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62|回复: 0

[五花八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结局如何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99
  • 打卡月天数:5
  • 打卡总奖励:5709
  • 最近打卡:2025-11-09 19:54:47

6589

主题

32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3699
发表于 2024-12-3 12: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唐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唐太宗李世民颁布《图功臣像于凌烟阁诏》,敕令将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名功臣画像绘制于凌烟阁之上。由著名画家阎立本描绘真人大小的图像,由著名书法家褚遂良题字,凌烟阁因而成为集初唐文采、书法和绘画最高成就的三绝之作。凌烟阁是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平素用于皇室聚会娱乐。这样,凌烟阁便提升为绘制功臣画像、彰显功臣事迹的“纪念堂”。
  V( T$ j# ?3 s* L1 j3 ]& r/ J; K! _' E
唐太宗在大诏令中宣之于世的绘制凌烟阁功臣画像目的是“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显示出唐太宗深谋远虑的政治意图和政治策略,是用图画的形式永久性地表彰二十四名功臣,以此成为规范和塑造忠臣的榜样和楷模。+ F8 M% U* [  E6 C3 d+ n

" ?' P' n0 i* r* R; {5 ]0 c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叔宝。
0 }0 Z: N, t4 G2 `5 G9 A% m2 E  ?: g: _( n% \0 i
这二十四人有文有武,在唐初的高级官吏中很有典型意义。那么,凌烟阁二十功臣的最后人生结局如何呢?具体仔细考察,可以分为几类,在唐初官员人生结局中很有代表性。' U, Z( O* |$ D! f
) r  {) ^! V; u& p
第一种,“乞骸骨”的六人8 X' S8 T7 C  Y6 L8 h& {

7 c, C! A' w& S* S4 f7 Q* n) o(“乞骸骨”即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致仕”,“致仕”即辞去官职,唐代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 q& b* P* Q; O# d  ~
5 J3 {# ]" t5 t4 ?" k. J* V) ~尉迟敬德,以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致仕。他于贞观十七年不顾皇帝挽留,犯颜坚持要求致仕。他退休后以“开府仪同三司”官阶,可享受朔望日参加朝会的礼遇。他“乞骸骨”时只有五十九岁,此后又跟随唐太宗征高丽。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李靖,以尚书右仆射、卫国公致仕。贞观八年,他在六十四岁便以“足疾“为由“恳乞骸骨”获准。贞观九年再获起用,统军西破吐谷浑后归家“阖门自守”,直到老死。刘弘基,拜卫尉卿,封任国公,后改封夔国公。“后以年老乞骸骨,授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于职事”。他退休时未满七十,与尉迟敬德、李靖一样曾经复出从征辽东,唐高宗时病故。程知节,以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致仕。唐高宗时出征贺鲁犯错,免官后“表请乞骸骨,许之”,后病故。虞世南,以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致仕。曾两次“抗表乞骸骨”,待获准时年已八十一,差一点卒于任上。唐俭,曾任户部尚书,封营国公。因怠于政事贬官,退休时已超过七十岁,唐高宗年间病故。
+ ^4 F0 m: C2 a3 Z8 {0 r
$ R- X8 V# J; L这样看来,“乞骸骨”获准的只是二十四人中的四分之一。此六人中在致仕时,已超过七十岁的是虞世南、唐俭两位文臣,相反,武将退休得较早,像尉迟敬德、刘弘基只有五十几岁。值得注意的是:尉迟敬德、李靖,刘弘基致仕后都曾重披战袍,随从出征,可见超前致仕并非是“廉颇老矣”。这里既有君主对望重宿将的忌疑,也有功臣名将的自我避嫌。
6 v" Q: X( F  T8 ?  [$ j2 v
. S7 Y; g! K5 I4 k第二种,未致仕病卒于任上的十人
6 \: g7 B" C8 ?  p
2 q5 r3 E$ M# H+ s. s李孝恭,唐高祖李渊的从父兄子,是颇具才能、累建战功的宗室,为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他在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杜如晦,司空、莱国公。他“以疾辞职”未获准,在四十六岁盛年病死。魏征,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公。他曾多次要求“逊位”,太宗一再慰留。他于贞观十七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张公瑾,原封邹国公,是在襄州都督任上死的,年仅三十九岁,改封郊国公。秦叔宝,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于任上。死后赠官、爵为徐州都督、胡国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国公。他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于任上。殷开山,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国公。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柴绍,李渊之婿,荆州都督、谯国公,贞观十二年病故于任上。长孙顺德,荆州都督、邳国公。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卒于任上。刘政会,户部尚书、渝国公,贞观九年卒于任上。6 l+ [) i% k5 e8 g5 U- l' B7 q! ?

2 A, w, _# U& G* ~第三种,已届致仕年龄而不获休致,病卒于任上的五人+ l8 u# r2 p2 ~$ P2 U$ D2 I; q: k; ~
1 c  x4 O1 e) @/ u) X" A4 {1 {+ O: A
房玄龄,官、爵至司空、梁国公。他曾因“丁继母忧去职”等理由“抗表辞让”,但被太宗以“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为由一再挽留。贞观二十二年他刚好在七十岁病逝。高士廉,以国戚身份历任显要,封申国公。贞观十九年,他“时年七十二”病死于京师私第。屈突通,蒋国公。贞观元年“授洛阳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次年病卒,“年七十二”。李勣,英国公。他在唐高宗乾封元年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凯旋归来的次年“加太子太师”,遂即病重,于总章二年病重身亡,“年七十六”。萧瑀,贞观二十一年“征授金紫光禄大夫,复封宋国公”。当年“从幸玉华宫,選疾薨于宫所,年七十四年”。) H2 g' Y: l2 m& b5 }( T) ^* w- j7 m

3 r% v( I3 {- G0 A% r5 F/ |3 P* K第四种,因罪致死或因冤而死的三人% ?. s8 o6 x! N+ f0 [- U

2 m/ r6 M& z0 j: l9 L侯君集,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在画像于凌烟阁后,在诸太子争斗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发被斩,“籍没其家”。张亮,洛州都督、郧国公。贞观二十年,他因好巫术名声败坏并被告谋反,而被“斩于市,籍没其家”。长孙无忌,司徒、赵国公。他是太宗文德顺圣皇后的兄长,历仕太宗、高宗两朝,“作宰相三十年”,在凌烟阁画像中名位居首。他因在高宗时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后被诬构谋反,于显庆四年(659)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死时没超过七十。! ?; s; e' `6 |: R/ A/ M
+ ]0 t/ U( y- Z; Z+ `9 [8 s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开国功臣是相当厚道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上都得到了善终。二十四功臣死在唐太宗之前的,大多授予谥号、配飨唐高祖庙庭。死在唐太宗之后的,大多授予谥号、陪葬昭陵。即便有屈突通、长孙顺德因贪腐被弹劾,也仅仅贬官。长孙无忌是被武则天逼死的,而张亮意图不轨、侯君集参与帝王家事谋反被斩首,也并没有诛杀他九族,也未驱除出凌烟阁。例数中国历史五百多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一个能够容贤任贤的开明帝王了。+ v! l* w  ^  q6 C7 o7 Y% c, o

! E* I  P9 h/ q" Q+ F“固推恩以示众,实王业之攸隆。丹青映日以炳焕,杰阁凌烟而峥嵘”,作为唐朝政府的“纪念堂”工程,凌烟阁的功臣画像绘制,前后持续长达二百五十八年,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至唐昭宗天复元年(901),经历四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总共132幅画像,除去重复画像总共100人左右。惜乎,伴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凌烟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唐太宗以凌烟图功臣画像的绘制,激励和号召功臣及文臣武将积极进取的用人策略宇量深广,为后世不少朝代借鉴仿效。
. d+ X4 [& G. R& O6 z- ^* r) Z  ]7 @' e+ d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