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版主
- 积分
- 21494
|
很多时候,公司做出主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决策后,不会直接跟员工说辞退、裁员、开除,而是通过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4 p5 K) \! B$ u+ Z0 n9 U- [. c% D! l. j4 P q) \
1 e# @! U4 _6 P- f5 t7 l b至于协商的结果,一般都低于直接辞退或开除的劳动法要求标准,只要公司与劳动者达成一致便可。) N- o9 E8 |5 T9 y1 E; _$ V
: q2 f' G. z% z- {
当我们听到公司跟我们谈条件以解除劳动合同时,牢记公司与我们协商的目的:以低于劳动法规定的成本来让我们离职。
' n, a: B' v0 C! B ^+ z$ A" g, O7 Q9 I9 Q9 R8 @7 c I5 L
既没有直接辞退的利索,也没有我们主动离职的爽快,两边不占好,所以我们要识别协商离职常用的伎俩,以及应对的办法。+ C$ W8 R) Q) b" {2 x8 g
2 k- H! E$ D: M L7 j2 H2 a; B
01" X0 i. S! M2 x5 c: x" l8 r
( f% K! U5 x, k6 e) |
协商离职常用的伎俩
7 h5 K9 ~& @! _$ S
9 x4 {- F: z8 Z. P1)引导员工主动离职。常用于试用期员工和犯了一点小错的员工身上。
, L7 P) h6 ^ ]7 l- y) Z/ k z! K+ @* }. j
对试用期员工:指出员工未达成试用期考核指标,不符合公司录用条件。引用《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 O$ z* [) W- X h
7 r8 L/ A( P+ {但实际上,很多公司无法提供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事实依据,在入职时既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录用条件,也没有制定试用期内的考核指标。# d; F/ V+ c* ?! E' s
* n) |% E9 s( W对犯了一点小错的正式员工:夸大错误的严重程度,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让员工形成恐惧后,再假装好意让员工自己主动离职,公司将不予追回损失,也不发布处罚通告,避免在职业生涯上留下“污点”。
; E! |+ B& Z+ @5 o) ?6 G0 i5 U. a* s
2)软硬兼施。软的先谈感情,大家好聚好散,再逐步讨价还价,承诺一些低于劳动法标准的“好处”,比如这两个月可以请假去找工作,不扣工资;工资核算到下个月,但不用实际出勤;社保缴纳到下个月等;
8 Y% x6 s+ z1 H3 R0 {
3 X" f2 {4 P! L1 d6 M9 Z4 w9 q硬的是威胁。如果同意以上的内容,那公司对外公布的信息和在档案中记录的信息是员工个人主动离职,不影响下一家公司背调(补充一个小细节:即使面试者提供了背调电话,公司也会通过座机去找到背调公司的人力,有良心的HR接到在背调电话时,不会为难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离职的员工,顶多说个人原因,具体的不知道,毕竟自己也是打工的,与员工没有个人恩怨,何必断人前程,而没有良心的HR会用各种方式来恶心员工)。7 f. y8 N& R7 @5 U
' n" o+ E* a) w以上两个伎俩用在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身上,屡试不爽。9 x" U- ?1 `1 V5 j) P
4 C( r% L/ G# a N- K" W3)岗位调动,工作调整。前面两种伎俩都失效后,那就来更狠的手段,来逼迫员工,让员工承受更大的压力,不得不接受协商的结果。比如以组织架构调整的名义,调岗到一个看似有相关性的岗位,工位排到厕所旁或单独区域,没有相关工作安排,踢出了工作群,每天要写日报,动不动来敲打两下,或安排一些杂七杂八的活,让经理去跑腿、拿快递、换桶装水等,以此来攻克员工的心理防线。. m. m6 p/ x7 L9 p& B$ X
6 b2 u& M0 g, g) I# ^
02) _/ O) a6 i. O6 M1 T
) ~5 T/ Q( t. X, m( K, T6 \
应对措施
3 ^2 N) a' r; X# V M6 t2 ^1 ~
: X3 W& ]- H i$ X/ F9 W坚持原则:维护个人利益,守护劳动法的底线。
^. f/ Y" b) A1 s/ n1 t" J7 m4 z, W9 r7 N
为什么长沙会成为大家口中的“法外之地”,因为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成本太低,而劳动者维护自己权益的成本太高。即使费尽千辛万苦拿到应有的赔偿,还有背调那一关,许多公司单方面信任背调的结果,而不相信自己面试的判断。
- I) [5 @/ V0 `! _' l0 R$ q6 b$ ^# l+ F
但我们还是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守护劳动法。不仅仅是个人利益的问题,更是维护整个就业环境,维护整个的利益。
L# b" V( y7 m, H( r3 j8 P9 U) ]
2 L" ]3 [1 T! C& E$ S8 a在当今信息传递这么便捷的时代,个人信息在被企业背调的同时,我们也有平台来记录企业的不良行径,所以当我们发现拿到新offer的阻力来源于背调时,我们可以提供这些记录作为不良背调结果的补充,为下一家公司的录用提供更全面的判断视角。
8 R% @3 Z* \7 m. o6 E' v
5 Y% Z d, |' L1 T& _2 Z0 Y" C而如果新公司对背调结果偏听偏信,那就算了吧,大概率这家公司也不是遵纪守法的“良配”。, r3 _; ]0 ^( C" K5 u
1 |( L; h g3 V9 F: ^( w3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