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你知道每天中午吃的外卖,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 u( u1 I2 @/ S. Y3 [" R; Z d1 y4 x, U& H' N
当订单通过手机发送到商家的打印机里,后厨响起的不是灶火声,而是微波炉转动的轰鸣。按照订单,商家会从冷库里拿出装着菜的塑料袋子,加热以后直接铺到饭盒里,就成了外卖员们送到你手上的午饭。
2 ?9 I4 {' c c, y/ U) J
' e( a3 Q3 f; F- r! s* ~( O这些袋装菜品叫做菜肴包。在中国的外卖餐饮行业,菜肴包大概有 70% 。
2 _) n, |, d: W/ X
5 p- D" {% v. H8 T5 \. _1 z
也就是说,现在吃的外卖,七成都是这一类菜肴包做的。
/ N- O1 a3 `- B# ?; b
/ t2 d; i+ D2 A- s你早已被菜肴包包围了。现在,它们正涌入品牌餐厅。
; e F; @' O6 R7 S0 l, d, `7 e. Y6 d( Z/ i* g! P/ s" {6 p' b$ v. _
01
p) u9 U0 N* i9 U! l2 x
菜肴包无处不在
9 J' d7 u) Q4 X+ d; ^
这些保质期从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工业化产品,撑起了中国外卖行业的底层。
& E) R' J$ O4 M9 h7 `
成都商报记者曾前往建设路上的“外婆卤肉饭”暗访。这家店,在当地店算高销量网红,美团平台月售23455件,饿了么月售5560件。狭小的店面靠一块帘子分隔,前面是挤满骑手,不足10平米的前厅,负责接单和出餐,帘子后则是“餐食加工区”。
2 Z5 I4 m7 r; ^1 t
加工的流程并不复杂,按照订单从冰柜里拿出预制的菜肴包,放在沸水里加热好,倒在米饭上,打包完就可以交给骑手。这并不是孤例,在成都商报采访的四家门店里,有的门店完全依靠菜肴包进行销售,有的则是将现炒的菜品和菜肴包搭配使用。
" n+ J: L; t# y! L) ?
菜肴包会在外卖行业那么泛滥,离不开这个行业对压缩成本、提高效率的病态追求。
$ f" Z3 A4 U5 q7 M D7 I淘宝上,商用预制菜肴包的价格在每包4-6元,销售的商家大多为调料品、冻品类相关企业。如果离开线上,到各个城市的调料品市场、冻品批发市场去和代理商接洽,这个价格还能更便宜。
! ]2 W$ C/ Z2 t+ T) ^4 k( s商家要拼命压缩成本,是因为在平台挤压下,外卖的利润空间太过微薄。不断上涨的房租、人工、菜价,是明面上看得到的成本,看不到的另一块巨大支出,是外卖平台的佣金。
* T: u2 F5 V& ?! |% e$ W6 G7 F( k
根据2019年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台上八成以上商户佣金在10%-20%,如果没签独家协议,佣金比例更是高达22%-26%。固定的佣金抽成之外,平台还会要求商家贴补推广活动津贴,面对平台的要求,商家难以拒绝——不参与,就会在流量上落后。
. n7 T# W `* u( Z% o
流量,是外卖商家赖以维生的根本,而出餐速度,则直接决定了外卖商家能否得到流量。按照美团的规则,出餐慢、漏餐、错餐等由非顾客原因导致的异常订单,一旦占总订单数的比例太高,商家就会遭遇降权,导致排名下滑,流量严重受损,订单量自然也会降低。
# `) i$ Y9 O; Y, e. g: j
为了追求出餐速度,外卖商家有的引入炒菜机器人取代人力,有的自行制作预制菜品,提前把各种肉类炒至半熟,再根据订单进行加工,还有的,选择直接使用菜肴包。
; Y. ~ T9 x- m5 T: B
我们所了解到的普通个体小餐厅,一天两百多单就需要从早到晚洗菜、切菜、炒菜,而如果使用两分钟就可以出餐的菜肴包,只需要用蒸箱蒸好米饭就行。微波炉足够的前提下,只要米饭不断供,多少单都吃得下。
7 y3 I" b8 M% V5 M0 S) ?系统困住的不止骑手,还有商家。在全行业互相踩踏,追求效率的浪潮里,落后的结果就是失去流量,失去收入,采用预制菜肴包,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商家的个人选择,而是这个行业的集体选择。
: @5 C& f" ^) E也有人选择不使用这类方便的产品。在杭州太平门直街、中山中路分别开了两间小面店的陈进,就多次拒绝过上门推销的预制菜肴包代理商。普通食材在冰箱里的保鲜期也就两三天,而菜肴包的保质期,动辄半年到一年。
! y9 q0 V" C9 O8 |" @$ \2 @3 w+ R3 U
换句话说,你吃的外卖,很可能是半年前就做好的。
9 F# ]4 I) }5 K( }6 ^$ y
根据陈进观察,菜肴包已经成为外卖行业内的主流,还有一些体量大的同行,几家联合起来建立了中央厨房,生产可以公用的菜肴包。
1 w8 e* z1 B$ T7 D: b
在疫情催化下,中大型企业也开始入局菜肴包行业,菜肴包也从餐厅后厨,直接走到消费者面前。
% q& Q6 m6 p1 E7 Z) ~2020年2月,海底捞开始销售方便菜肴,3月眉州东坡开超市迷你店,到8月,西贝砸20亿卖贾国龙功夫菜,再到10月,肯德基、吉野家等快餐品牌集体上线零售产品。曾经躲躲藏藏的菜肴包,疫情压力下以所谓“家庭厨房”新增量的身份,光明正大走进大众眼前。
/ Z( R6 E6 O# s& U9 b
活在外卖时代,一日三餐,可能吃的都是菜肴包。
% m! `2 t0 X1 n% I# W' C4 f: D
9 t+ o7 x0 J2 i' q$ ~3 d02
8 y j6 C/ i* ~7 D2 @, i这种工业流水线餐饮,安全吗?
- d0 P T$ M, v3 `4 K
所以,菜肴包到底安全吗?
5 N7 K& q; F; t0 l两年前,菜肴包厂家合肥杠岗香被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记者镜头记录下,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直接用手搅拌酱料,水池里的排骨“放了一年”照样还在使用。
7 F; O/ D+ `6 f2 U4 P新闻曝出后不久,杠岗香进行整改,但更多没有被曝光的相关厂家依然还在运转。在相关法律实践里,有大量空白地带需要被关注,比如外卖店用的菜肴包,到底该作为工业制成品受到监管,还是作为饭店的原料采购受到监管?监管主体不明,让安全问题难以根除。
4 B/ s+ @* j& I0 l$ `
2020年2月,北京市监局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允许线上和线下销售加工制作的半成品预制菜,西贝收到了全国首张食品生产许可证电子证书,获允对外零售半成品预制菜。这代表,政策层面有地方政府认可了这类产品存在的合理性,相关的监管完善也许已经在路上。
* y& T7 S k# W% i! V- h5 A6 ~6 V外卖菜肴包大行其道背后,除了外卖效率带来的竞争加剧,还有餐饮食品工业化的汹涌浪潮。
) H# d4 F8 ^8 F( v5 ?8 H实际上,我们早已置身食品工业的链条里。满街都有的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舶来品,就是成熟的食品工业链条中的一环,全国性的连锁餐饮品牌中,70%以上拥有自建的中央厨房。
+ P" J8 n' v1 F0 H
在节省原料和人工成本、实现标准化上,中央厨房确实有优势,但产能过剩、闲置成本大、物流利用率不足会导致企业的利润被侵占。可这套模式只适合有足够大的消耗量,资金充裕的大型企业,达不到中央厨房要求采购量的中小型企业,要提高效率只能选择菜肴包。
& e, o$ }/ m/ r- F* t, x- e' h
6 O0 q8 F& p* ^0 b菜肴包分为常温、冷冻两种,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杀菌的方法。常温菜肴包采用巴式消毒(高温杀菌),在 121 度以上的高温下将肉制品内细菌杀死,然后将食品放入特制的耐煮、微波 PET 袋内密闭封口。
5 R* V) w7 a% C" I1 [8 \$ a
冷冻菜肴包则使用速冻技术,让产品在瞬间达到冷冻状态,再将菜肴包放置于-18℃下贮存,使料理包无法产生细菌。这种模式采用瞬间急速冷冻的方式,口味接近于现炒,几乎尝不出明显差别。
1 C9 d' i- o1 R" J
但要接受这种模式,依然需要时间。西贝寄予厚望,用来救场的贾国龙功夫菜,就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导致口碑翻车。
) H) l/ j( j- C: l贾国龙功夫菜是西贝试水餐饮零售化的关键一步,按照西贝的规划,这个项目预计年营收要超过10亿元。作为零售化项目,功夫菜并没有厨师、厨房,菜品都是半成品,直接从保鲜柜取出后放在卡斯炉上加热,就可以上桌。
& H9 f5 y$ X9 q) X
顾客对这种模式并不买账,在点评网站上,有人吃完以后评价,“人均100吃点啥不好,非要吃加热食品?”
+ ?! k [6 l" H* T
餐饮零售化不是新鲜概念了,广义上来说,打包外带、购买半成品、外卖,都算餐饮零售化的一部分。在过去,这是个不受关注的边缘业务,直到疫情打乱了餐饮业的步调,堂食无法维持的背景下,从业者急需寻找新的增长。
2 i2 q) `. j7 \" E2 E- F
经过熟化、真空包装的半成品菜和方便食品,只需要简单加热或者二次烹饪就能入口,技术成熟,又符合消费者需求,在这个特殊时期成为破局的希望。根据统计,疫情初期天猫整体预制菜销售额一度相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70%,部分品牌增长超400%,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加速。
$ e& c, J2 m6 K餐饮食品工业化的浪潮,终将波及我们所有人。
0 P& M) p4 V8 g7 o$ ^
8 A/ p7 U1 C2 W5 [7 ~) {% s03
8 D; N9 A8 Z- O8 j. h$ R
底层只配吃菜肴包?
+ m/ t8 z9 ?; H5 G9 Z2 c一个事实是,菜肴包已经进入社会生活多年,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影响,渗透进更多地方。
0 d( s Y. |8 P' Y, D
日本、台湾等地,居家生活中购买菜肴包满足日常饮食需要并不少见,尤其在台湾的台北、高雄等地,菜肴包被冠以“妈妈餐”、“家庭便当”之名,成为当地居民常见的主要食物形态。
1 U3 i& f$ K% e$ T' W. q
而现在电商平台、超市、餐馆不断上架菜肴包,已然显示出向台湾、日本看齐的趋势。
# i: k& e8 {, k$ J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只要合规,菜肴包并不存在额外风险,甚至还对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益。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志峰认为,菜肴包对食品溯源和公共卫生保障方面有更大的作用——正规菜肴包生产厂家受食药监部门监管,产品质量需要达到国家检验标准。
! Y4 k y( F* k/ {' O8 p- Z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在餐馆吃坏肚子,除非是大规模爆发,否则很难找商家理论”,而根据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菜肴包要是出问题,可以进行同批次产品的查验,进一步溯源,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
5 @' h+ R) g$ `& J
3 E( x8 {0 T9 Q& w- J在日本,菜肴包已经成为常态
( s, s: [( M& e# V: Y9 d, ]; ]但问题是,商家未经明示使用菜肴包,是否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 L R, C$ D# u$ Y* F3 J6 f
饿了么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商户提供的外卖商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商户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美团外卖平台给出的态度也一样,只要符合法律法规,“允许餐饮商户通过菜肴复热的方式进行生产、售卖”。
( y3 l. \# }" v; x( _至于是否需要做出标示,两家平台都没有做出要求。同时,新修订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里,也只是提出鼓励餐饮服务提供明示餐食的主要原料信息、餐食的数量或重量,但并未对此做出强制性规定。换言之,消费者根本无法知晓自己买到的外卖,是不是复热过的菜肴包。
* d$ C/ ?6 k) c k3 H$ G. f成都商报那篇讨伐菜肴包的稿件刊载之后,自媒体平台秦朔朋友圈撰文称,这种流水线上的食品工业产品,成本低、出餐快,确实能通过标准化解决卫生、品质、口味等问题,确实利好餐饮从业者。
2 N$ y% f3 V% r) }
7 v" ` a! \8 [5 d* W6 T3 X0 j: R利好的代价,却要作为食客的大多数人来承担——中餐厨艺衰退、菜品普遍快餐化、公众口味被“阉割”之后,美食会不会成为上层阶级专属的“贵族食物”,而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只能依靠流水线生产的产品维持生存。
8 a3 _, i7 ~! A u! k
$ q2 z! J5 J9 `2 I: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