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空气中带着梅花、茶花、杜鹃花的清香。轻柔的风儿吹着,泥土里的小生命蠢蠢欲动。阳光带着刺激思绪的新鲜视觉惬意地洒泼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空间生存的欲望在白云的袅绕缠绵下开始变得清晰可见,鸽群在徘徊。推开窗户,睨见盈盈的生机在树丛中闪现,小鸟忽上忽下的营生愈发清晰,从喃喃细语到啸然歌吟,城市化的春天带给人们小小的清新舒畅。
3 T& o3 b" J3 F" z* S$ T9 v& X0 W4 [ T
春天去旅行,不错的主意。我决定带两本书去旅行,一本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全集(诺奖获得者)散文上卷,一本是他的小说卷。博尔赫斯著作迷人的地方,就像他的名作《迷宫》一样,他的文字的特点是:写小说散文化,写散文小说化。我喜欢这样的语言。带着他的优美语言去坐高铁,岂不是让语言插上时间加速度的翅膀。8 g9 D) e* B3 e7 o5 o5 ^- g
5 N3 Q# x$ l9 ?2 ? 列车在飞驰,北方的山,一山连一山,半灰半褐的样子好像还在冬天的睡梦中。透过车窗,好像天地在转圈,山脉在重组。博尔赫斯在他的《迷宫》中写了两个博尔赫斯。一个生者,一个死者,互相寻找,最终合而为一。他说:
2 t1 o; W6 }/ Q4 I. \$ r) y& x- h2 o1 r, p E5 B2 z* Z
一个山头,高一点,% N9 f2 X9 N" {; ? u& C: h/ s
6 E$ a# |) ~# ~ 越过密密麻麻的孤坟,
9 H5 q/ W e# f7 O+ s" g2 | s- \* M
- O/ [2 W; a/ n; O- } 看另一座山头。
: Z. P0 m8 U) ]6 K% \* o" \3 v! b; m- M% f2 t
他看到了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是生命的形象,生与死的关系,很抽象的生命终极的意义。从一本书推测作者的倾向性似乎非常容易,特别是假如我们忘了作者写的不一定总是他喜欢的,而是他最得心应手的、人们指望他写的东西。博尔赫斯在散文《埃瓦里斯托·卡列戈》里这样描写主人公:阿根廷人的意识深处都有策马眺望广阔田野的景象、卡列戈当然也不例外。他肯定希望在那种景象里生活,悠闲静谧的庭院、玫瑰花、炭窑的木栅、黝黑的炭堆、大量的木柴、大杂院的铁门、再到玫瑰街的角落里荡魂……我猜想在死亡面前人像是薄纱,死亡的逼近常常使他透出厌烦,彻悟,奇迹般的警惕和预见。
/ d9 N; a2 ~( K* O9 Y
# H0 x- J* Y' _; ~# @ 读到这里,我突然悟透了博尔赫斯对生与死的探寻,尤其是对于那些临近死亡并被死亡的恐惧笼罩和追赶的人。高铁的时速已经保持在298千米/h到308千米/h;列车内温暖如春,大约有1/3的旅客手握苹果手机在阅读、观赏、倾听来自网络的文化,只有我左手捧着博尔赫斯的书,右手支着脸,常常透过书目去观察博尔赫斯文字想像中的幻景。博尔赫斯将散文想像化了,将小说寓言化了。他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撰写的文字在如今看来仍然如新。我联想到自己最新创作小说《青衫泪》中的主人公秦显达,在饱经战争沧桑的苦难中,人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
, B8 T, }, A! \. b" t! G. v8 u( l" I- q% F6 U
记不清待了多少时日,台湾老兵、沙地人秦显达的创伤痊愈了。他不愿细看身上的疤痕,也不愿去抚摸那疤痕,他只想将之遗忘。台北的雨竟然陪着他淅淅沥沥落了那么长的一段时日,窗外埋伏在阴雨中的芭蕉叶子摇来摇去反复搅动着他的旧梦,梦中都是九妹的影子。身上的伤好了,他细细擦拭那些灰暗的稍微有点纠结的皮肤,让麻木的思绪有了活泛的念头。他扳起指头算了算,从被顽军徐雄部队抓壮丁到被逼去了台湾,已经有了十八个年头。青春流逝了,流逝得很快。真好象做了一个梦。回过头来,那个梦又离他很远很远。现在他形单影只,像一只孤独的鸟,一只被雨淋湿又被打折了翅膀的鸟。他很想飞起来,到大海的那一头去,可那是海市蜃楼,他是飞不过去的。/ t. O+ [2 ~0 U4 w/ r
5 E/ W& m1 r. L4 o" _ N) X1 Z5 O5 D
这时的秦显达多么像博尔赫斯那篇《火的诞生》的序言中说过的:“想像中的异乡飞鸽,你燃起了爱情的最后火焰;你是光的灵魂,音乐的灵魂,鲜花的灵魂,想像中的异乡飞鸽。”! j6 V4 e2 m$ Q1 y
2 b/ y# g$ R8 e. |* e+ S 为爱情从寻觅到寻觅,那是人生意义中赖于生存的条件之一。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读书写字的幻想。
: e9 v( s8 N7 _8 u- m0 N5 U) k
1 I0 X+ l0 C# ^: E, m 博尔赫斯的心中理想,竟然只是想当个图书管理员,因为他曾回答记者:“我心中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飞驰的列车上,我也感觉到高速飞驰的速度,在用速度追赶时间的天平上读书,那就是天堂的模样。3 R4 P% I- h. [# F1 ?
, F" _+ O: H' m7 w5 z& b
透过天堂的窗户,我不时看到连绵的群山和嵌在山脉深处的村庄,还有拔地初建的高楼被密密麻麻的网布围的水泄不通的窘逼的样子。江南水乡的绿色在高铁的速度下消逝了,远远近近的高铁的桥廊横躺在茶色的土地上,很像博尔赫斯想像中天堂里吊着的灯盏连缀成的霓虹,在茶色的窗户里,霓虹也是茶色的。跨过江南的绿色,就见灰褐色的机耕路,还有不时闪现的小城镇和小城镇前新铸的招牌塑像,夸张、奇情,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徐州车站旁边的古彭城的群雕,龙车凤辇,一晃而过,早早弄丢在雾霭之中。
4 Z6 d" m) K( f) o0 x, b1 @1 x
0 y7 R% F) ?) i4 h 从上海到北京,从城市到城市,穿行着高铁磨尖的脑袋,剌破了青天。北京城内的高架桥又缠绕着新旧杂驳的楼群,在烂醉如泥的钢筋铁骨中滑行,雨点抖擞,车水马龙;奇异的钢筋穿剌到地下,5号线转6号线再转7号线,地底下也穿行着列车,人头鑽动,车如流水人如龙。我在地下列车上续读,博尔赫斯精神萎靡地坐在椅子上,右手支着手杖,左手扶着椅子扶手,看懒猫躺在脚旁翻肚子。他的女伴玛丽亚捧着他的小说手稿来了。0 C- D0 }0 m( e2 k: R ^0 x
$ _' }1 B Y" b, I 我就是这样行走在北京的楼群之间,看不到地下列车到达的彼岸。好在有博尔赫斯的书伴着我。有时被许多年轻的面孔压制在地下列车窄逼的空间里,博尔赫斯也无法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了。我把他的书拽出来,一目十行:
8 U; O' a" F7 _% A0 |+ C: A* e8 p3 j
关于《紫色的大地》;9 E' p* d5 C6 Z) ]% W3 k w
5 s: r8 u" b* s- n1 t, u
从有名分到无名分;, Y K3 i4 ` c0 X
) d" J# z2 y0 G: R6 v P* L
传说中的形形式式;
+ x7 x! j& V& @6 h3 w' G7 j( G9 e( ?% `3 z; V( m: h, ?2 i, m
从寓言到小说;: o- \# L, N e, F6 j! h
8 l2 q" X- \% J" X0 f: V2 l; @
有关萧伯纳的杂记;7 g& H3 g& j) G
1 n+ s; k8 M* ]+ A5 A3 \ 一个名字两个回响的考察;+ a: N% L2 S% h! |! O" \
- F7 I, }) e7 L2 J9 w# x' T I 历史的羞怯;
. b% {& `( J9 ?2 P2 v# }
0 o8 J M' o" g# m" ~2 t6 u/ e# s 时间的新反驳;2 ?7 {$ k2 d* A1 O- W
, `# g1 ^) f2 u+ t 论古典……
) h }6 U2 K4 S" j- u' \4 E% g" V# E4 w
我的苹果手机响了,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她催生文化婴儿的速度有点追赶时代高铁的韵味,某出版社编辑用较快的北方语速通知我:朱先生吗,你的小说终审通过,请来洽谈签著出版合同。我有点激动,语无论次。突然,我对面的一个小姑娘哭了,将头埋进女同学的怀中,女同学紧紧地抱着她。旁边有男朋友询问她怎么啦,女同学说,她接到电话,母亲去世了。
6 u9 E; [* ]# o% G* }1 u7 y/ i! { q8 x+ y; a/ v- h/ N
地铁里熙熙攘攘,人头簇簇。车箱墙壁上的挂壁式电视里的花儿开了,一朵一朵,五颜六色。
, W: `/ I6 L9 m3 N/ n
& R, c2 s+ F* m9 N. m1 v(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