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46|回复: 0

买房贷款208万,每月还9100元,按时还了九年本金一分没少,还的全是利息!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13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419
  • 最近打卡:2025-03-01 21:25:29

2082

主题

18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1494
发表于 2024-11-23 09: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贷款买房,本是人生大事,每月按时还款,期待着早日“解脱”。然而,浙江的刘先生却遭遇了一场“奇葩”事,还了九年房贷,本金竟一分未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银行为何表示“与我们无关”?/ q' s8 W( I% ^
9 O% L1 E; R4 O* G9 @

0 g, p$ _: J$ V5 q8 M01 案情回顾
' n  x% m2 S/ R8 F- k9 ^在浙江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刘先生像往常一样,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后,决定查看一下自己的房贷还款进度。这一看,可把他吓得不轻!自己2011年贷款208万元买的房子,每个月都按时还款9100元,九年了,本金竟然一分没少!更让他崩溃的是,自己不仅没还清利息,还倒欠了银行几十万!
* K5 N2 x8 I8 b$ S* y9 G* U2 x) k% f; `: B+ ]* _* ^
刘先生瞬间感觉天旋地转,自己这些年的辛苦钱都去哪儿了?他急忙跑到银行,要求工作人员给个说法。银行方面的答复却让他心如刀割:“合同是你自己签的,我们只是按合同扣钱。”原来,刘先生选择的还款方式是“等额本息”,这种还款方式前期主要还的是利息,本金的减少非常缓慢。
6 D6 t) j7 R. g2 Z5 F$ ?! d& k) S/ Q* t! z( N) w5 i, u
刘先生一听,顿时觉得天都塌了。自己辛苦工作,按时还了九年房贷,结果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情绪瞬间崩溃,在银行内放声大哭,场面一度失控。银行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能报警处理。5 _2 |6 Z5 E3 m4 ]8 H  I
6 d% c  O7 S. s- u  [
回想当年,刘先生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还款方式的不同。他只知道,每个月要还9100元,至于这钱是怎么扣的,他并没有太在意。如今,这个“不在意”却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 _; A$ P3 q5 R2 l7 ]* |+ w( \6 X; V& \7 H; s& R
02 法律分析
$ H- p: F1 }( K# d3 U从法律角度来看,刘先生的遭遇其实并不复杂。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是两种常见的还款方式,这两种方式在贷款合同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刘先生在签订合同时,已经选择了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这就意味着他前期还款的主要部分是利息,本金的减少会相对较慢。
7 z' N* }2 b. E. z0 Y, z6 u
3 y/ l7 o& M" T; p3 i$ v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依约履行义务。银行在提供贷款时,通常会提供多种还款选择,并明确告知借款人每种还款方式的特点。借款人在选择时,应当充分了解并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 Q: E2 V; I4 h! {4 r0 B& Z
8 i; }' q% |& F. F! i3 p2 i/ O& W在这个案例中,刘先生签订了合同,并选择了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从法律上讲,他对合同条款负有举证责任,应当知道其中的利弊。因此,银行方面按照合同扣钱,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 \" v: u) o9 F7 {

" P' |& h; B1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就没有任何责任。虽然银行在技术上履行了合同义务,但在贷款合同签订时,是否充分向刘先生解释了不同还款方式的利弊,是否尽到了合理的告知义务,这仍然值得探讨。/ F  |4 [6 g  V+ A

' z& D/ x/ v# V/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机构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说明和解释,确保消费者做出知情的选择。如果银行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尽到这一义务,那么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过错的。
" s, |& w) e/ t; `7 v# U$ W
- _8 Z! g  `8 l: [" }- p03 案件看法" ]8 l; F- N& M6 V# ^
这个案例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同情刘先生的遭遇,同时也对银行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有网友说:“这事儿还是得怪自己没看清合同,银行的那些条款真得多留意啊!”也有网友表示:“银行应该更人性化一些,对于不懂金融的普通人来说,这些条款简直就是‘天书’。”7 _9 f6 g- K9 W5 c- G

& a* G. K0 a: F' g5 p9 P确实,刘先生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签订任何合同之前,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了解其中的利弊和风险。特别是对于贷款合同这种涉及金额大、期限长的合同来说,更是不能马虎大意。6 W$ ^; h4 i9 G6 ?

  N. b  A0 M8 U3 N& }7 W同时,银行方面也应该加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向借款人解释不同还款方式的特点和风险,确保借款人能够做出知情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纠纷再次发生。$ i8 A9 E* J- r
5 ?# b5 Z1 a. R$ \8 {% I: _9 ~
对于这个案例,你怎么看呢?是怪刘先生自己没看清合同,还是认为银行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欢迎留言讨论!
' x+ u% a! r: c8 `
# O" j. [. B% U' D"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4 23:47 , Processed in 0.17638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