! c$ V$ W+ l) T. H  I+ \) {5 z# Z3 ^* z; B
说白了就是:你的隐私我尊重,但前提是不能伤害别人。生命健康权必须是第一位的。这不是剥夺谁的权利,而是提醒每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Y4 A- J, Y* \5 A) A  X5 a! k$ |# p
0 r  F9 C# b; p聊到这儿你发现没?无论是个人防范的缺失,还是法律层面的困境,最终都指向同一根源:我们全社会在性教育上,欠了整整一代人的课。  ( x: C" b5 w! K$ ~
9 t3 {0 f: c# o3 s8 n' L; n- e
现在的社会有时挺魔幻:一方面,无痛人流广告贴满公交站台;另一方面,你想在课堂上正经讲安全套、讲健康的性关系,很多家长老师就跳出来说“教坏孩子”。  ) V2 n9 n4 E( {$ @1 q

  V6 a# _" Q6 Z+ b奇怪了:我们宁愿让孩子自己在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垃圾堆里构建对“性”的认知,也不愿坦荡地把科学、健康的知识摆上台面,告诉他们真相与风险,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 \( ?+ ]$ G2 ?( K4 w
4 S6 X6 k( v* P- K1 S) e我们总羞于谈性,认为它“肮脏”“上不了台面”。但事实是,性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 ?  x. M8 S, S1 {; a
' V/ g/ q4 o$ D) b若进一步讨论男男性行为风险,更是难上加难。但越回避,它越容易以扭曲、危险的方式爆发——因为根本避免不了。  . f9 B- r" c8 B  D3 V; _# L2 |
3 a/ @8 p/ g  q- P- @2 x
所以如果你看到这里,无论你是大学生,还是关心孩子未来的家长,请一定记住下面这几句话:  ' p% ?! ^; P; o# E% U" o

5 j$ p" ]. D* J6 Q2 w0 C1. 在无法百分百确认对方健康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这是底线;  
: |8 n; U4 j1 q) R7 ?; n5 Z! x! y5 k) W5 F3 B, f5 p) ?
2. 别在醉酒、意识不清时和任何人发生关系;  
  K0 ?5 R# o# c! [/ h* _
! k" h5 F7 |+ W& T3 K# L$ z0 t- ~3. 若真的发生高危行为,别自己吓自己,但也别当鸵鸟——黄金72小时内去疾控中心获取阻断药,记住是72小时,越早越好。这不是后悔药,但真能救命。  / p& T6 b- V. J3 @

* d$ x7 |8 @& s. X% m最后,自由从来不等于放纵。当一个人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利,就必须承担同等的责任。对刚步入成年、拥抱自由的大学生来说,学会保护自己,是你们为“自由”必须承担的第一份责任。3 }) C; }; e. ~' i( q( e

) u( K5 L" `0 n0 r$ q8 x/ L更可怕的是,社会上还存在心理扭曲的恶意传播者。他们知道自己感染艾滋,却故意传染给无辜的人。例如,开篇提到的一名19岁女大学生在确诊后,扬言“要拉更多人陪葬”,三个月内导致324名男性感染;南京某大学一名黑人留学生确诊后,竟平静地对疾控人员说:“我在这读书两年,每周都要找个女孩解决个人问题”;上海一名已婚女性感染后,不仅传染给丈夫,还通过母乳喂养传给了儿子,丈夫得知真相后愤而杀人……
6 }  a9 c1 b$ p9 Z  {
: _1 k/ S, L4 \' Z$ l2 A从宏观数据看,中国艾滋病蔓延速度确实惊人。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一名外籍人士在北京协和医院死亡)以来,几十年间,我国感染者总数已超过性开放、毒品问题曾很严重的美国。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新报告HIV病例2万多例;截至2024年6月,全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32.9万人,累计死亡47.4万人。这意味着,你坐地铁、逛街、吃饭、看电影时,周围很可能就有HIV携带者。但他们外表与常人无异,这正是艾滋病最可怕的地方——极强的隐蔽性。
/ p+ j3 p% a1 x( O* O( D
, G6 w% `5 L" r6 P- A有人会问:艾滋病隐蔽性这么强,那感染后到底有哪些症状?郑重说明,如有身体不适,请第一时间就医!: Q9 n8 B, M; _, }  c  |/ p% E5 o4 P

7 J2 w# ?0 P8 ^) r" t- J; r以下仅为基本科普,不代表诊断依据。- ?0 Z! |  u) W; c. u" o5 ?& K. ?4 w0 D

6 u0 C2 \- O4 k3 z3 P$ NHIV感染分三个阶段:第一是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烧、盗汗、关节痛、喉咙痛、皮疹、乏力等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感冒;第二是无症状潜伏期,病毒在体内复制,感染者看起来正常,但已具备传播能力;第三是艾滋病期,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各种机会性感染爆发,皮肤肿块、呼吸困难、全身剧痛,最终多器官衰竭而死。
' R$ B$ ?1 F3 f6 [' G6 l: S7 P! G7 D0 L; @( C
艾滋的隐蔽性和较长的潜伏期,使许多感染者在不知情下成为传染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病毒能快速扩散。虽然现代医疗能通过早期治疗延长患者生命,但这意味着终身服药、副作用、高昂费用,以及可能面临的歧视。
) C2 h- C: z% G- B/ e* b
: P7 L% E4 ^" T  u# \1 j. D: `7 X在这个看似安全的世界,艾滋病这个隐形杀手可能就在身边。只有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洁身自好,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千万别抱侥幸心理,别以为“例外”总会降临。记住:对于艾滋病,只有0%或100%。你的命,不该为了一时快意去冒险。, a) {# l6 A7 r* d

1 X- R; x% w, _' X( ?* O3 v& r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帖际遇]: 一个人 辛苦工作数年,身居高位,喜获年终奖 97 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