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历史上,人类对性的态度和看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演变。在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地域背景下,人类对性的理解、表达和交流方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1 ?! C5 R+ N4 L+ B' ]9 {: v! v; B3 L8 Y2 Q+ O. l8 F( J
在古代社会,由于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性往往被视为私密且重要的话题,其表达方式相对保守和内敛。例如,在一些古代文明中,性被更多地与生育、繁衍后代联系在一起,而非作为一种纯粹的愉悦体验。
/ `0 z3 z" Z' j: Q) X' H/ `# t d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开放,人们对性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更为开放和自由。而在现代社会中,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爱情、婚姻等情感领域紧密相连。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性观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网络性爱等新兴形式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性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 g- j3 j/ g" P: j, R) A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社会对性的态度日益开放,但仍存在许多争议和讨论。性教育、性健康、性别平等等问题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我们需要以包容、理解、尊重的态度以及理智的头脑来面对和处理与性相关的问题。
$ v* m, n5 t, w2 k* B! A% w |+ Z/ ^( c% T8 }' j1 S
PART 01
/ E. Y5 v* P0 L: B* n. W原始的性:生殖崇拜
?& p9 V7 u9 J- I+ o
生殖崇拜是人类最古老而持久的一种崇拜文化,同样古老的原始文学样式神话是生殖崇拜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两者辅车相依。其中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伏羲女娲神话(梁奇等,2020)、夔一足神话(吴广平,1994)、感生神话(王凤春等,1994)、维纳斯诞生神话(杨泥,1986)等创世神话之中了解一二。恩格斯先生的唯物史观曾指出,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与生活资料及其必需的工具的生产一样重要,都属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原始先民们没有唯物史观,只有鸿蒙之念,渴望繁衍,逃避死亡,关于繁衍问题,他们不明就里,混淆了主客观因素,极力强调客观外力的作用,忽略关涉繁衍的主观原因,认为万物皆有灵,万物的灵可以控制种的繁衍。于是,万物的生殖作用和能力受到了原始先民的顶礼膜拜,以含有生殖内容的静态的原始艺术样式和动态的原始宗教仪式为主要表现形式,这就形成了远古社会的生殖崇拜文化。
% X7 L: Q' h ~6 T& X% W
在当今出土的很多文物中,我们得见远古先民们是如何表达其崇拜的,如来自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1908年出土,也称“维伦多尔夫的女性”),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雕塑作品,距今已约有三万年历史,具体可见图一,其头部被卷发所覆盖,面目五官不清,细弱的双臂搭在双乳上方。硕大的乳房从胸前垂挂对称式地压在腹部,粗壮的大腿向下逐渐变细连接小腿,足部省略,突出了硕大的乳房及肿胀的下腹,而这些特征都与生育能力有关,所以对此雕像的其中一个解释,是古代人类对妇女形象的理想化描绘,并与生育崇拜有关。
: r' ?! e' K3 H w/ b/ B
我们中华民族同样是一个有着漫长的生殖崇拜和繁衍渴望历史的民族,具体可见1969年发现的贺兰山岩画等文物作品,其记录了了约3000至10000年前,远古先民放牧、狩猎、祭祀、战争、娱舞、生产生活等场景,其中就有生殖崇拜的表达意向,可见图二。其生殖器都被放大突出,意在表示生殖崇拜。
9 c/ i' H1 R: r
, R. w& [6 k0 a$ t+ R# U% ]% ?, L8 u5 |4 i _
PART 02
: n; E% c; o' Q& i; `; \近代的性:只为生育而服务
c e. ~; p3 L. Z+ S. L
8 t# ]5 K Q9 V+ c4 y: t* ~
) \/ C8 C9 P7 J3 A9 e( V
但回顾人类数千年历史,“性”似乎一直只为着生育这一社会活动而服务,人们大多时候认为不为生育的性行为都是罪恶的、污浊的。如在西方圣典《圣经》当中是这样叙述的:性行为是繁衍后代的途径。上帝通过性行为使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借着有上帝形象的人,上帝建立了祂的国度。上帝对性的设计是美好的,这是基督教性伦理的一个基本要素。但并不是所有状态的性关系都是上帝认可的。根据圣经,只有一种情况下的性行为是被允许的,就是一男一女透过盟约彼此联合。;而在中国古代,其文化传统似乎对于性问题更是持压制态度的,甚至将性问题视为道德禁忌。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意识形态主张控制个体的生物欲望,将克制性欲看作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公开讨论这个问题都是不合礼数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当时的婚姻问题变得高度社会化而非个人化。婚姻通常不是基于自愿,更不是基于爱情,而是父母甚至宗族操纵的结果。其中的“门当户对”,更是宗族和家庭社会交换关系的体现;另外,婚姻与生育关系密切,结婚的目的通常是生儿育女,这种做法成功地将性问题与生育问题合二为一,从而消灭了独立的性观念。对于挑战这种观念的行为,比如婚前性行为,常常受到从肉体到心灵的全面惩罚。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表达的正是这样的态度:不要说婚前性行为,即便是正常的男女交往都被看作有伤风化。
1 \! o- ~! r2 ~) B* ^. ^
这种思想在中国近代同样存在。1949年后,在文化与伦理政治的双重压力下,性领域进一步成为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的禁区,无产阶级专政和我们特殊的社会结构,使得禁欲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主旋律。其社会文化环境强调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性行为被视为私事,不应公开讨论。在此之前,性教育较为缺乏,很多人对于性知识了解有限。并且当时的法律法规也较为严格,对于婚外性行为和某些性行为方式有明确禁止。(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
5 `" j9 o) q M4 s1 T, [/ E2 Q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性产业和同性恋会被看作极不道德和不合法的行为,被彻底禁止;而在“文革”时期,对其打击更是登峰造极。所谓的“自由恋爱”,其自由度其实相当有限,仍然会讲究政治上的“门当户对”。家庭出身根正苗红的个体尤其是男性个体在婚姻问题上通常有更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权。“在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下,有些感情细腻的人故意去找'大老粗',借以改变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和情调',有些'出身不好'的人设法与'出身'好的人结婚以改变本人和子女的阶级地位。”;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描写革命时期的文学、影视作品辅以历史文献进行印证。
F/ s# ]) }" C0 m" V. R Z' u
通过发动群众,人民私领域的一切活动包括性活动基本都在政府公权力的管理和监督之下,与性启蒙有关的一切活动也都是非法的,比如国家生理卫生教材就对性问题讳莫如深。而中国第一部带有一点性启蒙色彩的中小学性教材的出版也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当然,尽管社会不鼓励自由恋爱,但到了婚姻的年龄,仍有许多个体会在种种社会压力下被迫结婚,独身或者2010年前后流行的“剩男剩女”的现象,甚至在当时被当作一种社会反常现象。李银河教授指出,当时有许多人在婚姻基础不好或者没有结婚意愿的情况下草率成婚,原因是“到了‘岁数’不结婚是违反一般行为规范的,不仅会被视为怪异,而且会在实际利益上受到损害,如住房、入党、提拔、使用(调查中发现,不派未婚女性到国外工作是某些涉外单位的不成文规定)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位男性离婚者愤懑地说:‘在中国,不结婚就得不到人权!’”。另外,离婚也会受到各种干涉,因为这也是破坏婚姻秩序的表现。因此,当夫妻两人因政治的“门当户对”走到一起但又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时,多数家庭仍然勉强维持,因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离婚带来的社会代价和心理代价常常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为了确保这种政治化的婚姻秩序,无论是法律的手段、组织纪律的手段还是社会舆论的手段,各种惩戒手段被全面地使用。甚至连大学生们在高校中的恋爱也会被当作相当严重的问题而受到惩罚,这种惩罚通常是将相恋的双方发配到远隔千山万水的不同单位。而婚前性行为则会被当作伤风败俗和道德败坏受到处分和舆论的声讨,非法同居、婚外情更是相当严重的罪名。在“文革”期间,这些被称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个体还有可能被贴大字报和接受群众的批斗,在肉体和心灵上都受到摧残。
* W% }4 S& _! X+ q" s% r8 }" b有资料记载,在1983年春天,上海的虹口区公安部门还在当地的公园里突击查处手拉手坐在长椅上谈情说爱的年轻人,并逮捕了其中的15对,冠之以流氓罪进行刑事拘留以及还有一名女性因在河里裸泳以及自述交往过18名男友而被判决死刑等事件,这些都属于当时反对“精神文明污染”的重要行动。
+ ^. e3 |2 }. t T% f8 {$ \
2 p" o/ Y, x; J: o) |: \. g个人的性欲望和性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你是否有探究过这些问题?性学家们在此有着多种理论,有的偏向生理基础;有的偏向心理基础;有的认为是人类生理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延伸;有的认为是通过各种心理和社会机制获得的;因为我认为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性欲望而引起,所以在这里将更侧重讲述“性欲望”。
% v4 c& F# w6 p& Y& d
* j* j2 r2 {. M9 F; n8 H! t/ m9 jPART 00
+ H4 v' Y) ~; o* D* |3 m+ h8 l; `) U; j: X" s K6 |% @$ Q1 P. A" @
性的产生
3 z2 j3 {" C3 ]* r2 t! }, P性欲望是如何产生的?生理学家们主要将其解释为人类繁殖的本能。因为人类必须通过性行为才能完成生殖和繁育的功能,其后代也必须通过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的结合,人就在进化的过程中以繁衍后代为潜在目的生成了性的欲望。
+ f% O. N4 m* R% r: v5 w9 Z
- q: Q4 A7 _ k' F" J
性欲望的根源也可以追溯至人体内的激素系统,特别是性激素如睾酮,它们在调节性欲和性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激素会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等,进一步调控着性行为的愉悦感受和奖赏机制。当体内性激素水平正常且平衡时,人们更容易体验到强烈的性欲望和愉悦的性行为。
# @ R, F/ U! e. }' H# \3 M" N
( y; t$ M5 \+ d4 `
除了激素作用外,感官刺激也是性欲望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能够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刺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在性行为中,接吻、抚摸等身体接触可以激发个体的性感区域,从而引发或增强性欲望。
' l! W9 |7 V) K/ h9 x
) l& l) D7 y4 `然而,性欲望的产生在生理学上的解释并不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人在没有生殖目的的时候仍然会产生性欲望这一现象,于是便有了关于性欲望是人类在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下的一种需要这样一种理论:性欲是生理产生的,但性对象者却是由心理决定。我们可以发现动物的求偶是具有周期性的,但动物们的求偶形式相较于人类的求偶往往更简单朴素,这是因为两方求偶的目的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动物们求偶往往遵循天性,只求让繁衍自己的子孙后代,扩大族群;但人类的求偶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经济压力、外貌等等因素影响,并且会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欣赏”这一社会心理,也有相当一部分会不顾是否能绵延子孙而结合在一起。
4 c0 J+ ?- q6 n7 K" U* X& Z
/ N5 O ]( C! a4 _( h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人的这两种本能我们同样可以在动物的生存行为中印证)。有趣的是,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3 K: g: `& h1 M) r: }
+ j( d. T- k. U8 q) z6 l( M9 c( b% K
1.口欲期;
6 w* A. ]5 [0 V- ~) |0 c$ A4 U! b# m/ S9 ?
2.肛门期;
7 w; P; o% C$ B% @. i& @5 s; D }& `8 r
j y" D2 |& L
3.性蕾欲期;
9 d6 n) _- l. h0 `
7 k: Q' p! J! C$ z/ P4.潜伏期;
% x3 E+ h. ~# R S2 v1 V2 U
c& e; I7 s- f: [) _4 B" @1 U8 c# a5.生殖期
0 H& Z" U, @) z% E7 W5 t% Q9 ]* A: c2 P: p/ V& s
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
( Z! l) @ `- \; t0 b |. j+ l, d) ]8 G# }$ t+ F w5 C# T
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
y! x/ A( w( `1 n0 s
" c. C) h3 q& O+ P
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会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狄浦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而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就进入了生殖期。
% l& W+ w9 y/ S; n8 Y3 p, @3 g, u: e5 ?3 X( Q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 s7 t2 A8 [0 ?) g k0 d% e8 F+ j. j3 B2 y7 e2 d" g
性欲的产生十分复杂,我们难以对其产生过程进行描绘,就算是科学家的实验,也必须遵循一定社会道德约束,我们更多地利用社会经验进行推理,但是也必定无法还原100%的过程,这也是人类的魅力所在。
! Z# E2 f2 q! V ^3 j
# w9 X6 l( X) u- N4 N9 m2 m
) F7 j& i" P) f: b1 u9 d' S+ m3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