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 X5 A( ?6 f2 C当我们非常小心地用镊子拨开蚊子头上的表皮,再把触角和口器去掉,它的大脑就暴露出来了。为了方便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会对蚊子的大脑进行染色。 / ]% M) _6 X6 R7 [- C- ^: ~2 w1 ]) W; Z# z! f; d }
染色之后的蚊子大脑非常好看,里面有各种各样复杂的结构,比如我们关注的嗅觉脑区。# D1 u! e& z' D2 B3 k( t0 ?6 e
( z2 O% c5 ?5 b0 U( ?
蚊子的嗅觉很敏锐,因为在它长长的触角上面有超过2000个嗅觉感受器,非常多。 / Y Y9 k L1 I6 T 1 g( v% F" D% ~ n当蚊子闻到气味时,它的嗅觉感受器会被相应的化学分子激活,然后把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初级嗅觉脑区——这是大脑接收嗅觉信号的第一个脑区。 / I& A7 |0 U6 E) s ; u/ p+ l* q& h+ _! @( O% F这个脑区非常有意思,因为如果我们放大仔细看,就会看到它是由很多的小球组成的,每个小球叫做嗅小球,它是这个脑区的基本功能单位。* L3 f, x/ A) o) ?
( _5 \# J p; |# j Z8 d; n
不同嗅小球探测的是不同化学分子,就像一个个信号通道,它们传递的是相对独立的信息。蚊子的大脑里面大概有 60 个嗅小球,也就是说它有 60 个信号通道。 $ p2 ~0 }: T" d% n ]3 z! `/ b
但是如果想要知道蚊子在闻到人的气味时在想什么,光是在显微镜下看到它好看的结构还不够,因为染色会让蚊子大脑失去活性,染色后的蚊子已经死了,而我们需要被开颅的蚊子还要活着,才可以实时记录它们大脑的活动。 3 C; ]/ F0 i3 D) |7 `2 f) X- U" {8 L: M5 A# l1 H: t" ?" o
不只是我们,几乎所有研究蚊子的科学家都非常渴望这样的方法。直到 10 年前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才让这种方法变得有可能。 & N6 b2 D$ |) `9 ^$ u) n9 }: f, p2 c4 P& e( i: e
我们的想法是通过编辑蚊子的基因,特异性地标记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可以表达荧光蛋白。当某个脑区的神经细胞被激活时,荧光就会增强,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脑区被激活了。2 d: L( Y$ l& K
- W, `4 f6 }2 C+ M
不过这个想法虽然听上去很美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有挑战性,因为基因编辑在蚊子里面成功的效率太低了,成功率甚至低于 0.1%。这就意味着每次要筛选大量的蚊子,才能成功获得一只我们需要的蚊子。3 ]6 |! @5 p f2 S9 i
& N2 N2 f# F, b4 \; t
而当我们在上游挂一只人穿过的袜子时,蚊子闻到人的气味就会非常兴奋地飞过去。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当我们在上游释放混合物的时候,蚊子非常兴奋,就像喜欢人的袜子味道那样,兴奋地飞到上游。 5 G4 B( l6 ]5 ]# I9 ^: E8 k 8 j! _8 r+ l, _' ]这个结果让我们很惊喜,因为人的气味里面有上百种分子,而我们只使用了两种分子就可以很好地模拟它的效果。 ( R, `% ^3 o" O* E( _ @ T- F* v, W4 S4 L1 @. R" i+ G i
我们这个发现不仅很有趣,也很有用,因为这个混合物只有两种化学分子,相比于上百种分子来说,它可以很好地被制造和储存,这样就很方便应用于捕蚊器中。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已经有好几家专门制造捕蚊器的公司表示有很大的兴趣。 , ~7 U& b! ]8 b. D$ p: F1 k* u% H% q8 E! V& H3 p& o
另外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混合物,可以非常特异性地抑制对人敏感的嗅小球,然后把这种化合物涂到人的皮肤表面,那么蚊子是不是就会对人失去兴趣,从而达到一个驱蚊的效果呢? 9 j& l/ b. w' z: M6 l. v- T, B" h. J3 g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驱蚊剂很多是经过大量化学筛选得到的,它们具体的作用机制我们其实并不清楚,所以效果也并不是那么理想。 7 ~* w! j# J P9 V " T2 h0 B$ H1 n9 Y: d' n+ e% r% H但是如果根据蚊子的大脑活动能够特异性地寻找到一种驱蚊剂,效果也许会好很多。我的同事正在这个方向做进一步的研究。 : d. [+ d$ I f, C8 g& M+ R7 o/ _% H$ H" _0 _
大家平时可能会觉得有的人特别招蚊子,确实有的研究者曾经在蚊子面前摆了不同血型的血液,然后发现蚊子更喜欢O型血。 7 I+ M. T" u2 J6 r. G* U u5 U' q* Q$ j& c& l
另外一个研究发现,如果双胞胎当中的一方很招蚊子,那么另一方招蚊子的概率也很高,通过计算发现遗传因素大概占了 60% 的比例。3 d+ @4 M5 s: |: r
( U5 T) |; a3 z6 F3 p" N+ o; X+ x还有一个研究更有趣,日本科学家发现当同一个人喝了 350 毫升啤酒之后,就会变得更招蚊子喜欢。 8 e/ ~" v) k/ ~2 w7 `. s' M% \3 E. X0 C- Q# z3 s$ z' P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对于招不招蚊子都有贡献,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Y' H1 }3 o C8 k! f
1 ?& l: ?0 v7 o; o
人的气味里面癸醛很多,所以蚊子更喜欢人,但是蚊子同时也不喜欢癸醛很多的人,它们喜欢的是癸醛含量适中的人。* b- m# Y5 p" M/ |% L4 ]
, H$ u- \9 f7 i/ Y
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人群当中那些癸醛很少或很多的人占的是少数,如果蚊子倾向于喜欢这样的人,那它找到大多数人的概率就会降低,不利于它的繁殖。9 R& z; M& K Q: x% W+ D" ]# Z: \
0 n5 Z3 S; {5 X
蚊子存在的意义; x$ ^9 p5 w: n9 E& A7 v
" \5 o' p" U2 r0 ~$ Q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花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经费研究蚊子到底有什么意义? * a% N! Z8 C. H { " p) J K( u# R! a' [$ b a我想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世界上最危险最致命的动物是什么?: k) C; o4 e+ y! k, r
, l0 a2 J; D. x, Z$ l7 o9 v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狮子、老虎这样的猛兽,但很少会有人想到蚊子,但事实上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每年会杀死 72 万人。( D* D) J+ H/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