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医学上,把这种行为叫做「咬颊症」,看似不起眼,经常这样做似乎很容易增加癌变风险……
- W' B- }* d" P4 Z+ R8 ?9 G& g v2 M( o: r' C- s# u
/ y* f: o% n/ ?6 Z" F) X/ b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3 s" L$ M" e- h& k, E* h. T: A9 \3 {6 |& q6 ]- I+ I$ ?0 |9 E
咬颊症到底是啥?
5 W" n6 D. L' P X3 D+ w/ L* _0 k6 q3 F2 q$ C) J/ D
喜欢咬口腔黏膜也叫咬颊癖或咬颊症,是一种口腔习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患有口咬颊症的人数,但是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每一百万个人中就有750个人有这种习惯,女性比男性受到的影响更大。
! c0 Z+ r: A5 d |* \
1 g* Z/ C$ e. @5 b+ F3 G/ x5 c
而一项针对23785名患者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发现,咬颊损伤在最常见的口腔粘膜损伤中排名第五,每1000名患者中有21.7例发生。
! g! s1 J+ ^) m6 N2 ^
& g7 Z$ M* J, e/ h! T& p而它也和我们之前讲过的咬甲癖一样,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被归类为身体重复性行为障碍(BFRB)。
/ e1 ~# x" W+ u! V ]& Z# G5 r4 x6 }
& I: M1 \0 V5 R! h: M知识点
6 L3 y8 q% E+ K. e
/ a }7 s! ^( ~身体重复性行为障碍(BFRB)是指人们会反复进行伤害自己身体的一些行为/动作,如啃指甲、拔毛癖……
9 b5 o& n9 O7 ]
: p* U: ?) ?; J* U' h9 N" M6 ~患者在做这些动作之前可能有紧张或焦虑感,而做这些动作能够缓解其情绪。之后,ta们往往会有一种满足感,但可能也会因为自己的失控而感到痛苦,并反复尝试停止或减少这种动作,但无法做到。
" {4 w0 g5 t7 l0 O- S7 \
# i3 n% x& [" p: {6 h3 L; Q! C7 V4 C/ O在许多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完全停止。
6 z& T; _0 `5 T. H5 w. J( i5 Z9 J/ T; Y, i3 g9 ]% K, X9 G* {1 b
一些研究发现,0.5%~4.4%的人有临床BFRB诊断。然而,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实际上要高得多,因为许多人并没有选择就医解决这些问题。
7 x" Z7 a9 q# Y( b
8 l4 W/ ~3 f. @: n5 v4 y. x为什么会咬颊?
; G2 F" G6 p6 K/ u: H5 S
- f" P. d% {/ k) p J1 v周期性意外
3 T* s; V0 H5 x5 o8 q0 u- ?% W3 l2 Z6 q4 `: N( k2 M
周期性意外指偶尔的、意外将脸颊咬伤,比如吃饭太快、说话的时候等,这种情况不需要太过于在意,咬到口腔内壁不适感通常会在几天之后消失,不过也可能会发展为口腔溃疡。
- b( o3 a, `. P \& I' Q/ F4 x Q3 W
9 H- Y4 Z* v4 l1 ?经常性意外
& ], f. o5 ?* q6 G8 D1 @$ e0 k5 g5 a
如果经常不小心咬到自己的脸颊,而且频率很高,可能是由于牙齿或种植体在口腔内错位;智齿的萌出会改变现有牙齿的排列,从而增加咬颊的风险;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人也可能经常咬到自己的脸颊;如果睡觉的时候有咬牙或者磨牙的习惯,可能也会咬到脸颊。
2 q" I% Q, F8 f& N2 r0 v5 ?6 D" a" m
& b& }( Q. L2 k ], \这些情况可以咨询牙医,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方案,比如戴牙套矫正牙齿。
' H$ s' b8 o: g8 T/ B9 k4 a8 p6 h
4 o3 ?: w1 B! |: w
情绪问题
4 n! C$ \) u% O9 ]* G' N m' m: k+ C$ X) v0 @5 P% Z; s j% H
就像咬指甲一样,当人们感到压力、焦虑或沮丧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咬自己的脸颊内侧。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咬颊与抑郁症有关。
* a1 q+ O# X$ j4 A X
M( ?' T/ @! i# d5 h5 X
咬颊也可能是身体处理或避免负面情绪的方式,这些行为可以帮助人们从周围发生的事情中解脱出来,从而度过紧张或不舒服的情况。
3 }! P8 J7 ?1 G& ^( r; R$ d4 G/ m
& w( v5 e& r9 P' d' q大脑结构和遗传学
- x7 t S1 y$ [& V* L/ b
/ ^: U! |& q; X6 _" T7 z; R参与奖励处理和情绪的大脑部分结构可能会导致咬颊症,因为基因组成决定了大脑这些部分是如何发育和运作的。
* B; d I' u7 H; r' A( m6 Q8 H" J2 z) f1 T0 Z" P- c( P) w3 q, B& C v
遗传学专家认为,有一个直系家庭成员,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这种身体重复行为,可能会增加一个人的风险条件。
# N. [9 i9 z% t' J/ Z" d% `; [
1 a& }+ g9 T- P, `5 y0 p强迫性行为
3 i; h& ~8 c% B6 A$ R
( l) f' q# O$ L7 k* v对于一些人来说,反复咬颊后,脸颊的内层会出现不规则的咬痕,为了让表面恢复光滑,增加了继续咬的冲动。
) N/ y6 k2 s6 U0 w
4 R% w# ~1 J$ A经常咬颊,会引发哪些严重问题?
6 C Z+ B6 v* e- W ?1 t1 O8 ~
- `4 f) J7 ~7 N, A/ t$ {! c
痛苦不适
) N7 w0 |: X" U5 |' [
2 L+ Q( H+ ~) g# d; N咬颊产生的伤口会影响我们做一些基本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等。这种不适也会增加压力水平,让人感到无助。口腔内的反复创伤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如果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发展为说话困难。而且开放的疮口需要很长时间来愈合,这会非常煎熬。
. E4 d$ P1 [3 k1 t: R' | \2 Q
' K" u' w( P7 O( F) v% x+ M
炎症
) m% S; E* v8 Y7 S7 S/ T; D( i1 Y) F# W4 y# E; P, T
习惯咬颊的人通常喜欢咬脸颊内侧的一个特定点,这会导致软组织的侵蚀,从而引起炎症。炎症引起的刺激不仅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还会降低生活质量。由于连续地咬,基础组织受损,可能会发生肿胀,之后形成紫色斑点。除了发炎之外,咬颊也可能在受伤部位留下疤痕,特别是伤口在再次受伤之前没有很好地愈合。
! @* G1 b1 @' V. p' I) L: ]3 {' O$ [) A0 ^; b9 H, d5 c$ ]- @
感染
1 ~4 L# D4 O4 _/ p
8 i. r2 @; q) z: x( b$ K口腔中的菌群非常庞大,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藏匿在各个角落里,而口腔黏膜作为人体与外界接触的一道防线,起着保护免疫屏障的重要作用。如果口腔黏膜破损,就会导致抗菌能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 t, s7 {- _# c% S) }
0 V z2 g/ M; ~3 |4 |% D+ M# [! c
另外我们的嘴里有三对唾液腺。它们位于口腔底部、舌头下部和面颊内部。除此之外,脸颊上还有许多微小的唾液腺。
# Z4 t( R* F4 w3 G7 t
6 H6 A& c- J* f4 A当你的脸颊被深深地咬了一口,它就为唾液腺的细菌感染开辟了一条道路,细菌侵犯唾液腺阻碍唾液流动,还会使唾液腺肿胀并产生剧烈的疼痛。
3 _* H4 ]4 O; s8 {, k [" ^9 }9 ^8 l) n3 y& h# Z7 h5 m# e
慢性创伤
3 ~/ c6 r, b9 T5 {
4 J* k# q( o6 W' _7 M如果反复咬同一个区域,可能会形成慢性创伤,如周围粘膜增厚,瘢痕和口腔白斑,口腔白斑类似于嘴巴里的「茧子」,属于癌前病变,需要积极干预。
0 V" D6 `% V9 L( T
! \. K! \( T) J0 H$ z; c' R7 a& B牙齿错位
3 ~) ]+ j- P- }) g f" ]! I7 V% |8 O/ l
# X! g" j K1 k w$ \2 K1 M) r3 c
经常咬颊可能导致改变牙齿本身的咬合线,咬合线的变化会导致严重的牙齿问题,包括牙齿磨损不均匀。此外,严重的牙齿错位会导致咀嚼和语言问题。
- o$ v) B4 C+ @1 L4 Q' D1 I# E& R/ {1 a. E
心理问题
3 ?: Y3 ~, h: P7 U3 B: {% ?9 q
8 B- N' P# |$ z6 `2 Q9 WTLC基金会指出,长期咬颊也可能造成心理和情感上的并发症。
4 m E. q) P- @8 O- x- k
$ Y5 c6 _: Q; y% A$ [
例如,强迫性咬颊者可能会对ta们自残的BFRB感到内疚和羞耻,从而产生一种绝望的感觉。有时,ta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其他人看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可能会限制ta们的社会活动和互动。
' E4 x! R% ^4 o: q+ i' d1 a
( o% B) j- ^ W) p% R癌变
. _) L( ] u! q- f9 u% T
' C" ~7 m7 S+ u* K0 X# `' C) _口腔癌的五个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 吸烟、经常大量饮酒、唇部过度日晒、习惯性咬脸颊或嘴唇、佩戴不合适的假牙。
* M9 Q3 G( [. R* j+ `8 o
9 {' s8 s' M% C: ^8 P; p4 a. ?, T虽然由咬颊引发的口腔癌很少发生,但口腔组织的慢性刺激和创伤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
4 Z% w) B5 a# t8 v
& H2 a# p' A% p0 p1 x: E前段时间就有这样一条新闻:韩国女歌手因为舌头不断被腐蚀的蛀牙刮伤,而反复刮伤和不断发炎,最后发展成了癌症,切除了部分舌头……
' u7 |( q5 E' f" \9 h. g0 j- M% {
' @4 y9 w/ C& s8 `7 p
2017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来自牙齿的慢性机械性刺激(CMI)不会导致口腔癌。但如果癌症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CMI可以促进和推进癌症的进展。
# Z$ Z) A( \9 q0 I$ z, d
- ` ~9 d$ t- a; }$ x: I6 c如何干预或治疗?
8 o" X, k2 n7 B1 n/ w
6 v& q0 s' O, c- a" j m
嚼口香糖
) ]) I' B+ P5 L. u
7 F8 \7 k/ l z& x/ R+ t/ L如果咬颊是一种习惯,嚼口香糖可能有助于分散注意力,购买口香糖时可以选择无糖口香糖,更有利于牙齿健康。不过也要适度,过度咀嚼口香糖也会对你的口腔健康造成可怕的影响。
. _0 c; } F6 f" N
9 x! p: w% r) [' B/ t+ z口腔器具
8 b( n" D1 O% o3 K8 e5 F2 }2 b4 |- v
口腔盾或咬合夹板可以保护口腔软组织免受伤害,它们会在脸颊和牙齿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减少意外咬伤的损害。这些干扰有助于降低继续咬你的脸颊的冲动,从而让现有的伤口愈合良好而不受感染。
/ v( m9 l9 [ M! |) g+ \/ J
6 K! ?; L- a z1 F: X/ L正畸
5 b% t% k: p* |" b9 o8 A, Q( q; J1 P& P( O7 E% X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上颌牙齿会盖在下颌牙齿外侧,不会咬到口腔内壁。如果牙齿出现反颌、深覆合,或后牙错位不齐,又或是上颌智齿萌出方式向颊侧倾斜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频繁咬到口腔内壁。
& C3 B, ^- r7 w* Q) U/ R
6 ?) ^& H. j) I. F+ W/ I0 o* d- {' k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牙齿和咬合的对齐情况,从而防止组织进一步损伤,并给它一个机会愈合。
6 t: n7 J1 L4 M" x
0 W+ w0 i3 i5 |正念和冥想
; s. j" \# `7 F7 d" a
7 J: \, z8 D- w0 T2 M压力和焦虑是引发身体重复性行为障碍(BFRB)的重要因素,当你发现自己在咬自己的脸颊的时候,试着找出任何触发点。
7 c$ o5 |" `+ l% U/ c; o
- K' _( j$ k7 e3 p练习正念和减压技巧,可以帮助你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也可以帮助减少咬颊的情况。具体的学习方法,网络上都可以找得到。
. F2 B$ Q9 K" S% s
# x4 s# i, m, ~) n" K+ s! r专业治疗
8 ?3 k9 D$ p' t: p6 B# J2 n; X* s0 ^! c; ]$ g& N' I# s
如果不能自行改掉咬颊的习惯,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可以从心理层面帮助你。在认知行为疗法(CBT)中,治疗师会帮助你识别无益的行为模式,并用不同的行为取而代之。
6 x( C3 m% G3 \' O* p
0 ^9 |$ B, V- ]! W通常都会有固定的治疗次数和行动计划。一些研究人员表示认知行为疗法(CBT)在当前心理治疗领域很有效。
3 O: E# T% E) n9 q9 w/ _, ~
" W& `" i; C0 t* { z/ @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