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61|回复: 0

[五花八门] 男子吃癞蛤蟆身亡!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举人
  • 打卡总天数:86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086
  • 最近打卡:2025-04-04 08:50:15

1268

主题

4

回帖

6483

积分

版主

积分
6483
发表于 2025-3-22 21: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癞蛤蟆”可不能吃!近日,珠海一男子因在家中食用蟾蜍中毒,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遗憾离世。
. k  [! N$ {: G* g7 y: a, {4 N' h. ]$ n* j+ l, Y; G

6 }: b7 K6 W# `7 N1 O# N+ \3 \3 t蟾蜍体内含剧毒物质
7 u: k+ f. A7 b) a. R+ i; _" b* ~' M1 A
中毒严重者有死亡风险
4 }4 q' t& T, w8 ~8 p, i" S" m) {; o( V& n, _6 x
据了解,蟾蜍皮肤及腺体中含有多类有毒物质,包括蟾蜍毒素、肾上腺素类似物等,这些成分可直接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 o& w  C; S" }3 ]! C( ]
  }# E! e6 A! D; D2 @人因误食、过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发毒性反应,中毒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 q5 R; j& L0 a/ i$ @$ l6 s
. q; c; [# G: \5 v. Y直接接触蟾蜍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红疹、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毒液进入眼睛,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i' }' Z6 V5 L: @* X
( o% g- e4 v. @! U
高温、泡酒、只吃腿肉都无法去毒# ^$ N  {' A8 F) j7 l7 V% l# y! p5 e  e

& K+ @0 e- R6 {% |0 R0 e" K6 o3 e有医学界人士表示,民间流传的“蟾蜍去毒偏方”均缺乏科学依据,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获任何专业认证。
: U/ \& k- R! @) O! J" j1 z: C0 {) R( ^
* N" z6 t& D7 c0 \; U3 x蟾蜍毒素性质稳定,普通厨房加工手段无法破坏其毒性,用120℃的水将蟾蜍煮沸加热,4小时后仍能检出毒性成分。: z, ^( g9 z: t) L$ N& s
3 U% G) _& Z. [2 S  }1 X) y2 H
至于将之泡酒可消除毒性并无科学根据,酒精反而会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饮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 t- o/ m6 E  E! U: J7 Y" ^6 {/ a( q. g1 y- g
仅食用腿部肌肉也无法避免危险,因为毒素可通过蟾蜍的淋巴循环渗透至全身组织。4 X! f3 K+ Q) E" O; o* _: e( r+ H) _
9 \0 A" T2 Q" Y1 T- \) S0 V# h
提醒:
3 A4 }- x: H% U5 S7 w· 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L' G/ h7 F% h2 m  ^6 d

1 X4 S/ j1 y7 g9 E  V; p# v' f· 蟾蜍毒素毒性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 ~: @# O5 y/ ^5 {3 }
4 o  \% @' X' J· 如不慎误食蟾蜍,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c  v2 m; ?5 X# i. n

& Y5 s. X; {! [+ d
4 y2 Y% t' G/ w预警:; \! T) \) L" R" P. g

' g( x% U( @8 l: L; ]1 Z1 `' k- S市民不要捕捞、采摘、买卖、食用3 F; G! F1 ^& v: {( T+ o& N6 d2 B
$ c5 j! {& L" \% w
近期,气温、湿度普遍回升,野生动植物发育、生长旺盛,每年3-5月是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鱼等有毒有害动植物中毒的高峰期,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预防有毒有害动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请广大市民不捕捞、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毒蘑菇、野生河豚鱼等,以及难以识别或来源不明的野生动植物。
+ G4 L" G- v3 \5 z; {
' q0 ^: ?9 @- H4 z) D一、常见有毒有害动植物
* j  ^/ c/ C! A4 `: H! q1 K, @2 `" D6 M8 `, X6 [
(一)野生河豚鱼2 \6 r9 s7 ^; N, y" S

! t  m8 o) ]5 a/ r9 G* J3~5月,河豚鱼皮下脂肪含量最高,肉质鲜美,但也是河豚鱼毒性最强时节。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鲀毒素引起的,0.5毫克就能致死,中毒过程急速而剧烈,尚无特效解毒药。/ a# ~- F6 m$ D  a! c

$ u0 a' Q) T" `) ]6 ]5 l* p1 F河鲀毒素耐酸、耐高温,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调手段包括盐腌、日晒等都难以破坏;经过专业处理的河豚也并非没有毒性,过量食用依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 p# A& }/ l3 p: W- w- t. u, C/ I) P3 U- L# ^3 V
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不捕捞、不销售、不购买、不加工、不食用野生河豚鱼,未经审批的企业不得加工河豚整鱼,餐饮单位不得为消费者提供野生河豚鱼加工制作服务。
5 ]1 s7 n/ ]* N0 J) T7 K) R* S4 p5 `( ?
(二)蟾蜍3 Z: q+ h' b$ A# E4 E+ r
) r% s, q5 N6 [0 D# d. f! n" @
蟾蜍是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蟾蜍的毒性物质,不单存在于耳下腺和皮肤腺,还存在于肌肉、肝脏和卵巢。
! X, o0 g% n2 i6 u$ e& N" b+ ^4 e8 X( z, A$ o2 V" F
为防止中毒,市民切勿随意食用蟾蜍,购买食用蛙类时要辨清蟾蜍,慎防中毒。餐饮单位禁止加工制作蟾蜍。3 F; q, Z7 i- |/ Q7 e: b1 y# n
* S* F( a5 b# d1 z- D
目前对蟾蜍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肤染毒也要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送医院处理。
. ?! X3 r& p0 s: {9 m" H& H* k
(三)织纹螺
% n5 T3 t6 K3 M7 e/ }5 U  [- D
/ ~. f4 u: [: G! B9 v, g) C$ o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 }8 x. @+ f. E5 n( n- T3 j
3 \  w8 n1 p2 D) W8 F3 t/ G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 E& @  Y4 b6 \* W& e% B
% F3 o$ X) t$ h8 H(四)野生毒蘑菇1 I, t# Q8 u. w( x  H+ F, A1 D) n

% r% ]& V/ D2 E8 z8 M. f6 _( m! E9 w毒蘑菇种类繁多,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I4 N( q7 d  w4 R

8 m) V- G( ~& M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由家庭误采、误食导致。关于毒蘑菇:9 B! }! i, {+ N6 S( Z, U- J
! b! D% H4 x! ]* O
一是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民间、网络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一些非专业机构宣传资料上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 P6 V$ _2 T7 U! @3 Q/ Z* P
, C  {! m( f, e6 i8 u9 i, q% T
二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勿采、勿食、不买、不卖不明品种野生蘑菇。1 J* L/ `6 t' g; \8 X6 [

1 m1 _5 O) I8 ?. M7 e9 o) W- d三是一旦出现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进行催吐,并尽快就医。1 C, Q7 r8 S( F: Q
5 Z8 B7 z4 E! q
(五)其他有毒植物; U: ^: {3 v6 ~$ G. P
1 P# n6 O/ s5 K, B# @6 Q  D
有毒植物中毒常见原因是误将曼陀罗、桐油果、蓖麻子、马桑果、野人参、苦瓠瓜、商陆作为食用野菜野果,以及用草乌、川乌、附子、断肠草炮制药酒或煲汤。
' L: t: L+ e5 q1 d# ^" {6 e! b* x* k& N8 m0 P3 c7 T( _6 ^: Z( D5 s; J# h
其中,家庭用乌头(附子或附片)、断肠草制备药酒或肉制品引发的死亡是有毒植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H, P5 J9 [4 K

; L9 M! P! B: K5 [7 v市民朋友要高度警惕有毒植物中毒,不随意采摘、出售、购买或加工制作不熟悉、难以识别或来源不明的野菜、野花、野果,制备药膳、药酒时要注意甄别。9 ?, d7 D' j' m. }: U# A1 {

: I  w! G5 Q! z2 \  U, p$ F) f  J& t二、食物中毒后应急处置
( K7 B# o1 Z- T2 }# h. k' k" k
7 @, |' F* {+ D7 D) _如果误食有毒有害动植物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要立即到附近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如在外就餐发生食物中毒,或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上述有毒有害动植物的,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举报,并保存好线索照片、消费票据、就诊记录、体检报告等相关证据,以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 I1 e7 u7 b' u& `9 o  @/ P3 ?+ {' |3 c

; L8 ]( I+ {  ^, [, h/ A转发提醒身边人!千万要注意,警惕有毒动植物中毒!
' e0 H& d/ |0 v7 l1 p) l, y) w5 n8 [5 t1 K) W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4-7 06:50 , Processed in 0.18011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