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古代,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方法简直是五花八门。自缢投河什么的,简直再普遍不过,甚至还有一种方法叫咬舌自尽。不过,咬舌自尽这个方法并不科学,这是一种出自武侠小说里的自杀方法。 0 `# U# G* K& F# H
+ ^% e d( Q V0 q: ?3 @8 }事实上,如今有不少舌头受到损伤的人,他们依旧活得好好的,即便是失去舌头,也并不会带来什么致命损伤。就算民间普遍认为咬舌自尽是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在医学上也不成立。正常人要失去1.5升的血液才可能有生命危险,虽然舌头里有几根动脉,但咬断后想要赶在血液凝固前出满1.5升血,还是相当困难的,除非是天生的血友病患者,无法自行止血。 ( t2 d& U+ i7 ~$ O! \
1 U: V4 P; B9 M综上所述,咬舌自尽是古人以讹传讹的一种荒谬自杀方式。而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一种听起来颇为荒谬的自杀方式,即吞金自杀。那么,其是否又跟咬舌自尽一样,根本死不了人呢?
! l3 u$ S7 w2 c4 e1 V, J1 _6 y
( O, Z8 G5 f# q4 H. l: c笔者第一次听说吞金自杀,是在《红楼梦》一书中,尤二姐被王熙凤迫害后不堪受辱,最终选择吞金自杀结束了生命。而吞金自杀也不难理解,从字面上看就是吞下金子自杀,但其真的能杀死人吗?
9 l8 I0 o$ A1 O$ k+ G& n6 \) G
/ ?" t1 B/ A' y9 }* p& f首先,金这种元素对人体是无害的,非常稳定,很难和外界发生化学反应,方便储存,这也是其为何能作为硬通货币的原因。按理说,吞下金子后正常等它排出来,是一点危害都没有,那为何古人却认为吞金能自杀呢? - z( A2 ]5 a2 i# F$ b6 T" k
' ]4 @. l$ @& Y$ m2 s7 G其实,这里存在一个纯度的差别,高纯度的金确实对人体无害。但古人的提炼技术有限,得到的金子往往纯度很低,里面掺杂了不少杂质,这些杂质才是夺人性命的幕后真凶。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提了这么一嘴“金,赤而有大毒”,意思在于金子加工时混进去的其他金属,对人体有着很大的毒副作用。
: P1 B( t' t6 O8 u0 i8 G
d u; ^4 `4 E$ H! [8 Y# x而且,在现代的医学专家看来,即便是高纯度的金,贸然吞下去也是真的会死的。众所周知,金是重金属,不与外界发生反应。就算是在人体肠道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也不为所动,很难排出。而人体的肠道壁是十分脆弱的,久而久之,金块会造成肠壁穿孔,甚至和别的内脏挤压到一起,引发感染,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
. F `% E% i: g6 q$ ^! T" a4 `: a/ o; E8 i( W
此外,古人吞金自杀时,吞的也不是一整块圆润的金子,而是带有棱角的碎金。这种金子在下咽时,往往还会划破消化道,效果比穿孔还要致命。
4 u/ p! t3 m4 ]! \) n! [) {5 W
1 r* T' b: T0 N' v& @事实上,虽然《红楼梦》里的尤二姐是虚构,但古代吞金自杀的真实案例还不少。当年李鸿章手下有个将士叫戴宗骞,专门负责清朝的海防事物。后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由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军惨败。戴宗骞觉得无颜面对李鸿章和清廷的栽培,遂吞金自杀,而且,还真的让他成功了。
& _' |% c3 Q( B5 _# F9 d2 ~7 \- S3 z; }
除此之外,《明史》里还记载了有个叫张敏的太监,因为卷入了皇室的宫廷斗争,最后自身难保选择了吞金自杀。而在历经一个月肠壁穿孔,内脏衰竭的痛苦挣扎后,张敏也离开人世。 - L8 u9 i9 g# k7 n5 _; ~: [9 I
# C; x% e' Q1 A4 z* ]2 }( o
所以,吞金自杀虽然看起来没有咬舌自尽痛苦,但在自杀成功率上,是要远远高于咬舌自尽的。在这里,笔者敬告各位读者千万不要尝试,谁没事跟金子过不去?有这么大块金子,换成钱逍遥快活难道不好吗?为何要用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 W/ Q) l9 i0 U" e/ u1 p
# _- T2 L8 t# E* B* J. ~6 Y
6 y/ J3 M5 z' ~' n#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