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79|回复: 0

[海门历史] 这些渐行渐远的海门民间手艺,你还记得吗?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2082

主题

1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1494
发表于 2025-2-2 09: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世界再嘈杂# W2 p0 N3 @- p! V3 F& D; |
匠人的内心依旧是安静的
' B" {. \# a5 Z物件再精致7 b& m- b, t/ U: B3 D6 }1 r7 S$ M1 @
最珍贵的确却是那个做手艺的人
# Z" @; T5 Q% `3 b" G在海门
  |9 s* M( L2 ~% |这些老手艺正逐渐消失( O0 K7 P9 c8 [  z# Q
9 w4 B; V: V  S! X/ v
篾匠8 @! a2 }2 ?, z9 [" P
筲箕、汏篮、藤盘、筛子....相信海门乡下人家里都有这些东西,家庭日常用的如躺椅、凉席,竹篮、淘箕、蒸笼、筛子,甚至连热水瓶壳也是竹编的,可现在做这一行的越来越少了。. M: R5 Z7 t2 [5 h/ q7 l
1 (1).jpg " a; a6 V9 I( n( a( m+ S4 z
' L$ m5 e; E9 g
扎扫帚
. v- w4 K  U, W! G和其他老行当不同的是,扎扫帚这活非但没有“濒临灭绝”,相反还是经久不衰。乡下人家扫场刮地时,土堆坑洼,水泥场地一大片,超市卖的绵软疏松的塑料扫帚怎能担当得起这个“大任”。8 n8 Z" e. ~8 ]1 z1 d$ c
1 (2).jpg 5 E# Z5 W! d, b: Z7 j* ~3 p1 |
1 y3 s- u+ z6 e8 G' U! c
纳鞋底
8 s' o" V9 n2 }( W: S+ M/ k0 [纳鞋底是缝制布鞋最费时费力的一道手工活,纳出来的鞋也耐用、透气性好。现在大家穿的都是机器缝制出来的布鞋,穿在脚上总觉得少了几分母亲纳鞋底时溶入的亲情与温馨。. ]. M- n: t+ a6 x( L
1 (3).jpg
) ?/ @: V* ]# C% b0 H/ c6 C3 W9 Y
土布" G( k2 }9 }) U0 {3 N% o) |6 e* ~
在以前,土布织得好的海门姑娘可吃香了,土布曾经是是海门农耕时期的支柱产业,享有“衣被天下”的美誉。而现在,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海门沙地土布已经被渐渐淡忘了。
  q/ g3 e0 M7 T2 J; m+ Z 1 (4).jpg
' g( Y: u4 f! q* `
7 E3 n) F. k) h% o磨剪刀7 w) W" s4 J9 S7 R
多年以前,“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今已十分少见。然那拖着长音的吆喝声却印在脑海里,经典得令人无法忘怀。: b2 Y) X: `6 E3 V4 M# S
1 (5).jpg
. u  q3 k. X; W- S) E: V4 I& u' C
; `0 Z5 O# M& z剃头匠
* _8 N5 F2 y6 b3 @% r8 q0 }+ m一面镜子,一张凳,一个工具箱,一个脸盆。凳上坐着一位老人,围着白色大罩子,站着的剃头匠师傅聚精会神地在老人的头上“工作”。这样的画面,以前每隔两三条小巷子都会看到。而现在,满大街的美容美发店,剃头摊子也终将成为回忆……
# I* s7 Z6 c6 n 1 (6).jpg
% P4 _- o* j  e0 Q" t/ U5 ~9 \& g) E! J1 S4 H! ^, A! M% G
爆米花( R/ a. ]7 x1 o' L4 m' h
曾几何时,爆米花是过去年代里孩子们难得的一种美味,现在海门还做这种传统爆米花的人已经不多了。" R- V% l1 V6 ?9 j% }
1 (7).jpg $ ]1 G; l) k( t' O4 U3 a2 ?
/ D! G1 D/ `0 z& P
. |, y$ S  q$ ^3 u- o' K
弹棉花
5 K$ H4 U4 @) e, Y* x( o记忆中的弹花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小时候,外婆总是拿旧棉被添点棉花,弹成新棉被,那种软和舒适的棉花被,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 r8 d, j# x. v# e 1 (8).jpg
* v6 s4 z& e, h7 f6 j. J& A, W( |% M/ V9 m# j5 \
修表工
; N/ M) ^/ r! s$ Z: K9 [上世纪七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被称为百姓生活高档奢侈的“三大件”。手表,是老百姓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技艺高超的修表师傅也因此风光无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修表这一行当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现在很多人更爱去**店。修表,已是流淌在时代里的朴素时光。& o! S$ _# [" l
1 (9).jpg
" [4 ]; P: v- c  T7 E4 f  ~# `; x* f% h; p8 _% {# t& L" ?6 r3 O% k
补锅
- [* s) H% Q% d在以前,每家每户的锅用久了难免会损坏,丢弃也会浪费,因此就有了修锅底的师傅来修补,到现在,坏了也就直接换了。5 f. s) S# C2 J( b! A* u1 m
1 (10).jpg
- k% p, W( s( s
4 H+ I5 Z- M- k+ ^9 ^& V0 R& t缝虎头鞋
% O2 |- f6 j; F% E( x  s$ x幼童一岁左右时,长辈们会给孩子穿虎头鞋。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辟邪恶保平安,护佑孩子健康成长。虎头鞋做工复杂,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和布缝制而成,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表现虎的威猛,细心的人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7 p; w' r" t) [1 J( \
1 (11).jpg
7 z4 v4 A6 i2 X% F1 u
$ D9 j- e/ B% M8 P6 i+ O' e补胶盆胶桶6 m1 H0 W# c# b
补胶盆胶桶的一般是提着一个扁箩,游走各大街小巷,喊起:“补胶盆胶桶…”谁还记得以前家里补过,现在家里都还有补过的脸盆呢~很耐用~
1 R0 l2 W3 B( t7 Z 1 (12).jpg 8 ^) t0 z2 m7 U+ a
* q- o" s( y! I& l4 e8 l
修伞* b  ]( L3 m! V; M
现在买一把雨伞才多少钱?谁还会拿去修啊。小时候家里的伞大多是直骨的大黑伞,伞头是尖尖的银白色的,或者是简单的花色,坏了就拿去修。! r( y) w- t* I, q
1 (13).jpg
" K. b2 c/ q1 y/ @
  H, @/ @: I- _0 P& z% Q0 h' C糖画) z+ T3 I" k& l, _. ]
恰到好处的火候,熬一锅金灿灿的糖稀,老人手里的工具一番辗转腾挪,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画就出现了,小时候在公园看得都舍不得走了。* x6 e' @" V( Q( K: Z  @$ m
1 (14).jpg
; b/ d! d, i$ Z' j3 f) N+ ]; S: i; ^! U3 ^4 {
裁缝
+ I5 e% _7 F& ]) x& k2 L4 ?“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老匠人所做的工作就跟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一样;在过去,衣物破了,人们会想到补补接着穿,而不是换新的。
+ S) H; }0 M  ]( @7 k 1 (15).jpg
6 C! U1 F7 b7 l2 c. U1 Z) _# |- Z7 |" z$ i& E6 b
箍桶
- Z. L+ z7 H9 y( ~/ ?# E6 A在上世纪80年代前,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提水吊桶、盛水水桶等都是木料制成的。使用时间长了常会腐烂而漏水,这时候就是箍桶匠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 {! F( B( D7 G$ u 1 (16).jpg
2 q) v2 p7 I) a$ s( N* T9 _* T( h) W9 z) K4 C# @0 C. E
秤匠/ Y; e9 M* U) J9 m
秤匠技术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做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材,刨圆,到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多道程序,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钉“秤花”:先在秤杆上从前端到末端划一条直线,然后按计量部门规定标准,在直线上钻小孔,在孔上插入细软铅丝,用钉秤特用的“快刀”割断铅丝,然后轻轻敲一下,便在秤杆上留下了“秤花”。5 l( z' G4 K" y& Z* x. o
1 (17).jpg
8 H& q6 I* Z+ C/ v' f; p0 I* M7 H# i& h1 ~
鞋匠/ S8 K, y4 F* Y7 W8 e9 n. g! S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 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 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 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状态。 只是,在这个人人追求新潮的时代, 修鞋,是不是正在变成一个日渐陌生的动词?
; Q! O3 {0 M2 R 1 (18).jpg " ^1 h! Q* O2 D9 d9 [

- a# ~& I' L2 G, m0 L- E一个地区的历史总是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9 E3 V- i* e5 t* G' G) P% h
一段岁月总是凝结着五花八门的手艺人
7 g& ]9 b! E8 d; r& R4 s7 c5 h当我们回首遥望
8 N: T/ }. L$ U9 F1 v, u4 b! U那些渐行渐远的民间艺术
, @1 C# U6 i4 q' O( n% H& W经过岁月的提炼
1 t' i3 I" B& b( \* S9 o重新被赋予的新的生命8 p' w. M% `+ b+ H4 b; q( g+ [/ Q! D2 l
也教会我们
9 [( ~1 m# J  t& Q4 E$ H9 Y  s% x4 C勿忘初心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21 17:49 , Processed in 0.217775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