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75|回复: 0

[五花八门] 对症下药——拖延症患者的“食”用指南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466
  • 打卡月天数:11
  • 打卡总奖励:7047
  • 最近打卡:2025-10-25 15:39:48

5244

主题

1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5678
发表于 2024-12-5 08: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你,是否有着这样的经历:
0 c, w, g) J8 r2 y8 b# Z) t0 Y
; P- i$ M4 W9 L0 a  m  j7 L. n
& b7 \5 ?% C, X' O( T5 i8 ?夏日锻炼计划都制定好了,但是迟迟没有开展;# E8 U* p1 G9 H9 h
7 c5 p! L% l) p$ A+ L  w
各门课作业的deadline(截止时间)近在眼前,但是打开电脑就没了动力;
% I+ u/ B2 `" M# w+ `( l' O' A1 N% B, d# D+ G( \1 Q
决定早睡结果12点还在床上对着手机“容光焕发”;
- ]. l; ~9 r* J/ R. Y7 z$ l  ~/ {7 W: c: V
期末考试前一天才打开书开始疯狂复习……
# M% |  |* F1 B( q1 _4 H8 I
; {3 F/ K5 I2 h6 N0 ^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拖延”行为,心里越急越动不了手,还不停地自责:为什么我总是拖延?为什么我不长记性,吃了拖延的苦却总能重蹈覆辙?
; S. X* v( Z! f- J$ H1 i$ ]2 \4 F& d3 U4 w5 l4 O' C5 [. ^
是啊,为什么我们明知拖延有害,却仍然会拖延?拖延症还有救吗?: ]5 r( `* E2 l4 ]; [2 R. z( g
* b+ Z6 R; R. F. b% m
一些“拖延症患者”或许会发现自己常常陷入的一个死循环:拖延——内疚、焦虑、自我厌恶等情绪——找借口——继续拖延。怎么解开这个拖延循环,彻底摆脱拖延呢?0 N. s8 E3 v/ F' U

+ b+ O8 e& j: S% @别急别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解开循环之前,我们先来确诊一下自己属于哪类拖延,说不定你的拖延无需担心呢!
+ X# P: C: ^4 b7 ~& X, u( C, \. l5 s9 u* v; J
1
. \2 R; @: Y( q, V6 r0 x什么是拖延?3 D$ ]1 o+ |* @1 Y% \% |4 c" w
1 {3 A6 |# I5 ?1 x

# C0 C2 H5 d, N4 T# w+ _3 t2 ~% I请你先回答如下3个问题:% n: m9 C$ L5 }6 j' L! |
8 y0 A  h2 E- ^; |! x. D7 U7 m
(1)即使把任务推到最后一刻,你也对自己完成的任务感到满意吗?
1 y4 H; |! E: Z% e: J, J, B3 H
( Z; ~4 C$ \% a, m. \(2)当你推迟了任务后,是否会在任务逼近时有更高的动力和效率?; v5 P, _: H+ Q2 D2 [) j
9 B& p! m2 j3 P, I3 m
(3)即使压力很大,你也能集中精力在任务前一段时间准时完成吗?' ]# i6 [* ]$ A  Z
; A( _1 E, F  ~5 ~) [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你都回答是,那么恭喜,很大概率你是策略性拖延的主动拖延“患者”!9 y! @* w* t# c8 h

* F3 v. ]1 m: u有心理学家提出,并不是所有的延迟都应该被认为是拖延行为,因为延迟可以是有目的的计划,延迟也可以是有益的,“主动拖延”开始一词被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并不断被各种实证研究支持。总体来说,主动拖延者会选择故意拖延,利用在时间压力下的强大动机,让自己能够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并取得满意的结果(Chun Chu & Choi, 2005)。( M* }) u# N- T# b1 p" l, |& Q
. J5 T1 \+ Q4 U: l" x( L* O4 U
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主动拖延可能是一种在工作压力较大情境下的建设性应对策略(Shang et al.,2023)。具体来说,当你感觉自我控制力下降,已经身心俱疲了,可能就会选择拖延。而这种主动的拖延其实是在“救”自己,防止精力的枯竭,并且提供更合适的身心状态从而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g& W/ X) U8 ]9 }

8 o# D& b  o8 A0 E所以,如果你是主动拖延者,别太担心啦,保持自己的高效状态吧!
0 g- B9 E+ \8 n" K2 k' P
! r* ]9 R- X7 F$ h但如果你对上述的三个问题回答相反,你很讨厌在任务临近前工作,并且常常错失deadline,或在deadline那天交上一份自己不满意的“答卷”,也别沮丧,让我们来一起找找原因!
& z* I3 w! z; g" V# |$ `
( X. J% l2 _% b5 M* U! U" H. p* x3 o) k; R; b; ~5 X* d
2
: ^4 T' p, E' O1 Q( |2 e6 c* t: C
3 i& N- v3 t3 K3 R6 L  b$ F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 B7 x- d& e5 |) h' O. r! v
4 q+ x2 K! Z( g& y拖延是对失败的恐惧
7 c4 a' v0 ~+ g/ w7 Q8 C8 d  u2 W7 U" y6 \) w9 q6 }" N, ]% n
早在198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编的《咨询心理学》杂志上,学业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采用自编的学业拖延量表,对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发现了主要导致学业拖延的两大因素:失败恐惧与任务厌恶(Solomon & Rothblum, 1984)。
" O) t+ y* t4 b3 v( {" W& L0 i1 x8 p$ Y5 j* j) Q
随着对失败恐惧这一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学者提出:学习拖延可以被看做是在学术环境中一种自我设障的策略(Ljubin-Golub et al., 2019)。0 z7 z6 }6 X! f. `- a& {0 ~$ F
0 i0 _& s( Y2 A  e1 S! q
如何理解这个策略呢?$ ?8 N- c8 ~6 c7 P+ t9 r

5 m4 J8 ^2 {; k- p自我设障是指一个人在失败时为保护自己的自尊而采取的策略,使用这个策略的人会在事情开始前提前退缩(比如推迟任务),当失败发生时,他们就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的因素(比如是因为我没足够的时间完成)而非自己的能力身上(Elliot & Church, 2003)。
, Z1 f/ K  g$ A% ^3 e
0 e% Z. v1 ?; o- e3 \那为什么会使用这种策略呢?1 h* e# P. a1 W# d" \7 T
+ K) T7 C: L! \3 s$ W- j  Y/ ?% O
很大可能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低下(指个体不相信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能够胜任)或是有完美主义倾向(迟昊阳 等,2012;Ljubin-Golub et al., 2019)。个体对自己越没有信心,或做事情越过于追求完美(同时又觉得自己的这种特性是个问题),就可能导致他们越害怕失败和不完美,从而无法理性判断自己的真实能力和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导致在真正要做一件事的时候踌躇不前,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5 K2 c! @" G7 i& j- f0 N

' u% D* R1 D5 ?$ q7 @- b8 F: ]而反过来,当最后一刻开始行动(即拖延)导致失败,则引起更低的自我效能感,并伴随更多的压力、负面情绪(例如焦虑),又会引发个体持续回避未来的任务(即拖延)(Wäschle et al.,2014),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2 H1 Z- O( i: L( ^( G7 R+ m* n: Q
拖延是对任务的轻视/厌恶6 l& o3 L4 g6 e3 n

0 C4 P$ ?. A2 \任务本身的特征也会影响个体的拖延水平(庞维国, 2010),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被认为有趣、符合社交规范的、有奖励的、以及教师提供了明确指导的作业,学生的拖延情况较少(Ackerman & Gross, 2005)。相反,那些自主性较低、没有明确指导、无聊甚至令人感到挫折和困难的任务容易导致拖延(Steel, 2007)。还有研究发现,在具有互助性的小组工作中个体的拖延水平会降低,而在相互推诿、有搭便车效应的小组中,个体则会因为自主感的降低导致拖延水平上升(Koppenborg & Klingsieck, 2022),也就是说任务是否让个体感受到自主,个体是否受到帮助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任务的喜好感知,从而影响个体的拖延水平。1 N9 t5 O% W) A# F3 i
+ D1 _! [( J* W+ I" Q. W7 y
举个例子,小丘两星期后需要上交一篇期末小论文,这门课程的分数对小丘很重要,但是这篇论文是3人小组作业,另两位同学并不想用心写这篇文章,此外,这篇小论文要求较高,小丘却并没有扎实的相关知识背景。第一天,小丘和小组同学讨论分工却没有得到积极响应,分工的确定拖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小丘开始查找资料,但因为对原定的论文主题不感兴趣,枯燥的理论知识让ta的学习效率变得低下,随着时间的推进,小丘因为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反馈,反复斟酌也没法确定自己论文的框架…….于是乎,这篇文章终于被拖到了最后一天。
2 o% O) y8 d7 b  r. H6 O. W( i5 n* `" k& W. T
所以有的时候,除了个体自身的因素,影响拖延的外部因素也是真实存在滴!# @0 R% X. B9 h, L+ N- O( k  ?4 C

: ]& \" Y% i1 R) }4 B拖延是自我调节的失败% T8 q7 j$ @! d9 ~/ J  q$ V3 s/ J9 N
: F) R* K) e1 j& Z
说实话,拖延一开始的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大学生,难道说大学生最能拖延?嘿你别说,还真是——因为大学生在自定步调的学习背景下,在从高中生活转向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除了角色的转变,大学生迎来了更大的自由,也就迎来了更多的拖延时间!( \( V8 R( N, C+ A% R% R
9 F) m0 D1 W3 F9 O! Y
这并非想当然,许多学生们报告称,独自规划整个学习课程、一学期甚至考试阶段的任务让他们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Svartdal et al., 2020)。有研究从多个方面发现了自由在学习情境中的负面作用,比如较长的截止日期会导致人们认为任务更困难,从而使学生将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到任务中。然而,这种较高的资源估计对于不能很好调节情绪、管理时间的个体来说,更可能会导致拖延,并增加放弃的可能性(Zhu et al., 2019)。
. I% e2 b) d5 _. m2 O. h: k& X  n3 N! W! D, E- C3 `  W
此外,根据时间动机理论(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简称TMT),可拖延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可拖延时间(time)越多,个体的行动动机(motivation)就越低(如下图)。根据这一理论,如果某个目前不愉快活动(例如,论文写作)的结果在更遥远的将来(例如,更好的成绩)提供了奖励(preference reversal),那么拖延就更有可能发生(Gröpel & Steel, 2008)。, q1 p/ f3 q; g# J5 i: s
1 o4 J5 m) U% t- i/ I9 b1 H
因此,“DDL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现象背后确有其心理解释。如果个体缺乏规划和任务排序等自我管理技能,没有足够的动机,那就很有可能在“活在未来”和“享乐当下”之间选择后者,明日复明日也便不足为奇。
/ x1 g. U# [, N4 N+ @! C* c" L5 M: ?9 H6 @& ]
拖延是对内心冲突的暗示3 E! L8 Q3 M% J# |1 F  A" W
+ Y4 ^: P% I7 K7 v, `3 m
拖延还可能是由于外在要求跟内在自我产生了冲突,个体在意识层面不知道,但是潜意识中的冲突、矛盾等导致其内心对完成某件事情产生抵触情绪,继而产生拖延。2 e0 L) y5 a( M; h+ M* h/ |: n
- d8 v" u! X! g0 l' Y
比如,你一直拖着某门课的作业,是因为你觉得在这门课上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进而觉得老师没有资格布置这种作业;又或者老板叫你在某个时间点之前完成一个任务,但你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任务本不该你做,你总觉得自己做了就是对“不良打工制度”的屈服。
( [3 m, ^7 _7 t1 Z$ Q; u
* l7 v# i+ u& i. e6 b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的每一个拖延行为,或许都是在向你传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很可能是你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你的内在价值观、需求产生了冲突。如果这种冲突没有解决,类似的拖延行为自然也会继续。, V) |4 A  e. ~  z/ T

4 M& ]0 [! A! M8 d不难发现,“拖延”的原因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所以,“拖延”的时候,与其苛责自己,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想?找到了自己拖延的主要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 U! ^4 I, A! t2 {+ h

- G& V. y2 w, W) B: w  e: f3
  q5 C, K8 [6 k, Q$ x8 p$ ?1 p1 g
4 r9 S3 V* ~) g3 ^0 b3 E如何减少拖延带来的负面影响?2 _2 R6 H! I0 ?# @
3 i, D( y9 v5 \- @' v: S0 D
树立信心,客观分析——认知行为疗法
( Q; i+ d, t; g. V7 e; _/ j+ g* _5 G) W; p5 I. v1 O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拖延主要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或是自我调节的失败,或许你可以试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Beck, 2021),CBT是治疗拖延症的一个广受证实的有效方法,核心是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通过逐步的行为改变和思维重构,帮助个体建立更积极和有效的应对机制,有以下几个步骤:
2 |6 O" }. D' C2 {& d: y/ `0 d! k! r8 A/ C
(1)识别和记录负面思维模式! q6 F$ R4 Q4 {: P( M

8 u' j1 w% u0 w  r* c- w鼓励个体记录他们在面对任务时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那些导致他们拖延的负面思维,例如“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项任务”或“我不够优秀,肯定会失败”。* t) n; z! F' j  Q0 e
& g0 W: z2 H0 ^* R; F  _: ?$ n
(2)挑战和重构负面思维) Z3 E; C: S  G: Q( y: g

' t: p' e. \# B" t# r质疑思维:问自己“这个想法有多真实?”“有没有证据支持这种想法?”“有没有替代性解释?”' K7 F3 |: L: Z# K  g& o4 T( ^: H- M
8 v3 @) |! t" R: t8 s
替代思维:用成长型的思维替代负面思维,例如将“我肯定会失败”改为“即使我失败了,这也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F/ z, g% s) x6 [8 Z7 G6 A
- s9 C/ ^* j# t+ U9 y
(3)设定具体、可行的目标! z% g) Y' r' W0 z9 L
# N3 x0 t, E; k  a; V# a5 _( j
将大任务分解为小的、可管理的步骤,每一步都明确具体且可实现。例如,将“完成整个项目”分解为“完成第一部分的研究”。
/ F; `# E+ D' t  a4 d0 R+ k' P: d/ h
(4) 有效的时间管理和计划/ ~, N; b( O9 C" R8 n
  {# P5 p4 `$ W3 {: a
具体tips:
1 Z6 E* a" ?+ ]
5 z4 i2 E& R0 ]/ H, M' ~! N! p: To 使用时间块管理法:将时间划分为特定的块,每块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 @" z: `. k" i# h. p3 b+ d# ~
( w5 Z8 i/ r! L5 B' D$ p; Q9 A
o 优先级排序:列出任务的优先级,先完成最重要和紧急的任务。
( M! u, K6 T+ s7 V3 Z  k' Y0 N: a3 A2 {/ L0 C6 @
(5)行为激活( F; X$ K" q6 N/ z. d* h

( r1 |$ G* h+ Y. ~8 e' |着眼于小任务,先展开行动,利用行动带来的正向反馈激励自己。例如,设定10分钟的启动时间,即使只是开始一个小任务,也有助于打破拖延的循环。
4 p) O8 W- Y1 V2 _' n3 e3 a% q2 E& v5 \' [% w- {
(6)行为维持. A  o8 O% F; J
/ L) B% @+ S& T1 r/ ~& n# K
记录每天完成的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分析原因,并可以尝试在完成某个任务后,给予自己奖励;同时面对失败不要一味地责怪自己,将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个人价值的否定。
  ?/ O0 L' J& z3 w* c& }4 C4 i, Q# d( O5 u- G# E7 J9 B
接纳自我,应对环境$ I4 T  p/ ]: P. Y' k5 b6 B
& d1 t( y  F$ i( Z. t$ B0 U
如果主要是对任务本身的厌恶,或是内心的冲突导致了你的拖延,相信拖延对你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特质,而是根据针对具体情境而产生的问题,所以,先别忙着给自己贴“拖延症患者”的标签啦,先接纳自己,然后将问题聚焦在如何更好地解决/面对任务或许能让你更好地应对环境。
+ [  C: y7 J4 D& n3 f
6 u6 e% u: F+ C9 J8 g- ?如果你面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任务,首先可以尝试找找它的内部价值,或许发现了事情本身的乐趣就会有做下去的动力;如果你是因为觉得老师/老板不应该给你这个任务,可以选择主动与对方沟通,也可以选择仅仅投入在事件本身上,把它当成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当然了,也可能,拖延是在提醒你,比起计划中的这件事,你潜意识中还有更渴望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尝试发现它们吧!+ g! r+ ]3 a1 l* Z" R* d

7 N* p+ X. k" j( T! W" j" K5 X. C总之,面对这种情况,只要弄清了问题来源,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应对方法了。
' q6 g0 r/ U/ I8 p( L7 N  c; Q2 w/ L  v) N; L
小 丘 说
8 A% q' c$ A1 ]) D7 G; {" u; z; V
) L" c) U; x6 @2 y; u拖延并非无可救药,面对拖延,理解拖延背后的原因,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1 A; s& t' @* u. k2 u/ X

4 f4 U3 f  d3 u% ^  \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10-26 22:37 , Processed in 0.21507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