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O& I# a& |+ Q- }% B和被窝难分难舍、与手机藕断丝连 * `* R0 x, n2 Q# `) w# q+ M" Y - m# \+ H- M% Y. {1 O6 J跟电脑形影不离...... / b# z. c+ i. d. p$ @4 l0 j1 A, K3 W& a9 h% b
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b3 F2 p) T/ u8 i
8 p4 D2 k( S o& H1 s5 K) F+ l9 C这份“开学收心攻略”请收下 , x( z5 w" M6 F2 u, b: M & |+ K- r- ?* d4 b8 [6 O# l临近新学期,避免以下不当做法9 u9 r- G6 @6 p3 c6 I9 V
- W$ ~4 V( i \* @) `3 ^( A- C
1# S% W( B8 @' J3 M, C
" @" u. _% Y4 @9 |' O
发泄情绪 4 J+ y! E8 E* k. X g( E" U6 S/ a6 w+ \0 O4 f
“要开学了,不能再睡懒觉了”“该收收心了,手机要收起来了”“你作业做完没有,要检查检查”“下学期要好好努力了”……家长们从早到晚说的这些 “正确的废话”,只是把自己焦虑的情绪传达给了孩子,增加他们对开学的抵触情绪。 6 w4 y& @ _& ]' d; S) u9 w5 R" R. I; y& e9 {" K9 Q
2 9 O& a; U7 t# ~' b% O2 u/ R' J3 t7 L2 O# C6 o& f5 j
强势整顿$ v6 c5 R+ i. M# S, F5 w0 f
. g* r/ |4 b, S% l$ ?' u
不少家长会在要开学前,强势规整作息、阻断所有娱乐活动项目,比如:立马没收电子产品、断网、断社交等。这样做不仅没能让孩子收心,反而激化亲子矛盾,孩子甚至威胁不去上学,家庭气氛降到冰点。* ?, }' P! H3 E
1 x) P0 |5 G: w/ y1 r) _
37 m4 f6 n0 G' v2 O
9 V; I! v2 C1 q3 ^+ ]5 t
缺乏定力" o% s7 A& ~# O1 |+ m4 w) s
f: a3 I* t6 l% x% Y有些孩子在开学前都会表达不想去学校的意思,这很正常。但此时,家长们往往缺乏定力、立刻“炸毛”,摆事实讲道理,甚至指责,急于将孩子的这种想法扼杀掉。殊不知,孩子这样表达往往只是想寻求个安慰和理解。而家长们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上学重要,逐渐关闭沟通的心门。% U/ q u1 `& v1 Y# I2 G0 p; \# U
% t& [! B7 c0 Z4 _- |
4 / {+ e' R& ^( C; J0 T, {; n3 { 9 k6 u. N `, J- T7 Y逃避责任" c+ h$ o ]) v# _2 `& M7 t
* K' c# _+ [3 q
有些家长认为:教孩子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这其实是在逃避责任,内心害怕处理孩子的抵触情绪,采取了“消极避世”的方式。事实上,家长的陪伴监督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 `" Y) d3 G7 ~& c4 T. }9 [9 I K 1 Y1 d* v. E# H d临近新学期,我们可以这样做9 w% g* j; l4 G( ^
6 ~) y- o* @6 I4 K; d11 _( W; B6 Y. N1 s
. |! o8 y6 H" c; o# a$ `+ `+ c
觉察情绪( u C* ~2 S2 n: a' r1 c
8 B. g) Q" m) p& H5 U5 r部分孩子开学前会紧张焦虑,源头却五花八门: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难处理、老师批评等等。家长们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敏锐捕捉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沉默寡言、莫名发脾气、频繁叹气,这些都是焦虑在作祟。别急着批评指责,拉着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把心底的担忧都说出来。同时,敏感时期要避免家庭成员间的争吵。平心静气的交流沟通,保持相对的松弛感更有利于孩子收心返校。* T: X1 ]5 h$ L; C
! V2 `# N$ v# W/ u此外,我们可以教孩子一些实用的放松小窍门:呼吸法。让孩子轻轻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感受空气充盈肺部,再缓缓呼气,把注意力全都聚焦在一呼一吸间,如此重复几次,紧绷的神经就能松快不少。还可以引导孩子把焦虑的事儿写出来或者画下来,焦虑感也会随之减轻。! ]) w' r( ~& C1 D) I. b; }$ {9 I
7 G% t5 R! u. q
24 `$ B, c3 r6 v7 d7 A
6 x( a. ~2 e* Z0 H: F V调整作息) R* L$ q J* c9 Q/ o
+ e; J2 T8 y- D寒假里孩子的作息基本属于“乱成一锅粥”,开学后每天得早起,上课容易犯困、走神,无法适应节奏。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提前布局,帮孩子把生物钟校准。 c6 G/ i S3 W/ M2 O3 W; o% J% Y ' z0 h/ Z% \( a与孩子共同制定调整作息表,开学前一周务必将作息调整成与平时上学时一致。比如,上午9-11点的时间段正是平时上课的时间,就要保证孩子在家也处于学习状态。 4 d- n$ N; z2 M% o& ]1 E- b/ b) u1 n
逐渐缩短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长,循序渐进。上部分提到过,“一刀切”并不可取。完全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必定反抗激烈。家长们要做的是,跟孩子协商好玩手机的时间,并严格执行。 : L3 O* f1 s4 o* D/ J, @0 r4 m+ L7 M$ C! r5 S) ~% f) Y6 b
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尽量少玩手机、少看电视,与孩子一起到户外运动运动,或者与孩子一起阅读。坚持5-7天,孩子定可以“无痛”适应早睡早起的校园节奏。 $ W% k. m- G c3 _+ n7 h8 r4 \- x3 w
3 " O3 X/ |7 T6 x- ?0 B4 R$ R$ ~5 R5 Q, [ ; U/ c) [1 v! W! {( u- N/ C做好规划% I4 M3 N4 n& H)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