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2 R+ v, L, f: { } G
# b, [! z. o- @% e2 {6 ~
其实在古代战争中,无论是战俘,还是被占领区的居民,真的不一定会被处死。如果是主动投降,不仅不会死,说不准还会有宽大政策。$ \% b5 i' Y; {
; t( f% R& h2 z+ L
为什么呢? ! h. {0 w1 _5 c% s9 K) w/ e* J" b1 k6 ~9 I3 Z2 a& S8 [1 i
第一,虽说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战争从本质上都是你死我活的,但在古代,杀降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事,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仁爱”之心,这种坏名声一旦形成,就会被正义之士天天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就成了所谓的千古骂名。 " v7 s! D$ z; [: t % E$ M% M# S5 M& N0 x第二,在古代,战争是大凶之事,因为一场战争下来就会死好多人,死人总归是不吉利的,所以国家在发动战争前要准备很久,考虑很久,还要占卜问卦。在这种观念下,参加战争的将领也不敢大批量杀降或屠城,他们害怕杀戮过度会给自己带来不祥。 # u& |% b2 K$ z6 h( G) \+ Q! X, E X- B( }! i
第三,在古代,战争双方的武器因素其实差别并不大,最关键的其实是人口。战争双方的政权谁拥有更多的人口,拥有更强的军事动员能力,谁就会成为胜利者。所以,战争除了可以消耗对方人口之外,同样也是对己方人口的消耗。如果能够大批量地吸纳战俘投诚,是可以在短时期内起到扩充兵员的作用的。对于城池的占领也是同样,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占据一座空城是没用的,人口才是生产力的根本,如果能把城中的人口搞到手,即便城池不要了都可以考虑。! `7 f: b' W' a" \/ O: c
9 V% v0 I9 z3 r1 v$ n& E3 O X! _
那么,在古代,获胜一方面对被征服的人民或是投降而来的敌方部队,通常的做法又是怎样的呢?; s! [3 T2 G; S z
0 U w9 Q, W' ?4 Y2 b一般来说,除非是坚决抵抗的城池,将领会通过屠城加以警示,而主动投降的不仅不会被屠,还会示以宽大,以便收买人心,也是做给其他尚未屈服的敌人看的;对于投降过来的士兵,尤其是整建制投降的部队,一般也会示以宽大,然后被整编到自己的部队当中去。 3 w K3 o7 O; U% R9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