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01
: F5 D. T1 p5 }/ d, K4 v& u/ N- K& A" B; T9 v9 A
. B; h/ T, ]6 y
520那天老同学说,现在不婚族越来越多了,社会单身率一直在提高,并且男多女少,以后会更多,对象越来越难找了,叭啦叭啦。
# n2 O3 k, Z- _; ], i9 C! Y
- `% P0 L6 b5 }' q# x$ J
是这个趋势,但是每个人在内心深处也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满意伴侣,如果有得选,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想单身一辈子的,对吧
$ u/ }% e' S2 @3 j9 c$ x5 `2 c
5 w# S9 B: k$ m* p
多少被催婚的人张口就来:“世上三条腿的青蛙难找,两条腿的大活人满街都是”人是有,可谁才是属于你的那一个呢?
% g4 A. J0 y$ z% T
# m" a" q( W( Z/ O; |4 m人为什么那么难找到自己理想的另一半?另一半也许没那么难,关键是在“理想”这两个字上。
& @& ]2 }2 q; Q! j/ A" O! ]/ P' j9 A X
什么样的伴侣才是理想的另一半呢?这个问题太过美好,我们来罗列一下吧,长相、身材、学历、性格、人品、家境、收入、能力、修养、气质、兴趣、爱好......等等,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对吧。
# A* d7 f: k5 v( v' m+ b/ ~% f5 _
4 g" k! v) ?* p0 e好的,现在开始第二步,在现实中找到你理想的完美对象有多大概率?很小吧?
: e' [6 s8 \8 D/ n' W+ o( ?" k: g% O. C5 n1 V$ z% _
还有,就算真的有这样完美的人出现,那么他(她)为什么要选择你?
7 T/ C# z4 r7 N1 ~' F" q
; Q+ d5 c$ F" q1 {
再有,就算这样完美的人真的出现并且也选择了你,那么你又拿什么保证这样的人只对你一个人好,一直和你在一起?
) y* _0 p1 G2 o Z3 r) U, R" c- B9 j2 u- Q3 c2 q6 X
这貌似是个很哲学的问题......
4 M* N/ e I; o+ R3 H; }; ]1 c
: q2 t, y' i* _5 k8 c0 H现在回到问题的最初,你也许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而你又不愿委屈自己,所以一直单着
# q7 v8 M6 M8 R
7 `% p/ S k, H- o8 r2 l/ G02
) {0 v, @. _" U* o/ u
" G9 Q; u/ c r P Y. {1 A有人说,我有自知之明,没那么多要求,只是想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但是一直没遇到。
; r w2 j Z; p& P9 i
, B, P. r* p+ Q+ M
好的,我们还是重复上面的头脑风暴,只不过这次“理想”换成了“合适”。你仔细想想,什么才叫合适?YY不犯法,大胆说出来吧
1 U; M6 M4 A# H4 u/ J2 n
0 M$ t& G* I7 l起码是要对我好啦,人品好啦,收入起码过得去吧,家境起码拿得出手吧,长得不能太差吧,个子不能太矮吧,文化不能太低吧,至少要有房子吧,至少要讲卫生吧、会做简单的家务吧、不抽烟喝酒纹身吧、不打牌不出去玩吧、要有起码的上进心吧、要孝顺父母吧、要有爱心吧等等
( k/ ?# G% z) X5 D2 A$ c+ ], h- v9 _: |: h
你看,无论是“理想”还是“合适”,都只不过是把相似的要求重新排列组合而已
3 M1 s* v5 t. K; }9 c7 O8 B
, J9 b$ ^: n; l: i当我们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将大脑的抽象思维具体成了文字摆在面前,你其实已经发现问题了。
/ J/ H$ ]+ V( b+ o2 k( j4 R
9 @6 Z" W3 Z* `1 I% V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外,绝大多数人找不到另一半的原因,其实都是你内心不愿意承认的:
7 f1 q) F' e i+ X0 W- R
7 i4 F( x U. R0 |( r/ }) p既要,又要,还要
6 q" O- J" c! g, H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贪心”,他(她)也许只在某一个方面特别看重,而遇到的人都达不到他(她)的理想值,所以一直在纠结
$ w# P" U5 }5 V& Z- {' Z. e9 h5 J- D
这两种情况其实大同小异,一个是要求太多,另一个是要求太高。
* T6 C% p: u# y2 F- C! {! ` c6 q
1 P* A% b. G( D# C' O5 Q3 k+ o
说到底就是”你感觉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 N- E- n' H: a$ O! ^' d2 g
" I9 u. X x# q0 @# Q% t$ k这句话还有另一个解释
9 ~: ]0 b) c0 O' z! t0 P7 j
, U# g% l! p8 \! p# x' U
你心里其实并不清楚谁才是最符合你要求的人,因为你没有建立正确的标准和方法论
2 }: m( o8 ]3 l. D# `; }8 q
6 u9 ^7 q2 I, d, O
所以,也许你理想的另一半可能你早就认识,也早就错过了
% ^ |: j5 K1 H0 `6 V5 o( c! r* m- R
1 D. J; r: m7 S8 T8 l R) B
03
# h5 u- L/ C9 Q& n6 H) C( f/ q$ E, h* W+ N- L
我在前面文章《人与人的底层区别到底是什么?》中提到,凡事都要先确定正确的价值观,然后才能接引认知,建立方法论,最后再去行动。如果想都想错了,那就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 _7 I& g: a& _
} P+ P; F4 p& a
找不到伴侣的人总觉得,更好的在后面,我宁缺勿滥。
9 O( h. `# u$ P3 ^& S8 I( m! C: P
& C( [, P9 c- O" t2 p d; U2 v
寻找另一半本就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事,完美的伴侣更是可遇不可求。
3 i$ K8 E- _3 p; [" }7 O" Z0 o2 b0 r5 J# ~* o
如果要求太多或是太高,都会极大地增加这件事的难度,同时错过你原本可能美好的人生
) t% \( [% P5 b7 d9 P+ j6 Z/ [) `+ p
. s0 M6 H$ t, n5 @对于寻找伴侣,分享一个刘润老师提到的筛选方法:
; f2 N9 V' K9 ^/ x* Z6 y8 T- d/ L- L0 `
37%最优停止理论:这是一个数学思维,就是说用37%的时间去找到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然后用剩下的时间,选择第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并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 e" d/ {% ]* ^% {3 b
E* y- o9 R. S3 P. U比如:你打算从19岁到40岁之间,用21年时间寻找理想的人生伴侣,那你就用21年的37%,也就是7.77年来交往不同的人,到了19+7.77年的时间,也就是26.77岁的时候,确定这个最基本的满意标准是什么,然后和从那一天开始,你遇到的任何一个好于这个标准的人结婚并不再继续寻找更好的下一个。
0 q0 v" O; Z% A5 m! q9 B. b2 e
7 ?$ F2 D) _- T) o% [有人说,可我就是不甘心,万一后面的更好错过了,怎么办?
& D* V( M$ T# X X. d; ?% T% ]
3 A7 W7 ~ B5 @ w其实,现实中任何事情都不存在最优决策,最优决策只存在于理论中。人生是有限的,很多人,一旦错过,也许就是一辈子。所以不顾一切去追求最优决策,结果只能是镜花水月
" {8 r+ M7 s4 u
0 M2 Z( I1 b1 Z. \7 o+ ]
04
) J$ P6 w# C5 @: R/ V: t
( g0 Q( j2 o* f% O/ }/ I3 ?有的人说,这只是数学题,还不是理论上的,有几个人19岁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已经30多岁了,40多岁了,甚至晚年了。现在告诉我这个方法,我也用不了。
- y6 Y$ ~8 Z( X5 y( F& _ D" m$ [ t. Y3 b9 t
不是的,我要告诉你的是,不仅用得了,而且来得及。
; }1 N7 [* K5 m5 j! @& q7 u5 y6 L# T- k& [
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
- H- q, e* h$ u" N; f( F3 b
3 Z9 `, n' p. @4 X: |. D' v数学本身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但是可以教会我们解题的思路,帮助我们理清逻辑,而不是去生搬硬套数学公式。
) C: n- c, V9 x* D& \) {( {4 z5 B" T
" C- ?* I2 c% A4 V37%最优停止理论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重要的不是年龄和时间,而是
& a9 Z m# V) Z7 s2 H) T2 X2 S
- W X$ [, Z1 v1 K6 D3 C
永远不要追求最优决策,应该追求满意决策。
' _; h( ~$ n5 j) I
" o C+ s* H* R+ g
30多岁、40多岁就不能用37%最优停止理论了吗?照样可以,别人从19岁开始,那你就从30岁、40岁开始,别人计划用20年时间来筛选,那你就计划用10年、甚至2年时间来筛选,年龄和时间只是参数,重要的是逻辑。只要思路对了,方法对了,好的结局就马上可以显现出来。
; G! N0 C$ r( K( m( e% E
2 L3 c4 C$ _) s+ m, I3 @1 u" t, ^再有,37%只是一种筛选思路,不一定非要用在时间维度上,换一个维度照样通用,而且是拿来就用。
* { n) k k% l2 ?" z
9 h& Z4 G1 t; d; C& Q; B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忘记你的年龄,把你所认识的人,你心中的“准对象”全部罗列出来,确定你的基本要求,比如前面提到的长相、身材、学历、性格、人品、家境、收入、能力、修养、气质、兴趣、爱好等全部写下来,看看有几个?(这里举例是12个,实际可能更多或更少)再把他(她)们一一对号入座,用关系型图表填空,再进行勾选,最后看看哪一些人达到了你要求的37%?(比如12个特质,那么占到12*37%=5个左右)
1 ^) r- R5 w9 E! M a
9 X: ]6 h8 u3 H如果有一个人达到或超过37%,那么恭喜你,他(她)有可能就是你的真命天子!
' s+ Q& B% ]- Y( [7 o: s
0 z) m- A4 q: l' A如果有多个人达到或超过37%,那么继续往下进行,看看超出37%以上的人,谁达到其它要求的数量最多,谁就有可能是你的真命天子!
" Q% Z* G( K; O
! B( |, m r5 {如果没有人达到37%,那么就继续在生活中按照37%最优停止原则去寻找,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 ^5 L7 p, O; Y5 _! Z6 h4 W1 _7 D8 o* A/ b$ S
05
8 e1 [( S: B2 E: y
. [! A0 V* [: R我最后要说的是,方法再多,也只是“术”,方法论服从于价值观,而任何事情,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都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因为这才是“道”。
; g+ U5 Z5 }. a6 m4 F6 s2 O5 v8 x1 Y$ l
到底是你找不到?还是不会找?或者根本没有去找?答案只能在你心里
' H+ s/ s7 h P0 l' n
& K1 ^. ~5 m/ i9 P8 O《人物》杂志曾报道过张一鸣如何追女孩子,“修电脑,约女孩,表白,连好人卡都没发,直接拒绝了他。”但张一鸣并没有伤心,他继续修电脑,两个月后成功牵到了另一个女生的手。张一鸣曾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恋爱理论,世界上可能有两万个人适合你,然后你只要找到那两万分之一就好了。在可接受的那个范围,都是最优解。
3 W3 J% V2 ^; s4 [3 S
: `- n7 R* I, L, X6 `你看,在高手的眼里,任何事情都有清晰的方法和路径。
/ U. x8 X) P. _$ o- y! M5 T( ?. C, Y$ [* R y) N
懂得取舍,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 I7 e" `' v$ V6 q, ]7 F0 p
; n1 v( o1 k ^祝你成功!
: l2 u9 n& h( D% i+ K" I+ {: n1 T# r! y3 K" c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