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1. 真实故事:一个被裁员的普通职场人,如何用90天逆风翻盘?
1 c; O- D( b0 l9 K, I# A) K% |$ ~+ {7 `, p5 B" x
去年冬天,我的前同事张伟(化名)在35岁生日当天收到了裁员通知。
1 h) b( {5 E7 e* F) U! k, [ 他拿着补偿金走出公司时,脑子里只有一句话:“35岁,没技术、没人脉、没副业,还能怎么办?”
) t9 b+ r1 s. y+ e) V+ i, n ?5 f但三个月后,他不仅拿到了某大厂的Offer,工资还涨了40%。
8 ^5 s+ z! k3 A+ `" G
他的秘密是什么?
/ K2 w2 v( J" ^6 i& [
不是疯狂投简历,也不是低声下气求人——而是做对了这3件事。
4 }+ u& H- }# M: `( C1 l v3 g
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你对“职场危机”的认知。
; E t, x& d6 z# p. l/ H; J(立刻收藏,你的35岁可能就靠它救命!)
- Q; U* ]* j$ x, e! J7 i
! V( U) C8 ^1 j3 M, {* s 2. 第一个动作:打造“不可替代”的硬技能,但90%的人都做错了!
' z$ a& H; \% n
8 [- K, Y! `4 m" @( u+ I 张伟被裁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学Python或考证书,而是打开招聘网站,把所有“年薪50万+总监岗”的职位要求抄下来。
4 w; ]. f( t* A2 V) D1 \+ @ T
他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
! r5 y7 f [& n9 X这些岗位要求的根本不是“多技能”,而是“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 r% g* w& S+ }9 M& K4 ~& k
比如:
4 J0 n" H/ E! t - 新媒体总监:不是要你会写文案、剪视频、做投放,而是“单月涨粉10万+的成功案例”;
6 h) u: S" o& n6 N. C4 X
- 产品经理:不是要你懂Axure、SQL,而是“主导过DAU百万级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
, k, o- `- m, k u7 b
$ E3 i0 U4 N) l1 i
所以他的策略是:
8 Y" z- x8 a6 x/ Y) N( f
Step 1:找到自己过去5年工作中,最能拿出手的“高光事件”(比如主导过某个重点项目);
8 I# U( t) q8 y- R$ K
Step 2:用数据重新包装(从“参与项目”变成“带领团队完成300万GMV增长”);
4 _ e3 w4 @& G% {% B
Step 3:针对性补足短板(花1个月恶补行业报告,把经验总结成方法论)。
1 s; G% J' [. z* y
" s( U. I- o1 t3 @- ` 结果?
" ~ V- b+ N/ g4 z+ L6 a
他把这段经历写进简历后,面试邀约量直接翻了3倍!
5 F; @! h G2 \1 E& l7 A& x(领英数据显示:用“结果导向”描述简历的人,面试成功率高出67%!)
% V1 I7 r) j ]! q
3. 第二个动作:经营“职场社交货币”,你的人脉比简历值钱100倍!
: ~% J" J. V# u) r9 [2 {& F h 张伟做的第二件事,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退了所有求职群,却给前同事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3 x; X& e, Q) x “老李,听说你现在带团队了?我想请你喝咖啡,请教怎么带新人。”
% b5 R1 v' D3 ?2 f* F) P) \+ {( I 一个月内,他见了12个前同事、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只做三件事:
0 M& t3 Y+ G9 S
1. 不推销自己,只提供价值:帮做市场的朋友分析竞品账号,给做技术的朋友推荐学习资源;
- h* Z$ ?( }8 u5 I+ O( _0 r; U
2. 记录每个人的“隐藏需求”: 谁在筹备新项目?谁需要招人?谁想跳槽?
" o9 r! \; h# c8 b% G3. 制造“信息不对称”:把A公司的动态告诉B公司的朋友,再反向传递消息。
& Z |* r3 A5 k/ D+ c( Y
" a5 k& A9 ?4 Q) m" K 两周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 C$ x0 |5 ]4 x一位前客户主动给他内推了现在的岗位,理由是:“你懂行、靠谱,还知道我们缺什么。”
8 C) |3 x, Z* H! ^ O
记住:职场人脉不是“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愿意为你背书”!
3 V" D$ Y) j, c& g
. g0 F$ S" l3 r7 _+ L 4. 第三个动作:建立“个人品牌”,让工作主动找你!
4 {+ }) E+ W W( W3 j0 \ 张伟最绝的一招,是在失业期间开了个小红书账号,名字叫“35岁失业大叔的翻盘日记”。
, W) n9 _+ V; s" O% T7 Y- t他每天更新:
+ x+ k+ t j( _+ L: X/ M7 m
3 [9 @' c* V- f3 d' Q$ V" J
- 被裁员当天的心理建设;
0 O& L# c% p. G3 O# n4 u
- 面试被拒后的复盘模板;
4 `4 n* [( V8 a! ]+ o- 甚至公开自己的薪资谈判记录。
_3 o! n G- R$ q( [ \, Q 三个月后,这个账号:
6 @ A& V2 v- K7 m- 积累了2.3万粉丝;
9 `5 B4 I& k5 d4 Z- 收到47条企业私信邀约;
& h7 d3 v2 v+ `. ~& e; }
- 某HR总监直接留言:“我们需要你的抗压能力和复盘能力,明天来面试?”
0 g: O% A! [' k7 u2 J) M$ x* W4 i8 t$ s. K" S$ v
为什么这招有效?
. J2 w8 K7 s( J* b% I3 s- 给企业“降低决策成本”: 你的账号就是“动态简历”,比千篇一律的PDF更有说服力;
0 U; o- O7 B, m+ d) \- 打造“差异化标签”: 当所有人都在卷学历时,“真诚+成长力”反而成了稀缺品。
) d5 r9 d4 _. j) Y4 S3 {# K4 _
8 J& r- ~& c& ^( A t
普通人如何复制?
, X1 Y; ?% T& S$ Q. r! U; d
- 立刻做:在朋友圈每周分享一次工作心得;
4 f; J) g% v6 E4 h* f6 z- 进阶做:在知乎回答专业问题,截屏放进简历;
( ?4 u; o2 P! d# g, L# ~; b+ B# n- 王者做: 把你的经验做成10页PPT,发到行业社群(标题就用“踩过所有坑后,我总结出XX领域避雷指南”)。
$ H$ x7 _& k9 m$ z# E9 H0 `, s: [2 p9 Q, U0 Q
5. 最后说两句扎心的话:
4 v( n2 F4 y7 \6 K: Z6 ~
如果你现在25岁,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想:“等我30岁再准备也来得及。”
* S P% J4 }' ]& c但张伟告诉我:“35岁的危机,其实是从30岁的每一天累积起来的。”
" }& _- L( F6 C/ C) }2 P1 V4 Z
5 N( J, k( r: o2 s1 N! j: s/ T* y
今天就能行动的三件事:
0 [, i# H2 @; A1 ?% `" c
1. 用半小时整理你的“职场高光事件清单”;
7 t* a5 T, e, `+ p2 y7 N. m
2. 给一位半年没联系的前同事发条问候消息;
6 M3 o5 ^5 ?9 F4 x* m |3. 在某个平台发布一条“专业向”内容(哪怕只有100字)。
7 G9 S/ p- B& a# e2 E2 N: c' j
' K3 @4 ^9 D+ i% J. f: ?( J a+ p
记住:
" v% |' _" z6 h/ l, S1 }9 [$ O& Y
这个时代淘汰的不是年龄,而是“躺平还抱怨怀才不遇”的人。
! g$ n8 ~ f4 A
你的每一个“主动出击”,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发offer!
1 ]% X% m6 c* X# L+ ^
: Y3 Z; R- n, J/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