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面对秋冬低温天气,电暖炉、热水袋、暖宝宝等,各种“取暖神器”开始大显身手。但千万注意!“神器”使用不当也会成为“凶器”:近日有人用暖宝宝直接贴在身上,结果一觉醒来,肚皮上皮肤都被撕下来一块!
5 X6 g9 C; F) F/ s+ |7 U
8 N6 T/ W+ N: v% l% b L
/ U4 F o7 Z2 h$ b& ~, L3 N女子直接把暖宝宝贴肚皮上睡觉 ! c1 ~# F9 c/ ~1 }
醒来揭开时竟撕下一大块皮 ' G1 g5 h$ \5 R3 \) t
% B) I$ k1 \8 t5 F# a8 w近日,江苏盐城一女子周女士直接把暖宝宝贴肚皮上睡觉,醒来时感觉很烫,结果把暖宝宝揭开时,皮肤被一起撕下来,甚至露出了肉。 7 @/ z, C* k- t0 a0 M& C. G3 {+ v
周女士表示,自己就是睡觉之前把暖宝宝贴上的,感觉不热,就直接睡着了,结果睡醒感觉很烫,“身上的皮就像灰一样,一道一道掉下来,我吓死了,一看血淋淋的”。“暖宝宝没有隔着衣服就直接贴在皮肤上的,我也没想那么多”。
8 j7 A1 e; b0 `. b& o9 q后续,周女士称用药消炎后,已经在愈合。提醒大家用暖宝宝不要直接贴肉上,也不要睡觉时贴。低温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
( U% f$ m" Z) m4 P. Y3 \6 D" @伤害值一点也不小 ) u' |+ S7 M. s! L9 i
有的人可能觉得,暖宝宝、热水袋等,摸着并不烫啊,为什么还会导致严重烫伤? * K3 Q+ K7 O# V
人体烫伤的阈值是45℃,研究证明,44℃的热水作用于皮肤6小时,才会对皮肤基底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45℃的热水只需1小时就会造成皮肤烧伤。由于致伤物温度不高,低温烫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伤后很久才会被发现。 0 _0 F! D# A, o* b+ i3 t
" L( `% b7 K1 E) c" [# v发生初期,触及到的只是人体的表皮,如果及时撤离热源,损伤完全可控。但如果对温度产生适应性,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很难及时察觉,从而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烫伤加重。 " K8 _# M9 E9 d7 m; _
- E4 U" F. w! ~
简单来说,低温烫伤就像“烤红薯”一样,长时间低温烤,表面不黑不焦,而里面已经“熟透”了。 $ y' Y# ?. T$ O3 S
5 T/ N1 r* ~0 q* J
' q/ ^7 F) q L; v, | S
使用这些“取暖神器”都要小心
9 t# G' c: P# s8 k7 I; {
2 C1 `, C0 T4 L7 ?( t- `每到秋冬季节,有关取暖导致烫伤的新闻总是不少: 3 q' v2 I2 p8 ]6 o7 a' o) T
今年1月,演员张馨予在网络上发文表示,眼周尤其眼皮有严重的泛红和刺痛,本以为是在零下40度的天气拍摄后冻伤,后面才发现为使用“蒸汽眼罩”后低温烫伤。
6 {: Z4 m* F& n4 F7 P' W! R- y0 j. b- u6 |2 r
2023年12月25日,江苏无锡一女子直接将暖宝宝贴在皮肤上被低温烫伤,腿上创面明显。
' F3 f% X( @3 @8 x O* m8 g
: x a8 }, i# L2 ~$ e2023年12月,江苏一男子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泡。经诊断,尽管男子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三度。 ; Y3 V$ O5 v ` f+ q; N3 I
# M8 o3 b% r9 C! c+ a* E2 o/ ?
取暖用品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身体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同一部位皮肤也最好不超30分钟。尤其糖尿病病人、瘫痪病人、老年人、婴幼儿以及远端肢体血运障碍者都不适宜长时间使用取暖用品。 " l9 s& w2 }1 p9 h
* _2 i( w2 [5 M! X6 D; [
被取暖用品烫伤的案例并不少见: . `2 y$ w! I& Z
暖宝宝: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而应隔着衣服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还有热水袋和暖手宝,用之前套个保护套,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 F/ w# U+ D2 ^+ J: P$ v4 |' B0 t3 D电热毯:通电时间不要太长,上床入睡时应关掉电源,避免彻夜使用。最好选用调温电热毯,可在温度合适时调到保温档。 + e! d& T8 l8 a( c
+ F5 `) B2 r: {; V8 ^
热水袋:不要灌水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水温不要太热。放在脚下取暖时,可以用毛巾把热水袋包上,不要使热力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肤上,同时,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 c7 ]1 o: v7 {% B3 r6 X* m9 \: T* N) J, `2 F! J; Q
暖手宝:通电时,不得将电暖手宝抱在怀中,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套上“保护套”,同时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严禁摔打、坐压、锐器划刺暖手宝,以免造成漏液。 & Z3 q; D4 M5 A3 v+ a( s
6 L, A+ `. L8 ], Y* U$ ]% l
; V/ g) c& Q( R( P; M! E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