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一部热播剧,又引得我们梦回宋朝。
/ ]: o, y' z+ V
( i8 `( Q# r; Z, Y1 C/ @; o$ ?有人问: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在哪个朝代生活最宜居?
7 s/ [1 m5 X% U3 k" e9 f
0 k7 O2 x3 s3 g5 E
有人答:宋朝!必须是宋朝啊。
4 z) A6 A: _8 S& J3 M
& p+ ~* J" e1 c$ Y C" X就单拿“吃”来讲,一日三餐是从宋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煎炒烹炸到了宋朝才开始普及的,灌汤包、东坡肉、涮火锅、刺身在宋朝你都能尝到了……如果这些还不能打动你,“外卖小哥”总行了吧?在宋朝,酒店饭菜已经可以有外送服务了。不多说了,我先带着一部《关于宋朝的生活备忘录》穿越了,你随意。
/ t8 _6 R; d$ I4 C4 x0 P
% W: x* S+ c) A. p《关于宋朝的生活备忘录》
. `* M G: K) A- Z
) d* X. M- F) l" _01
% M: f& A6 B6 [2 k: d- p: a8 T
! y. _: b& S* `: Y _& Y# G
一上来当然要恭喜你
- T2 u8 w9 d4 l2 o, t
! f% c* l/ [2 n' d/ n在宋朝,
0 W7 u- s1 n( w+ Y! c& `* j* g( b6 n; {+ X% L
“四大发明”你能见全乎了。
9 C* _1 U1 ~2 K$ \$ j7 a7 P" ? p# o% W, g0 n4 Z# C
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有三样——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或是宋人发明创造,或是宋人将其推升至更为精湛的阶段,广泛使用于实际生活。
6 U, i( R8 C1 p' G
+ ^# y( P, v. B) J0 `; g02
* W; P# R6 D0 h" s, Y
! |( E8 X3 I8 a% s6 G在宋朝,
7 Q) e4 q: n' F3 w2 G
. |) Q8 M" D! [" m, {你或许有幸与这些大文豪照面。
! m$ i0 \2 L! y- q* U% ~
8 N1 s- \% L1 j# a |4 R. o“唐宋八大家”宋人占了六席,除却韩愈、柳宗元,其余六位均为北宋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u) y6 L' P! @8 c2 l" o6 i" P
$ m& K9 ]* y, c0 W# ? \03
$ ~' i' ^* F+ m, W2 J
9 O9 B5 b7 q$ p" J在宋朝,
m2 G; x2 u6 q2 C' \/ O/ Q4 r* i7 J6 x$ S3 E
你会用上名为“交子”的纸币。
, G* R6 [0 B, C3 c; Q' c# E, z4 L/ |1 f) [ z# j- j
交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宋。1023年,宋仁宗出台政策,禁止商人自由发行交子,且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官交子,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要早六七百年;而益州交子务,被学者认为是世界最早的中央银行。
" ]$ T5 q6 x6 R- B) k3 Y8 F
3 l0 }9 {3 p0 P# S" F' ?04
) |$ e T8 A# D' N; ?3 y
& P; `# Y9 q# O' w+ d在宋朝,
7 \( ? v0 g0 O R% P
: I5 i; q! f+ ~+ Y一日三餐,能吃饱。
1 U0 \7 V0 u* k) h8 N8 g3 u, n7 z$ a) U1 M. v# m" Y5 e
你习以为常的一日三餐制,可是从宋朝流行起来的哟!宋以前,多数人一日两餐,早上饱一顿就得捱到下午了,其间饿了垫口点心;宋以后,多数人一日三餐。英国是从1786年才有了“lunch(午餐)”的概念。
- Z8 q# n6 L0 J. Z7 \# f1 u! y- ?0 z$ x+ H/ V, f$ ?7 w
05
7 k# g( t+ E: V! e9 N! T1 E1 j/ X' \0 ]8 C- @9 r& u% z4 y
在宋朝,
2 _' U! }( h! W
' f) q( C7 H6 V+ s# U2 c) O煎炒烹炸,能吃香。
! R. s: f/ R, e6 E& L) ]- y( R% b; _3 s* V1 a
中餐精华在于煎、炒、烹、炸,这四种烹饪手法全都普及于宋。此外,烧、烤、爆、溜、炖、腌、卤等复杂的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
, L+ W" _" I8 C0 c
* H0 ?$ E4 S. H J4 @, @06
8 e6 k3 r& V* _
; A: S8 y# e. g" Z在宋朝,
# b* e/ V8 t( o
2 R% O8 ?. j' |9 r2 {- Y* S9 H8 {
我们能聚在一桌吃饭了。
3 d) F: B3 S9 B: H8 n$ P' a% I; c7 T( n& s8 V7 j
在北宋,现代意义上的“饭局”出现了,围坐一起的合食制取代分餐制,流行了起来。公筷,也随之诞生了,讲究又文雅。
' a# }4 O$ ]$ b# U* j' J- B3 J9 k1 Q
07
2 c4 J1 u! ]2 e' t
( ^& X6 T" q" H+ h' T) [2 T
在宋朝,
. @+ `' x) w* \8 Z ?' [
/ L) l; A# l0 B- k* b4 Y6 D
火锅涮起来!
7 `, I6 W0 N8 D8 _2 [! J0 Y4 ~1 h* |$ Y- c1 `$ Z6 E+ \* j
你现在品尝到的灌汤包、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油条、汤圆、爆米花等美食小吃,都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东坡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涮火锅在那会儿叫“拨霞供”,刺身即生鱼片,是传入日本后的称法,在宋代叫“脍”,苏东坡、陆游、欧阳修、梅尧臣等宋朝大文豪都是鱼脍的忠实爱好者。
6 a/ W; Y8 q8 U. ~9 C0 q8 ^- P9 O
1 g0 V: B0 g( s4 O9 p08
1 H! Q7 W) }2 [* d8 s" P
) a8 b$ `# M9 B6 `* @0 L# N在宋朝,
" I8 O9 k/ h7 E# M+ c8 b
" B0 v1 Z# o! E8 U9 }6 k4 ]$ {家有厨娘可是了不得。
5 f6 a+ w3 U1 D8 E9 G B% M+ _" D k9 r. j6 b5 e+ e/ ?7 B0 J* g+ Q
在宋代,流行的是女大厨,大富大贵之家以聘请女厨师烧菜为时尚,市井中经营私房菜的饭店,也颇多手艺高超的厨娘。那时厨艺了得,气质不凡的厨娘,绝非寻常人家能聘得起的。
% R$ U. j* E3 B- H
2 Z# t3 w* R* y t
09
) \) Y1 d K" E7 Q: U. t9 { M$ V) z9 r7 ^; t( W, c! p
在宋朝,
) T2 U7 G! ?2 S s+ j- U9 Q& P ^! U, S7 G9 a
川菜也流行。
+ f4 y9 ~# C. _- Z5 a9 I8 K2 |* T' }; J' W& o
到了宋朝,川菜脱颖而出。那时叫“川饭”,没有辣椒(辣椒尚未被引进中国)。不过宋人对麻辣的追求不亚于今天的四川人,他们以姜与芥菜营造辣味,以胡椒增添麻感。
/ } w9 D* v# h
宋太宗曾问大臣苏易简:“食品称珍,何物为最?”苏易简说:把姜、蒜、韭菜切碎,捣成泥,兑上水,加胡椒,加盐,混合均匀,是无上的美味。这个苏易简就是四川人。
, g1 n3 p/ l4 d: S
) w/ s6 ^% f0 K2 V! [
10
) r$ T" e' _" m7 c! s" o) H; k+ ~: ]5 M+ T9 d1 q
在宋朝,
( P, b E* g8 I( `4 s6 D4 p( A
; ]' U& }2 N/ {4 T4 x6 ?4 |
终于可以叫“外卖”了哦!
. b4 e$ t* r0 |! ]+ i0 H/ Z4 R' N
, s c' O$ ^' Q穿越到汴京街市,你一定不难看见饭店的外卖小哥在街巷穿梭送餐,《清明上河图》中就能寻见他的身影。饭店伙计若是服务不周,被客人给了“差评”,则会受到店老板叱责,或者被扣工资、炒鱿鱼,“一有差错,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骂,或罚工价,甚者逐之”。
4 [: ~+ }$ }. | |2 ]0 o/ v5 p3 V5 M
11
# D. f5 h2 j& e" v8 u) D
( i) E/ [1 l w) h; f* b, a+ r在宋朝,
# z8 I# x! R, r1 Y) `9 ]& ~0 [0 ^! C5 C
逛吃逛吃的夜生活开始了。
8 P6 D3 m7 j# Z4 {
4 H. X( A. m' ]+ W2 I2 f直至宋代,宵禁之制才被突破,汴京成为“不夜城”,灯火通明,笙歌不停。除了昼夜迎客的酒楼茶坊,夜市上还有各色饮食小摊,瓦舍勾栏里上演着文娱节目。
2 Y/ m* U% Z4 X: m% O《东京梦华录》里记,朱雀门外街巷,“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潘楼东街巷,“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马行街铺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热闹之处,彻夜不眠啊!
, I1 Y# v. H& x' P5 C4 h* `. G
3 D8 U- T) W) X% j: T$ N5 t12
/ M* V4 D* r/ R5 R9 S' a2 F; P5 G
' N9 w, E' m$ S$ J+ L, X4 }
在宋朝,
+ ]9 W8 `5 W, F H
# ?! L. ~) n6 @洗澡可是很方便的哦。
! i9 M( w+ f; {" ?6 F
- {, _1 }+ N+ q0 q" z5 J9 B. V在宋朝,沐浴之事从贵族走向了大众。清洁文雅的宋人将浴堂叫作“香水行”。如果你行走在宋朝街市,看到门口挂一个壶,便是香水行了。在宋朝,长年不沐浴的士大夫是要受取笑的,有个名叫窦元宾,出身名门,才华很好,但因不常洗澡,同僚就叫他“窦臭”。
( l# @0 Q/ \, W; S1 i3 Z
* X) a9 r" R/ R13
5 _3 `& ?) t# X! _- |/ i8 t2 o7 N# S& G o0 I
在宋朝,
2 o) u4 R0 |. s: ~% j' o/ T
! B8 t! g6 [) r) I
终于可以在自家门口买东西啦。
$ a# I; [+ ]/ a i7 h1 E1 q( L
! j/ k7 D% X! e7 [; q直至唐代,长安还保留着古老的“坊市制”,就是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有坊墙相隔,居住的街道是不准摆摊开店的。到了宋代,原来束缚商业自由的坊市制彻底瓦解了,人们沿河设市,临街开铺,一种如《清明上河图》长卷那样,更富有商业气息与市民气味的生活方式,从此兴起。
P; {* {3 A+ a! L) E* ]* W4 Z, K) N
14
) u) A% W) B+ D& j( m; A
% ]) L7 l7 h v1 D: B9 W
在宋朝,
( A% J6 e( k' M0 [7 i) O7 m# L
. `1 {8 p# l& K1 ~2 \- n0 ]
饮茶,饮的是艺术。
1 ~; b! \- L) K( ?6 g
9 n6 `* }; h( l9 {2 ^% |4 h
宋人喝的不是茶叶,而是茶饼。把茶饼碾成茶末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击拂点茶,点茶出现的泡沫凝聚,宋人以“乳饽”“沫饽”“英华”“乳花”“粟花”“琼乳”“雪花”“白花”“凝酥”等华丽意象的词语唤之。再用茶膏在乳饽之上题一字作一画,犹如水之丹青,这便成了陶冶情操的观赏艺术:茶百戏。
7 W' w" U8 ?/ g- Q3 W6 |* A/ ~( R' F
: v, l1 Y/ `5 t
15
* E0 {% L3 H2 E, l! \8 d& u. I$ Z% ^) _& k( R0 C2 Z/ F0 a z
在宋朝,
- c" o* }( C( l& h, x
/ V/ g( y% c: a P
男子头戴花,你可别大惊小怪。
0 r: U" P* k+ t5 P
' u) g4 Z# I0 ?5 Z/ F' X
宋人爱茶,也爱花。宋朝流行“簪花”的时尚,即将鲜花戴于发髻或帽冠之上,男女皆然。
$ D9 ]/ L5 v* t. k3 L8 L! `
$ |4 d; w- p, H% X+ `
16
) C6 J1 _; H3 k9 w
4 }6 J6 k* @6 t9 U/ p0 n1 R7 J在宋朝,
$ t7 g0 a* U r. x2 g, ?9 z
7 v2 j* W8 u! W* f! U“马路杀手”也犯法。
7 g7 M/ W0 k2 _5 w/ j5 b: I& N; s& V
7 b6 r, H4 R. u2 o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交通法规,诞生于宋。十二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就是说路遇老翁老妪,或者挑着担子的人,先给他们让一让道。
+ t. F. x" @, u8 u- x
宋朝还出现了关于飙车的“限速”规章。宋法典中明确规定:城内街巷和人多处,不许骑快马驾快车,除非十万火急,否则就要受打板子的刑罚。宋代兴礼让而厚风俗,由此可见。
. a% U" l0 _# u
# A1 h* G" _! g/ R) E* J
17
' Y/ T+ x7 L: _& b1 _; }
\4 ?3 g4 k. G" F% {
在宋朝,
; g8 N$ {, O& {: u
, t- D( Y" c8 d O; v我劝你经商。
6 z k, x! y) P: e- y- @% s9 ]/ R6 S9 g9 W% r( h! C9 M3 {5 [8 U( z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唯一一个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不论什么时辰都允许外商进城,并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景象,对于宋朝之前的人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宋太宗曾下令要求大臣们学习理财求富之道,宋神宗则下达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包拯、王安石等都是很有经济头脑的官员。
* s; Y5 @' G8 @; k! l6 `
2 b9 H X9 H4 p6 j9 V
18
" h, U5 W' }2 |. U: ^
; e8 M" w, f! `9 c- P在宋朝,
; @3 i1 x- X% K- F2 Q
" S7 Z' G1 p" x" u2 _天青色,一见倾心。
4 @( K+ J9 ?4 x3 ^ h F
# h% s) I5 N& S
宋代,“中国陶瓷的伟大时期”。1987年,当宋代沉船“南海一号”重见天日时,船上装载的近六万件出口的瓷器,令世人惊叹。宋瓷,是当时远销海外的抢手商品,亦是宋人精神映照,将优雅内敛的极简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最别致在其“雨过天青”的天青色,可惜传世稀少。
6 m8 o0 O/ p& ^$ N$ s# @- {
: b5 q! a/ r1 m; v3 U* `
19
/ M' {7 _& e5 a+ d1 P% Z
8 \0 A- O' S# K9 ?6 h
在宋朝,
8 S8 Y( ?, M9 [5 h0 c) o
9 {8 I2 q s" b7 W. Q
词是用来唱的“流行音乐”。
8 y6 D. L# s: U, N# V
1 o1 l5 }% M( l5 ^, n3 v
在宋代,每一首词的词牌都代表一种曲谱,词是用来演唱的。宋词是音乐文学。如今曲谱已经失传,我们能读到的仅留文字。彼时风靡的“流行音乐”,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6 R; H: O+ n' {# Q5 v: G$ w9 M+ Q; E
20
6 `8 F" A3 D. u, a y5 h
! ^, V; C, `, P7 _在宋朝,
% m8 J9 U$ @( [4 h
' P! S4 h( B+ M说走就走的旅行,安排!
1 p# e, l$ n: o
/ O! y; ?6 g `3 H7 i宋人热爱旅游。寄情于山水的士大夫自不待言,寻常百姓也有出游的兴致。洛阳的牡丹天下闻名,花开之时,“士庶竞为游遨”“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
/ r0 ?2 R7 q, e+ B% z, ?% ~( s: Z( J+ c
当然,
5 O' i$ I6 D2 s
& I5 d* H7 ^, Z7 Y' ~7 E说宋朝宜居,
$ ^' D3 d, m" X2 E, ^& r: `
% _) X; h( [) B7 Z7 ^( f
因她跟现代生活更为接近。
0 n; `% B- ^/ D; y# z! O% u
' A, j& U$ F! |) [8 y所以,最好的生活还是此时,此地,此身。
5 O. W' z: @) a; M8 e' J6 H+ p p" L6 T6 e) m1 V) w* r
愿君徐徐赏之,煦煦惜之。
0 M1 ]& N3 @- [" z$ ]* [$ c
0 q, T* V0 Q) @* a! s/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