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近年来,胃癌“年轻化”提示我们胃癌并非突然形成,而是各种不利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导致“胃老先衰”的诱因是什么?从胃炎或胃溃疡,再到晚期胃癌,这中间的距离有多远?如何更好地预防和警惕胃癌的发生? 7 e; a, n1 c3 _2 c! f3 ~+ m
2 L3 Z( J: Z$ l( `& |
$ r: P0 ?( w0 z2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排第5位,死亡率排第3位。 7 t- `8 z2 o9 Y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2022年胃癌全球新增病例中,亚洲人数最多,占到了75.7%。
! p' X/ W% L& _; z
* Z7 z: b5 O1 k% R+ Y对此,杨主任表示胃癌高发主要和饮食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病等因素有关。 8 l3 P- b4 ~. s2 e
2 X4 t' I) e: `% p/ w l
01饮食
0 S& z; @% v% P) ]6 t$ R) }9 O0 A+ }( g) r" R
东亚地区人群的饮食普遍属于高盐饮食,如韩国的泡菜、日本的味增汤、中国的腌制食物等。
! c0 {3 F; R2 E1 H: F; k z/ O C( @高盐饮食容易导致胃黏膜被破坏,进而引起炎症,长此以往诱发癌症。 ) N; |6 u2 q) c8 y
此外,腌制食品还会容易产生一些毒素,如亚硝酸盐、真菌毒素等,这也会导致胃黏膜的破坏,产生炎症,长期增加胃癌的风险。
- ?( g# e# o% s7 _5 @8 z: @- d
1 a( N. K1 B6 G8 M- U. A0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R2 {) A- I6 P% R
: T( E& {% q1 \& x1 a) e
幽门螺旋杆菌属于胃癌的一类致癌原,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可以破坏胃黏膜,引起炎症,且自身也会分泌毒素,破坏胃黏膜,最终诱发胃癌。 $ W7 K: P0 ]6 X$ i
但需注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不代表一定会得胃癌,这只是胃癌的诱发因素之一,无需对此过于恐慌。 1 L1 b; X; X8 L+ K f. i
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可达20%到40%。 9 {. w( e$ y; t5 e( \; A- E4 F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合并有腹痛等不适症状的需及时治疗,如果无任何症状且检测数值较低的,也可不予处理。 & W z) T4 S- I: x/ I9 m
+ u# G2 G) m6 k+ P. q8 {
03慢性胃病
* b0 F2 N' F* K; a
& L5 Q" ?. i5 b: E+ Z如慢性胃溃疡,即使是良性溃疡,时间久了也可能会导致其恶变,诱发胃癌。
1 [, ~3 z6 W- T6 t6 ^
4 l1 w/ D! _3 \% U4 G04癌前病变
. P- l$ g5 T8 m0 ?# x: z* B; j
& ^3 ? Y1 M) g( A如胃部术后的残胃、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这些疾病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2 A8 K; u4 X8 O; z0 }, K
+ H2 k' m+ d5 c c* i0 b05遗传或环境因素 4 a5 \ [6 y* W0 c% m! o8 s
) C0 |+ q# N4 l+ t- K6 s杨主任表示,与遗传有关的胃癌大概占比3%左右,大部分的胃癌还是属于散发性的。
& {6 H% |1 I* a7 ?+ f# K" X; A
0 c) Z# \3 r1 Q$ R- j3 z此外,大约还有10%左右的胃癌呈现出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即共同生活的人可能都患了胃癌,这主要是受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影响,如生活在一起的夫妻都喜欢吃腌制的食物。
5 x; R# h3 h0 H, j, e0 w9 z
0 Q2 }4 B! v& a#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