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安本无“文化”可言。它是某款网游中一座虚拟的“地下城”,这所残破不堪的“城市”缺乏道德与法律的约束,“黑帮”冲突四起,不少玩家在这里一言不合便口吐脏话,以低俗鄙陋的语言攻击对方,对恶毒的脏话进行修饰比拼“骂技”,这里甚至演化为对骂者的语言“竞技场”。# ~5 `3 G1 {( l D! N( k, B) Q$ @5 w
# d7 I- w/ W4 j- i7 h. X# h3 g 近来,随着“祖安话”的出圈,所谓的“祖安文化”也在网络上形成一股以“爆粗口”“口吐狂言”为特征的效仿之风,其中不乏学生。他们在网络世界中也构建起一个暴戾、混乱的“地下之城”,甚至将“祖安话”嵌入校园现实生活中的话语体系,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语言暴力”。( w4 E8 @- k- ^- u& E9 F
2 y* r, z$ w/ h4 J! \; {- s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要加大对“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祖安文化”为何有青少年效仿,又该如何整治?对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了采访。 $ ?$ x4 N* ^4 Z- `, T 5 Q) j! w3 \! l' x 出圈的“祖安文化” ! ?& Y( R7 ^2 Z* s% |2 ]8 b1 _1 d0 v* B* f5 u8 K: k
大学生李风是某款网游的资深玩家。在他印象中,“出口成脏”的“祖安文化”最初起源于某游戏主播直播时与玩家的对骂行为,弹幕中有人借用一位游戏人物的台词“这就是祖安人打招呼的方式”来评价主播的骂技。渐渐地,“祖安”也就成了脏话、对骂的代名词。) N& d( ^3 m6 k' Q0 M* W: y7 s
0 c& b6 Y; W" F! w+ O 为净化游戏环境,游戏官方曾不断扩大屏蔽关键词的范围,很快,大多数常见的脏话无法继续使用,玩家们则开始与游戏官方的屏蔽系统“斗智斗勇”。如何以儒雅、随和的方式表达愤怒与讥讽,成为众多“祖安人”发挥奇思妙想的动力,并发展出了一套以英文字母、各地方言、人体器官、历史典故等多元要素混合而成的“祖安语录”。4 ?3 u: |& B- C S7 R
' v4 I, P5 v- N 热衷于“祖安文化”的大学生“阿里嘎多”说 :“对骂就像一种智力游戏,你的文化底蕴足够的话,能创造出很多新词语,不够就只能像复读机一样。” 其中“骂技高湛”的玩家,甚至被戏称为“祖安文科状元”。" P+ f* a2 h) b$ h, N, M/ s* \
" `0 D) o' Q3 A+ w! Z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下,“祖安文化”很快“出圈”,在游戏区外快速传播。比如,在某视频网站上,以“祖安公主”“祖安民工”为标题的视频层出不穷,以嘲讽悲剧为乐,有的播放量上百万;在某些时事新闻下,不少被称为“祖安评论”的暴戾评论被顶上前排;“出口成脏”的“祖安老哥”“祖安女孩”在粉丝冲突中,则被视为伸张正义的“勇士”。 , M: |5 U! d* ^1 x2 g- b# [! R: n4 h$ o
“走在校园中,时不时就会听到句‘祖安话’。”参加工作还未满一年的湖南省95后老师江泉(化名)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偶尔也玩游戏、看直播,自认为对网络文化已经有较高的包容度,但听到学生口中喷出的那些恶毒词汇,依旧感到难以接受,“如果学生在现实中都满口‘祖安话’,他在网络上的表现也可想而知。”2 L7 R6 r- b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