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31|回复: 0

[五花八门] 年终奖极简史:哪个朝代给的最多?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89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5587
  • 最近打卡:2025-04-24 20:14:49

6552

主题

3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3711
发表于 2024-12-4 09: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15 d- Y' G; A) B! K+ }# v& b
/ w: [% p2 q9 u, l' k/ D
汉朝:最优渥* p% Q9 j! k) F' s5 G

6 L% u" [) X+ O年终奖,似乎最初是和年底的腊祭有关。* l5 J% E* W1 `5 E/ z) a, W

& v: ~) ?0 x% \君王在敬天法祖一番之后,可能会把一些牺牲祭品之类的送给重臣们飨用。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我们在先秦的诸多文献中可以轻易地发现。
* o- e; |7 `/ ]. o3 U# Z0 u  s/ `8 s; K
但真正意义上的年终奖励制度,应该是东汉才确定下来。4 n/ l" k! f; d& U$ q6 |4 ?
/ c  ^+ Q7 s: e3 |
彼时,皇帝给官员发放年终奖金已有了定例,称为 「腊赐」 。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赏赐钱物,以备过年之需。& O2 m; K  a; q! a& Q1 m

9 E  b+ J/ f! E8 q" r9 n2 }0 H: Y2 W依照官员等级的不同,「腊赐」的数量多寡不一。杨侃《两汉博闻》载:汉和帝时候,尚书何敞上书反对外戚之奢侈,有注:
$ r, G; E! J, o+ F. |: h/ B7 p. _
腊赐大将军、三公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进、候十五万,卿十万,校尉五万,尚书三万,侍中、将、大夫各二万,千石、六百石(官名)各六千,虎贲、羽林郎二人共三千以为祀门户直。
  E# Z- r# T( p$ U# @- I) L; i# E* R. b2 ^+ y: L- W2 B
这些赏赐究竟是什麽量级呢?
% q2 n0 U" c/ V2 \2 o& w+ H8 q
5 B% C2 v* o) H8 o5 e4 u据研究,汉代一枚五铢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四毛。连同牛肉、粳米加一起,大将军、三公获得的年终奖金差不多高达十万元,最少的虎贲、羽林郎两位也要过万。
1 l, T  }/ }6 [. T4 ?* D
1 }% u$ J" ^( R# R6 V8 g6 m+ j" A) B对照一下当时官员们的工资,像大将军、三公之类的高级官员,月薪约一万七千五百钱,合人民币七千元,一年下来八万四。他们的年终奖金超过了全年工资,福利之优厚让人羡慕。
2 Z" `5 C5 b6 H+ B$ r# `9 z3 N" w9 T/ w' M
何敞着急地说:「腊赐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再这么下去,国库都要被你们这些外戚拿年终奖而搬空啦!
, K, ^# k' B) X: c
/ f/ |: t8 o, Q) n! I高额的腊赐,既是对官员们过去一年辛苦办公的嘉奖,也勉励百官来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真要佩服汉代的皇帝们,毕竟钱、肉、米都是出自国库,倘若没有十足的魄力和财力,谁也舍不得这么大方发放。0 C6 Q" k4 v$ f& d8 i( X5 K; [
  H4 [- q" D7 V3 m' G& k
清代的徐昂发,在比较了历朝历代的年终奖金数额后,不禁感叹说:「汉世优恤臣下,可谓厚矣。」
$ y% a6 r0 a  x: {- U# x5 n0 C, p& L4 b, y
别忙,还有外快——. ^+ P, u. B& ^. y$ g: N
$ l2 o6 E- z( y. w
在造纸术还没普及的秦汉魏晋各朝,书写、传递公文主要是用竹简来完成。为了防止竹简丢失或有人篡改,各部门在发文时通常会在外边套上布袋,然后加盖封印进行加密。
- x4 J6 r0 i4 x( [0 r$ g) ^2 W' l, X7 L" A
其中一些单位,如负责收集百官审查文件的御史台,一年下来能收到大量的布袋。这些废旧布袋堆在办公室,既占地方,也无法再循环使用,官员们便在年底拿出去卖掉,卖布所得随即分给内部同僚,算是年终分成,金额还算可观。
% R( E6 Q! N9 Y/ u1 D! R$ F
8 \  E9 ^) }( y( A* a21 P0 B, W1 Y" [( T6 {

, _* U8 i- a  t% M大唐:36%之年化理财) ?' s4 ]! h; o1 r/ l& R. \+ Z- F3 P
# G7 Y; ]) [  D5 V' i
盛唐气象,商品经济发达。朝廷允许各衙门向民间放高利贷。1 n+ @) c; K% U. a. F1 ~8 o  ]
# d  \. C$ U3 t) _# w0 r) f
唐初,京司置公廨本,中央就直接拨款给各司,由各司全权处理「官本钱」的管理与经营。在京各司,包括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诸卫等在内,无论其职权是否与财政事务相关,总有判官主掌该司之出纳事宜,而官本钱就由最与财务相关的判司主导本利的出放与收取。
1 Z2 X  i9 Z: _
, r- Z6 w0 q: ~! o- k- U放贷的本钱,既有朝廷拨发的公用款,也有官员们自行凑起来的集资款。按照当时的利率,月息能够达到3%,折合年化36%。
1 V. c% c, u" K! C7 J9 C, g! L! h$ i/ v/ E4 B3 V$ }  t
官府贷款一旦放出,包赚不赔。全年下来,很多衙门都有了自己的小金库,拿出其中一小部分利润入中央财政,大部分则用于地方来打点上司,再剩下的就成了本部门各官员的年终奖金。, f' l) c8 l: n

2 t5 K) p4 c& }% Z: k! r$ d  Z3 X唐军也不闲着,中后期亦置「官本钱」,如元和十一年 (816) 八月敕:「京城百司诸军诸使及诸道并召人捉本钱」;十四年 (819) 十月,御史中丞萧俛奏请放免「诸司诸使诸军利钱」,以免南北诸司事体有异。! G( [7 B8 ^2 T/ o! J' B

1 O' @9 P# s& B4 Y9 c$ O; g7 k当然,这里“闷声发大财”的诸军非如前期的边防军,而是掌握于宦官之手的北衙诸军。0 N$ j8 r. s: D3 _. o

5 D" g( b9 c) t. V( S6 \3 f唐后期虽然重整了财政制度,而京百司与诸军诸使自营本钱的惯例,仍承袭下来。
: `) \' f1 [9 r( U& P: Q: T8 m0 W9 u; ^( j2 J, v$ |4 {
总之,官本即使由中央统筹拨给,唐政府似也无意设置一个最高管理机构总领之,或因官本乃补充性财源,营利手段难上官场台面,才任各司自行处分。5 W0 r2 W9 `% \- o
7 |1 c0 ~, e# f( O' D6 T
京司官本系由各司独立经营,比部只从事财务检查。各司官本的管理者,是该司处理财务的判官,即使利钱供其他单位使用,也采专司办理,事权集中的原则,以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 K" v. k( k8 w6 P9 Q( W7 m3 V9 C2 `* D$ O3 [
至于本钱的实际经营者,则是判官之下的属吏或属司。地方官本的管理者,也不是州县的勾官,而是如京司那样,由判官负责,亦即主管官本放贷的人是仓曹参军或县尉。5 S: ?9 \% Q- h& [

) x# E; ^$ y5 f* G& R正所谓古今皆有生财道,工资加上福利,「自力更生」的唐代官员们生活水平其实也还挺高的呢。: E! n& g2 E! B2 t) n
8 c1 |& L8 c# Z* h
3' c  B  m( N. I, X" W; a! R' B6 X
3 }, C. M9 H; q
富宋:薄薄的年终奖, `  z, Y( \8 h- s
- R  k1 K; g% x. Z) J& A
与汉代官员薪酬制度大相径庭,一向标榜富裕的大宋,则采取平日高而年终低的策略。北宋官员的工资相对较高,年终奖金则少得可怜。5 e0 z' Z# S$ o5 G2 K( |
4 z! _7 X' N6 X, V/ W
以我们熟悉的包拯来说,他任职开封府时的基本工资包括了月料、餐钱、茶汤钱、薪炭钱、公使钱 (招待费) 、添支钱 (岗位津贴) 等等,全部下来差不多已有万贯。
, Z. V- \; V8 I/ f4 M" Y% z! m( p% H8 Y, {6 y* u, K+ z) V. L4 I! V
反观当时官员的年终奖金,即便是宰相、枢密使级别的国家重臣,每年冬至赵官家也不过发给其各自五只羊、五石面、两石米、几坛酒而已。: A6 a6 i  b- m( z& r- K/ b
( T3 ]; [, u, g* _/ _0 ?6 U8 K
翰林学士院负责起草文书谕旨,财权、事权都不怎么突出,所以平时捞油水的机会本就不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遇到官员升迁,需要翰林学士院起草任命书,官员就会送些礼物,权当润笔。一年下来,礼物积少成多,积零成整,成了翰林学士院一项相当可观的收入来源。
' s. b$ o$ ^8 J/ S9 ]
: ]' V( O2 V0 k0 M) a1 A4 N宋代,官员送来的谢礼包括丝绸、马匹、铜钱等,动辄几十匹、几千贯的送,数量着实不少。: V; R2 ]) D2 V) J% _/ Q0 J+ `. E
  t5 ^. ]+ ^- E% w
谢礼怎么分配呢?一般来说,一年中分两次,三伏天发一次,年末时发一次。为了分配平衡,翰林官员们在起草文书时会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一个人能够做完的活儿,往往要分成数人去做——张三起草,李四润色,王五誊录,再有个赵六审校。
/ k. L8 }+ s+ y: y- b7 `) n7 |' k+ q& T9 ?: m: A7 s2 u; Q+ u
如此一来,年关岁尾分成时就能保证人人有份儿。
+ ^0 e' `& Y2 G3 h9 n9 q" X: y1 M, q* @- h4 ^! `
4
. c0 }5 B, W2 l, U. Y* w) k3 w, D& v- F9 f
明朝:京官不好当啊( ]; _% |+ E: }: u6 ~

( I1 _( C% j  H. {4 T/ R8 O2 w  Y2 P连对大明朝诋毁万般的《明史》,都称明代官俸最薄,「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廿二史札记》卷三二亦有《明官俸最薄》之条。& T: {. w& w. w9 p2 ~

, G. U( b' X$ q$ b* a9 d% K1 M太祖极力推崇老百姓举报贪官,「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财」,老百姓可以写举报信,也可以到首都上访,有权力「绑缚赴京治罪」。0 ]- ]# H5 N+ O! t- ~

0 ^7 y' N7 i* A) B太祖在洪武十八年 (1385) 下诏,「尽逮天下官吏之为民害者」,一般贪官被逮住之后罚到南京城建筑城墙,贪污银子达到60两以上的,「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其他处置措施包括:凌迟、枭首、弃市、族诛等。: |4 f& ^( k2 a0 R: m

# O% P" D# G# J# Q. e皇帝管得严,京官待遇差,谁还敢奢望年终奖?" h5 D, a* N1 s; ^

: o. ?) d1 z) v, A世宗以后,地方腐败便孳生起来——
* Q9 D* |) ^7 O
( C7 X' I$ a$ R9 M周晖,万历某年年根底访客,看到南京兵马司衙门前聚集了浩浩荡荡一群,每人手捧一个食盒。周晖好奇不已,忙上前打听,才知都是来给兵马司官员送礼的。这让周晖大感诧异,毕竟当时兵马司只负责南京城的治安消防、看守囚犯等杂事,官员品级也不高,竟然有这麽多人前来送礼孝敬。
4 C) ?, O: H  r/ v' @. p8 M3 I
. {- g2 Y/ ^/ _* d( P这从侧面也能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地方官每逢年节也许能收到不少过节费。
) Z6 F8 `* y2 K1 ?- p' J# [. m
" ]1 K: u6 o& g4 c: C2 m5
+ N6 @  j7 w' V; G  b" X  L1 G5 Y+ \  V( q. K
清:年终奖与腐败! L! e1 x' x) Z( \+ C) Z
6 X- B( D4 o7 ]% u( o
清宫有「 冬至赐貂 」的惯例,每逢冬至,在南书房、如意馆、升平署等部门上班的人都能得到数张貂皮。
1 y$ X; t' W$ ?0 ]; o6 q7 ?  @1 C- U8 P4 v7 d
临近年尾,各王公大臣以及部分外廷大臣还能得到皇帝赏赐的「福」字一幅,「岁岁平安」荷包一个,灯盏数对,以及从辽东运来的鹿尾等珍贵物品。
( ?7 Q. \+ I6 ~8 O) Z3 z5 I; E* P7 D* o$ w
福字、荷包虽然有点形式主义,但既然受赐于皇上,自然意义非凡,百官还是会引以为荣,格外珍惜。  g+ _1 e, q/ N
/ x2 M( f4 n0 f1 @! {3 Z& Y
单凭皇帝赏赐,或是同僚自筹,似乎还不能满足官员们的春节消费需求。长久以来,官场形成了送礼打点的潜规则。春节尤其是下级孝敬上级的绝好时机。这种进项虽然不能称为年终奖金,但它也是官员们年终收益的重要来源。0 Y, B) {: W2 o

; R8 o4 Y0 N6 e# Y& h: s9 H3 b4 ^最有名的就是「 炭敬 」和「 冰敬 」——
4 R. c7 j. c, o8 U! O8 t* o( E- \1 U& x' g
炭敬,又称节敬,是清朝外官在冬季馈赠京官的银钱,盖因地方官多在冬季时以替京官购置木炭取暖为名而来,由于是春节前后发放故又称节敬。相对于冰敬,炭敬的等级较低。炭敬金额不一,但最低额度是八两。
! |0 K* `' ~8 T8 r7 I$ X
7 y; C9 t  @$ |; e! k) f2 `; z/ m炭敬终究不是合法的款帐,实际上是属于「三敬」之一的陋规,但积习既久,查不胜查。冯桂芬说:「大小京官,莫不仰给于外官之别敬、炭敬、冰敬。」
; M4 E6 G( u/ M
% a3 N3 y/ k+ G) B+ t1 L" N曾国藩同样也接受「炭敬」,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国藩接受程玉樵送别敬十二两,罗苏溪送炭资十两,李石梧送炭资十六两,但仍难以为生。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初六日,当时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在给曾国潢的信中说:「同乡京官,今冬炭敬犹须照常馈送。」# s& p! X& P* i. D! b

% }% P9 ~& a  I4 b2 M云南报销案,有御史陈启泰、江西道监察御史洪良品先后弹劾军机大臣受贿,王文韶、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惇亲王奕誴主张严查炭敬、别敬等变相贿赂,翁同龢等反对,最后,慈禧太后对此不予追究。: y5 B  {  @* C' L# i1 N

" m% O3 Q0 b) z" k( i6 s还要补充说说「炭敬」的名目,既要送到位,还不能落于俗套:送荷包或信封。* v) D/ ~. |5 c; i) t4 T
+ m5 I. [# t* m
当然,学问和深意都得体现:& {9 @- i! @6 H. r) u

7 o* V9 p  @6 a5 m  n# U+ H如果上写「强仕」二字,今人看了想必会一头雾水,且放心,清代长官知道《礼记》中曾写道「四十强而仕」,「强仕」当然代表四十两银;; C$ k2 R& ~0 G/ o+ ~6 o

  [% a7 c! }( C8 {. ^0 N3 S: |「大衍」,取自《周易》之中「大衍之数五十」一句,代表五十两银;
9 Q5 Y1 t( T: J' j$ f- D+ s% Y) W! x: Q! x0 L  ?8 T: g. }
「耳顺」,《论语》有句「六十而耳顺」,那就是六十两银;" @" U  l) |! P. m( [

4 V; i. ?9 N( R& \6 O- m& I% }「梅花诗八韵」,暗示内有八十两银票;
6 ]( _# _! G. F* s' y* b; [: L" [% l6 w1 X+ X' z4 m! J3 v4 k" |
「四十贤人」当然也不是罗列了四十位贤人的名单,而是代指四十两银……
6 e' X/ J( M; a2 I% M# V$ g) S: l3 Y: X7 }( |' u
有些名目更雅、寓意更好的礼单:
* {; E% ?. r9 [5 m; ~  R" n
3 j# N0 u2 O5 q& o) |& ]「百寿图一轴、两轴、三轴」,分别指银子一百两、二百两、三百两;  _% ^3 L& ?! G8 S

& E8 R5 U6 F3 y+ D: z1 p3 G. }「双柏图一座」,二百两;
! `" {0 a( o9 G2 e& ?% g# K! {6 V4 J7 W: S0 t" X( f) X, ]2 Z
「秦关一座」,一百二十两,典故出自「函谷关高一百二十丈」;/ ~8 y% \* h& l! V: S; b7 I0 @
% ^2 P; o& D- p" E& ?; V( h* l; B; [
「毛诗一部」,三百两,蕴意来自《诗经》有三百零五首诗……
7 c/ |3 V0 j7 A/ o: B% p% W- L
8 ^6 T  \$ f9 M" Y+ o, d5 H) O逢年过节收一圈礼,简直能把传统文化知识温习一遍。
4 ?3 _. d2 x2 E$ m! e' F3 g, L: l  t# i, C! T
当然也有闹笑话的时候,载涛,曾在春节期间收到逊帝溥仪一信封,上写「千佛名经」四字。这位皇叔不明所以,还请人前来解读有何佛法深意,直到打开才知——原来竟是一千两银票。4 ?+ Y* r% M2 [9 T  I& ~5 ?5 e

" r% N' Y% F0 V' x1 t; s2 p  Q63 S5 t$ A- |5 H# Y7 D

- e* Q! E9 A# X民国:真正属于劳工的年终奖) ~( w) _8 C/ ?9 @  h; s

' a# W9 M! Q; @2 P' y: a: R2 Z年终奖金不只是古代官员们的专利,一些供职于银柜票号、粮米油店、丝绸布庄的雇员或学徒,也会在春节来临时收到老板的过节奖励。一名员工能够得到多少年终奖金,关键要看平日表现,也就是自我奋斗和付出,但也要考虑到店面效益,以及老板的人品秉性。
+ M$ N" K9 Z4 A5 E, }  z
. r  j4 O; L, |. R8 W近代以来,外国资本相继在沿海口岸开工设厂,大量招募民众务工。外国资本家们剥削欲太过旺盛,经常克扣工人们的年终奖金。" f: M; N6 H* z5 B& I( g2 r
  z4 y! ^, P1 X) n4 f5 j2 Q
1940年代的大上海,丝织业、邮政业、船舶业经常发生工人争取年奖的罢工行动,以致上海工商界还联合成立了「年奖问题处委会」,专门负责调解协商各工厂的年终奖金发放问题。
4 M9 u, A9 u8 W3 r) @7 w
& d, `- B% ^) Q9 C据民国三十七年《工商法规》载,年奖问题处委会曾出台过四条决议,针对工厂不发年奖、工人罢工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其中特意提到:/ g& N2 D, N( Q; Y6 y. ]! a& ~
6 M1 z# Y. Y2 Y, }/ f3 m. d* A
本年度工商业情形萧条,该会为求了解实际情形起见,择定重要各业,由工业会、市商会及各该工会领导人员,协助调查,并由年奖处理会指派委员参加,综合劳、资、政府三方面调查所得,作该会调处工作之参考。
3 f' V$ T! A1 t2 J0 A4 c8 f- {9 j7 R4 Q; G/ z
其实,年终奖不在乎多寡,尤其是在中国北方讲求人情宗法,多数劳工更在乎的是企业家心里有没有下属,而下一年我该以何种态度去因应。
+ P. r7 S  U- e' Y  y& [
9 g) C6 ]# J4 l/ @0 M最后,特别想知道,你的年终奖在哪里呢?
; I. G* L1 d! G+ a
8 m* E+ I7 V( a+ Y2 s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9-18 15:10 , Processed in 0.22783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