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让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P$ a3 B0 i1 r' a" q' M
经常有家长临时停车后自己去买东西,把儿童留在车内。他们觉得,离开几分钟很快就会回来,不会发生什么事儿。然而,几分钟已经足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实施盗车甚至拐带儿童的犯罪行为。长春曾发生一起倒车杀婴案件,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家长离开车辆的短暂时间实施作案的! ! S+ d2 l+ u7 p8 Y1 z! i5 T: z - i3 E( n+ R) Z' h5 F提醒:不管离开时间有长短,只要下车,一定要将孩子带在身边,同时一定要记得将车锁好。 , ?4 x/ ~( ?& H. V+ ~ 3 d- B- H$ U: y误区二:让儿童坐副驾驶4 H {/ ?) d6 R7 F7 C( M* ]) m5 V
有的父母单独一个人开车带孩子,认为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方便照顾。然而危险的是:一旦发生意外,副驾驶安全气囊瞬间弹出,对稚嫩的儿童来说,反而成了“致命气囊”! 8 i) G0 ~; Y5 u v4 s2 C : Q. y! w+ J0 v提醒:14周岁以下儿童,或是材比较瘦小的儿童乘车,不要坐在副驾驶位置,要用儿童安全座椅将儿童固定在后排座椅上。! S! a( A" F* U
, w/ I, w' n) \: e* D2 i9 I0 _误区三:带儿童乘车不开启儿童安全锁! P; F' @5 U" e4 {8 _
小孩子活泼爱动,而且模仿能力强,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开启车门,如果他们在行驶中不小心触动车门开关,很可能打开车门掉出车外。/ k. N: Q0 B- v: j0 W+ C
* T; P1 @2 V0 e" _* F; c( a
提醒:如今的汽车基本都在后门配备了儿童安全锁,当孩子坐在后排时,一定要开启,确保车门不能从车内开启,避免孩子误操作导致意外发生。+ S% b" a% {: ?9 e
$ A7 N F) u5 o! z3 O1 e
误区四:怀抱儿童乘车. ?& W9 G4 w6 s0 A1 u2 I* B
许多家长都以为,自己的怀抱才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所以都喜欢抱着儿童乘车,殊不知,意外发生时,紧急刹车或是发生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远远超出任何一个成年人的能力范围: ' u2 \# \; `7 }4 [ ~2 | 3 d: s( U; Z$ K. N3 @) o提醒:儿童乘车,一定要用安全座椅,将其固定在后排!$ P7 y* \3 p8 J5 _
; a& r9 i8 V& w$ z
误区五:让孩子使用安全带 " s8 H- R" H q, N6 l汽车安全带,都是按照成年人身高体重来设计的,儿童身材矮小,使用安全带时恰好从颈部绕过,这时一旦突然刹车或是发生撞击,儿童由于惯性向前冲出,安全带反而变成了“割喉利器”! ) B8 i9 F6 A/ F4 \" C* d3 b+ l, ?% F- a/ w; m# P* J4 ~
提醒:对身高已不适用安全座椅,但是也无法使用安全带的孩子来说,应配备增高坐垫,然后再使用安全带。0 p% I- T+ D1 ]+ d3 D1 z3 V
1 ?2 q+ h$ e& l误区六:没有儿童安全座椅! / f" d% Y, g# K1 J( S8 T# e说到儿童安全座椅,蜀黍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蜀黍曾在马路上亲眼所见,一辆奥迪嗖嗖驶过,副驾驶上坐着一位老人抱着儿童……国内的父母们,十几万几十万的车都买了,几千块的儿童座椅买不起吗?!来,看看没有儿童座椅的后果: $ }) N U) h# i# n; Z 4 c, \* D k8 s% u提醒:儿童安全座椅,买,买,买!4 U. I. V7 ], o' F, @1 d
8 F0 A- L: G# b& T误区七:忽视儿童在车内的好动表现 B& k6 Q! w: d6 s N5 O2 O1 r( G. y& y- W+ X- B
好奇、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乘车时,在好奇心驱动下,会随意触动车内按键或设备,由此造成的车祸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家长对此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 N5 J- ^/ c6 H3 B; M5 x+ y/ Z% Z3 I ! O" u, t; h. p& q) O' u提醒:家长要主动教育引导孩子,向他们灌输安全意识,告诉他们各种按钮的功能,也要教育他们随意乱动这些按钮是错误、危险的事情。! W+ P/ x5 T/ D2 A
给身边的家长都看看,千万要注意!( e; P2 A1 r0 K, B. f8 o9 r