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k. P& j. Q; o1 U. v j- f1 f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是出了名的反对睡觉的人。在刊登于1889年的《科学美国人》的一则采访中,这位永远精力充沛的灯泡发明者声称,他每晚睡觉从不会超过4个小时。睡眠在他眼中就是浪费时间。8 ~8 G6 W- C4 L: y5 ^2 X
V6 j! y. q" K' I c t但是,爱迪生可能也曾经依靠睡眠来激发他的创造力。据说,这位发明家打盹的时候,两只手会各拿一个球,一旦睡着,球就会掉到地板上把他吵醒。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回想起打盹时出现的一些想法,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记得这些想法。0 N# K3 H" L8 C) }
; h" M$ f' G7 C1 a
现在,睡眠研究人员发现,爱迪生的做法可能不无道理。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新研究称,在睡眠初期的一个半清醒阶段,我们会经历一个短暂的、创造力和理解能力都很旺盛的时期。这个半清醒的阶段叫做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一阶段(N1期)。这些发现意味着,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处在睡眠和清醒的模糊边界之间的阶段,也就是入睡前(hypnagogic)状态,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回忆起我们的好点子。 l. H/ `% R @ W4 s$ J- C
4 d% T! T- h$ r9 W' j% v! Y, ?
边打瞌睡边解决问题8 V4 W% e6 {2 S& q) e
' M8 Q1 E# E- o3 }
受爱迪生的启发,巴黎脑研究所(Paris Brain Institute)的德尔菲娜·乌迪埃特(Delphine Oudiette)和同事给103名被试出了一些数学题,这些问题里藏有一个隐含规则,可以帮他们更快地解题。有16个人立刻破解了线索,被排除在后续研究之外。其余的人得到了20分钟的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要求他们斜靠着放松,同时右手拿一个物体。如果物体掉下来,他们就要告知研究人员他们松手之前在想些什么。 # ~! o8 ^2 d% } , s( |6 Z- ^! O* t+ K多导睡眠描记术(polysomnography)是一种通过监测脑、眼睛和肌肉活动以评估人清醒状态的技术。在整个休息期间,受试者都会接受多导睡眠监测,这有助于根据脑波活动来确定他们之中哪些人处于清醒状态,而不是处于N1或N2(N1之后睡眠稍深的阶段)期。0 M+ @( X5 A7 _
- G8 H" N a# L休息之后,被试要继续解数学题。那些打瞌睡、进入了N1阶段的人破解隐藏规则的概率,是那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保持清醒的人的近3倍,更是那些进入了N2期的人的近6倍。这个“灵光乍现时刻”(研究作者给它起的名字)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在尝试了许多解题方法之后出现的,这与之前关于理解力和睡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q# d0 l! m( c6 Y3 P+ d
3 V# O5 i1 P' ?2 g
至于爱迪生抓球的办法,新研究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这种方法真的有效果。于是,研究人员把球换成了一个小玻璃杯让被试拿着。在入睡过程中把玻璃杯弄掉了的受试者有63人,其中26人是在经历了N1期之后才把杯子掉在地上的。不过,研究结果依旧表明,我们在入睡前确实有一个创造力的“窗口”期。 6 p6 A; b$ f1 \3 ~& i$ v. q% A Z: o0 [3 u3 b$ j
乌迪埃特说,她自己与爱迪生有相似的睡眠经历,这启发了这项研究。“我一直以来经常出现半梦半醒的经历,它们都很梦幻,让我着迷了很长时间,”她说,“过去的20年里几乎没有科学家研究过这个睡眠阶段,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1 O# E! {# q$ U' O; L! v# R' p. N+ w
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短暂的“清醒静止”(awake quiescence),也就是安静地休息的状态,可以增加发现类似乌迪埃特所使用的隐含数学规则的几率。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心理学家彭妮·刘易斯(Penny Lewis)认为,快速眼动睡眠(眼球不停转动的阶段,梦境也多在此时发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共同促进了人们解决问题。 , S; P" X0 D% G* R2 v) E8 p( \9 U; m
但乌迪埃特表示,除此之外,她基本上没有听说过其他关于入睡过程对创造力的影响的专门研究。然而,她确实能够指出历史上许多关于这一现象的例子。. L7 u% t Y _) F+ A2 l
" A2 n; `0 }. w. R9 z3 C
“亚历山大大帝和爱因斯坦可能使用了爱迪生的方法,至少传说是这样的。”她说,“有些启发了重大发现的梦,事实上可能发生在半睡半醒时期,而不是在真的‘梦’里。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August Kekulé)在他熬夜工作期间的‘半睡眠’状态下,看到一条蛇在咬自己的尾巴,之后便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也变相使用了爱迪生的方法:他在睡觉时手里会拿一把钥匙,下面放一块金属板,一旦钥匙掉在金属板上发出声响,他就会醒来。据说这能启发他的艺术形象思维。 . N1 Z3 R& W0 w6 y! `5 Y1 F4 @0 q( D $ Z. ~+ l3 J) ^) O& D创造力的“甜点”期" _% b N( d( p6 z! w) k' F- S' N5 T
c% ]9 b# @2 R1 i
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的亚当·哈尔·霍洛维茨(Adam Haar Horowitz)说:“这项研究让我们能同时深刻理解意识和创造力。”他开发了一种可与半梦半醒状态交互的技术,但没有与乌迪埃特的团队合作。“重要的是,”他补充道,“你自己在家就可以做这样的研究。抓一个金属物体,躺下,集中精力想一个创造性问题,看看你会有什么灵光一闪的瞬间。”1 c* T- i" b" Z& X(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