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人吃肉的习惯由来已久,肉品不仅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美味口感,还能给人体输送必须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人体必需元素、脂肪等等。在如今这个大多数人温饱已经不成问题的时代,肉品已经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中国人吃肉的范围很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都能够成为我们的食材。
6 K4 P7 R/ T' }. r* E/ p# M
. `( q# G7 \* x) i. l4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有一种宫廷盛宴名为“满汉全席”,该盛宴集齐了满族和汉族大多数美味佳肴。其中有一道菜肴名为“象拔”,第一次听说的人可能会认为这道菜中有象拔蚌或者大象的鼻子,但实际上象拔指的是象鼻鱼。这种鱼的鼻子很长,因此人们为其取这个名字。从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象肉可以吃吗?
; x3 _ m. i' u7 J, ~1 p! p. }6 T
大象的肉是什么味道的?
* C& E+ w! U( y; L z) V$ j1 n) s" Y5 h) o: l0 J, @! d
象肉确实可以吃,而且中国古代有相关的记载。古籍中记载的象肉大多指的是亚洲象,亚洲象是目前亚洲大陆上体型最大的陆地生物,成年个体能够长出1米多长的象牙,这是它们对抗敌人的有力武器。然而在野生环境下的亚洲象数量已经岌岌可危,在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仅分布在云南边陲地区,因此亚洲象也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 g/ y' L/ m- Y
4 o* ~3 a! L0 t9 _+ Z* T0 {) ~
象肉和其他动物的肉品一样,所含有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和脂肪,除此之外还有维生素、有机酸等物质。那么象肉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中国一些古籍对此有所记录。在古代,象肉和鹿肉一样是珍贵食材,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因此也只有官方编著的史料中对大象肉的味道有所记载。其中《开宝本草》中就用“平淡”二字来描述象肉。
. z( k/ c- c+ U) X* B" }
j) M, n- r5 @1 {$ y/ x6 b2 T T而《本草纲目》对象肉的评价则是“味咸酸”,意思是大象的肉又咸又酸。不仅是国内对象肉味道的记载存在偏差,国外在这方面的记载也不尽相同。根据研究发现,国外最早记录象肉味道的应该是威尼斯的一位探险家阿尔维斯·卡达莫斯托,他在冈比亚河探险的过程中初次迫于食物匮乏,初次尝试了象肉。
2 ]1 v" x: n; X5 g: q8 S% b8 a$ W$ x' S/ \4 U
根据卡达莫斯托的记载,由于象肉看起来又厚又大块,于是他先将象肉烤了一遍,然后再煮一遍,最后发现象肉依旧难以被咬动,而且味道不怎么样。到了1790年,另一位探险家弗朗索瓦·瓦兰特在非洲探险进入一个部落时,被部落里的人邀请去吃大象腿肉。瓦兰特入乡随俗后将象肉的味道记在日记中,他认为大象腿肉的味道十分美味,以至于他离开部落后依旧想念那种味道。
. a) b. f! T9 B/ j7 g% ]
: ?) _+ y) n8 }1 k" r第三位吃过象肉并且记录下味道的人是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他于1864年在非洲森林中进行科考任务,并有机会尝试了一下象肉。根据他的记载,当时他们吃的是大象的舌头,经过长时间的烹煮后大象的舌头依然十分硬,最后他们放弃了对它的食用。由以上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象肉是否好吃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大多数记载认为象肉不好吃。
/ `0 p1 J: V o+ t" F6 p
- E& p3 l: s1 x5 S世界上哪些地方还存在吃象肉的情况?
; d; L9 ?8 z/ b
! L, {! r. ^9 X5 [; A l7 s |根据研究发现,目前还保存吃象肉习惯的群体普遍分布在非洲大陆上。众所周知,非洲国家中经常出现盗猎野生动物的现象,其中大象就是典型的“受害者”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盗猎者偷猎大象是为了象牙,实际上他们还为了象肉。据了解,非洲地区存在不少黑色象肉产业链,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的四个国家中。
2 c$ Z8 y0 C' N0 X
4 _- m0 j Y* n9 Q/ `根据象肉贸易调查显示,大多数被狩猎的大象被取下象牙后,都会被运往非洲中部的四个国家,那里一直保持着对象肉的需求。难道非洲象的肉质就比亚洲象的肉质好吗?对此野生动物专家表示,同为大型动物,非洲象和亚洲象的肉质口感应该差不多。但象肉在非洲地区比较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被宣传成具有特殊功效的肉质。
4 ?/ \3 O6 e5 w$ R; n! U D; [/ G2 N q9 G1 }" p. `# W1 N9 g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非洲市场上的象肉价格达到每公斤11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每斤象肉三十多元,而国内猪肉的价格每斤也不超过二十元。盗猎者枪杀一头成年的大象后将其贩卖到市场上,能够获得至少6000美元的利润,这个利润虽然比象牙少一些,但远比大多数肉类贩卖都要高。
. {3 w- F) K1 b2 K6 R0 ?- L4 S" R
既然象肉可以吃,为什么不进行大规模养殖?
' a6 V" P5 Z1 O+ |; }( l* l5 b: C$ c0 n& @
首先,现实情况不允许,亚洲象的数量十分稀少,我们所要做的是对它们的保护,而不是将它们当成肉源进行养殖。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亚洲象的大规模养殖,亚洲象也不至于变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次,大象不是一种快速繁殖的动物,这决定了这个物种无法成为人类的肉源。
! w' P2 ~% o: j3 z9 W% V
( X/ y8 D9 n! o7 m% Z, A) r p7 S. h根据研究发现,大多数母象在生产的时候只能产下一头小象,而且在小象诞生后还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来照顾小象。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母象不太可能再次生育。虽然大象的寿命可以达到五六十年,但是母象一生产下的小象不超过10只,这种繁殖周期长、繁殖成果少的动物并不适合作为家畜。
2 b" v; }# |- Z' A" J W) a) h v1 V& Z+ ?4 E, M8 H9 X& x) i
再者就是大象的肉质粗糙,并不鲜美。现在能够摆上餐桌的肉质一般不会差,比如猪肉、鸡肉、羊肉、牛肉等,对于象肉这种特殊的肉类,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得了。但从一头大象的肉品产量来看,它确实比任何一种陆地生物都要高,但是考虑到象肉的肉质口感、种群数量情况等问题,它们并不适合被大规模饲养。
% c; Q$ ]" D. S3 m2 m! k: ~8 q' o& ^) ~4 ^, K3 b, Z- A* j8 V
实际上人类现在所能吃到的肉类已经不少了,而且肉类供应也很少出现过紧缺的情况,因此我们就不要再打象肉的主意了。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大象的生存状况,努力帮助它们改善生存状况,早日脱离濒危行列。
2 q9 q" q4 P1 T5 G7 E7 b
- n% f1 p3 @' N%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