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11|回复: 0

[海门历史] 混在海门小县城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2082

主题

1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1494
发表于 2025-2-2 10: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小的时候,海门的县城对于我来说那就是耳中听说的地方,县城里有车、有楼、有电灯、有电视……,县城就是我梦想渴望生存的地方。因为我出生在农村,又自幼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让我眼花缭乱的地方也就是乡镇的集市了。$ S1 a% k0 j6 t

" F: l/ R+ G8 b# Q/ M# J6 z) \3 M( k* ]4 q8 F. @
在我零星的记忆当中,我真正来到县城就是上中学了,那时我才12岁。初到县城上学,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这是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一个大世界。% U9 x$ f. e& w3 o5 E! ~

/ Y' s8 r, `4 r' B" s5 D我带着好奇的眼光把县城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周末时都要转悠几遍。当时县城给我的感觉就是大了很多的乡镇集市,满大街录像厅、游戏厅、歌舞厅,社会治安不好,污水横流,城市面貌乱糟糟。
1 W; z  d2 ~$ H) N3 \3 v
; |0 o" A0 q7 [9 k. t: p9 M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城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街道在新开,楼房在新起,县城框架在拉大。在县城上学时期对县城的认识也就停留在一碗阳春面3块钱的层次了。外出求学及工作几年后,又回到了县城,截止现在已在县城生活了十个年头。/ `- Y0 ^5 p* u* F
; j* v, x1 W  g- J# ^
在这十年里,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等都在县城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让人感慨,让人深思。
5 T# A. f: Y  g) `  Z& b2 _6 A/ P1 l9 ]
我想,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应该对自己所处地域的人文社情等方面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为的是更好的继往开来,为的是实现我们伟大的梦想。当然,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批判也不是颂扬,只是站在我的角度上,以个人的眼光从社会氛围、文化习俗、休闲娱乐、消费、县城建设、人才及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出行、婚嫁等方面进行了浅薄的分析,见笑与人。$ h# {- J5 j$ f6 Y; N- F

4 R; a! ]1 O( \7 z. v8 U熟人社会、名利二字  f2 r8 l( g3 v1 E9 s* j2 N

& ^8 {3 k3 }* `; Y/ W; Z5 N纷扰的县城
1 U$ a- m; d" m1 _
8 F! z4 O- l1 x大城有大城的吃喝拉撒,小城有小城的喜怒哀乐,乡村有乡村的酸甜苦辣。熙熙攘攘,纷纷扰扰,都终究逃不过名利二字。县城卡在中间位置这个地方,进,可看到城市的繁华热闹和贫困潦倒;退,可看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困苦挣扎。生活在县城,少了些城市的冰冷,多了些乡土的热情。芸芸众生,众生百态铸就了县城的社会氛围。
& U+ u6 O0 D/ M+ S; L
' n# E8 Y- A& L4 @2 }: b9 s县城是一个典型具有精英掌控的社会。一个县域社会有几十万人口,但是真正有权有势或许只是几百个人。这几百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熟人社会网络,相互之间即便不熟悉,也会通过其他渠道短时内了解各自的底细。身处网络中的一个人,如果碰到什么事情需要找网络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想一想办法,都会搭上线的。可以说,县城的一举一动、县城的孰轻孰重、县城的风云变幻都在这群人手里掌握着、捣鼓着。1 j9 D8 f0 z2 _3 x

3 `( U3 p: q' c县城是一个陌生环境下的熟人社会。走进县城,许多人你不认识,但是许多人你又认识。如果你在县城生活,走在街上,会有不同熟悉度的朋友或认识的人给你打招呼,面带微笑同时乐此不疲;两个陌生人见面扯东扯西的聊天也能引出一系列亲戚的连带关系。1 V5 O8 S8 y0 Q

$ j0 j) x' ], s( r5 A0 a4 h你打交道的圈子和人重合几率非常高,所以名声和口碑非常重要,它几乎代表了你所有的信息。而每个人的身后,早已贴满了各种被别人定义的标签。县城里稍微有头有脸的人,就被会大众认知。3 _6 D4 z) J  |2 }1 A
, x. s: L! k, [
县城是一个关系大于规则的社会。在县城,“有关系好办事”的观念根深蒂固。路上车追尾了,事故双方下车首先打电话找人,亲戚朋友叫来一大群,好像要打架似的。然后各自通过关系找交警。/ E; ^  j3 K: Z, M

6 G/ E* @2 h& J( r+ @$ _: k县城人讲的是关系,靠的是裙带和朋友。在县城人看来关系比规则更重要。关系到位,事情就不会荒废。人脉决定成败,至于规则、能力、才华、水平等一切都靠后。9 Z# G0 V6 V8 ~+ l: I) H

+ ?  c4 i: c# J1 c; d4 O& q你的能力所体现的不在于收入相差几百块钱,而在于你认识多少人,有多少各行各业的渠道,能为多少事开方便之门,在灰色地带又能如何游刃有余。大城市的关系问题也许会让你望而却步,输的心服口服。但小地方的关系问题会让你哭笑不得、咬牙切齿却无能为力。' f/ L% {& I% o9 D1 N1 D6 u
8 U5 [, ^+ z1 j7 Y' l, n, o. F  L
县城是一个有圈子、有场子的社会。在县城,有级别,就有区别。级别通过地位、财富以及权力来显现。级别不同的人很难混在一个圈子里,但是可以聚在一个场子上把酒言欢。不同级别的人组成了不同的圈子,朋友也很固定。
& C6 t2 A5 G) o  v- ~% c* H. }- [+ J
圈子有高低之分,但是没有大城市那样泾渭分明。在县城,圈子很重要,你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有什么事情圈里人自然会照顾到你。有人很难融入圈子,有人想从一个圈子进入到另外一个圈子,但是难度系数和干部晋升一样,很大。( L% x6 [) R" u: O2 i) R  q
5 X& y2 K& ]. W
县城的场子也重要,特别是酒场。请谁吃饭、谁陪吃饭、陪谁吃饭都是一门学问。酒场上喝什么酒,怎么喝酒都要视参与场子的人员而定。一般坐在场子上的人都是给面子的人,也基本上是圈里的人。县城的许多事情都是在场子上办妥的。/ F2 {/ d. J; \% y* }2 E
- `: ^/ z8 w; P( ~& `1 B
县城是一个有领导感存在的社会。在县城,官往大当很难,但是要找到领导的感觉不难。一官半职在都市是职业,在县城就是领导。在县城,有“职位”的人大都会被滋润的神清气爽、穿着讲究。为官的气场十足,让普通人望而敬畏。
4 C6 }1 D; U# W/ q9 ~# h. q7 [4 x2 g4 r6 f+ F7 A9 k
县城是一个安逸稳定的社会。在县城生活,慢慢的就会温水煮青蛙。当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的时候,不知不觉你的理想抱负在脆弱的自制力下分崩离析。在县城有想法的人一旦失去了“贞操”,大多数都最终“嫁给”了县城。接受这一切,要么幸福,要么甘于平庸。生活在县城的人普遍把安稳和踏实当作立身之本,追求的就是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可靠而衣食无忧。
8 l8 ]& B$ _$ B8 s6 b- I' {+ Z' q# R  T7 H% o" K
县城是一个缺乏包容性的社会。在大城市,大龄青年怎么样,丁克怎么样,不买房怎么样,不要铁饭碗怎么样,穿着怪异又能怎么样……没有人在意你,没有人关注你,这就是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可是在县城,工作,必须得等前辈退位让贤;婚姻,必须门当户对;结婚后,必须立马生孩子……要随波逐流,不能特立独行。不按正常模式生活,很快会被打入另类。
' n8 R3 ^: A* `# B0 ^! R) y
; D$ _2 y! O. N% r( S* Q县城是一个信仰及诚信缺失的社会。当前,信仰和诚信的严重缺失,不仅是在县城,而是全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信仰的缺失,导致缺乏底线,无所畏惧,有恃无恐。曾经在县城亲眼遇到过一件事情,门面房是父亲的,租赁费却儿子在收。父亲向儿子索要租赁费引起父子之间激烈争吵以致到谩骂。儿子给父亲称“老子”,甚至要动手打父亲。
* l: x) K" z$ }3 Z, |, _5 E# \8 o* K# D
8 I9 _; c, Q' W" |1 `诚信的缺失,导致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相互猜忌,尔虞我诈。过去,人与人之间借钱只要有,几万几千都不成问题。现在,几百都是问题。吃的怕有毒,穿的怕高仿,走路怕车撞。当官的怕纪检,做生意的怕赔钱,打疫苗的怕遇假,找对象的怕化妆,学生怕考不上好学校,农民工怕拿不到工钱……。在这茫茫的人海里,人们就像漂泊在海上的一叶孤舟,孤独、焦虑和恐惧时时笼罩在心头。
/ U+ N9 F! L( H6 D, j9 D4 r  v
; f' x# u9 l+ e" w037 J$ {; k7 A" r
. L" @6 D% m  a. T
县城的文化处在这一代盲区中) S1 ?4 h/ f- K, a
0 K! D$ `$ C( i6 m) P0 D' L
作为乡村与大城市的一个连接点,县城是观察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县城有着自己独特的县域文化。只是,近年来,随着“北上广”等大城市虹吸效应的显现,所谓的社会精英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这些一、二线城市,包括书籍、影视等文艺作品,关注的要么是历史,要么是虚幻、要么是都市、要么是农村,唯一不关注的就是县城,甚至可以说县城的生活处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盲区里。2 b" l$ b3 s7 Y; j& a
/ U. C, d! }4 \3 }
县城的主体构成人员,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在城镇一体化的感召下,随着资本流动、人口流动等一系列流动,成年后都涌入城里。有人存在的地方,才有文化。文化告诉我们两件事,我们应向往什么和我们应如何表现。在县城,我看不到人们向往的是什么,但是我看到了表现了什么,可以说,是一锅大杂烩。没有鲜明的县域文化特色,大多数是千律一篇的次生城市文化。
' i1 b4 o+ J* O  `) z4 X. Y& k% Z8 o* e1 S+ {
在崇尚金钱的迷惘中,夹杂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文化、婚姻家庭文化、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等,洋不洋土不土。所谓的文化习俗在历次的改革浪潮当中,都被次生城市文化同化。8 B, e! i' c0 c( x  g6 ~' _% U; n

4 w3 _! w' Y3 Y% m5 ]; K县城的发展就如生活在其域内的人们一样,在尴尬中前行,在徘徊中过渡。我们的县城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的社区、小区在一个一个的形成,但是适应县城的文化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
$ z" _' I( p; C2 e& U0 W' e( e8 q9 F  \4 i$ o9 J+ i' Q% Y- L( O
有了生存的皮囊,却少了生存的灵魂。我们是继承乡村传统文化习俗而发扬光大,还是吸收外来文化而装作紧跟步伐?生活在县城的人们在迷惘,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在迷惘。我想,管理者也在迷惘。我们缺乏的是文化自信,我们缺乏的是构建县域文化体系的大师。
0 E. _- E8 _2 [* E2 d6 X0 F! g& o7 t  i/ ]
我们县城的文化怎么表现?当闲来无事时,人们把打开手机“抖音”观看“网红”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这是一种畸形的文化氛围,并不是文化的引领。
6 a9 U& p. z" k, A, \
+ U% \0 d5 g# J; l, V) ?“网红”们搔首弄姿、说拉弹唱却能日获万元,有时靠以挑战传统道德底线而引起多人围观,且大伙送“穿云箭”“棒棒糖”而乐此不疲,这是“乞讨”文化。1 J5 P1 z$ x% c$ U
3 U/ F4 j; c; t, d/ G- {3 p
当夜幕降临时,县城各个广场霓虹闪烁,音响震耳欲聋,大爷大妈们甚至年轻人尽情的扭动着身体,跳着“鬼步”等舞蹈,旁边围着一圈人拿着手机摄像充当忠实的粉丝。舞者迷失在音乐的节奏里,观者凌乱在错综的舞影中。这就是所谓的“广场”文化,你喜欢她或是厌恶她,就是制止不了她。* H$ l+ N6 a" V7 V
. N0 Y* R% f' @- d2 v/ Z
当春节来临时,会在主要街道的两边挂满灯笼,在主要广场装满灯饰,让小城的夜晚变的美丽。临近春节的前两天,县城的大多数街道都出现了堵车,在拥堵的车流里不乏外地车牌。一年一度的春节,成为回乡者和留守者的最大社交节日,各大饭店爆满。但是和大城市一样,县城的节日氛围也逐年变淡,除了车多人挤,你丝毫感受不到原来那种过年的感觉,这是“春节”文化。' m3 N' w0 W6 e) _  o9 h
9 a& i' K* M, Z1 r
你怀念她还是批判她,但是躲避不了她。当婚丧嫁娶时,县城的人们都会事先在饭店定好几十桌,基本上都要大操大办,生怕丢了脸面让人笑话。亲朋好友都来参加,每户随礼钱不少于二百。图个热闹,图个礼尚往来。但这种“人情”支出已成为不少人苦不堪言的沉重负担。这是“随礼”文化。你排斥她还是敷衍她,就是精简不了她。4 y8 I# B1 _# F6 |3 j+ R. x5 T

/ L, B8 v! V+ I$ R& k2 }4 A1 P& k& `在街道上、在公交车上,在任何场合随处可见的都是低头族。遇到稀奇古怪感兴趣的事情,大家都在拍视频,并能迅速传播。机不离手,头可断,网速不能慢。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结束一天最后的一件事情是看手机,开始一天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看手机。手机让人了解了世界,手机也让人失去了自己。这就是“手机”文化……* z; r# t+ K/ }3 c7 x+ m
- G3 X9 s1 I& z! Y, Q
有人说,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小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
/ D9 W" K# S0 G1 e& [) W
6 T( C% x6 K1 Y" h6 Y$ v( b我想,一个县城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县域人们的追求。拾起我们的文化自信,不失传统文化习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县城人提供一个纯净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并为子孙后代着想,这是我们重建县城文化的愿景。当前,县城文化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一个合适的定位,是当下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有良知的文化人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A4 n8 u% z# b0 r3 \

$ o7 E, Q& T8 U1 U2 H2 p9 Q0 W在县城,你能真正体会到学非所用
6 |) @6 J: L5 L: Z* ?- b5 i0 E' K+ t
县城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足够多的年轻人。现状是县城的年轻人,特别是上大学的年轻人,回流率很低。回来的大部分是二本三本及专科,211及985的基本不会回来。目前国内的现状是人才过于集中化,最有能力的一批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差一点的二线,再差的三线,等到了四线五线城市或乡村人才就很少了。2 G7 g5 A9 _  m! s, j0 u

/ X/ g% Z& l* v资源向城市集中,人口也自然向城市聚拢。
* t6 e% D0 Y0 m: M% u
# \8 ]6 E  y! f许多大城市发生的抢人大战,会像吸血一样逐渐吸空县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来到县城或者县城的年轻人不愿意回来。
5 P+ b0 ]' x/ R
3 ?6 _( E7 e2 X# K: x一者是因为县城缺乏发展前景的产业,就业岗位匮乏以及单一,发展空间小;二者是因为相对于大城市较为公平的竞争机制,县城的人情社会氛围和乡土规则,让一些回到县城生活的人,立马产生逃离的冲动。能留下来的,大都是以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为主要群体了。5 {) i6 K# d: W) R& B
5 o  |- S+ p1 q5 j( M: {  ^
在县城,只有官场,没有职场。9 ~/ Q7 j0 ~1 O4 i& t+ ~
5 X* w$ m6 f/ m. R& s
在县城,你真正能体会到学非所用,你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在县城,工作大可分为行政、事业、国有企业、自由职业等四个类别。其中最体面的无非就是在行政单位上班了,别人问你在哪高就时,回答底气最十足的就是某办某局了。随着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的限制,行政事业单位招人“逢进必考”。
( P2 f( V" b: S, |- G! t
3 |9 l5 f, m0 [7 O6 |" g! q% o在许多人眼里,大中专生毕业就意味着待业、失业。所以,在县城拥有一个“铁饭碗”是大多人的梦想和追求,即使是一个公益性岗位,也会有人托起关系花着大价钱挤破脑袋去争取。
+ I) ]" U1 W  A3 M7 G7 q; E: q
! y5 q# }8 g* Z) g" [0 d, `在县城,体制内的人才多,体制外的人才少;传统型的人才多,高新技术的人才少,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少。在县城,当最优秀的人才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体制内,却因无背景晋升无望而弄得干劲和志气全无,每天对着电脑喝茶玩手机时,过着徐庶在曹营的生活。我想,这个县城是没有活力的。( q+ r* {, S3 q% q6 `- b
: Y% v# h/ C+ X' s" u! \
在县城,当我们摒弃“跳出农门就从政”的思想时,当我们树立公务员就是一份职业时,当我们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勤奋刻苦能够在社会上创业养家糊口时,当我们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持续发力时,当我们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时,我想,会吸引一大批年轻人才。3 Z" b) `5 h6 C

5 ^& e4 {& E2 j4 d" M- m# v1 ~而人才的聚集又会促进这种产业的发展,良性循环。那么,县城会越来越好。但是,如果县城缺乏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只是依赖于资源,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的单一,无法吸引足够多的人才。那么,等待这个县城的就只有慢慢的衰败了。
, T! W3 y+ G  q! v2 C0 y4 H
2 C0 {6 H4 J6 X/ F+ G4 i2 N7 t婚嫁方面
4 `" A: G- i$ V
* X$ m" O1 n% b! e# m  l6 }在县城,择偶标准切实的体现了当地的价值观。优先级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商人,最后是自由职业。在县城,男孩找女孩一般会问干什么工作的、长相如何、父母是干什么的等几个硬件问题。% C1 N8 l/ ~  O; N3 u1 A) W

$ Z' p& _2 @- m3 V* Q. Q7 a9 X一般女孩子如果工作在体制内,找对象的成功率是大大的提高,如果再长的漂亮,那就是香饽饽了。女孩找男孩一般会问干什么工作的、人怎么样、长相如何、个子高低、家庭情况等几个硬件问题。一般男孩子如果在体制内有工作,而且有房有车,那就好找的多了。" \: h* |) j( n; S9 O# L8 L, f: ?! D. i
5 H1 h& `: n8 B, z
在县城,条件好的女孩比条件好的男孩难找对象很多。女孩有体制内工作而且貌美的,单着的也很多。也不能怪男孩没用,县城实在是机会太少,男的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大多优质男都去大城市发展了。反观女孩,只要有编,再打扮一下,就都能算条件好了。如果家里还行,那就是白富美了。在县城,对女孩年龄很在意。基本上除了特别貌美的,过了28周岁,介绍的就比较少了。$ A# |3 V* e9 I% G
6 o2 D( ^# y# Y# }! F
在县城,婚嫁也基本上体现了门当户对的一个趋势和模式了。在县城,有王子找灰姑娘的事情,但是很少听说有公主找穷屌丝的先例。穷二代要实现屌丝逆袭,除非你的学历、才华、工作所散发出的光芒掩盖了你的家庭出身等所有问题。
1 s" k% q: L3 D# J9 j$ G
9 C2 P7 }. x2 t$ _* Z( M0 n1 V& K在县城,结婚前,女方跟男方要房子、车子、彩礼钱、金银首饰钱、零花钱,基本上是一样不能少的。家境好的,准备的妥妥帖帖;家境一般的,要借钱贷款筹备,真是结一次婚,穷了老子富了儿。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老人辛辛苦苦攒一辈子钱就是为了儿女结婚,年轻人不去奋斗和拼搏,不去体验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坐享其成。' U0 d4 ]! x$ x) s$ _, _
6 b# j5 ?4 R4 U
在我看来,年轻人结婚,自己有本事买辆奥迪,没本事就买辆雅迪,不要拿父母的辛苦钱去挥霍,不要拿借钱贷款炫耀自己的不成熟。
& O* F) j$ I; L9 X  W$ h
' S  s$ u0 k2 Z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U$ o' w1 I) P2 V
: y7 U9 Z8 ^" D+ S- G2 M& r1 F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不知所云。
3 D" i' Z4 N, v! Z4 @( ~8 y1 n" T8 `5 T/ Z* v$ [* L! \: X
关于县城的社会话题还有很多。普通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奏响了这个社会曲,人人都是弹奏者。谁在编曲谁在听,演绎着各自的人生,讲述着各自的故事。在繁华中落幕,在拥挤中独行。人生百态,冷暖自知。
$ m8 F- d4 Q! x6 x8 _. C+ e# B  o3 n* r7 {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帖际遇]: 骑白马的王子 女儿国服役数年,光荣退伍,领取退伍金 74 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21 18:04 , Processed in 0.22034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